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文章 🎊
【誰怕真實中的美?從地景攝影看視覺文化】
有沒有可能一張帶有美學意識的照片,仍然傳達真實、啟迪人心呢?攝影能美化現實,也能揭露現實,正是這個雙重特性,使它饒富視覺文化的意義。
本週最新文章,由撰稿人 #曾少千 為讀者們帶來四位曾拍攝台灣地景為題的藝術家們,引介其如何以攝影的語言,探討文化認同。
#游本寬 #沈昭良 #陳以軒 #張譯云 #地景攝影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陳以軒,1982年,生於台灣,畢業於輔仁大學廣告傳播學系、紐約普瑞特藝術學院攝影碩士。作品曾獲台北美術獎入選、高雄獎攝影類優選、新銳藝術家獲獎、The New York Photo Award、Singapore International Photography Festival等獎項。 個展計有...
陳以軒 藝術 在 韓筠青 I Yun-Ching Ha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為比賽而拍的作品,贏不了真心〉
-
2020 #新光三越國際攝影大賽
#評審心得
何其榮幸,能從參賽者成為評審。
2013 年的時候,我以五張 #自拍作品 拿到第一名的殊榮;這五張是我的研究所畢業作品,講述的是我從地獄裡走一遭所看見的風景。
2016年的時候,我再度以五張 #自拍作品 獲得第二名的肯定:使用 #古典顯影 的印製手法,顯影出被困在影像裡的自己。
「一系列五張的作品,參賽時是如何準備的?」
今年11月評選完的當天,基金會的夥伴在訪問時這麼問我。
「一定要 #為自己而拍,你的風格才能拓印進每一像素(pixel)裡、觀者才記得住你。
為比賽而生出的影像,我分辨的出其中的刻意;為比賽而創作沒有不好,但 #贏不了真心。」
這次評選過程,不僅是體力與腦力的雙重轟炸,也與各領域的專業評審互相分享「這張超棒!」、「這張好可惜!」、「這文字到底在寫啥!」的各種激盪!
恭喜這次的所有得獎者,期待 2021 的得獎作品巡迴展,有機會的話展場見囉 👋🏻👋🏻
-
攝影 by 我心中第一名活動攝影| @sero_wong
更多資訊| 財團法人新光三越文教基金會
-
2021 SKM PHOTO 攝影大賽評審團(第五張團體照由左至右)
-
❍ 攝影家/策展人-#張蒼松
❍ 藝術家-#陳以軒
❍ 資深攝影師、國美館典藏委員-#全會華
❍ ONFOTO STUDIO 創辦人-#韓筠青
❍ 電影/MV導演-#許智彥
❍ 臺北市立美術館-#林平 館長
-
2013 首獎作品 https://lihi1.com/qAVVg
2016 二獎作品 https://lihi1.com/0JHLI
陳以軒 藝術 在 明白歌:走唱白色記憶未竟的故人事與未來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再次感謝一路上的相遇,及所有觀眾和評審團的肯定。
【第18屆台新藝術獎視覺、表演及年度大獎揭曉】
視覺藝術獎:《委託製作》陳以軒個展/陳以軒
表演藝術獎:《群眾》2019松菸Lab新主藝/王世偉
年度大獎:《明白歌|走唱白色記憶:未竟的故人事與未來歌》/ 再拒劇團
「由於全球性疫情影響,今年決選團首度全數由國內委員組成,由紀錄片導演也是首屆台新藝術獎得主黃明川擔任主席,獨立策展人徐文瑞、舞蹈學者陳雅萍、劇評人陳正熙、鋼琴家王佩瑤,以及本屆提名團代表─文化評論人吳介祥與劇評人白斐嵐等專業人士組成決選團,兩日決選會議中,七位委員針對入圍作品展開多輪辯論,從作品藝術性、思維與形式之創新、與受眾的能量動態、環境空間的運用,同時思索作品如何反映藝術之於當代社會的映照關係,三大獎項由此應運而生。
......
《明白歌》由黃思農身兼導演及編劇,蔣韜負責音樂設計暨樂手,同時也參與編劇,與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合作,走訪當年故事現場,將信件、自白書、遺書、審訊筆錄等白色恐怖政治檔案與歷史口訪紀錄,藉由民間唸歌、說書並結合當代戲劇形式,串接成多音交響的對話場域。評選團一致認為:『再拒劇團《明白歌》 將沉重的白色恐怖文獻,轉化為流暢深刻、節奏明晰的聲音劇場。作品結合口語文化、民謠唸唱和報告劇,以簡易的舞台、準確的符號意象,與四位表演者的靈活調度,藉由說演與吟唱再述無數受難者檔案,素樸地還原文獻的原始視角,傳遞了複雜糾纏的時空因素和政治環境。《明白歌》重返現場,讓個體的傷痛在經歷時代噤聲之後,明白召喚出以聲述史的傳承力量,抗拒遺忘與冷漠,舉重若輕地完成艱困的歷史敘事。』」
陳以軒 藝術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陳以軒,1982年,生於台灣,畢業於輔仁大學廣告傳播學系、紐約普瑞特藝術學院攝影碩士。作品曾獲台北美術獎入選、高雄獎攝影類優選、新銳藝術家獲獎、The New York Photo Award、Singapore International Photography Festival等獎項。
個展計有《海馬回光畫館》、《我出國了,然後我回來了》、《靜物研究》、《你是懂了嘛》、《我要離開這個城市了》、《Nowhere in Taiwan》,展覽場所於紐約、台北、台南等地。聯展經驗亦豐,如《一場關於真實的導覽》、《混種現場藝術祭》、《大路上展》、《城市精神─大內藝術節年度主題展》、《如果你不會唱歌,我才不要參加你的革命》、《船的創作展─五分之三》等。
此外,陳以軒也是《流浪到台北》、《高雄青年樂舞計畫》、《風箏計畫》等紀錄片的攝影與導演,且為雲門2舞作《捕夢》、《十三聲》、《春鬥》等製作訪談、側記影片。
陳以軒的創作主體為攝影,其媒材形式則橫跨平面攝影,創作書,錄像,影像裝置,以及行為演出,近期創作多關注在攝影如何處理個人的生命史,以及影像媒介在進行溝通傳達時的所產生的模糊與誤謬。
作品系列有《物聲譜》、《食曾在計畫》、《看鏡頭》、《白植物》、《靜物研究Ⅱ:島民》、《物件詩選》、《瑕疵本》、《我出國了,然後我回來了》、《過去的未來,未來的過去》、《靜物研究》、《若有所指失眠》、《塵雪》、《在中間》、《遍尋無處》等等。
他的《食曾在計畫》、《靜物研究Ⅱ:島民》、《靜物研究》等系列,都在無人的場所,凝視著被遺棄的物件。陳以軒表示,關於在遺棄與未遺棄之間的事物,發現有人存在的痕跡,有著莫名的興趣。而《若有所指失眠》、《在中間》等系列,又以畫面具象化某種懸念,在看見與看不見之間,製造出奇妙的分野。至於將灰塵灑在照片上後,予以掃瞄完成的《塵雪》,則是有意對抗好照片必須漂亮優美的一般概念。
《回憶的肖像》是陳以軒自認為的第一件攝影創作,為了撫慰與交往8年女友分手的情傷,乃邀請兩位演員到充滿愛情印記的地方,扮演他與前女友,讓他拍攝,藉此化解心中的種種情緒。
而《過去的未來,未來的過去》則是從紐約返回台灣前,選出100張舊照片,以之預言一年後的生活將是何種樣貌,回台後的一年,他再拍攝實際自己發生的事,復又精選照片,與前100張照片做出對照,便也顯示出時間的雙向結構。
外貌與日本藝人小田切讓頗有相似的陳以軒,正在基隆展開地景藝術創作,結合攝影與裝置藝術概念,於廢校的太平國小三樓面海的玻璃前貼片,完成《物聲譜》系列。
相關新聞
https://goo.gl/AFD9MD
陳以軒 藝術 在 在於影像本身有能力謊示並操弄鏡頭前的一切,但卻從來無法 ... 的推薦與評價
陳以軒 https://ihsuenchen.com/ 畢業於紐約普瑞特藝術學院攝影碩士,目前工作與生活於臺北。創作從平面攝影出發,近年來透過展覽、駐村、出版、錄像創作、行為演出等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