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上的眼淚,斯里蘭卡】
第一次去斯里蘭卡是2017年,從馬來西亞吉隆坡搭乘廉價航空亞洲航空到可倫坡獨自旅行,單程機票才1640台幣。共十四天逆時鐘轉了一圈,在南方的加勒古城差點熱到中暑,高山茶園區的哈普特萊差點冷到感冒,在巴杜勒定做了人生第一套莎麗,在康堤湖邊被人稱讚斯里蘭卡小妞。過了幾年,我問爸媽要不要去斯里蘭卡,於是規畫了第二次的自助旅程,外掛三個拖油瓶,我爸,我媽,我阿姨,以及十包泡麵,然後剛好碰到了covid-19疫情爆發,旅途最後一晚被民宿拒絕入住,甚至差點被海關刁難到回不了家。
即使如此,還是很推薦斯里蘭卡。因為形狀像極了梨子,也有人說是眼淚,於是又得名「印度洋上的眼淚」。梵語古名叫Simhalauipa,意為「馴獅人」,又稱為獅子國。十八世紀由英國統治,正式改名為「Ceylon」,中文名為錫蘭,在1972年廢除君主制度,正式改名為「斯里蘭卡共和國」。不過早些年斯里蘭卡並不和諧,經歷了25年的內戰,坦米爾伊蘭試圖在北方建立獨立國家,最終在2009年宣告失敗,至此斯里蘭卡才有了統一。
為何斯里蘭卡又稱為佛國?其淵源從公元前兩百247年說起,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派其子來島,從此僧伽羅人擯棄婆羅門教而改信佛教。據說公元四世紀時,印度王哥哈塞瓦為了避免佛牙舍利落入敵軍之手,於是讓艾瑪瑪菈公主將佛牙舍利藏在髮髻中夾帶到斯里蘭卡,至此之後佛牙舍利便為斯里蘭卡王權的象徵。也因為一海之隔,印度佛教被伊斯蘭入侵滅亡之際,卻在此保留了下來,目前斯里蘭卡有近八成的人都是信仰佛教,少數有印度教、伊斯蘭與基督教。
通常自助旅行到訪前,我都會做比較長時間的歷史功課,以免出遊到了當地會鬧了笑話,或是犯了當地禁忌。斯里蘭卡又稱為乾淨版印度,只有一海之隔的兩地有著相近的飲食、語言與生活文化,但比起髒亂不堪的印度街道,這裡簡直就是天堂。
斯里蘭卡的旅遊可以區分三個路線,分別為北方文化三角路線、高山茶園路線以及南方的海岸與野生動物路線。當時路上就有碰到背包客說:「如果你對歷史沒有興趣,建議你就別往北方走!路程顛頗就算了,去了更傷心。」我問:「為什麼阿?」他說:「導遊就跟你指著眼前廢墟說古城遺址。」倘若你對佛教及當地文化不理解,恐怕也只能落入走馬看花都不清楚去哪的窘境。有人建議直接去世界遺產-巨岩上的皇宮遺址獅子岩即可,最好是早上出發登頂,下午過熱,許多人都在攀爬過程中中暑。
中部山區高山茶園路線相對熱門,遊客可以從可倫坡搭乘火車到第二大城康提,這裡有著名的佛牙寺,相對可倫坡的煩躁奔忙,康提就透露出古城的悠哉與恬靜。從這裡可以購買車票到高山茶園區努瓦拉埃利亞、哈普特萊與埃拉,沿著火車窗景可以飽覽山脈壯闊美景與茶園風光,還可以選擇在茶園裡住宿一晚,一早吃著英式早餐配著錫蘭紅茶,好不愜意。
南部海岸線則有古城加勒與雅拉國家公園,建築在岩石上的加勒城堡是當初荷蘭人在原葡萄牙人所建城防基地上擴建而城,城內有著四百年的歐風建築,不管是小洋房還是鋪著石板的小巷,都讓人彷彿有穿越古今的感動。夕陽時分可以漫步古城海堤,遠望著印度洋。雅拉國家公園又稱為小非洲,在這裡輕而易舉看到大象、孔雀跟鹿,可以參加當地的一日旅遊團,搭乘四輪驅動的吉普車前往,只是注意天氣炎熱,最好多帶水跟電風扇。
斯里蘭卡是靠觀光為主的國家,除了豐富的自然山林,最讓人印象深刻就是當地人的熱情善良,幾乎人人都掛足了微笑,你走在路上都會有人前來詢問,最讓我深刻是經過某人舉辦婚禮,就被當成座上嘉賓。幾乎去過的人很難不愛上這個國家。
-----
這周 千萬別錯過 9/18 晚上8:00 直播 印度洋的眼淚 斯里蘭卡
【直播】9/18 9PM 斯里蘭卡 微笑獅子國
感謝 乾媽 斯里蘭卡 Spa Ceylon Taiwan
跨海贊助要送 #乳香青檸精油蠟燭(限量慶典版)
有聽才有抽
-----
生活中,選擇留下合適舒服的人 https://reurl.cc/4yEqzV
同時也有1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主要內容:北緯30°•中國行(4):1、寧波:姚江尋寶;2、寧波:擺渡河姆渡;3、寧波:走進河姆渡遺址;4、寧波:走進田螺山遺址;5、寧波:尋找稀有黃金茶;6、寧波:寧式傢俱製作工藝;7、寧波:余姚土布製作技藝;8、寧波:余姚榨菜收穫忙。 寧波簡稱“甬”,早在唐代就已經成為“海上絲綢之路...
阿育王 在 看中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南瞻部州」是佛教中一個很大的空間範圍。因為中國佛緣很大,竟得到了十九座塔,寧波阿育王寺舍利塔便是其中之一。這座舍利塔來歷也非常神奇。
#看奇聞
https://www.secretchina.com/news/b5/2021/09/07/982815.html?utm_source=facebookpost&utm_medium=kzgfacebookpost&utm_campaign=monfacebookpost
阿育王 在 看中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浙江寧波的阿育王寺有歷史上非常神奇的舍利子,但現在為何都不顯神跡了?
#看文化
https://www.secretchina.com/news/b5/2021/08/25/981874.html?utm_source=facebookpost&utm_medium=kzgfacebookpost&utm_campaign=monfacebookpost
阿育王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主要內容:北緯30°•中國行(4):1、寧波:姚江尋寶;2、寧波:擺渡河姆渡;3、寧波:走進河姆渡遺址;4、寧波:走進田螺山遺址;5、寧波:尋找稀有黃金茶;6、寧波:寧式傢俱製作工藝;7、寧波:余姚土布製作技藝;8、寧波:余姚榨菜收穫忙。
寧波簡稱“甬”,早在唐代就已經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悠久的歷史和發達的經濟使得寧波擁有眾多歷史古跡,阿育王寺、天一閣、慈城、老外灘、鄭氏十七房村都是寧波的知名景點。本期到寧波下轄的兩個縣級市余姚市和慈溪市去看看那裡的人文風貌和特色物產。
河姆渡遺址位於浙江省餘姚市,是一處屬於新石器時代中期的聚落遺址。遺址中出土有各種生產工具、生活器具和原始藝術品6700餘件,發現了水稻栽培、木結構建築等遺蹟,以及馴養的豬、狗、水牛和捕獵的野生動物遺骸,採集的植物果實等遺存,展示出當時這一地區燦爛的原始農業文化。河姆渡遺址是"河姆渡文化"的命名地,是長江下游新石器中期文化的首次發觀。它的發現,為研究當地新石器時代農耕、畜牧、建築、紡織、藝術等方面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浙江省 餘姚市地標 河姆渡遺址,位於餘姚市河姆渡村附近。河姆渡遺址曾先後兩次進行過較大規模的發掘,發掘面積2800平方米,出土文物6200件,陶片幾十萬片。1973年11月9日至1974年1月10日在1973年夏天試掘的基礎上,對遺址的南部進行了首次發掘,發現了四個疊壓的地層,揭露了干欄式建築和水井等遺蹟,出土了很具地域特色的夾炭黑陶器、骨耜等一批重要遺物,大量的動植物遺存,特別是栽培稻穀的大批量發現為同時期其他遺址所不見,並被命名為「河姆渡文化」。河姆渡遺址是一處屬於新石器時代中期的聚落遺址,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遺址中出土有各種生產工具、生活器具和原始藝術品6700餘件。並發現了豐富的水稻栽培和大面積木結構建築等遺蹟,以及馴養的豬、狗、水牛和捕獵的野生動物遺骸,採集的植物果實等遺存。展示出當時這一地區燦爛的原始農業文化。河姆渡遺址發現帶榫卯的干欄式長房子,出土的大批珍貴遺物及動、植物遺存,對研究我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特別是長江流域新石器時代考古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為多學科研究提供了豐富而又可靠的實物資料,考古實踐表明黃河、長江流域的原始先民共同締造了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遠古文化。 河姆渡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田螺山遺址是屬於河姆渡文化的一處古遺址,位於浙江省餘姚市三七市鎮相岙村,發現於2001年,曾入選「2008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選名單。經考古證實,遺址年代約為距今7000年-5500年。由於其地面環境、地下遺存保存較為完好,被稱為「第二河姆渡」。田螺山遺址發現於2001年。當時,一家熱處理廠在打井時發現陶片、動物骨骼和木頭。隨後,文物部門對當地進行了發掘,認為遺址時間不晚於河姆渡文化第二期,且形式與河姆渡文化類似。2004年2月至6月的大規模發掘證實,該文化遺存出土器物與河姆渡遺址幾乎相同,且出現成片干欄式建築遺蹟和較為完整的村落布局。預計遺址總面積達到30000平方米,擁有6個文化層,年代約為7000年-5500年。田螺山遺址現場館副館長黃建華表示,田螺山遺址的地面環境在河姆渡文化眾多遺址中保存最為完好。田螺山遺址發現了其他遺址不具有的人臉形陶支腳、形似大象頭部的陶塑等陶器,這在河姆渡遺址中幾乎沒有見到。出土的器物中,雙耳深腹夾炭陶罐殘存部分有近70厘米高,這在浙江省範圍內是首次發現。遺址中發現大量鹿角、魚骨、象牙等動物骸骨和木材、菱角、酸棗等植物遺存,這反映了當時這一地區的自然狀況。特別是遺址中發掘出的人為種植古茶樹樹根和壺形陶器證明,當時很有可能已經人工種植茶樹並飲茶。遺址中的干欄式建築範圍和大小證明,當時的先民已經能夠挖掘較深的土坑,且能夠應用重力與承重力關係的經驗進行建築。跟據田螺山發掘的大量稻穀證明,隨著時間推移,馴化稻的比例上升,且發現的稻穀並非原始栽培稻。這證明了長江流域稻穀種植歷史比預想的更長。這一成果於2009年被美國《科學》雜誌收錄。2007年,遺址發掘現場建起田螺山遺址現場館,將遺蹟發掘成果與發掘現場進行展示,使參觀者能夠親歷考古發掘現場。
阿育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與佛有約 - 佛教造像題記中的祈願與實踐
本次將帶著聽眾朋友第五次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文物陳列館,由此特展的策展人之一曹德啟先生,他同時也是政治大學宗教所博士候選人,來為各個聽眾介紹此展。
本拓片展覽內容主要是石刻佛教造像碑的發願文。石刻造像顧名思義,是指在石頭上雕刻佛像。這是非常慎重,珍貴難得的經驗。造像完成時,刻下發願文記錄緣起過程、時間、共同出資的佛弟子、指導法師、造像內容,最重要的還有個人或眾人發願造像目的。發願是學佛、修行成佛的起點,可稱為初發心。發願造像供養佛陀,同時請佛見證、護持眾人的修行。發願產生的動力既是向上供養佛,也是祈請佛向下護持。藉由造像,發願者與佛陀之間深層地溝通互動,這是我們將發願文的展覽命名為「與佛有約」的原因。
「與佛有約」,約定的內容分為供養與護持。何以造像供養?佛教強調佛形像(色身)莊嚴美好,非世間語言所能比喻。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令觀者無上歡喜,目不能捨,心更嚮往,由此走上學佛之道。可以說在佛教傳播上,文字與圖像並重,尤其是對初階者,佛像莊嚴是直觀入門的捷徑。
佛教又說畢竟空,三界唯心,色身如幻;故《金剛經》說,「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又如《心經》所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但是古來名僧大德都深知圖像的重要,《續高僧傳》記載唐代淨土宗大師善導(613-681),造淨土變相三百多幅。日本的雲遊僧圓空(1632-1695),盡其一生日夜雕刻木佛像,行腳四方以佛像與信徒結緣,他刻了十萬尊以上的佛像,至今在各地寺院遺存約五千尊。他們都成功地透過佛像傳播佛法。如展覽拓片內容所見,或個人發願,或信眾相約共同集資造像,表明他們供養佛陀,虔誠修行的心意,與古代高僧的願力沒有兩樣。僧俗積極複製圖像,造像無數的過程,是佛教藝術的特徵之一。
「與佛有約」約定的第二部分是請佛護持,或稱保佑、加持。為何需要請佛加持?發願是修行者實踐的第一步,也可以說是自力,而佛陀加持可以說是他力;自力與他力互為表裏,相互輝映。修行菩薩道者,在實踐生活中唯恐自力有限,智慧不足,故祈請佛力加被,速成佛道。現實世間紛擾不斷,飛來橫禍難以預料,故而需要觀世音菩薩無時不刻的保護,「千處祈求千處應」,滿足世俗人的需求。
佛陀出家,修行證道的初發心是為了解脫無常世間,超越生死輪迴。他證得圓滿正覺,說法度化無數弟子,最後在雙樹之間側臥,宣稱進入常樂我淨的無餘涅槃。弟子們依法火葬荼毗後,將無數的佛舍利子分送天下,造塔供養,流傳佛法。從此佛陀不在世間,進入像法時期。僧眾為了克服佛法即將消失的深刻憂慮,除傳抄經典,講經說法之外,更加強對佛舍利的崇拜。世間護法的皇帝如印度阿育王為弘揚佛法,供養佛陀,在各地造八萬四千佛塔;隋文帝也仿效阿育王,積極在全國各州造立舍利塔。
在無佛的時代,修行者造像祈願,將來往生彌勒菩薩所在的兜率天宮。彌勒菩薩在久遠的未來將下生世間成佛,並且廣大說法,令所有眾生開悟。修行者往生兜率天,將來也隨著彌勒下生,聞法開悟。這是最初往生者的心願。到了南北朝末期,阿彌陀佛西方淨土逐漸取代兜率天,成為世俗信眾臨終往生的標的。阿彌陀成佛前曾發四十八大願,其淨土極樂世界莊嚴光輝,滿足物質需求,修行精進,更方便的是信者臨終前只要發願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十次,必得往生。
從展覽拓片可看出,發願者涵蓋社會各階層,皇帝、貴族、官吏、將軍、士兵、僧人與民眾,不分貴賤,在不同的時空,各自發願,共同參與供養與實踐學佛修行的經驗,此展共分分為六大展區。
• 壹、莊嚴
• 貳、崇因樹果
• 叁、現世利益
• 肆、修行實踐
• 伍、佛法復興
• 陸、淨土往生
阿育王 在 阿湯趣歷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一個酷愛歷史的UP主以獨特視角帶大家讀歷史,看奇聞。創作不易,感謝每一位朋友的支持,不要忘記點訂閱和小鈴鐺哦
阿育王 在 阿育王印度料理अशोक Ashoka Indian Cuisine - Hom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阿育王 印度料理अशोक Ashoka Indian Cuisine, 台南市. 283 likes. 因事務繁忙目前暫停販售咖哩 造成您的不便請見諒.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