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嚴選路線|台 18 線阿里山公路- 台灣絕美公路 ⛰ 🌥 🚂
點我看完整文章 👉🏻 https://velodash.pse.is/0415_mtali_F-B
-
『騎阿里山其實有一條捷徑的路,就是____________,在地圖上看明顯是截彎取直的路段,可以為通往阿里山的路途省下7公里的里程。不過路程縮短代表坡度變陡,整段路接近10公里,爬升700多公尺,屬於陡坡路段,跟騎乘台18線是截然不同的騎乘體驗。 』
#Velodash約騎大使 Paul 將用 #單車 帶你前往阿里山森林遊樂區
文章除了讓你獲得上阿里山最快的捷徑,也完整地分析每條路的難易度
想知道更多上阿里山賞雲海及日出的心得分享嗎?
點我看更多分享
👉🏻 https://velodash.pse.is/0415_mtali_F-B
-
▐ 加入官方 LINE,各式單車路線搶先看:https://lin.ee/iYXAqNL
▐ Velodash APP 免費下載
iOS:https://velodash.pse.is/0415i_F
Android:https://velodash.pse.is/0415a_F
---------------------------------------------------------
#Velodash團騎好幫手 #Velodash #單車旅遊 #阿里山 #台18線 #嘉義 #單車路線 #美景
阿里山鐵路坡度 在 小米麻糬愛旅遊(Showme100 Love Travel)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灑花💮🌺🌸🏵️🌻🌼💐💕💞💖
12/22-23(二三)阿里百年鐵道專車森林楓紅二日,2.0已達標嘍!😊
.
名額所剩不多了,還有興趣的朋友們,快私訊來!
.
還會去阿里山賞楓喔!
這一篇是之前小米麻糬帶團去阿里山賞櫻花的文章,但這次是帶大家去賞楓,賞雲海
https://showme100.blogspot.com/2014/12/blog-post_36.html
.
💖我要給你們搭的是“ #阿里山號”喔!也來了解“#阿里山森林鐵路 “及“阿里山號”的歷史
西元1899年,日本人為轉運木材而規劃興建阿里山鐵路,軌距762毫米,最大坡度6.25%,最小曲率半徑40公尺。西元1912年,長達66.6公里的嘉義至二萬坪段宣布通車,西元1914年,再延長至阿里山並逐漸增設支線,總長71.4公里。
.
全線自海拔30公尺的嘉義,一路爬升至2,216公尺高的阿里山,全程經過47個隧道、72座橋,沿途可欣賞熱、暖、溫等不同森林帶之植物種類變化與美麗的山脈、溪谷。
.
#阿里山森林鐵路 分為平地與山地兩線段,前者指嘉義至竹崎(14.2公里),後者為竹崎至阿里山線段(57.2公里)。當火車以推進方式運轉至獨立山時,為遷就急峻的山形,則須以螺旋型環繞獨立山三周(約五公里長、兩百公尺高)而至山頂。當迴旋上山時,在車上可三度看到忽左忽右的樟腦寮車站仍在山下,然後鐵道再以8字型方式離開獨立山。而自屏遮那站到第一分道後,鐵路呈Z字型曲折前進,經過三個分道時,火車時而往前拖、時而在後推,終抵阿里山,故有「阿里山火車碰壁之稱」。
昔日為了集運木材、運輸生活物資而闢建的阿里山森林鐵路,如今已蛻變成發展森林旅遊的觀光鐵路列車。
#阿里山號
民國73年(西元1984年),增設行車時間僅3小時15分的「阿里山號」快車後,原來的蒸汽火車與報廢車廂即裝潢成風味獨特的車廂旅館與古老蒸汽火車展示區,位於沼平車站旁,供遊客住宿與觀賞。民國75年(西元1986年),由國人自行開闢的祝山支線通車,全長6.25公里,以阿里山新站為起點,蜿蜒於海拔2,216~2,451公尺的高山間,經十字分道轉對高岳至祝山,此為國人自建的第一條高山鐵路,專供祝山觀日行。
阿里山鐵路坡度 在 林務局-森活情報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搭乘林鐵一起享受春暖花開💐】
林鐵2020年首季主題列車 《春鳴.起程》 開賣啦~🌸
去年推出的《洋溢.崎步走》及《款行.楓旅》主題列車,創下開賣1分30秒立即完售的紀錄😱
這次我們再度推出的主題列車《春鳴.起程》,帶領大家慢遊北門、樟腦寮、奮起湖、梨園寮及竹崎等特色站點🚂,親身體驗登山鐵路特色獨具的螺旋型路線與為順應山區地形及降低軌道的坡度所產生的「#Ω彎」喔!✨
《春鳴.起程》
🌷購票方式:網路預約購票(各車站現場不發售本遊程)
乘車日(含)前15天上午10點開放訂票。
🌻行駛期間:109年1月~3月,每週三行駛。
🌹費用:1,099元/人
(費用含林鐵嘉義站至奮起湖去回程票價、導覽解說、林鐵特製糖餅等)
🌺每梯限額100人喔!🌺
行程及報名資訊詳官網及FB粉專:
林鐵及文資處官網:https://afrch.forest.gov.tw/
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Alishan Forest Railway and Cultural Heritage Off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