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語錄.天空飄游的熊媽媽》
* 人的尊卑,不靠地位,不由出身,只看你自己的成就。我們不妨再加上一句:「是什麼料,充什麼用」。
假如是一個蘿蔔,就力求做個水多肉脆的好蘿蔔;假如是棵白菜,就力求做一棵瓷瓷實實的包心好白菜。蘿蔔白菜是家常食用的菜蔬,不求做廟堂上供設的珍果。
我鄉童謠有「三月三,薺菜開花賽牡丹」的話,薺菜花怎賽得牡丹花呢!我曾見草叢里一種細小的青花,常猜測那是否西方稱為「勿忘我」的草花,因為它太渺小,人家不容易看見。不過我想,野草野菜開一朵小花報答陽光雨露之恩,並不求人「勿忘我」,所謂「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我愛讀東坡「萬人如海一身藏」之句,也企慕莊子所謂「陸沈」。
社會可以比作 「蛇阱」,但「蛇阱」之上,天空還有飛鳥;「蛇阱」之旁,池沼裡也有游魚。古往今來,自有人避開「蛇阱」而「藏身」或「陸沈」。消失於眾人之中,如水珠包孕於海水之內,如細小的野花隱藏在草叢裏,不求「勿忘我」,不求「賽牡丹」,安閒舒適,得其所哉。
一個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傾軋排擠,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潛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楊絳
* 有點慶幸年少時曾經隨時代流行追讀許多俄羅斯文學作品,在靈魂中沾染了一點俄羅斯色彩,沒有那麼理所當然的本土台灣。
對於現在許多關於「台灣價值」、「純正台灣本土」的呼聲,我經常會懷疑:將這些過去滋養過我們,讓我們變成更豐富的人的外來成分都驅趕出去,都矇起眼來不看不感受這些異質文明內容,要將台灣帶到如何單薄貧弱的境地去?
這些年以微薄的一己之力,逆反如此強大的潮流,盡量在文明與思想的層次「離開台灣」,離開一個愈來愈自滿、也就愈來愈單調的台灣。
最近在重讀『齊瓦哥醫生』,體會活過俄羅斯巨大革命騷動的帕斯特納克如何游移在從繪畫到音樂再到詩的藝術追求,最終寫出了一本高度抒情的大時代群像集,表彰了最高壓的蘇聯威權體制都消滅不了的俄羅斯文明態度。
「多少世紀以來,使人類凌駕於禽獸之上的,並不是鞭子,而是一種內在的音樂:一種沒有武裝的真理不可抗拒的力量,和人們對真理榜樣強而有力的嚮往。」
「歷史是若干世紀以來對死亡之謎有系統的探索,並且一直在希望克服死亡。正因為如此,人類才發現了數學上的無限大和電磁波,也就是為了這個原因,人類才創作交響曲。」
我們需要閱讀『齊瓦哥醫生』,為了聽見「內在的音樂」,為了維持對於真理的嚮往,為了瞭解交響曲和我們的生命有什麼關係。—-楊照
* 黃昏散步的路上,一株紫薇花開了。很嬌艷的粉紫,輕盈柔細如蕾絲花邊的皺褶,在風裡輕輕搖曳。
唐宋的宮廷裡好像很愛種紫薇,早朝或散朝後,官員就在紫薇花下草詔、準備奏章,或無所是事,看庭院深深,看歲月裡的曙光或夕陽餘一寸 ,無聊時就以紫薇詠唱寫詩,留下很多文人與紫薇的對話。
我最喜歡的是白居易的「直中書省」裡漂亮的句子「紫薇花對紫薇郎」。紫薇對應天上星宿,當時中書省稱「紫薇省」,翰林學士稱「紫薇郎」,官署如星,官名如花,生命如星辰,也如繁花,大唐風光,可以這樣跌宕自喜。能藉著夏日餘光與盛放的繁花對話,也可以矜持喜悅生命的華美貴重吧⋯。
紫薇花期長,夏至過後,小暑、大暑,大疫一時不歇,山居歲月,息交絕遊,每日就循暮色來多看看兀自綻放的紫薇⋯⋯。—-蔣勳
* 痛苦並不總該被遺忘,它復習的意義和成長的可能性。
如同生命中的每個時刻都可以獨立出來,每一種痛苦都在看似無關的位置上各司其職。當我們沈溺在任何一個痛苦之中,總會擔保這一定是最痛的一次,可偏偏又無法預測下一次的到來……如若從生命發展的角度來觀測,是否又能演繹出更多關於「痛苦」的智慧和秘密?——-蘇菲.卡爾
* 我祝福你,願你經得起長久的離別、種種考驗、吉凶未卜的折磨、漫長的昏暗的路程。依照你的意願安排生活吧,只要你覺得好就行。——帕斯捷爾納克《齊瓦哥醫生》
* 我不要漫無節制的愛,它不過像冒著泡沫的酒,轉瞬之間就會從杯中溢出,徒然流失。——-泰戈爾《採果集》
* 她的每一天、每一分鐘、每一種思緒都變成了收藏:生活被碾磨成塵埃,也就是沙。——卡爾維諾
* 孤獨這兩個字拆開來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蝴蝶,足以撐起一個盛夏傍晚間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稚兒擎瓜柳棚下,細犬逐蝶窄巷中,人間繁華多笑語,惟我空余兩鬢風。——孩童水果貓狗飛蝶當然熱鬧,可都和你無關,這就叫孤獨。——林語堂
——-圖片來自陳威明副院長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近期從豪雨成災到菜價飆漲,一再顯示台灣正面臨極端氣候的威脅,但要如何讓民眾有感?執政黨宣布推動氣候變遷議題「主流化」,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表示,如果直接漲電價,來抑制台電碳排放,民眾只會覺得受衝擊,但可以透過倡議,讓人民了解節約能源的重要性。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
「陳威明副院長」的推薦目錄:
陳威明副院長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副院長的專責病房日記》
北榮高壽延副院長,2013年我認識他時,人已經苦不堪言。當時他是台北榮總口腔外科主任。而我「流浪」了三家醫院,每日發燒38度,右臉唾液腺腫大疼痛,一天會冒出幾次一個大魚丸⋯⋯過會兒又消失。
歷經幾次檢查,從判斷細菌感染,變成唾液腺結石⋯⋯住院快一個星期了,沒有什麼改善,終而打電話請教這位哈佛大學回來的名醫會診。
本來我躺在振興醫院,想自己帶著病歷過個街至榮總看他,請教他的意見:他卻二話不說,脫下白袍,穿著運動服,跑到振興醫院。「病人,不要動!」他說。
一入病房,他會診相關資料,即建議振興醫院要打最後一線抗生素:文茜現在已經是臉部蜂窩性組織炎!
之後在他的建議及振興院長魏崢的協助下,我才發現全球包括瑞士、法國、美國,只有九大醫院有解決我的疾病的顱部內視鏡手術。
幸好我的美國舅舅找到了其中之一紐約西奈山醫院,之後我從台灣搭機轉診至美國,以內視鏡手術取出石頭:第二次又插管麻醉,把顱內所有腺體的濃,全清乾淨。
前前後後,也折磨了快兩個月。
病痛期間,每個對我伸出手的,幫我度過生命大難關的人,他們都是我永遠的恩人。
如今高副院長又當起更多不幸染疫患者的大恩人。他每天守在北榮COVID 19專責重症病房,還天天寫下日記。
那天他走入專責新冠病毒病房,看到我送的小心意:香蕉,彼此打電話問候。我問他,一切可好?
他回:「不怕死的小弟和護理部主任每天來前線專責病房,為醫護第一線人員打打氣!」
「我,全身充滿抗體!!」
⋯⋯以下是高副院長近日的三天日記。
透過他的記錄,我看到一位卓越醫者的冷靜、慈悲、使命感,以及身處危險中依舊不變的幽默風趣。雖然他帶著N95,穿著防護衣,而且年近退休。
* 6/26 週六
許院長指示
高層視訊會在週日1700開
全國80 台北24
B107 13/30
週末路過瞧瞧108護理站正交班中,兩兩交班、白班話不停、小夜聚精會神,合起來就很熱鬧非凡。
CVSB CU 3/6 不增真好。
B097 CU 8/17 患者雖更少了,剩下不容易照顧,得再拖。
B098 13/36 正準備辦出院,通電話恭喜他。聽起來真的是很高興。
B087 15/34 需要每兩小時翻身的病患不在少數,聽副護理長表示:這一批比起原先修繕前輕症的一群,照顧起來有如天壤之別。
Cov+長照:難
Cov+長照+重症:更難
目前的CU就皆如此;醫療資源的投入極大。
B077 15/22 看起來大家又忙著着裝入艙了,由於78併入77,明顯房間內病患多起來。
B078 併入77後、將可作為一採陰後篩檢患者收納區。
綜上,防疫病房佔床率降低了,局部合併來發揮照顧的最大效益屬必然。
目前留置在專責病房的患者,久了沒能出院,許多都是高齡、臥床,相對也不好照料。即便Cov輕症區、還要看病患屬性樣態。
記得前兩天和明主任在思源通道上遠遠就瞧見胸腔部陳育民主任龐大的身形一個人匆忙走過。
在這場戰疫區中,育民就像古寧頭戰役和823炮戰時的金防部司令,直接面對敵軍炮火前線的戰地指揮官,拖著前陣子病一場的身體還這麼拼命、著實令人敬佩。
我們從去年二月起、一成立防疫會和防疫指揮體系,感控團隊傳染病科和急診部也都是整個單位投入戰場,起頭大小事每必問感控行不行可不可,連條路怎麼走都像在下"陷井棋"一樣。
偶像看到復德疲憊走路的神情和會中小閉眼睛即知分明。急診室絕不是好待之處,鴻章前兩年的山海關前險險走一回、依然強悍守住邊關、每每看到急診人員的重裝、分艙、篩檢,至今守住門戶、未見醫護人員出狀況。
當然今年五月起的防疫動員不只醫護、乃至所有指揮體系、醫企行政、後勤協力支援,都比過去規格更高、更深、更廣、也更靈活,單就前後兩年的個案數、床位數即知。
去年少數個案的"遭遇戰"累積了寶貴經驗給今年的"陸海空系統戰"得以快速有效的動員面對。
從今年第一個個案警報響起、迅速建立大量專責、資源爭取、順利照顧大量輕重症、體系應對有分,才能進而得以支援篩檢、支應大量疫苗注射。
以上在未來病歷經驗分享絕對很豐富足夠了。
回想在去年從TO31和中正144接敵作戰至今思源專責病房成立、收治高峯、至今疫情稍緩,北榮團隊有這麼多阿信、真是可貴。
回首天天下水、週週打球、恍如隔世!😶
* 6/28 週一
晨防會院長再度指示:
1、疫苗注射的重要性、政府特案團體注射也宜北榮量能請家醫部妥適規劃。
2、整體專責病房、隨疫情趨緩,病患漸少,進入整併期,空出的思源78暫收納疑似新冠、須入住但已一採陰患者。RCVB負壓隔離CU,目前先收治CM重症病患。
3、專責病房再增負壓隔離病房一案,委侯副和相關部門研議擬案。
4、鑑於北榮已有豐富Cov醫治經驗、委黃副研議教育課程分享國人(醫院&大眾)
5、⋯其他有點忘記了。
今全國60例、台北22例
整體專責Cov病患、持續出多入少。
B107 8/30 由週末13位劇降至8位,但剩餘病患多是高齡又Bed ridden、照顧起來格外辛苦。
王佩琮副護理長親自下海加入群鶯照護行列,協助翻身、餵食…。
難怪大夥像是時空穿梭、全嫁到了欽察汗國。~勤擦汗國~都濕透透才出得來。
一個白班遇到需翻身、餵食⋯麻煩的照護、有時甚且進出不只三次。
CVSB CU 3/6、2位仍用葉克膜、T031要來1位新朋友須用葉克膜 。
丁玉芝副護理長每遇明主任都會很專業慎重的回報血氧濃度、凝血⋯等Data;明主任年輕時在CVS CU、POR,所以在此每回來、都不敢怠慢。我實在在私下忍不住想告訴她們、明主任在別的地方都不問這些東東啊!免啦、明主任來給大家打氣的,不過還是憋住、不吭聲!離開時給大夥按👍!
B097 8/17 尚婉明副護理長每回可就滿分笑臉迎面而來。今天笑得最開心了,CU病患剩不到一半、當然剩下的多半也比較難照料。
開心之餘、秀了一下銓誠基金會,英業達葉國一董事長捐的保低溫背心,看起來很輕、隔離衣太熱時、內襯保涼的背心,挺有用。
B098 14/36
朱紋瑩護理長坐鎮,交接班護理師這樣多,都在衣服上鉛字筆寫上名字、有些用貼的,也難怪、大病房許多護理同仁調來調去,誰也記不得每位名字,大字貼身上、不也可乎!免寶寶裝就全用粗鉛字筆寫名字。
B087 18/30,其中15位依然是士林檢疫所長照病患,7月2號解隔日近了、一次全清空。
B077 12/22、 怡惠副護理長表示週末9個月大的小朋友已母子均安出院回家了,另外本院NP姐早也已帶著9歲兒子回家去了。二人同住母子檔皆出院,就剩下夫妻檔。
B078 9/22 9位一採陰患者入住,病情呈現多樣化,照顧的R和護理師都搖頭同表病情嚴重。
RCUB 6/18 已入了6位,看起來護理長滿緊張會不會真收Cov,大夥習慣RTCU大通艙照顧,突然加了前室、隔音太好反而有點麻煩又緊張。護理長明白表示、擔心裡面出狀況!離開前阿長手指天花板、要請工務室抓漏。
總之、未來病患再降、空了趁機修修是可行;至於增加專責負壓隔離CU病房,方案該如何選擇,靜候佳音!其實暫時都不動、該也是選項之一吧!
小夜、天母運動公園400米10圈,和游1公里差可比擬!
戴N95下水不知感覺如何?一定不容易嗆到吧!
未來北榮Cov課程分享,怎麼樣辦該思考,一、兩天課程效果和內容都不會比現行它院會有明顯差別。例如、倘以長期每週六播放預錄的兩小時線上課程,不但內容可涵蓋面廣,和全國分享北榮豐富經驗、該當不錯,怎樣都不該只操到感控、胸腔團隊,最近他們都被操到快不行了。
希團隊醫護保持戰果、疫情緩、病患減;所有程序流程不能簡,永保平安!
[註]全台2000萬老少朗朗上口的英文字
~Delta ~
* 6/27 週日
高層視訊會在週日1700
三大議題
1、配合中央PCR降價
常規3500
急件4500
2、疫苗注射依照規範安排,留意隨時變動。
3、北榮防疫收治Cov經驗、預作規劃經驗分享。
全國89 台北33
B107 13/30
隨著北市疫情舒緩、數字停留在13。
CVSB CU 3/6 不增真好。
B097 CU 8/17 患者週六、日CU進出呈現停滯非壞事,重症靜待變輕症、另無新入重症。
B098 13/36 今日也是白班小夜進出各一、恰恰扯平。
B087 15/34 由於收的是前兩天原先陸續入住的長照病患,也並無變動。
B077 13/22 今輕症痊癒出2位、明再出1位。
B078 陸續上5位,但雖一採陰、待二採解隔,二採間隔期依舊不能掉以輕心,隔離防護依舊在、有得小夜班喘忽忽的忙!
隨著北市的疫情漸緩,新案連續多日不到50位,這也反映了我們病人收治的實際狀況。
希望幾個重要的大型批發市場早日恢復正常,中央的PCR降價和精準篩檢政策配合的天衣無縫,北農圈篩似已箭在弦上,由於流動來往人口多,情況和封閉的單位來比較、更要複雜一些。
我們北榮病檢能量一流,大量收案池化PCR檢測、又能再一次為北榮爭光獲殊榮。那怕費用少了些,為國家社會盡一分力責無旁貸;一向淡定的病檢周主任聽到這麼多掌聲喝采之餘,不免要再回頭問問大家:各位到底仔細讀了我去年10月發表的精彩paper沒有?
5/10000這個摩術數字、疫情消失多年後將會在教課書中見到。周主任將留名青史、不是報紙喔!😆
——圖片來自北榮近期從京元電子到北農群聚感染,帶北榮團隊為國奉獻,進行全面核酸檢測的陳威明副院長。
陳威明副院長 在 吳思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榮總出任務,前進環南市場前進指揮所。
思瑤募集的善心物資「插管/採檢防疫箱」也一同進駐第一線,好暖心!
清晨4點還未破曉,阿中部長、王必勝執行長親自上陣,榮總團隊由陳威明副院長親自帶隊,團隊從石牌院內出發到萬華地區第一果菜市場執行採檢任務,6點整準時正式啟動,現場已經人山人海了。
北榮同仁專業有經驗,以一條龍作業方式分10線同步進行,每小時以專車將檢體盒送回北榮實驗室,第一批檢體已於7:35送回,8:30就發出第一份報告。
照片中大家看到的透明防護「插管防疫箱」,是台灣的發明,由陽明大學校友、現任花蓮門諾醫院麻醉科賴賢勇醫師設計,2020年4月登上國際專業醫學期刊,已有30多國改良採用。
這個看似不起眼的透明壓克力箱,讓醫師執行插管治療時,能降低遭患者咳嗽飛沫噴濺的風險,現在也改良作為採檢時使用。
台灣的企業善心無限,在思瑤引介下,國內導光板大廠 #茂林光電 李滿祥董事長去年即大方捐贈這款「插管防疫箱」給 #榮陽交防疫研發聯盟,更擴大提供捐贈給陽大附醫、台北榮總、振興醫院、關渡醫院、亞東醫院、北市聯醫、新光醫院、部立桃園醫院、聯新國際醫院以及嘉義陽明醫院等十家醫療院所。
今年疫情更嚴峻,各醫院開出來的需求,我們都盡力滿足,給予前線醫護最大的支持。
#小發明大貢獻!愛心不需要很花俏的科技,只要有心,每個人都能替世界盡一份心力。
這款防疫箱陪伴台灣歷經一年多的疫情戰役,默默扮演保護醫事人員的角色,到現在還被榮總團隊珍貴使用著,思瑤作為媒合捐贈者,今天看到現場傳來的照片,感動到不行!
這段時間榮總團隊不僅僅是北投士林地區疫苗接種的主力醫院,也多次外派到第一線協助採檢任務,繼苗栗京元電子廠、濱江市場後,今天榮總再前進環南市場出任務。
陳威明副院長告訴我,「大家士氣高昂,一定守住疫情」,衷心感謝辛苦的醫療團隊,集氣加油,台灣能挺過!
陳威明副院長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近期從豪雨成災到菜價飆漲,一再顯示台灣正面臨極端氣候的威脅,但要如何讓民眾有感?執政黨宣布推動氣候變遷議題「主流化」,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表示,如果直接漲電價,來抑制台電碳排放,民眾只會覺得受衝擊,但可以透過倡議,讓人民了解節約能源的重要性。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1602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陳威明副院長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募集【小民心聲】
本人/親屬 &國內/外 皆可
1. 施打疫苗後的狀況?
2. 染疫後的情形?
3. 第三級警戒,小商家怎麼辦?
請簡述個人經歷
並將可供聯繫的方式傳送至
fantasy@fantasy.tw
將有專人與您聯繫
Delta病毒株的威力多強?傳染力不同,是不是整個疫調、隔離、檢疫的模式和方法都要改變?但我國的邊防檢疫還是沒有變啊!
delta病毒株要命的地方是連症狀都改變了,以前都以為必定會有的嗅覺喪失反而不是最明顯的病徵,反而比較像流行感冒的鼻水頭痛變成主要病徵,根據聯合報的報導:【台大公衛學院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提醒,全球已有92國受到最早於印度發現的Delta病毒侵襲,傳染力強1.6倍,症狀也不同,不能靠發燒篩檢,TOCC要加強查問「兩痛一水(頭痛、喉嚨痛、流鼻水)」,還有四種人,一定要做基因定序。陳秀熙表示,Delta病毒量高、傳染力是最早發現於英國的Alpha病毒之1.6倍,較容易發生氣膠傳染。美國、以色列、澳洲、新加坡等國都在緊張,採取封鎖邊境等更嚴密的防疫策略,同時盡可能加速完整接種兩劑疫苗的速率,台灣也要採取不一樣的防疫策略了。】
delta病毒株有多厲害?ettoday的報導:【根據《新京報》報導,廣州警方公布的監視器畫面顯示,第三代病例黃姓患者曾與第四代病例魯姓患者同一天在同一家餐廳分別用餐,並曾先後進入同一間洗手間,但雙方從沒有任何肢體接觸,14秒就完成病毒傳播,但其中一人未戴口罩,是這一波疫調結果中,接觸時間最短的1例。澳洲的新南威爾斯追蹤病例也發現,推測有數名患者在沒有身體接觸的情況下,只是擦肩而過就感染。】
根據bbc2021年六月七號的報導,這系列的追加實驗是各種混打疫苗的成果,還不是所謂的booster加強疫苗,這個實驗主要針對的還是延長免疫力的效果,而不是針對變種病毒的測試:【被稱為新冠疫苗加強劑(CoV-Boost)的這一試驗,將測試七種不同的疫苗,包括阿斯利康、輝瑞、諾華和楊森的疫苗,其中一些疫苗將以半劑量進行注射。
英國布拉德福德皇家醫院(Bradford Royal Infirmary)領導這一試驗的迪內什·薩拉拉亞教授(Dinesh Saralaya)說,試驗應該顯示不同的新冠疫苗如何相互配合。
他說,「參與試驗者將獲得與他們已經接種的疫苗不同的疫苗,通過這樣的混合,我們將發現哪些組合是最有效的,可以為我們提供持續的保護。」」
但是,六月底左右,印度衛生部又公開討論了所謂的DELTA病毒的再變種,DELTA PLUS。根據明日科學的報導:【6月22日星期二,印度衛生部向大眾描述了Delta plus變體,新冠病毒(COVID-19)引人關注的病毒株最先出現在英國肯特的Alpha,接著包括南非的Beta、巴西的Gamma,和印度的Delta。而印度病毒株Delta plus是否也具有高傳染性呢?印度病毒學家Gagandeep Kang 表示:「目前尚需要大量臨床數據來做判斷,Delta plus是否真的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變體,也別太早斷定風險。」
(...)
印度衛生當局表示,他們已經對Delta plus變種進行了實驗室測試,發現它可能更容易傳播,更容易與肺細胞結合,甚至還會對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mAb)治療更有抵抗力。)
國事如麻,病毒壓力大,最後還要跟某速食店的工作人員連線問問看目前工作的狀況如何啦!
#陳秀熙 #Delta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陳威明副院長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秋冬火燒心 當心燒出食道癌
10月後 #流感 + #新冠肺炎 威力加倍?
胸悶胸痛勿輕忽!小心胃食道逆流!
專家一次告訴你 #胃食道逆流 如何預防~
★節目來賓★
敏盛醫院副院長 江坤俊醫師
安南醫院副院長 許秉毅
三總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 祝年豐
中醫師 吳明珠
生機飲食達人 王明勇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s://bit.ly/2IBSoRr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二、三、五下午2點,週六、週日晚間7點!
主持人:鄭凱云、江坤俊
看更多健康文章資訊:https://health.tvbs.com.tw/
加LINE🔍健康資訊馬上看▶http://bit.ly/2CpUdzT
按讚FB粉絲頁:http://bit.ly/2gg2c4b
陳威明副院長 在 臺北榮民總醫院身障重建中心- 陳威明副院長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臺北榮民總醫院骨肉瘤醫療團隊榮獲2014年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章銀獎身障重建中心主任陳威明 ... 有鑒於此,我的恩師陳天雄副院長在1991年1月率先引進體外放射線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