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語錄】阿德勒心理學講義
。
『兒童期最常見的一種心理影響是,遭父母過度懲罰或虐待而引發的壓抑感』
。
漫畫炎炎消防隊改圖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凹凹u彤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阿德勒心理學#人生風格#早期記憶 歡迎乾爸乾媽 各廠商置入 來信 [email protected] 追縱我 ----------------------------------------------------------- INSTAGRAM: ououyu https://...
「阿 德 勒 心理學講義」的推薦目錄:
- 關於阿 德 勒 心理學講義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阿 德 勒 心理學講義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阿 德 勒 心理學講義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阿 德 勒 心理學講義 在 凹凹u彤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阿 德 勒 心理學講義 在 你的人生教練 - 佐依 Zoe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阿 德 勒 心理學講義 在 技安 CHI A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阿 德 勒 心理學講義 在 Re: [心得] 被討厭的勇氣1&2 - 看板book 的評價
- 關於阿 德 勒 心理學講義 在 阿德勒心理學講義-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網拍商品 - 飛比價格 的評價
- 關於阿 德 勒 心理學講義 在 阿德勒心理學講義-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網拍商品 - 飛比價格 的評價
- 關於阿 德 勒 心理學講義 在 正向心理技巧阿德勒心理學講義61 態度與行動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阿 德 勒 心理學講義 在 #分享#懶人包阿德勒心理學講義 - 書籍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阿 德 勒 心理學講義 在 [閒聊] 阿德勒心理學講義之部分憂鬱症解說 - PTT Web 的評價
阿 德 勒 心理學講義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上次提過了 #自卑情結 這個名詞,透過優越感讓自己逃避自卑帶來的無力感,這樣的心態稱之為「自卑情結」,本篇將跟大家介紹的是,自卑情結的另一種變化型態: #優越情結
與自卑情結相同,優越情結也是自卑感的衍生物。
自卑情結的表現相對比較隱性,從外在的行為可以明顯看出這些人正在受自卑情結所擾。他們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貶低自己的價值;他們經常認為自己一無是處,並且以此為藉口選擇放棄努力。
而優越情結則是看不出自卑,甚至有點對自己過度自信。
他們可能經常批評他人,透過貶低他人的能力來提升自己;或是強調自己認識多少名人、總是炫耀自己擁有多少的財富;他們也可能會聲稱自己擁有他人沒有的能力,例如預知未來或是藉由觸碰就能醫治他人的惡疾,甚至抱怨這些能力帶給他相當大的困擾。
“優越情結,是有自卑情結的人用來逃避困境的一種方法。他在覺得「自己不夠好」時反而轉了心境,做了「自己最好」的假設;這種虛偽的成就感彌補了他無法承受的自卑。”《阿德勒心理學講義》,阿德勒(Alfred Adler),台北市,經濟新潮社出版,2015年。
優越情結是自卑情結的補償,而兩者可能同時會出現在同一個體身上,因此我們在自卑情結的人身上看見了優越情結也是很常見的。
人都會有自卑,但自卑感並不是疾病,相反地自卑感是促使人持續向上發展的推力。
當個體無法朝有益的生命風格發展時,自卑感才會變成自卑情結或是優越情結。
健康的人不會出現自卑與優越情結,甚至連優越感都不會有。當人脆弱的時候就會失去對社會的興趣,轉而追求自己認定的優越,而這樣的作法往往無法真正的解決問題,反而會使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阿德勒認為精神病患、問題兒童、罪犯與自殺者,這些族群都有著自卑或優越情結;他們缺乏社群情懷,因此所做的一切都只是為了滿足自己,這反而讓他們難以融入社會,也不懂得如何處理人際方面的問題。
克服自卑或是優越情結需要的並非改變行為,而是從根本的生命風格去改變;他們需要重新培養社會興趣,唯有在追求優越感的同時也能夠對社會產生興趣,發現自己的能力可以貢獻給社會時,才能夠讓人生重新回到有用的面向上。
“經驗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只是它們的用途——被用來印證生命的意義。”《自卑與超越:生命對你意味著什麼》,阿德勒(Alfred Adler),新北市,好人出版,2020年。
在個體心理學當中有提到,心理創傷其實是不存在的,是個體為了逃避某些課題而將過去的經驗視為創傷;個體必須認定這些經驗對自己有害,才能達到持續逃避面對這個課題的目的。
我們必須了解,大腦的組成並非固定而是每一天都在改變,因此改變思維並非不可能。透過練習,過去曾經被視為創傷的經歷,也能夠成為讓自己更加堅強的經驗。
阿德勒認為社群情懷是人類的本性,個體必須先發展出社群情懷才能形成有用的生命風格;缺乏社群情懷的人當涉及個人利益時就會容易排斥與他人合作,因此當克服不了自卑感時,就會轉變成自卑情結或是優越情結。
社會情懷可以使人們明白生命的意義在於合作,並且接受自己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在無法靠自己解決問題的情況下,可以透過與他人合作的方式共同解決困難,同時也能夠將自己的能力奉獻給他人。
追求卓越的本能使人類會不斷地想要追求優越感,但只要努力的方向是為了追求有用的事物、對社會有益的一切,那麼價值觀就不會偏差,也不容易會形成精神疾病了。
對社會有益並不是指像是愛因斯坦或是霍金那樣,對人類有巨大影響的貢獻,而是能夠帶給社會正向發展的一切。
對社區警衛一個友善的微笑;對自己的員工一句由衷的感謝;超商的零錢捐;下班回家的路上買個單親媽媽地瓜當晚餐,減脂順便幫助他人,這些皆是對社會有益的行為。
若讀者認為自己都要靠他人來幫助自己了,何來能力幫助他人,這樣的心態就是自卑情結在作祟了。
任何一件小事情皆能夠對社會有益,即使是接受他人的幫助,因為自己接受了他人的幫助,而使他人對社會產生貢獻感;因為幫助他人獲得了貢獻感,這些就是自己給這個社會帶來的貢獻了。
如果此時你有了「那我都等人家來幫助我就好,反正這樣也是對社會有貢獻啊。」這樣的心態,那就是優越情結了;健康的心態,是可以坦然地接受他人的幫助,並且不吝於分享自己可以貢獻的能力。
筆者曾經看過一些暖心的新聞,無家可歸的街友即使自己挨餓受凍,也要將乞討來的金錢買糧食給陪伴自己的寵物,並且將身上僅有的衣服給寵物保暖;另一則新聞則是一名獸醫總是隨身攜帶醫療包,在路上遇見帶著寵物的街友時就會免費為他們的寵物義診。
克服自卑與優越情結,首先就是要對社會產生興趣。
街友對寵物的付出;獸醫看見了街友對寵物的付出而義診;記者將這些社會議題撰寫成文章放在網路上;一般民眾閱讀完之後將文章轉分享出去造成更多的曝光;有影響力的人士開始拋磚引玉幫助街友……
在這當中的每一個人,從街友到只是轉分享的每一個人,做的都是對社會有益的事情,每一個人都對社會產生了貢獻;會有這些行為,就是因為擁有社會興趣。
哪怕自己做的事情再渺小,只要持續朝這樣的方向而努力,就能夠克服自卑與優越情結,並且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有能力。
#歡迎加入社團一同學習個體心理學
#更多相關內容與討論請按步驟申請入社
#申請入社流程如下
1.填寫申請單: https://lihi1.com/lIqUe
2.加入社團: 花花遇見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實際應用
3.等待管理員審核批准
阿 德 勒 心理學講義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16.競爭意識與縱向關係
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建立在上與下的縱向關係時,就會理所當然產生競爭意識,處在下位的人不是認命地接受自己的無能,就是想辦法爬到更高處,或者至少將高處的人給拉下來。我想要讓堂弟變糟,正是因為我認為自己不如堂弟來得優秀,而在沒有辦法超越他的情況下,我只能夠想辦法讓他的位置變得跟我一樣低。
縱向關係在全世界都是主流的價值觀,尤其在我們成長的華人文化底下更為嚴重,「孝順父母」以及「養兒防老」就是極其荒謬的文化,更別提從小到大經歷的各種比較。從課業成績到事業成就、結婚生子、買房買車等等,變成一種生存在這個社會底下的潛規則,若是沒有達到社會所期待的就是失敗者。
“一個調適得宜的社會,絕對會義不容辭地為每一位成員提供支援,幫助他們發揮能力。”《阿德勒心理學講義》,阿德勒(Alfred Adler),台北市,經濟新潮社出版,2015年。
阿德勒主張,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皆是平等的,而一個健全的社會應該都要能夠明白,每個人生來的能力都不一樣,並且有著獨一無二的想法;健全的社會應該是當中的每一個成員彼此合作,發揮自己所長並且彌補成員的不足,而非以某項能力或者成就來定義社會成員的價值。
假如人的一生都不需要去遵循社會定下的淺規則,不需要為了滿足誰的期待而完成某些成就;不需要與他人較勁、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人生夥伴,可以互相信任與扶持成長,這樣的關係就是個體心理學裡說的「橫向關係」,並且競爭也不會存在人與人之間了。
想組織家庭就找個伴侶結婚生子、想一個人自由自在就保持單身;喜歡四處旅行就經常搬家、喜歡自己佈置環境就買間房子。男孩子喜歡粉紅色與娃娃不用害怕被嘲笑、女孩子熱愛動漫或建築工程也可以抬頭挺胸。
「失敗者」只會出現在縱向關係。
我成長的環境所提供的素材,全部都是建立在縱向關係上。我沒有機會能夠去選擇,因為在我的生命中橫向關係是不曾出現過的素材。在縱向關係與賞罰教育的荼毒之下,我只學會了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以及戰勝不了他人就乾脆毀掉他人。
這些當然不是家人或者學校所教的,而是我所選擇的人生型態引導我往這個方向去領悟到的。就好比那些早期的匿名黑函,為了避免自己的筆跡被看穿,而從各種報章雜誌上剪下自己要的文字,再用黏貼的方式完成自己想表達的句子。我的這些扭曲想法,正是用過去十年裡接受的素材所拼湊出來的。
人只要無法脫離縱向關係,就無可避免一生都會與他人競爭。
競爭不見得是實質上的較勁,不一定只是在班級間的成績高低,或者職場上的年終獎金,競爭的意識存在與生活的任何一處。可能只是停紅綠燈時,旁邊的人開的是進口車,而自己騎著高齡十五歲的二行程機車;可能只是偶然得知自己暗戀的對象喜歡高個子,而自己身長只有一米五。
可能只是恰好坐在博愛座上,正準備要讓位給眼前剛上車的長者時,卻被旁邊普通座的乘客給搶先了一步;然後四周的人看著自己的眼神,似乎都在責備自己怎麼能夠這麼自私。
這些縱向關係所帶來的負面感受,於《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當中,也用了「毒性羞恥」這個名詞來解釋。接下來先回到我的童年,隨著我的人生經歷,我也會慢慢跟大家分享個體心理學帶給我的影響與改變。
#完整著作內容可加入社團自由賞閱
#申請入社流程如下
1.填寫申請單: https://lihi1.com/lIqUe
2.加入社團: 花花遇見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實際應用
3.等待管理員審核批准
阿 德 勒 心理學講義 在 凹凹u彤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阿德勒心理學#人生風格#早期記憶
歡迎乾爸乾媽 各廠商置入
來信 [email protected]
追縱我
-----------------------------------------------------------
INSTAGRAM: ououyu
https://www.instagram.com/ououyu/
FACEBOOK: (游彤葳wei)
https://www.facebook.com/ououyu/?moda...
Tiktok: ououyu
阿 德 勒 心理學講義 在 你的人生教練 - 佐依 Zoe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如何打造出能邊工作邊旅行的線上事業?索取免費四天課程 ▸▸▸ https://zoeyk.co/bylmini
▾▾▾ 更多資訊請展開 ▾▾▾
-------
#在家工作 #遠端工作者 #遠距工作 #在家工作的日常
Hello,我是 #佐編茶水間 Podcast 節目的主持人Zoey
這是第一次用影片的方式來和你分享我的一天
和你揭開為了疫情閉關而搬到山上的我們是如何在家工作
如果你喜歡這樣的影片,或者希望我們做更多類似的內容
請在下面留言和我說你們想看什麼 :)
-------
阿德勒心理學講義:http://psce.pw/RX99Z
影片拍攝:iPhone 7
影片剪輯:Premiere
影片字體:追奇手寫體
影片音樂:Dj Quads - Blushes、Lofive - Lux、Luwaks - Daydream
-------
收聽Podcast節目:https://apple.co/2tlrLIS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zoeyk.co/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zoeyk.co/
遠距工作課程:http://psce.pw/SMYHG
個人品牌課程:https://zoeyk.teachable.com/p/brandyourlife/
阿 德 勒 心理學講義 在 技安 CHI A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唉喲
我很愛你們大家!
對了我是從「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
了解到了阿德勒心理學
那也可以從「阿德勒心理學講義」
裡面有更透徹的認識與了解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多我們的生活!
訂閱技安的YOUTUBE頻道 →https://pse.is/HQZFF ←
技安的粉專 → https://bit.ly/2Tzy0XU ←
技安的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tina_927/ ←
阿 德 勒 心理學講義 在 阿德勒心理學講義-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網拍商品 - 飛比價格 的推薦與評價
阿德勒心理學講義 找阿德勒心理學講義相關商品就來飛比. ... <看更多>
阿 德 勒 心理學講義 在 阿德勒心理學講義-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網拍商品 - 飛比價格 的推薦與評價
阿德勒心理學講義 找阿德勒心理學講義相關商品就來飛比. ... <看更多>
阿 德 勒 心理學講義 在 Re: [心得] 被討厭的勇氣1&2 - 看板book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lindanew (水球好好玩的感覺)》之銘言:
: 例如:稍微研究一下,就可以發現自卑感及卓越,這兩點其實在原學說中,似乎是密不可
: 分的,但在書中似乎被拆開解釋。另外,書中阿德勒的目的論解釋:「人並非受制於過去
: 的原因而行動,而是朝向自己決定好的目的而行動」。其實,這點似乎也與第二集中,家
: 庭排序與性格的解釋有落差。簡單來說,我這外行人看起來會感覺如下:啊你不是說不要
: 被過去設限,那怎麼又提到老大老么會影響性格?
這邊原PO可能有點誤會,個體心理學提到過去性格,是想表達一個人思考的「因」。
例如老大會因為老二出生而感到失寵,進而做出吸引父母的行為,例如偷竊、吵鬧等。
自卑是「因」,偷竊吵鬧是「果」。
我們如果單純改變「果」,那就是叫小孩不要偷竊打架鬧事而已。
但這並不能改變「因」,小孩會去尋找其他方式來證明自己。
支持廢除死刑的人其中一個論點也是如此,我們看到的犯罪只是「果」。
但如果整個社會的「因」沒有解決,問題還是會發生。
所以與其把重點放在「果」,不如好好想想如何改善「因」。
創造出一個比較少犯罪的社會。
所以阿德勒的目的論強調的是從「因」下去做改變,從源頭改變自己目的。
這樣就能夠將原本「家庭的因」改掉,進而結成「良好的果」。
阿德勒是讓一個小孩變好,而不是懲罰小孩,然後讓錯的人繼續重蹈覆轍。
阿德勒講述的是一種未來導向的思考方式。
不受限於過去的經驗,是以一種樂觀勇氣去面對的心理學。
所以他很討厭「宿命論」,因為宿命論者會將失敗原因歸咎於「本來就是這樣」
這些人的口頭禪是:「我知道,但是...」
這個「但是」就是逃避,也就是受限於過去的認知。
所以不管在《被討厭的勇氣》,還是阿德勒自己的著作都會強調一點
過去不等於未來,事情就只是事情本身,你怎麼「認知」才是重點。
我認為「認知」這兩個字,就是阿德勒的精華所在。
阿德勒又稱為勇氣心理學,也就是讓人提起勇氣去面對人生,而非逃避。
但講勇氣很難定義,我自己的結論是「勇氣=認知」。
有勇氣去挑戰的人,就是在「認知」上與別人不同。
選擇逃避的失敗者都是敗在「認知」上頭。
因為認知受限,導致沒有行動的意願,因為認知受限,所以被過去不好的經驗所纏身。
同樣一件事情,有人會覺得再接再厲。有人卻會一蹶不振。
這其中的差異,就是認知。
如果能夠從「認知=勇氣」這點,重新體會阿德勒,相信會有非常大的幫助。
你認為可以,就是可以。
改變認知,就可以不再讓自己受限。
阿德勒要說的其實就這麼簡單,也可以說是比較深入探討的哲學雞湯啦。
順手推薦兩本,看完應該就差不多了
《阿德勒心理學講義》https://goo.gl/PJxUxC
《自卑與超越》https://goo.gl/M6JCpP
: 除此之外,我剛好最近有稍微翻了印度靈性導師克里希那穆提的「人生不可不想的事」,
: 他也是用問與答的方式,書中並也提到柏拉圖為蘇格拉底紀錄亦是採取對話的方式。我想
: ,會不會用這種方式了解阿德勒雖然有效率,卻仍然會陷入「用單一角度看世界」的迷思
: 中?
: 不過,還是有很多值得學習之處,如果要總括這兩本書,我想用這句話代表:愛是自立,
: 是成為大人,也正因為如此愛是艱難的。
: 延伸來說,我們不要被過去失敗經驗捆綁,不用被別人的稱讚及批評限制,一個自我中心
: 的人,不是太重視自己,而是不相信及不愛自己。
: 另外,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你必須分清楚自己及他人的課題,學習明白信任及信用的
: 差別,學習與這世界連結,為他人貢獻付出,並明白愛是我們存在的意義,試著去愛,並
: 明白看似平淡現下的每一刻都是考驗,都是幸福的確據。
針對「課題」這件事情,我認為有一派哲學更適合談課題。
而且講述的更加清楚明白,那就是「斯多葛學派」。
許多人應該看過這段話:「寧靜禱文」
---
親愛的上帝,請賜給我雅量從容的接受不可改變的事
賜給我勇氣去改變應該改變的事
並賜給我智慧去分辨什麼是可以改變的,什麼是不可以改變的。
---
這就是斯多葛學派的精華重點。
想清楚人生什麼事情是「可以控制的」,什麼事情是「不能控制的」。
人為什麼會煩惱?因為就是想控制自己無法控制的東西。
例如死亡、失戀、疾病、天災、意外事故,這些不是人為可以控制的
但人遇到變故時候往往會想,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會這樣?我不接受!
這個「我不接受!」就是痛苦煩惱的來源。
家人死亡,一定很難過痛苦,不想接受。
但不想接受又能怎樣?你能夠改變這件事情嗎?能夠讓人死而復生嗎?
不行。
如果無法改變的事情,就是接受。
接受的大前提是,你把「可以控制」跟「不能控制」區分開來。
失戀了,對方不愛你提分手,你很難過。
這邊「不能控制」的事情是什麼?---對方愛不愛你,這件事情誰都無法控制。
電影王牌天神可以做到任何事,就是無法改變人心
所以想要改變人心絕對是徒勞的。
但我們「可以控制」的事情是什麼?
讓自己變成更好的人,思考過去兩人相處有什麼問題,想想自己哪裡可以做得更好。
這就是「可以控制」的。
這些你都做到了,對方還是不回頭,那就是「接受」了。
瞧,這不就是「課題分離」?
你自己的課題就是可以控制的事,別人的課題就是無法控制的。
不要將無法控制(別人的課題),攬在自己身上。
再拿「成功」來講
平時有在閱讀、進修的人,肯定會變得更加專業→這是可以控制的
但沒人保證你專業以後,一定能夠賺大錢→這是不可控制的
所以許多人從一開始目標就錯誤了
把目標放在無法控制的事情上,還想求個圓滿。
賺不賺錢→你不能控制
自己變得更專業→你可以控制
區分兩者的差強,就不會陷入錯誤的期待了。
這就是課題的分離。
一個學生努力讀書必然會變得更加進步(可以控制)
努力讀書,不代表可以考試一百分或進入台大(不可控制)
所以把重點放在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上(努力讀書)就好。
整天煩惱我能不能考一百分,能不能上好大學,這些都是多慮的。
也是許多人的煩惱來源。如果理解斯多葛的心法,整個人生便會輕鬆許多。
我認為斯多葛的學說,還比阿德勒個體心理學更為強大。
比起阿德勒的課題分離,斯多葛的「可以改變」與「不可改變」更適合現代人
簡單來說就是更好懂,更適用在生活上的營養雞湯。
順手推薦一本神書,必看,送給所有你愛的人。
《回到自己的內心,每天讀點斯多噶》:https://goo.gl/YtZFVV
放下不在自己控制範圍內的事物,先安頓好自己的心,才能把人生過好
想徹底改變「認知」,可以從閱讀這本書開始做起。
光閱讀絕對不夠,要從生活中去實踐斯多葛的心法,相信會比阿德勒更有幫助。
身為一個斯多葛學派的信徒,真摯推薦這本書。
謝謝大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2.153.13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28527442.A.FAF.html
這邊還是有點誤會,阿德勒談家庭是談一個人思考的原因,也就是自卑情節。
自卑有分成好的跟壞的,好的自卑感能讓人向上努力,正向思考。
壞的自卑感則會演變成優越情節,自以為是的逃避,變成負面思考。
阿德勒談「未來」的時候,會強調不要因為過去的經驗而退縮。
過去發生的事情,其實都是可以透過自己重新定義的。
這邊類似剩下半杯水,跟還有半杯水的兩種思考方式。
我自己的看法是阿德勒並不認為過去跟未來無關,兩者是有密切關係的。
不過重點在於你怎麼「認知」過去發生的事情,也就是上面半杯水的思考差異。
拿過去經驗來做為逃避的藉口,這就是阿德勒所不願看到的。
所以才會說事情就是事情本身,並沒有好壞,每個人如何「認知」才是重點。
車禍截肢的人,可能不斷告訴自己,因為車禍我受傷了,整個人沒用了。
然後人生陷入泥沼之中,遇到什麼事情都拿車禍做為藉口
「要是沒車禍,我就不會!@#$@!」
「要是沒車禍,我就可以#@%#@%」
阿德勒應該會說:
「截肢只是截肢,並不會影響到我整個人的價值,我還是可以做到其他事情。」
甚至因為截肢,而擁有易於常人的觀察力、耐心,進而更願意去改善社會。
這種只看未來性的樂觀看法,正是被稱為勇氣心理學的原因。
只看未來,過去就過去了。
你的認知要正面,這才是重點。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