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這屆奧運有許多缺憾。
有人遺憾志村健沒能傳到聖火,有的遺憾染疫選手無法上場,有的遺憾選手的家人無法親臨現場分享喜悅。但在這些缺憾之下,比賽的張力和每一個感動時刻,仍烙印在我們心上,永誌難忘。
我們記得楊勇緯想拿金牌的不甘心,也記得柔道女王連珍羚的憾恨飲泣。
我們記得小戴和依瑟儂雙雙撲倒在場上的那一來回。
記得羽球男雙李洋齊麟史無前例的金牌聖筊。
記得桌球怡靜昀儒第一面混雙銅牌,也記得昀儒毫不畏懼的戰鬥姿態。
記得拳擊筱雯手臂上的台灣,也記得為他加油的郁婷,和大喊他是阿美族孩子的念琴。
記得潘政琮一路逆轉打下了銅牌,也記得文姿云死咬到最後一秒的追平。
記得睽違三十七年,奎儒跨欄跨進了準決賽。
記得嘉翎的強勁下壓,也記得以為得牌無望傷心爆哭但其實拿下銅牌的玟卉。
記得TANA婞淳最漂亮的微笑,和她拿下金牌時眼眶裡的淚水。
記得第一次比賽就闖到第四名的莞靈。
還有因為一句超台味的「水啦」在日本爆紅的射箭團。
我們憋著呼吸看著從菜市仔凱長成鞍馬王子的智凱出賽,也記得嘉鴻的大愛心和眼角已有歲月痕跡的阿信教練。
也永遠永遠會記得,永不放棄的莊智淵和盧彥勳。
還有許許多多選手奮戰的身影,與身邊教練團、防護團、陪練團等等太多太多無法一一羅列的名字和故事。
我們為你們感到驕傲,無論有沒有獎牌,在全球因為疫情嚴重衝擊的這兩年,你們讓大家看到什麼是「希望」,讓大家有了面對困境的勇氣和力量,讓我們相信堅持真的就會有路。關於運動,當然我們還有好多空間可以再檢討再改進,但今晚我只想說「我台灣我驕傲」,並不是因為獎牌有多少,是各方各面展現的台灣精神。
此外,接下來八月底東京將舉行帕拉林匹克運動會(身心障礙者的國際奧運),台灣也有選手前往比賽,預祝順利!
我們來自台灣,無論前方是什麼,咱蹽溪過嶺!
截圖畫面來自 愛爾達體育家族 的直播,在此感謝轉播賽事的所有工作人員,辛苦了。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學生時代馬躍・比吼就開始以紀錄片為創作的媒材,拍攝了三部紀錄片,當時在設備器材都很不好的情況下,拍攝了住在都會區的阿美族人,為了不想再當別人的傭兵,決定用「花蓮玉里春日隊」的名義參與當時漢人端午節的龍舟比賽,期待為自己家鄉爭一口氣「我們的名字叫春日」。 此外還拍攝三鶯大橋下的三鶯部落,面對部落的...
阿美族困境 在 Buan 月亮說話 月亮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不是不能說,是希望你好好說——淺談台灣運動賽事與原住民的話語政治】
關於新聞標題或內文標籤化族群加上勇士/戰士形容的問題,親愛的漢人在IG已經針對媒體操作楊勇緯的手法進行回應,其中一個原則與倫理,就是如果族群標籤跟新聞內容上下文無關,就避免單獨片面呈現,避免刻板印象的疑慮。這裡我們常常收到很詭異的說詞,總有人聲稱這種提及是「驕傲」,驕傲何辜,為了滿足大眾的驕傲,選手需要被消費自己的族群認同嗎;驕傲何辜,我們從來沒看過其他領域的傑出人士會被同等標準冠上某某族某某律師、某某族某某院長,然後再加一個霸氣形容,雖然都是標籤化,但這至少回應了「為運動員加上族群勇士是一種驕傲」的說法——其實你們只看想看見運動領域的族群標籤與勇猛形象,其他領域就交給漢人驕傲吧。運動場域特別擅長放大這種勇士/戰士/王/后的競賽形象,男生有排灣族戰士,女生有泰雅族公主,這種媒體界習以為常的慣例,或說陋習,在這種標籤化的強化印象中,成為諸多學子求學期間面對教育現場的奇怪要求,限定未來發展之路,比如運動的迷思強調過這種由環境與文化形塑的自我實現預言,好像大家都往這條路那你就往這條路吧的想像,揭露了我們這次的主題。
不是不能說,是希望你好好說。看見原住民族的困境與運動員的努力,不要只是放上族群別就以為這是尊重。第一,人類學分類的族群不是我們辨認彼此的方式。以布農族來說,要介紹一個選手,你可以說他是來自Ispalidav的Talum;以阿美族來說,可以介紹Falangaw的Tana,請記得,在國家語言平等的今天,身為媒體與閱聽人,你本來就有義務去理解這塊土地上不同文化的內容,學會尊重的方法,取消平版的戰士/勇士/公主形容,這其實做好功課真的沒有很難。對那些習以為常的人來說,戰士/勇士已經是太平常的詞彙,所以加在族群前面無傷大雅,但正正好就是這些縱容,讓戰士/勇士對已經被強勢社群壓迫至近乎消亡時,藉由這種原住民族善意族群歧視,又加深了文化裡被扭曲的戰士/勇士意涵;而真正要上山去狩獵、採集織布的這些獵人與文化傳承者,卻又面臨著國家政策與歷史正義未回復的困境。對真正的戰士視而不見,對供你們消費的戰士講得好像錦上添花還招惹不得,這矛盾的運動賽事高潮,反映的就是台灣運動場域話語政治的極端諷刺,強勢詮釋與挪用。
另外,雖然我們在面對這種標籤化的指稱時,也會開玩笑回應「漢人選手得金牌」,不過在多數族群與語言思維強勢主導詮釋時,漢人選手本來就是一種平均值,位於話語階層的最上方,所以你不會看見有人講漢人選手,漢人就是如此自然、不是他者、不會被輕易物化,不必被媒體認為是需要「為自己感到驕傲」的一群,因為他們本來掌握的資源與話語權,就已經足夠驕傲。這就是既得利益者的處境。這種話語政治的其中一個例子,就是名字與族群的錯置。比如Giljegiljaw Kungkuan,回到台灣之後他的名字就轉譯為吉力吉撈·鞏冠,漢字單列,多數媒體根本不會提及那個以族語拼音更為正確且尊重他者的Giljegiljaw,有些還不忘在漢字後面註明漢名朱立人,好像單單漢譯省略族語還不夠一樣。省略理解他者名字/語言的時間,這在道德上是一種輕視與諂媚,輕視是以為漢譯譯名竟足以表現出這個人的族群認同,諂媚是以一種看得懂就好的譯名來沾光——「我知道你是吉力吉撈·鞏冠喔」,實則人家的名字,根本不是,也不應該只是漢譯唸法。
容我們重申,不是不能說,是希望你好好說。好好尊重身為原住民族的名字與出身,好好檢討你們最初入行時要求的真實性與準確性,避免個人觀點或偏見,讓新聞報導回到她原本的角色,一個公正客觀且獨立思考的第四權。當然,我們的監督與批判,也不會缺席。
阿美族困境 在 原住民族委員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呼應聯合國原住民族議題常設論壇🗣 原民會分享臺灣經驗🤝】
聯合國原住民族議題常設論壇 #UNPFII 以實體加視訊會議方式,邀請全球各地的原住民族領袖、學者專家及非政府組織等,一起討論原住民族權益、歷史、正義等議題📝。
本會今(22)日與我國 Taiwan in New York 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合作辦理「和平、正義及強健制度:原住民族在落實第16項永續發展目標扮演之角色」線上研討會,以視訊方式跨海連線加拿大第一民族Wilton Littlechild博士、#UCLA法學院、#奧克蘭大學法學院、#哈佛醫學會、#全球原住民青年工作小組 等🗺。
會議一開始,特別播放新北市新莊區丹鳳國小附設沉浸式幼兒園學童,以阿美族語歌唱的影片🎶,強調臺灣原住民族語言成為國家語言的地位;鍾興華Calivat‧Gadu副主委則以蔡英文總統代表政府向原住民族道歉的8項承諾,帶出 #原轉會 過去在原住民族語言復振、史觀的建構、土地正義的實現,及蘭嶼核廢料的真相調查等階段性的具體成果,與國際分享臺灣推動族群和解的寶貴經驗🌏。
期許將來可以邀請各國領袖、專家學者來訪台灣,透過實際的對話互相借鏡🙌,將知識化為行動,一起討論原住民族面臨的困境與挑戰💪,共同尋求解決之道,實踐 #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 的精神及永續發展的目標✅,「Keep the fire going!」讓原住民族智慧的薪火永續傳承。
阿美族困境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在學生時代馬躍・比吼就開始以紀錄片為創作的媒材,拍攝了三部紀錄片,當時在設備器材都很不好的情況下,拍攝了住在都會區的阿美族人,為了不想再當別人的傭兵,決定用「花蓮玉里春日隊」的名義參與當時漢人端午節的龍舟比賽,期待為自己家鄉爭一口氣「我們的名字叫春日」。
此外還拍攝三鶯大橋下的三鶯部落,面對部落的困境,每年都面臨政府的強拆迫遷,馬躍・比吼以影片、照片做成MV「天堂小孩」,為部落的人們發聲。
另一部「如是生活 如是Pangcah」則拍攝了在花蓮港口部落的94歲阿公Lekal Makor,面對自己是一半阿美族人的血統,馬躍・比吼透過拍攝Lekal Makor看到了純粹Pangcah(阿美族)的生活,以及對Pangcah文化的珍視和堅持。
阿美族困境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莊正原,從事攝影工作20年,曾擔任新聞、旅遊雜誌攝影記者,現為文山、永和社區大學攝影講師,及世新大學圖傳系攝影兼任講師等。熱愛寫實攝影,擅長透過長時間的取材及編排的巧思,以相紙呈現時間的重量,並捕捉人物的靈魂。代表作攝影集《消失的河流》獲國家文藝基金會補助出版,以超過二十年的時間記錄台北阿美族部落的生活樣態,以及部落文化在都市中所遭遇的困境。
相關新聞https://tw.lifestyle.appledaily.com/lifestyle/realtime/20171218/1260307/
阿美族困境 在 Kolas Yotaka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6/04/07
立法院第9屆第1會期交通委員會第7次全體委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