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故事:【最後一卷膠卷】
忙了一整天,下班的時候才終於按亮了手機螢幕。
「你有一則新信息」。一個曾經很熟悉的名字。
失聯了好些日子,看到他再發來的信息。那曾經每天早上醒來都期待著的信息。他的名字再次浮現,心還是漏跳了一拍。
短信裡附著一條連結,打開後是幾張微綠色調的菲林照片,好幾張漏了光,帶點古舊的味道。
那天的天空他說是慘白的,像極了三月潮濕陰暗的天,卻已是快半年前的事。那時我告訴他有個想去的地方,因為看到地下鐵的燈箱廣告裡,把那個小島拍得好像日本,照片裡的情人手牽著手,相當浪漫。
於是他跟我一起去了,但我總感覺他不太情願。
啊,最近這個燈箱廣告都換了呢,你大概沒有留意到吧。
——
後來像大部分的故事一樣,然後就沒有了然後。
你漸漸不太回信息,我想這也是你的一種教養,你總是像紳士一樣,卻總帶點距離。想必覺得不回覆相當失禮,但那絲毫不帶靈魂的回覆比起沒有回應來得更傷人。
於是我不回了,但哭的人是我。一切的一切都緊接著失去了重心,掉進了漩渦,日子變得很難過。那個冬天我把自己藏了起來。
——
好一段時間無法拿捏生活的節奏。忘了怎麼活在當下,一慢下來便很慌張,各方面都停滯不前。書看來看去,總停留在同一頁。看電影的時候時常偷看錶,想著甚麼時候再放映完。煲劇以幾倍速度快播,若你硬是要問我看了甚麼,我也真的不知道。甜點吃得很兇,但也不覺得快樂的日子,這很糟糕。腦袋一直在空轉。
想起一邊在路邊攤吃雞煲,一邊淚崩的那天,把積存的鬱悶和失落,通通化成了淚水。雖然我愛哭,但很久沒有哭得停不下來,像是誰忘了關水嚨頭般,淚流不止。現在回想起來覺得非常可笑,老闆會否覺得友人在欺負我啊。
花了好些時間。有天起來,嗯,是天氣相當好的一天。莫名其妙的時鐘突然對準了,滴答滴答的的又回到原來的生活步伐。
——
友人問我為甚麼如此耿耿於懷。我回答說:「你知道圓球人的故事嗎?阿里斯托芬說人最初是球形的呢,四隻手、四條腿,兩張臉,因為被天神懲罰,被強行分開成兩半,而終其一生,人都在找那分開的另一半。」
友人笑著說:「我只知道男孩子在追女孩的時候,會讓自己迎合對方,讓你以為他跟你真的很投緣。」
或許真的是這樣,或許真的像傻瓜一樣,但我就真的以為他是那個和我很像的人。
故事的結局當然和想的都不一樣。是執念太強。或許我終究意識到,我放不下的是那短暫的日子裡,感覺生活各方面都找到了重心,以為自己會變得幸福的想像。
——
「這個型號的膠卷停產了喔,這是最後一卷。」最後的膠卷,和沒有後續的故事。
照片說真的沒有拍得我很好看就是了,但那過期的膠卷為回憶強加了歲月的痕跡。大概能讓時間感很差的我,把那天想像成很久很久的從前。
還是得謝謝你讓故事有了個較好的結局,就讓一切都塵封在最後的膠卷裡。
Storyteller:BLUE
Illustration:Tio Chi Fung @tio_creatives
#EveryoneisStoryteller #BLUE #TioChiFung #tiocreatives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 成為 Reading Club 會員,支持 StoryTeller 繼續創作美好的故事:
https://bit.ly/2MNRcPK
📻 收聽 StoryTeller Radio :https://store.story-teller.com.hk/pages/podcast
👉🏻Tag us at IG @everyone.is.storyteller to be featured
📮投稿你的故事/藝術作品:https://bit.ly/2FwN6G3
→Follow @ztorybook.official 留意最新動向
阿里 斯 托 芬 另一半 在 港唔斷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中秋節電影特選」
《你的名字》中的半月神話
—
中秋節點解會同《你的名字》有關?月亮除咗表達緊動畫入面時間嘅推移,或者主角身處嘅地方,其實仲好有意思。例如連電影主角瀧喺食拉麵果陣都著住件「半月」tee,得閒無事就影住個月亮,電影中每個月亮scene其實都有強大嘅象徵意義:每個人生來都係一個「半圓」。
—
瀧同三葉,唔知點解無啦啦會相愛,唔知點解無啦啦會忘記對方,又無啦啦會有同對方相處過嘅印象,以最簡單嘅話語去講,就係「感應」,而半月半球體嘅意義,其實係出自一個有關希臘神話嘅典故。
—
根據哲學家柏拉圖嘅《會飲篇》,佢引述咗阿里斯托芬有關人類起源嘅故事,人本來係以球體嘅形式存在,有兩塊面,四隻手四隻腳,亦有兩組生殖器官,而因為人嘅存在對眾神嚟講係一個威脅,所以大佬宙斯就決定削弱人嘅力量,將人球切開一半,亦即係人呢家嘅果個樣。
—
而根據呢個神話,人由出生開始就只得一半嘅身體,係唔完整嘅,而人生在世嘅意義,就係不斷去尋找注定而失落咗另一半。
—
所有人都係個半球體,就係《你的名字》入面一個極其核心嘅概念,喺成套戲入面三葉同瀧都不斷致力去尋找對方,甚至感應對方,亦所以電影經常會映住夜空嘅半月或者有類似嘅意境。
—
而同中秋節又有咩關係?中國人有句說話叫「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意思係喺同一個月光之下,大家都係團圓的,縱相隔千山萬水,但係我哋都喺同一個世界,有同一樣嘅經歷。呢樣嘢可以呼應去瀧同三葉喺彗星來襲嘅時候,即使大家喺唔同嘅平行時空,但一齊經歷過災難,互相幫助,一切都係宿命,最後終於可以喺同一個時間點重逢。
—
你又搵到自己命中注定嘅另一半未?中秋節快樂。
—
圖片來源:https://www.getit01.com/p2018020126537554/
阿里 斯 托 芬 另一半 在 CharMing的投幣式置物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七月與安生》
從金馬影展首映、金馬獎雙影后,直至今日《七月與安生》終於要在台灣上映了。再次進入電影院邁入第4刷,倒也打平了看《情書》的次數。
導演曾國祥特別在片尾的credit,特別感謝岩井俊二,作為兩部皆以一來一往的書信,解開原本封存的陳年往事,在惆悵中卻又給予一絲希望與溫暖的青春電影,以及片尾馬思純在雪地仰頭的鏡頭,與博子在《情書》開場時,躺在雪地後起身的畫面幾乎一致。大家都在說,《七月與安生》是一部致敬岩井俊二的電影。
雖然曾國祥事後在訪談中表示,「這絕對是一個單純的意外」。而岩井俊二則回應,自己有看過《七月與安生》的劇本,是一部非常宏大、波瀾起伏的青春故事。
有些電影,說不上百分之百完美,卻總是能觸碰內心的深處,與現實中的自己相互對應,以至於你開始懷疑,到底是戲如人生,還是人生如戲,《七月與安生》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
馬思純在金馬獎致詞說,「這是給我們電影最圓滿的一個結局,因為七月與安生本來就是一個人。」大多數的觀眾,無不在討論自己想成為文靜安逸的「七月」還是奔放漂泊的「安生」,但是這問題理當無解,就和誰不可能一輩子離開誰,所謂的影子其實會隨著日照時間而改變長度一樣。而電影中的七月與安生,也是隨著年紀的增長不斷改變想法與個性。跑累了就停下來吧,想自由就背上包包吧,這才是《七月與安生》想教我們的事吧。
本片的英文片名為SoulMate,而根據維基百科對於靈魂伴侶的解釋:柏拉圖《會飲篇》中記述的阿里斯托芬的理論觀點,「人類本來長著四條腿、四隻胳膊以及一個有著兩張臉的頭顱,但宙斯害怕人類的力量,因此把人分成了兩半,迫使他們窮盡生命來尋找自己的另一半,以使自己達到完滿。」
當一遇上另外一個一,可以是十,可以是二,同時也可以組成一個「人」。
2016年金馬獎雙影后的得獎片段,大概已經看了不下數十次,周冬雨的得獎理由是:「他在電影中飾演叛逆而矛盾的安生,精彩的吸引所有觀眾與其同悲同喜,也證明他給自己的挑戰完全成功。」
馬思純:「飾演的七月看似安靜嫻熟,卻在壓抑之後展現驚人的反差,角色的內心層次很深,表演的難度相當高。」
多數觀眾第一眼會注意到的,是角色幅度較寬廣的周冬雨,一顰一笑牽起的是整部電影的「躍動感」,然而唯有馬思純的「收」才能對比安生的「放」。不禁令人想起電影開場那句「七月與安生的相遇是一個『被選擇』的結果」,卻又無法真正在兩人的演技與詮釋上做出分高下的選擇。
如何將狗血的劇情拍得如此清新,環環相扣的橋段卻又充滿無數的轉折與呼應,「女孩子不管走哪條路都很辛苦」,但是如果身邊有另外一個胳膊,是男友是閨蜜又有什麼關係呢?
曾國祥將原著小說的結局,做了大幅度的修改,甚至大玩敘事結構,讓電影的轉折合理化,同時也將角色性格寫得更為立體。或許本片是過於理性之人無法喜愛的電影,但是之於感性層面,《七月與安生》的眼淚不是同情,而是一句句的感同身受。
《七月與安生》刪減版結局:https://goo.gl/AEjahd
金馬53回顧 最佳女主角:https://goo.gl/4VCXgA
小說版結局:https://goo.gl/WnXFW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