外配對台南美食🤤的貢獻👏
圖/文 魚夫
2021年初,台南的經典小吃--「永記虱目魚丸」拉下了鐵門,休息一陣子後,才再全新裝潢後開幕,永記休息期間,想嚐這一味台南特有的魚丸湯,我通常是去「川泰」,這家店的老闆娘是位越南籍的外配,國、台語俱佳,早已混身都是台味😃,店裡生意要是太忙,她馬上召來越南姊妹淘幫忙,並指揮若定,老闆娘的架勢十足👍,我常說老闆遠南洋討回來的老婆娶對了,果然是賢內助。
永記老闆劉永順的阿公名喚劉清泉,本來是炸油仔粿維持生計,但油仔粿只做早上半天的生意,下午就沒事幹,但也實在閒不下,索性買來新鮮虱目魚製成魚丸,然後挑擔沿街呼賣📣,這魚丸湯最適晚上正餐前止飢解饞的下午茶,乃大受歡迎,增添了許多收入,而這大約是1951年代的事了;第二代是劉甘委等三兄弟,食材的品相更多了,他本來也是以流動攤子的形式來營業,通常在定點佈置好後,便拿湯杓敲擊湯碗,鏗鏘作響,老顧客聞聲辨位,便來交關,後來才搬到中山路的巷子內,掛起了招牌,當時叫「中山虱目魚老店」🐟,另外其二弟劉玉仁帶者女兒劉淑真和兒子劉昭銘在大同路ㄧ段175巷6號開了家無名的店,鮮少人知道這家原來也是劉氏家族中人;三弟劉龍雄也在首廟天壇巷口「阿霞飯店」附近擺了個攤子,我曾前往品嚐,兄弟師出同門,滋味當然相去不遠,只是後來不知何故,這攤乃杳無蹤影矣🤔。
劉甘委的小名叫阿川,中山路的老店後來變成了阿川虱目魚丸,招牌頂頭還有個圈,裡頭有個「劉」字,這家店後來由阿川徒弟蔡昆泰接手,最後蔡昆泰搬出去另起爐灶,在大同路一段222號開了家「川泰虱目魚丸」,取名「川泰」的緣由是因為感念老頭家的照顧🤗,取其小名「川」和自己的名字「泰」作為店名,當然也有宣示傳承的意義在。
至劉家的第三代劉永順則是到開山路上開了那家生意沖沖滾的永記,妹妹劉秀珠則在府前路開了一家「第三代」,台南小吃大抵都是家族事業,稍微整理一下脈絡也就能了解整個族譜系統的來龍去脈了🧐。
永記歇業後重新開張,那懷念的滋味當然吸引許多老顧客回籠,我也搶先去嚐鮮,驚見著名的「周氏蝦捲」老闆居然在現場「實習」,原來永記和周氏一起合作了!這是因為劉老闆多年來早就做得身心俱疲了,下一代書又讀很好,湯湯水水,無意承繼,他說該是退居幕後的開始了。
和大企業合作,確實也是台南小吃美食永續經營的方法之一。劉家的虱目魚丸種類頗多,光所謂魚丸湯就有脆丸、蝦丸、魚丸基本三款,還有魚肚、魚皮,在虱目魚外,也有豬的粉蒸、脆腸和肉包肉的燕餃,如果點「總攬」(綜合),要價一碗一百元,這價錢,大約在1995年,《民生報》有則新聞報導,當時的虱目魚丸湯是80元一碗了,看來也隨著時間更迭,也算沒漲多少,真是佛心來著👏。
永記的肉燥飯號稱LV級的🤤,再添加肉燥前,先舖上一層香菜,再將肉燥淋上,確實美味,那麼重新開業後,味道「走精」了嗎?我是感覺差不多啦,而且聽說湯水改用軟水,喝來應是更加清甜,只不過從前劉老闆親自站在擔頭時喜歡和客人「喇絡」(la-le),心情爽快時,加湯加料也不是什麼問題😍,現在老闆不在第一線了,許多上了年紀的老客人會覺得味道雖然沒變,少了劉老闆的「口水」,人情味卻淡薄了些。
有別於像永記那樣與大企業合作轉型,其實台南許多美食也都面臨後繼無人的危機,好在這幾年出現了許多勤勞持家的外籍配偶,甘願和台灣丈夫胼手胝足作伙打拼,川泰的老闆娘之外,隨手捻來,有家「山源羊肉」的老闆娘,聽說是老闆的阿母親自到越南挑選的新娘,人長得美,能相夫教子又在店裡任勞任怨,這完美的伴侶也未免太會挑了吧😁?又有家「海安牛肉食堂」的股東阿賢,也是國台語都很輪轉,不但會做家鄉菜,也把台南的牛肉湯、鍋做得更為出色了,再有一家「阿香牛肉麵」🍜,做的是基層愛的便宜又大碗的飯桌菜,詢其祖籍?則是中國福州人也。
有回遇見一位寮國籍的台灣媳婦,她的台語溜到我都跟不上😅,現在跟先生一起做吃的,但未來打算競選里長,貢獻鄉里,想來台南美食的傳承也沒那麼悲觀,因為有了外籍配偶這些好幫手了!
影片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TLTJ96f688
阿淑小吃女兒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許多的細節,堆疊出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成長的共感,一股很婉約的熾熱;觀影時一直錯覺自己也是其中一個女兒。
對創作者如此耐著性子地不炫技感到佩服;自信才能自持吧,我想。
劇本很紮實!
一幫質地各異的演員,聚在一起,卻可以讓人相信他們是一家人,非常不容易———他們真的詮釋出所謂家人最近、也最遠的距離感。
而且是某種只有台灣有,在歐片、美片都找不到的味道。
珍惜這樣的難得。
極喜歡裡頭陳淑芳Chen Shu-Fang姨和于子育(琇琴)姐唱的那首歌——不和寡地好!如同最高級的蝦捲,尋常小吃,但不那麼容易做。
人生説不盡,不如唱吧。
《孤味》同名歌曲mv
https://youtu.be/rqO9N8-XJyY
期許自己能像淑芳姨一樣,一直演到存在就有重量的那一天。
謝謝大編劇杜政哲包場,孫可芳(小豆)有如此知音伯樂相挺,令人動容。小豆就是有一種其他人都沒有,但又讓人熟悉的、很特別的質地。
電影裡每一個演員都讓我覺得,天吶,可以身為他們的"同事"真的太榮幸了吧。謹以淚紅的眼呼籲大家進戲院❤大心之作。
孤味,現正熱映中。
——————————————————
🎊 2020 金馬獎6項入圍!
🎊 2020 香港電影節開幕片!
🎊 2020釜山國際電影節「亞洲電影之窗」單元入選
🎊 2020 第33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世界焦點」單元入選
🎊 資深剪接大師廖慶松與徐若瑄合力監製,催淚指數百分百
🎊 國民阿嬤陳淑芳攜手金獎陣容,細膩詮釋女人心事
🎊 金馬影后謝盈萱、金馬最佳女配角丁寧最新感性力作!
——————————————————
女兒們花絮故事片看起來:
📽孤味正式預告:https://youtu.be/CDC7_9XoOak
📽孤味的緣起,故事從這裡說起:https://reurl.cc/Nj562Q
📽孤味裡的大姐/阿青-謝盈萱:https://reurl.cc/bR7arM
📽孤味裡的二姐/阿瑜-徐若瑄:https://reurl.cc/q8VG7q
📽孤味裡的小妹/佳佳-孫可芳:https://reurl.cc/WLRK5e
——————————————————
🔸包場資訊🔹
戲院包場或是團體購票,請洽 📞 8780-1166 #938 陳小姐
——————————————————
#孤味
#手刀按讚
#雙雙對對相揪作伙
#1106正式上映
——
導 演:#許承傑
發 行:#威視電影
製 作:#彼此影業
演 員:
#陳淑芳|#謝盈萱|#徐若瑄|#孫可芳|#丁寧|#陳姸霏|#張翰|#龍劭華|#洪都拉斯|#楊一展|#于子育 特別演出 #張鈞甯
聯合出品:
#秀泰國際|#中環娛樂|#彼此影業|#威威巖娛樂|
阿淑小吃女兒 在 XXY 視覺動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影評】《孤味》Little Big Women
★★★★★
再會啦!心愛的無緣人!
.
人生有緣才相聚:我們總認為幸福是緊緊握住得來不易的緣分,但有時候放下無緣的感情,才是人生最難也最應該要學習的課題。電影中那段點唱《再會啦 心愛的無緣的人》,道盡了多少生命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一語概括了全片想要傳達的概念,那就是「道別」。
.
【文章同步發佈】:https://vocus.cc/article/5fa24804fd897800011f1924
.
人死了,什麼都沒了嗎?人的一生,行走過的痕跡也絕對會和其他人有所牽連。有趣的是,我們在面對親人時常執著於「說」與「不說」之間的兩難,讓家人與家人之間的相處上更顯複雜。「說」出來,怕傷感情,只因為太在乎對方所以會怕;但「不說」,卻又可能留下遺憾,對方也沒辦法接收到在乎的心意。我特別喜歡那段全家人在客廳裡的對話,情緒一次爆發,每個人都一股腦地說出自己的心情:而那句短短的「要做化療嗎?」絕對不只是問問是否要做進一步的醫療行為,而是在乎、心疼、揪心、難過。縱使平淡地回覆,「我沒事」,那也是身為家人希望對方別操心的最佳作為。
.
《孤味》就像是充滿台灣味的小吃:不用豪華鋪張,反而是自然的人情味,感受真誠以對的善良,以及直接、毫無保留的奉獻付出。縱使只是簡單的綁紅線獻上祝福,或是向離別的家人揮揮手,那些一點點小小的可愛舉動,就能夠溫暖一輩子,難以忘懷。
.
而往往有情無意,或是無情有意的不對等關係,情感的重量在「給予」和「接受」之間,不同觀點上的感受也就有所不同。正如同「有一種餓叫做阿罵認為你很餓」,《孤味》的精彩之處,就在於將表面下的心意處理得宜,精準拿捏每一個橋段,製造出催淚的感動橋段,不至於變成煽情的局面。換句話說,《孤味》沒有太多哭得死去活來,沒有愛得濃情密意,也沒有猛打悲情牌,卻能夠製造出強大的戲劇張力和溫暖人心的氣氛,是我認為本片最成功的地方。
.
我認為,一部探討「愛」的電影,就絕不能用最直接的方式去描述「愛」的模樣;反而從反面、側邊,或是人與人的相處上琢磨,才能夠具體完整描述「愛」的存在。就像是《再會啦 心愛的無緣的人》歌詞:若無愛石頭嘛無採工;「愛」其實無所不在,也用不同型式存在,《孤味》所探討的「道別」與「放下」,事實上也是一種愛的表現,因為好好地和心愛的人說再見,有緣無緣,其實也都證明了「愛」存在心中的事實。
.
所以縱使鄉土劇裡的家庭糾紛,那種輕易把「斷絕關係」搬出來當武器的戲碼,家人間的打打鬧鬧,事實上並不是真的「斷絕關係」,反而越想斷就越不容易斷;因為情感與思念無法輕易被抹滅,更何況是面對照顧我們的長輩,疼愛有加的晚輩。
.
我想《孤味》的奇妙之處,就在於它乍看之下簡單庸俗,卻透過許多台灣庶民文化的元素,精準地講述了一則有關「親情」的故事:它的對白之中充滿接地氣的台灣俚語,流暢又巧妙地出現在任何一場戲之中,讓電影節奏和氣氛不致陷入嚴肅的僵局,反而輕鬆活潑又充滿智慧;它的人物設定,都分別代表著不同世代、不同個性、不同觀點,以及不同家庭定位的角色,貼近你我的生活,也散發著一股迷人又可愛的氣息;它的影像充滿質感,不用花俏或煽情的特效,或是誇大不真實的場景,就能夠透過簡單的舉動,交代了充滿人情味的台灣習俗。
.
電影片名《孤味》雖描述著人活著的孤獨感,縱使我們兒孫滿堂,但總是孤單地來到這個世界,也孤單地離去;但我們能夠留在這個世界的東西,是眾人的記憶,對他人的影響;而電影一方面呈現了陳淑芳所飾演的老母親堅強又善良的面相,另一方面也帶出了台灣人表達愛的典型方式。
.
不論是長輩幫晚輩綁上紅線,還是放下執念簽下名字,還是辛苦存著黃金幫出嫁的女兒保留原生家庭的印記;這些在劇情中的微小互動,透過劇中演員們對角色的詮釋,更顯溫暖,給予觀眾滿滿的勇氣,讓人認識到知足感恩的心。
.
整體而言,《孤味》中的五位主要女性角色,撐起了整部電影探討情感的主旋律,同時也帶出了「愛」同時存在著「施」「受」以及「離」等樣貌。陳淑芳、謝盈萱、徐若瑄、孫可芳所飾演的老母親和三姊妹,以及飾演孫女的陳妍霏,除了另類呈現了女權意識在台灣時代變遷下的改變,同時也藉由三個世代的價值觀,凸顯出時代變化並不會改變我們對情感付出的份量,而是改變我們對於愛的定義。
.
「再會啦!心愛的無緣的人!六月的茉莉遐呢仔香」
「祝福你親像春天的花蕊 遐呢仔紅」
我讚嘆《孤味》這部電影讓人咀嚼再三的醍醐味,也讚嘆這部電影將台灣最美好的風景呈現地如此有質感;台南的蝦捲真的好吃,可惡... 我想吃的不是蝦捲,是那個名為家的味道!
.
.
.
《孤味》Little Big Women
台灣上映日期:2020-11-06
.
.
#孤味 #littlebigwomen #影評 #電影 #movie #review #filmcritics
#XXY
孤味 Little Big Women
威視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