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得世界掌聲的跑者
2012年12月2日在西班牙北部自治區布拉達市(Burlada)舉辦一場長跑比賽,二○一二倫敦奧運男子三千公尺障礙賽銅牌得主、肯亞運動員阿貝爾‧穆太(Abel Mutai)持續領先,西班牙跑者費南德茲安納亞(Iván Fernández Anaya)一直在後面苦苦追趕,遲遲無法超越...
然而就在接近終點十公尺前,領先者竟然開始放慢腳步....
原來穆太卻誤把氣球拱門當作終點,跑過拱門後放慢腳步,對著民眾揮手。不懂西班牙語的穆太,完全不知道人們的呼喊不是歡呼,而是提醒他還沒衝破終點線....
就在此時,隨後的安納亞已經迎頭趕上,但他並沒有因為穆太的失誤直衝終點線,而是在後面拍了拍穆太,提醒他繼續往終點前進。雖然雙方語言不通,穆太還是在安納亞的提醒下跑了起來,兩人一前一後抵達終點,由穆太取得勝利。
賽後,穆太走到安納亞面前向他鄭重致謝。安納亞事後接受訪問時表示:「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事,穆太才是真正的第一名;如果他沒有看錯終點,我根本不可能追上他。」
安納亞的教練馬丁‧費茲(martn fiz)盛讚徒弟的高貴品德,他說:「比賽就是要贏,安納亞沒有成為更優秀的運動員,但成了一個更優秀的人。」雖然安納亞輸掉這場比賽,但他提醒穆太繼續跑的畫面已經傳到全世界,並在上傳網路後獲得熱烈回響,讓許多人明白:很多時候,名次不一定是最重要的事。
(取材自<<學習電子報>>)
聖經上有一段話「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建造人。無論何人,不要尋求自己的益處,乃要尋求別人的益處。」林前十23
這樣謙讓、不爭競的運動家風範,不見得每個人都能做得到,但在我們這個平凡無奇的瓦器裡卻有一個超凡的生命,使我們不僅是高貴品格的「好人」,更是成為一個「神人」。神的救恩乃是要使我們成爲正確的人。最高的人性乃是神性加上人性,並且神的屬性從人的美德裏彰顯出來。
#水深之處
#奧運
#運動
#福音小故事
#賽跑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Raiders Information Mobile Game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阿貝爾」的推薦目錄:
- 關於阿貝爾 在 水深之處(水深之处)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阿貝爾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阿貝爾 在 天下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阿貝爾 在 Raiders Information Mobile Game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阿貝爾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阿貝爾 在 MGGIS 魔格司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阿貝爾 在 [轉錄] 天才數學家阿貝爾和伽羅瓦- 看板specialman 的評價
- 關於阿貝爾 在 分解和弦伴奏的始祖,阿貝爾替低音!(Alberti Bass) 的評價
- 關於阿貝爾 在 [七騎士]七大聖神話覺醒,阿貝爾登場!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阿貝爾 在 Abel (2010) 驚奇阿貝爾預告片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阿貝爾 在 零和一線上看- 電影 的評價
阿貝爾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部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偏離事實多遠是大家可以接受的?
.
答案可能很簡單,那就是只要世人不知道真實的版本,無論偏離多遠,大家應該都能接受。
.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無疑是《美麗境界 A Beautiful Mind》(2001),這部作品長期因為與事實偏離太大而遭到詬病,不過顯然一般觀眾並不在意,奧斯卡尤然,在當年授予其最佳影片、導演與最佳改編劇本等四項大獎。特別值得玩味的是,人生被大改的主角本人,竟也毫不在意。
.
如果今天要拍攝的是一個關於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的傳記電影,很多人都自認為能插得上話,一個非關史實的小改動就可能面臨抵制。不過當主角是一個曾經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名為約翰.納許(John Nash)的數學家,一切就容易操作得多了。
.
在《美麗境界》問世以前,世人根本不知約翰.納許是何許人也,他對賽局理論的貢獻也當然只有學界的人才會清楚。好萊塢監製布萊恩.葛瑟(Brian Grazer)是在偶然之下讀了西爾維亞.娜薩(Sylvia Nasar)與1998年出版的《美麗境界》原作,內容詳述了約翰.納許的人生故事,葛瑟很快從中嗅到發展的可能性。
.
當然不僅僅是約翰.納許對20世紀經濟學、電腦科學與軍事理論等領域的貢獻很值得為眾人所知,而是他在正值壯年期間深受思覺失調症所苦,經常妄想外星人傳遞訊息給他,因此有很長一段時間被逐出學界。葛瑟發現這簡直是現成的好萊塢題材。
.
他找來阿奇瓦.高斯曼(Akiva Goldsman)來接手編劇,並請來朗.霍華(Ron Howard)負責執導工作。高斯曼大筆一揮,果然把約翰.納許的人生竄改得面目全非。在片中幾乎沒有認真提到太多他的學術貢獻,而是將故事重點聚焦在他與太太艾莉卡.納許(Alicia Nash)之間的愛情故事,以及他陷入瘋狂的種種行為。
.
因此《美麗境界》當中除了納許夫婦之外,所有的角色幾乎都是編劇虛構的,未提及他曾與妻子離婚38年。他是一直到他在1994年在諾貝爾獎折桂之後,才與太太復合,《美麗境界》上映的同年復婚。編導甚至為了避免觀眾以為思覺失調是可以透過藥物改善,所以將晚年的約翰.納許描寫成持續在服藥的狀態。就連「放筆」的儀式也是掰的,他本人也根本沒有去諾貝爾獎頒獎典禮致詞。
.
《美麗境界》的戲劇性大多聚焦在約翰.納許本人紊亂的精神狀況,監製與編導都表明立場,認為既然也沒有人知道他本人當時到底經歷了什麼、看到了什麼幻覺,那的確就有「竄改」空間。事實上,他們的確也不是第一個把名人故事拿來技術性重新改寫的人。
.
有趣的是,許多人誤以為納許夫婦可能會對這樣的改編感到不舒服。沒想到在2005年接受《愛爾蘭時報》訪問時,兩人的態度卻是一副輕鬆坦然,一點也不覺得不被尊重。
.
「我一開始只覺得配樂好吵。」約翰.納許說:「但在我進入狀況後,我發現這部電影做對了很多事,例如它給了觀眾一定的懸念與娛樂性。當然我不太能接受這部片對我的描述,但我想它畢竟不是紀錄片,以劇情片來說是很成功的。」
.
他承認自己只跟飾演他的羅素.克洛(Russell Crowe)(附圖)只在拍攝時見過一次面,而對方顯然無意效仿他的口音。不過他跟太太都愛極了他的演出,艾莉卡.納許說:「我們就是愛羅素.克洛,這是一部偉大的電影,雖然是純屬虛構。」她還為珍妮佛.康納莉(Jennifer Connelly)叫屈,認為她的戲份應屬主角(卻在奧斯卡得到最佳女配角)。
.
約翰.納許也澄清,自己對賽局理論的「納許均衡」所做出的突破,當然也不是在酒吧裡把妹想到的。但與許多嚴詞批評電影改編的名人不同,約翰.納許相當慷慨,也完全理解電影可能的侷限,他甚至說雖然電影的敘述不甚準確,但卻對他的一生的確試圖提出了一個解釋的角度。
.
「一般來說,思覺失調症患者不會看到幻覺。但電影是一個視覺媒介,所以角色能看到這種幻覺也是正常的。通常真正的患者不一定會看到什麼,但是卻會聽到一些聲音。但想也知道,電影很難這樣做出表現。」約翰.納許明白許多人會批評這部片對思覺失調症症狀的誇張化,但他顯然毫不在意。
.
不過約翰.納許也語出驚人,他首先承認自己的兒子也罹患了類似的精神疾病,同時指出「去除精神病的污名,只有在精神病被完全消除才可能見效」。但他也暗示這條路並不好走,因為有些人總是必須要靠治療精神病患來牟利。
.
事實上,納許夫婦如此捍衛這部電影的理由,除了他們也許真的喜歡這部電影之外,說不定還有一個原因。在當時《美麗境界》作為奧斯卡得主熱門之後,突然出現了一些針對約翰.納許的攻擊,包括指控他有反猶太傾向等等,片廠親上火線,帶著約翰.納許受訪挽回聲譽。可說他的生涯成就幾乎與這部電影完全綁在一起了。
.
2015年,因為在非線性偏微分方程式上的貢獻,約翰.納許與路易.尼倫伯格(Louis Nirenberg)共同獲得數學界最高榮譽阿貝爾獎。
.
納許夫婦在遠赴挪威領獎後回國,因為改了航班提早返國,原訂的轎車不便接送,只好改攔了一輛計程車。怎料剛入行兩周的司機因為超車失控撞上護欄,納許夫婦被甩出車外,於同日謝世,結束傳奇一生。
.
.
myVideo 影音隨看 《美麗境界》線上看
7/31前可以免費兌換觀賞:
https://pse.is/3jzk4j
#美麗境界 #ABeautifulMind #羅素克洛 #RussellCrowe #約翰納許 #珍妮佛康納莉 #JenniferConnelly #JohnNash
阿貝爾 在 天下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股神終於鬆口接班人!經濟學人:巴菲特應盡早放手】
在股東會上,巴菲特終於鬆口證實,未來將由阿貝爾接任波克夏執行長。
《經濟學人》點名,波克夏公司如果要與時俱進,就必須撤換巴菲特。這並非貶低巴菲特的成就,但公司這些問題確實正在浮現⋯⋯
-
🔥更多精彩內容,請看最新出刊《2021兩千大調查 逆境贏家》https://bit.ly/3hymBTV
阿貝爾 在 Raiders Information Mobile Game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阿貝爾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歡迎來到【歷史上的今天】,我將每天花一點點的時間,帶你回顧一則有趣的歷史故事唷!
▶ PODCAST收聽: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9nqm28epiwl0873u5t3ys4e
今天帶你回到1960年5月1日,60年前的今天,一架由美國飛行員 法蘭西斯鮑爾斯所駕駛的U2偵察機,在飛經蘇聯領空執行情蒐任務時遭擊落,後續引發了一連串美蘇兩國的外交緊張關係。
1960年5月1日,法蘭西斯鮑爾斯駕駛U2高空偵察機,從巴基斯坦的美軍基地起飛,預計往鹹海方向轉北,沿途拍攝蘇聯的洲際導彈飛彈等軍事基地;不料在途經哈薩克領空時被蘇聯所監控。鮑爾斯的座機在蘇聯領空被擊落後,慌亂之下來不及銷毀機上的機敏設備而在高空冒險跳傘求生;抵達地面後因為不會說俄語,遭到蘇聯軍方扣押。
就在鮑爾斯與美方失聯後的四天,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罕見主動發布了一則有關U2偵察機在土耳其北邊蒐集氣象資訊時失聯的新聞,失聯原因為「氧氣供應系統」故障,甚至還公布了機身塗有NASA字樣的「氣象專用的U2偵察機」。實際上,這則新聞是CIA和NASA雙方為了掩蓋軍事情報任務而製造的假消息,但蘇聯則在暗自竊笑。
就在NASA公布假新聞後,蘇聯故意發布了一則他們擊落U2間諜機的消息,當時的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還故意不提鮑爾斯的下落,讓美方錯估鮑爾斯以殉職,讓美方繼續說著「氧氣供應系統」故障的謊。直到擊墜事件發生後的第六天,蘇聯公布了鮑爾斯被逮捕的照片,以及多張U2偵察機殘骸的影像,這才讓美國驚覺自己跳入了蘇聯花的坑,顏面盡失。
赫魯雪夫:我一定要告訴大家一個天大的祕密,我在第一次對外公開報告的時候故意不說飛行員是否生還,就是要讓大家看看美國人說了多少蠢話。
美蘇雙方在聯合國上互槓,互相指控對方的海外間諜行動危害到各自的國安權益;事實上,在U2擊墜事件的三年前,有「蘇聯當代王牌間諜」之稱的蘇聯間諜 - 魯道夫阿貝爾,在美國紐約被FBI逮捕,並依間諜、洩漏國家機密罪等罪名,被判處45年有期徒刑。
經過美蘇雙方來來回回的談派之下,U2擊墜事件後的2年,美蘇兩國最終決定在1962年2月10日,於德國柏林的格利尼克大橋互相交換人質,才讓整起事件告一段落。
這是冷戰美蘇雙方關係最惡劣的時刻,美蘇兩國也為了此事而加速了太空衛星的發展,開啟了後續太空競賽的時代。
大家想要更了解這起事件的發生始末,可以參考2015年上映的《間諜橋》這部電影,由史蒂芬史匹柏執導,湯姆漢克斯、馬克勞倫斯主演。電影是從飾演蘇聯間諜阿貝爾的馬克勞倫斯在美國被捕開始說起,湯姆漢克斯則飾演當時為阿貝爾辯護的美國律師唐納文。他在為阿貝爾辯護的期間遭受到美國社會歧視,但他為了司法正義,堅持為這個「賣國賊」辯護。最後他也在1962年,成功幫助了美蘇,甚至東德政府進行人質交換的斡旋談判。電影裡也針對這起U2擊墜事件,有非常詳細的呈現,非常推薦唷!
看完這則「歷史上的今天」你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討論唷!
**************
歡迎加入【有梗電影俱樂部】,不錯過任何電影實體聚會與活動喔!
臉書社團(需回答問題審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iewpointmovieclub/
Telegram群組:https://t.me/viewpointmovieclub2
PODCAST - Firstory APP
📣 XXY: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 What A MAXX!:https://open.firstory.me/user/whatamaxx
別忘了按讚追蹤XXY視覺動物
📣 XXY視覺動物 YouTube頻道 http://pcse.pw/9ZNYT
📣 XXY @Yahoo頁面 https://tw.tv.yahoo.com/xxy/
📣 IG:xxy_djfishmb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歷史 #電影 #解說
阿貝爾 在 [轉錄] 天才數學家阿貝爾和伽羅瓦- 看板specialman 的推薦與評價
天才數學家阿貝爾和伽羅瓦
作者:提籃小賣
由於工作的緣故,時常會接觸到一些研究數學的人。但不知什麼緣故,常常
會覺得這些人多少都有些怪僻,而且是那種說不出怪在什麼地方,但怎麼瞅怎麼
和別人不一樣的怪法。但如果你和這些交往多了以後,往往會發現到他們的天才
以及對數學的狂熱癡迷,而他們平素所表現出來的古怪不過是對日常習慣的忽略
造成的誤會。
很難否認,在所有學科裏,數學家裏有著更多的天才,比如我們常說的高斯
和拉普拉斯。但由於成就和經歷的相似,最燦爛也最常被人一起提起的是十九世
紀的兩位數學神童:阿貝爾和伽羅瓦。
尼爾斯·亨利克·阿貝爾(N.H.Abel)1802年8月5日出生在挪威一個名叫芬德
的小村莊。有七個兄弟姐妹,阿貝爾在家裏排行第二。他父親是村子裏的窮牧師
,母親安妮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女人,她遺傳給阿貝爾驚人的漂亮容貌。小時候由
他父親和哥哥教導識字,小學教育基本上是由父親來教,因為他們沒有錢請不起
家庭教師。
十三歲時,阿貝爾和哥哥被送到克利斯蒂安尼亞(即後來的奧斯陸)市的天主
教學校靠一點獎學金讀書。在最初的兩年,他們兄弟的成績還不錯可是後來教師
枯燥的教學方式,高壓的手法,使得他們兄弟的成績下降了。
1817年是阿貝爾一生的轉捩點。當時給他教數學的老師是一個好酒如命又脾
氣粗暴的傢伙,後因體罰而致死一名學生被解職,並由一位比阿貝爾大七歲的年
青的教師霍姆伯厄代替。霍姆伯厄本身在數學上沒有什麼成就,是一個稱職但決
不是很有才氣的數學家。他在科學上的貢獻,就是發掘了阿貝爾的數學才能,而
且成為他的忠誠朋友,給他許多幫助。阿貝爾死後,霍姆伯厄收集出版了他的研
究成果。
霍姆伯厄很快就發現了十六歲的阿貝爾驚人的數學天賦,私下開始給他教授
高等數學,還介紹他閱讀泊松、高斯以及拉格朗日的著作。在他的熱心指點下,
阿貝爾很快掌握了經典著作中最難懂的部分。
在中學的最後一年,阿貝爾開始試圖解決困擾了數學界幾百年的五次方程問
題,不久便認為得到了答案。霍姆伯厄將阿貝爾的研究手稿寄給丹麥當時最著名
的數學家達根。達根教授看不出阿貝爾的論證有甚麼錯誤的地方,但他知道這個
許多大數學家都解決不出的問題不會這麼簡單的解決出來,於是給了阿貝爾一些
可貴的忠告,希望他再仔細演算自己的推導過程。就在同時,阿貝爾也發現了自
己推理中的缺陷。這次失敗給他一個非常有益的打擊,把他推上了正確的途徑,
使他懷疑一個代數解是否可能。後來他終於證明了五次方程不可解,而那已經是
他十九歲時的事情了。
1822年6月,阿貝爾靠著霍姆伯厄和其他教授們的幫助,在克利斯蒂安尼亞
大學念完了必須的課程,那時大學和城裏人人都知道他是一個了不起的數學天才
。可他的父親已于兩年前去世,家裏一貧如洗,沒錢繼續從事數學研究。他的老
師和朋友們也很窮,無法再拿出更多的錢資助他去當時世界數學的中心巴黎深造
。
1823年夏,教天文學的拉斯穆辛教授給阿貝爾一筆錢去哥本哈根見達根,希
望他能在外面見識和擴大眼界。從丹麥回來後阿貝爾重新考慮一元五次方程解的
問題,總算正確解決了這個幾百年來的難題:即五次方程不存在代數解。後來數
學上把這個結果稱為阿貝爾-魯芬尼定理。阿貝爾認為這結果很重要,便自掏腰包
在當地的印刷館印刷他的論文。因為貧窮,為了減少印刷費,他把結果緊縮成只
有六頁的小冊子。
阿貝爾滿懷信心地把這小冊子寄給外國的數學家,包括德國被稱為數學王子
的高斯,希望能得到一些反應。可惜文章太簡潔了,沒有人能看懂。高斯收到
這小冊子時覺得不可能用這麼短的篇幅證明這個世界著名的問題----連他還沒法
子解決的問題,於是連拿起刀來裁開書頁來看內容也懶得做,就把它扔在書堆裏
了。
阿貝爾在數學和天文學界的朋友們,說服大學去請求挪威政府資助這個年輕
人,作一次以數學為主要目的的歐洲之行。經過過分的慎重考慮之後,政府妥協
了,但不是立刻派阿貝爾去法國和德國,而是給他一筆獎金,讓他在克利斯蒂安
尼亞復習法語和德語。在延誤了一年半後,在1825年8月,皇家從窘迫的財政中撥
出一筆錢當時二十三歲的阿貝爾,讓他足夠在法國和德國旅行和學習一年。
阿貝爾在德國並沒有去找在哥廷根的高斯,可能他覺得這個大數學家難以接
近,也難以幫助他,因為他以前的作品寄給他卻得不到回音。1826年7月,阿貝
爾離開德國到了法國,當時的法國皇家科學院正被柯西、泊松、傅裏葉、安培和
勒讓德等年邁的大數學家們把持,學術氣氛非常保守,各自又忙於自己的研究課
題,對年青人的工作並不重視。阿貝爾留在巴黎期間覺得很難和法國數學家談論
他研究的成果。他曾寄過一份長篇論文給法國科學研究院,論文交到了勒讓德手
上,勒讓德看不大懂,就轉給柯西。多產的柯西正忙著自己的工作,無暇理睬,
把論文隨便翻翻丟在一個角落裏去了。
阿貝爾的那篇論文《關於非常廣泛的一類超越函數的一般性質的論文》是數
學史上重要的工作,他長久的等待著消息,可是一點音訊也沒有,最後只好失望
回到柏林。在那裏他病倒了,他不知道自己已患上了肺結核病,以為是法國的孤
寂生活使他身體衰弱。他只剩下大約七元錢。他寫了一封急信,延誤了一些時間
,從霍姆伯厄那裏借來了一筆錢。阿貝爾從1827年3月到5月,靠霍姆伯厄的大約
六十元借款生活和從事研究。最後,當他所有的來源都枯竭時,只好掉頭回國。
1827年5月底,阿貝爾回到了克利斯蒂安尼亞。那時他不僅身無分文,還欠
了朋友一些錢。他的弟弟無所事事,用他的名字借了一些錢,他必須還清。於是
,阿貝爾靠給一些小學生和中學生補習初級數學、德語和法語賺點兒錢。沒多久
,阿貝爾很幸運地被推薦到軍事學院教授力學和理論天文學,薪水雖不是很多,
卻已經可以讓他安心繼續從事橢圓函數的工作了。
這時,阿貝爾的身體越來越衰弱。在1828年夏天他一直生病發燒咳嗽,人也
變的消沉,感到前途真是暗淡無光,而且無法擺脫靠他養活的家人的負擔。他們
直到最後一直纏著他,實際上弄得他自己一無所有,可是直到最後他也從沒有說
過一句不耐煩的話。
挪威1828年的冬天很冷,阿貝爾穿上了所有的衣服,可是身體還是覺得冷。
他咳嗽、發抖,覺得胸部不適,但是在朋友面前他裝作若無其事,而且常開玩笑,
以掩飾他身體的不舒服。
1829年4月6日,阿貝爾去世,身邊只有未婚妻克裏斯汀。
阿貝爾死後兩天,阿貝爾將被任命為柏林大學的數學教授。第二年6月法國
科學院頒給著名的Grand Prix獎給阿貝爾。1830年柯西在舊書堆終於找出積滿灰
塵的阿貝爾的手稿,1841年這篇史詩般的手稿又一次丟失,直到1952年才在佛羅
倫薩被重新發現。
法國數學家厄米特(Hermit。任何學習過量子力學的人對這幾個字母都不會
陌生)在談到阿貝爾時說:"阿貝爾留下的工作,可以使以後的數學家足夠忙碌
五百年。"
這麼詳細地描述阿貝爾的生平,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阿貝爾生活的平淡無奇
,而他在純數學上貢獻又只存在於極少的專業人士的心中。相比而言,另一位和
他處於同一時代、經歷、際遇、才華以及在數學上的貢獻都很相似的法國數學天
才伽羅瓦,則因其成為一宗謎案的傳奇性死亡而廣為人知。
伽羅瓦(Evariste Galois)1811年10月25日生於巴黎附近的一個小城拉賴因
堡,他的父親是一個自由主義思想家,母親受過良好教育,是他的啟蒙老師。他
在中學讀書時,就對數學很有興趣,閱讀了拉格朗日、高斯、柯西等人的原著,
並於1829年3月發表了第一篇論文。1829年他兩次投考巴黎綜合工科學校,卻因
思想激進,兩次被拒絕錄取,最後只好進入高等師範學校學習。伽羅瓦很早就開
始了關於方程理論的研究,1829年5月,17歲的他寫出了關於五次方程的代數解
法的論文,論文中首次引入"群"的概念。他把論文寄給經由柯西,請他交給法國
科學院審查。柯西對此根本不屑一顧,把這個中學生的文章給弄丟了。1830年2月
伽羅瓦再次將他的研究成果寫成一篇詳細的論文,寄給科學院秘書傅立葉,希望
能得到數學大獎,不料當年5月傅立葉病死,伽羅瓦的文稿再次丟失。1831年伽羅
瓦第三次將論文送交法國科學院。泊松院士看了4個月,最後在論文上批道:"完
全不能理解"。泊松的不公正評價,使他受到很大打擊。
1830年3月,法國的"七月革命"推翻了復辟的波旁王朝,隨後又出現了
"七月王朝"。伽羅瓦思想上傾向于共和主義,在學校裏反對學校的苛刻校規,
帶領同學翻牆上街參加革命,抨擊校長在七月事變中的兩面行為,以至於1830年
12月被開除。第二年6月,又以企圖暗殺國王的罪名被捕。由於警方沒有證據,不
久即被釋放。7月,被反動王朝視為危險分子的伽羅瓦再次被抓。他在獄中曾遭暗
槍射擊,幸未擊中。1832年4月伽羅瓦被釋放出獄。
1832年5月29日,才出獄後一個月的年輕氣盛的伽羅瓦為了所謂的"愛情與榮譽"打算
和一個軍官決鬥。他知道對手的槍法很好,自己獲勝的希望很小,很可能會死去。他問自
己,如何度過這最後的夜晚?為了證明自己數學理論的價值,他先寫了絕筆信。信中寫道
:"我請求我的愛國同胞們,我的朋友們,不要指責我不是為我的國家而死。我是作為一
個不名譽的風騷女人和她的兩個受騙者的犧牲品而死的。我將在可恥的誹謗中結束我的生
命。……。請公開請求雅可比或高斯就這些定理的重要性而不是正確性發表他們的看法。
在這以後,我希望有人會發現將這堆東西整理清楚對他們是有益的。"
整個晚上,他焦躁一氣地寫著他在科學上的遺言。想在死亡之前儘快把他豐
富的思想中那些偉大的東西寫出來。他不時中斷,在紙邊空白處寫上"我沒有時
間,我沒有時間。"這些旁注和當年費爾馬幽默地在費爾馬大定律旁寫下的"地
方太小了,我寫不下定理的證明"比較起來多麼的淒涼和悲壯!接著伽羅瓦又寫
下一個極其潦草的大綱。他在天亮之前那最後幾個小時寫出的東西,一勞永逸地
為一個折磨了數學家們幾個世紀的問題找到了真正的答案,並且開創了數學的一
個極為重要的分支----群論。
第二天上午,在決鬥場上,伽羅瓦被打穿了腸子。臨死前,他對在身邊哭泣
的弟弟說:"不要哭,我需要足夠的勇氣在20歲的時候死去。"死後,他的葬禮幾
乎與他父親的葬禮一樣是場鬧劇。他被埋葬在公墓的普通壕溝內,如今他的墳墓
已無跡可尋。
歷史學家們一直爭論這場決鬥是一個悲慘的愛情事件的結局,還是出於政
治動機造成的。據那個和愛因斯坦合著《物理學的進化》的英費爾德考證,伽
羅瓦之死是一宗政治陰謀,他為之決鬥的那個輕浮女人是被當局雇傭的妓女。
但無論具體原因是哪一種,一位世界上最傑出的數學家在20歲時被殺死了,而
他研究數學只有5年。
1846年,也就是伽羅瓦死後14年,他的遺稿才得以發表。隨著數學的發展和時間的推
移,伽羅瓦研究成果的重要意義愈來愈為人們所認識。他的最主要成就是提出了群的概念
,用群論徹底解決了根式求解代數方程的問題,而且由此發展了一整套關於群和域的理論
,為了紀念他,人們稱之為伽羅瓦理論。伽羅瓦理論對近代數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它已滲透到數學的很多分支中。
不錯,阿貝爾和伽羅瓦的主要貢獻都在群論中,屬於所謂的純數學,或者說
是很少得到實際應用的近世數學理論。數學我懂的很少,就自己稍微熟悉些的物
理學而言,很難具體強調出群論在現代物理中的重要地位。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翻開任何一本現代物理的書籍,必然有一章群論基礎。離開了群論,現代物理學
無法表達,僅僅寫下那些粒子的波函數方程組也成為不可能。天才如狄拉克這樣
的,我個人認為他做的最不明智的事情,就是在其名著《量子力學原理》中隻字
不提群論,原因是他不相信群論。至於在其他領域,就我自己的孤陋寡聞,學習
量子化學求解分子動力學方程的人大約常常會用到阿貝爾群,而泡網的從事計算
機工作的人對伽羅瓦域恐怕也不該陌生吧。
(下面的有點片面了,反正是作者個人所悟。呵。)
伽羅瓦和阿貝爾兩人實在是非常相似。都生活在一個不幸的年代,少年天才,
懷才不遇,英年早逝,甚至是被法國科學院同樣的一批權威們所排斥。那些權威
沉醉于古典數學的嚴謹和優美的,對一切新的理論持不信任的態度,根本沒有那
些另類天才們存活的空間。這不禁讓人感到一種來自智慧的孤獨與悲哀。
另外,這兩個人長的也都非常俊美有精神頭。
然而,有時候會奇怪地覺得這兩人的命運未必是最壞的。做數學,尤其是純
數學的,往往需要更多的天賦。而數學之路又總是充滿著孤獨和寂寞,於是也才
有了那麼多的怪人,並且每每不得善終。他們的偉大也只存活于行內人的心中。
歐幾裏得、阿基米德、高斯、帕斯卡、費爾馬、羅巴切夫斯基、歐拉、彭加勒、
希爾伯特、康托爾……,這無數偉大的名字,現在又有幾個人還知道呢?
唉,數學啊數學,這個世界上,也許只有數學才能讓人如此癡狂。可以讓人
勞其心智,讓人甘心赴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84.168.14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