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5.13
最後一場新書發表會,回到故鄉台南,人生的旅行好像本該如此。
雖然是自己的主場,但已出到第三本書了,這回便不好意思再叨擾老朋友、老同學來捧場,況且,多數人其實都在北部生活和工作,加上當天是母親節,當爸爸開車從家裡載我和媽媽前往書店的途中,我心想的是,現場會遇見爸媽的一些朋友、會有說好要來的阿嬤和阿姨,可能還有一兩個國中同學,其他大概就是隨機出現的新舊讀者了。
週日下午,室外是炎熱因而讓人格外懶洋洋的天氣,室內的冷氣機好像也被熱昏了頭,辦講座的那一隅,我感覺是有點悶熱。
當我把電腦接好,讀者也陸續入席,抬頭一看,迎面走來一個熟悉的身影,他手裡拿著我的書,用一種幾乎是要來尋仇的(但當然不是啊)、唯有交情深厚到一個程度時才會以那樣的姿態和表情迎向你的出場方式,出現在我面前。
啊!是高中班上一個很要好的同學,現在是某法院的檢察官,年初我才回台南參加他的婚禮,他那場婚禮也讓我們高中那一班「尚未結婚陣線」裡又少了一名優質會員,只能說,在大夥即將滿四字頭的現在,那陣線真是人丁愈來愈稀薄了。
和他聊了幾句,另一個同學也從手扶梯那頭現身,穿著復刻的Jordan 11代,他是當時班上功課最好的同學之一,考上台大,後來回南部工作,年初那場檢察官的婚禮,我們都被安排在「一中同學」那桌。
這種時候,彼此再也沒有什麼作家、檢察官、會計師的身分了,瞬間可以回到十七歲時男生之間互噴垃圾話的交談狀態。
譬如,我請他們等等手下留情,不要在阿嬤面前阿魯巴我。(後來才發現有技術困難,他們只有兩個人,無法把我抬起來)
譬如,他們說我〈深夜娛樂頻道〉那章寫得不夠「誠實」,說我把蓬萊仙山和東京情色派的部分都省略了。(我說,字裡行間我有暗示啦,寫文章意思到了就好)
諸如此類。
然後講座開始了,他們坐在隔壁,都聽得很認真,我覺得,肯定比以前上數學課時聽得都要認真。
他們可能也好奇,這二十多年交情的老同學,今天分享的內容中,有沒有「自己」,有沒有「我們」呢?
或許就像參加喜宴時,從投影片中看見自己出現在新人某一個時序的人生片段中,特別會有的那種寬慰感。
其實就是,你我一起青澀過,一起走過了,而至今依然能在此相遇。
Q&A時間,兩個同學毫不客氣地舉手發問,我坐在前面像待宰羔羊,怕他們又給我爆了什麼霹靂的料。(好多長輩都在這裡呀,這場合不適合啊)
結果,他們問的問題一個比一個好,一個比一個深入。
最後檢察官問我:青春對你來說是什麼?
我忽然愣住了,過去從來沒人問過我這個問題,我可能也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就像你不會去想,人為何需要吃飯睡覺一樣。
所以,青春是什麼?
我流著汗,在腦裡搜索著,突然想到一個導演(後來才確認其實就是拍《愛在三部曲》、《年少時代》的Richard Linklater)說過的一句話:
At some point, you're no longer growing up, you're aging. But no one can pinpoint that moment exactly.
人生來到某個階段,你不再長大了,你是在變老。但無人可以明確指出那個時刻的分野。
我想,青春就是那個時刻開始之前的狀態。
這是我在半夜發的青春文。
(下圖是1996年一中運動會,那年我們高三)
阿魯巴是什麼意思 在 阿甘的美國大冒險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無意中在網路上看到這則新聞, 覺得很滑稽。美國每天有無數人失蹤, 為什麼這位少女失蹤又被發現的新聞會上報, 而且還在台灣媒體出現? 有個名詞叫做 Missing White Woman Syndrome 解釋這個現象。
「Missing White Woman Syndrome 失蹤白人女子症候群」 的意思是: 中上階層白人女性(尤其面容姣好) 若是失蹤, 總會被媒體大幅報導, 如果你是黑人亞洲人拉丁裔搞失蹤, 媒體懶得理你。
記得剛來美國不久, 一個金髮少女 (跟本文主角一樣住阿拉巴馬州) 參加高中畢業旅行, 在加勒比海的阿魯巴島失蹤, 美國新聞媒體沒日沒夜的報導數個月, 當時就對美國這樣的媒體生態感到很訝異。一向對白人超有好感的台灣媒體當然也老是跟在後面起鬨。
姑且不論這位失蹤少女的背景, 該則新聞的內容虎頭蛇尾, 沒啥內容, 實在看不出有甚麼價值啊!
阿魯巴是什麼意思 在 蔡小雀宅妖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美人哥哥:終於盼到這一天了,本侯這不是在做夢吧?
(小九害羞害羞~開心開心)
雀姨:孩兒呀,為娘的終於把你這妖孽禍水送出去啦~~
美人哥哥:...........今天是個好日子,有摯友變摯愛的,有新書預購的,本侯不想動手打人你自己選一樣工具阿魯巴吧!
雀姨:你別以為小九在手,天下你有,今天公司官網還正式開放預購了,俺就拿你沒皮條喔~須知世上有一種厲害的東西叫『番外』吧?
美人哥哥:..........妳想幹什麼?妳不要衝動,有話好好說!!!
雀姨:怕了吧?嘿嘿嘿,還不趕緊出賣美色宣傳廣告推銷去,快!把你的侯服脫下來!!!!
編大人:雀姨妳妳妳,我們不是從事那種行業的妳記得嗎?
雀姨嗷嗚飛撲抱編大人大腿:唉喲大人明察~~~小的是人前清秀人後禽獸,啊,不是啦,是小的絕對是滿腔熱血一片冰心在玉壺,走賣書賣心不賣身(?)路線,姊妹們都嘛很了解俺其實是為她們謀性福啦~~~~求諒解求撫摸嗷嗷~~~
編大人:各位不好意思,家教不嚴,以後我們會好好栓好這隻雀姨的~此外敬請大家千萬多多捧場我家計侯爺和小阿九,預購從今天開始喔~~啾咪!
限時獨家預購,今天pm:6:00截止下單,
預購從速傳送門↓↓↓↓↓↓↓
http://homerpublishing.com.tw/ad050801.html
阿魯巴是什麼意思 在 ピンクの日本語教室日文家教- 【 阿魯巴? Aruba ? 這是日文嗎 ... 的推薦與評價
阿魯巴 ? Aruba ? 這是日文嗎? 】 昨晚上課和學生時,教到了『アルバイト』這個單字, 學生邊唸邊說:「アルバ」!! 這是阿魯巴遊戲的意思嗎? ... <看更多>
阿魯巴是什麼意思 在 阿魯巴- 看板HisSoftBall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Happy Corner〉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appy Corner,在台灣則被常稱之為阿魯巴(Aluba,發音類似荷蘭王國海外屬地的阿魯巴
島,Aruba),是一種在東亞地區男性學生之間很受歡迎、用來虐待或開玩笑的團體遊戲。
1 「玩法」
2 名稱由來
3 Happy corner文化產生的問題
「玩法」
多名同學把一名男生抬起,然後以硬物來玩弄其下體,包括在柱上磨擦。在香港,這些行
為通常稱為「con人」和「被人con」,台灣則為「阿」與「被阿」。也有把二人的下體互
相撞擊,稱為「X-con」。在學生宿舍,當一名男宿生生日,happy corner會是其中一種
慶祝方式,另加唱歌贈興,歌詞改編自英文的生日歌,歌詞為重覆「Happy corner to you
」四次。
在台灣,學生玩阿魯巴時,通常都會把被罰者的下體撞往樹幹或任何柱狀事物,或以圍繞
摩擦的方式戲弄受害者。通常,玩此遊戲的目的往往並非真的要製造被玩弄者肉體上的疼
痛或傷害,而是一種群體意識的發揮(集中眾人的力量對付團體中唱反調或說錯話的搗蛋
者),用來教訓受害者(以開玩笑的態度),或單純只是一種欺負弱小的娛樂。
「名稱由來」
早在1980年代初期,台灣的年輕學子間就曾見過零星的類似遊戲出現,但當時此遊戲並沒
有比較明確的命名,只有像是「撞條仔」(臺語,撞柱子的意思)之類的俗稱。不知何時
開始,學生間開始流傳一個笑話,提到有兩個探險家誤闖一個滿住食人族土著的島嶼被抓
,該族的族長審問兩名被俘的闖入者,要求他們在處死與「阿魯巴」之間作一抉擇。第一
名受害者心想世間應當沒有任何事比一死還糟糕,因此選擇了不知是何意思的「阿魯巴」
,結果慘遭土著們捉著撞柱致死。第二名受害者看到先前的慘狀,要求希望能一死以求解
脫,卻不料土著們唯一一種處死刑的方法,也是將人活捉撞柱、阿魯巴致死。從此以後,
「要死還是被阿?」就成了男孩子們在玩這種遊戲前,審問受害者時的玩笑話,也變成這
遊戲的代名詞,或進行這遊戲的動詞。
但是,遠在地球彼端的加勒比海島嶼阿魯巴上,並不真的存在有食人民族與類似的行刑方
式,因此使用這稱呼可能是單純的巧合或有人隨機借用而已。事實上,大部分台灣的學子
普遍沒聽說過阿魯巴這地名的存在,對於這名稱的認知也僅止於這種不雅的遊戲而已,因
此當人們聽到阿魯巴島時,往往會誤以為是虛構的玩笑事物,是個亟需闢謠的錯誤認知。
「Happy corner文化產生的問題」
Happy corner文化在1990年代在香港的大專界非常流行,特別是作為迎新營的重要活動。
更可怕的,是有小部份人把這種遊戲用到兩個不太熟悉的異性同學身上,類似模擬性交。
有學生因為拒絕參與有關行為,而被學長批評為「不合作」、「態度惡劣」。有學生因為
抵擋不住朋輩的壓力而屈就,造成心理上的創傷。而這個年代的大學生,在性方面亦異常
開放。有人指正是因為這種 happy corner 文化做成的。因此,這種活動受到一些人士的
批評,據說會影響其性能力。亦曾有人在報章撰文來批判這種文化。
由於這個遊戲危險又含性暗示,2005年1月台灣教育部發文給各級學校,要求禁止學生玩阿
魯巴。此外國防部早在2004年年初就已下令禁止於軍中玩阿魯巴。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7.33.119
※ 編輯: Amadeuschiu 來自: 220.137.33.119 (04/13 21:2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