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力量新北黨部新聞稿】
-
新北市三級警戒滿月 時代力量提五大呼籲
期盡速補足防疫缺失 建立完善疫情防護網
-
新北市疫情自5月15日宣布進入三級警戒後,至今已屆滿一個月,雖然已經連三日確診數降到兩位數,但參考國外一波波的高峰期,我們沒有輕忽的本錢。為此,時代力量副秘書長張衞航與新北黨部彭盛韶、陳姳臻兩位副執行長,以及新北市瑞芳區龍山里里長陳志強一同於今(6/17)日召開記者會,站在守護新北市市民健康安全立場上,盤點出這一個月來新北市在各項防疫措施上待改進之處,以及長久以來因為醫療量能的不足造成防疫工作執行更加困難的原因,並且提出五大呼籲:
-
1⃣ 盡速檢討全國六大醫療照護網,補足新北市醫療量能。
2⃣ 重災區列優先施打名單,增加新北市疫苗配給。
3⃣ 跨縣市接觸者資訊要更親民,避免民眾陷於恐慌。
4⃣ 市場分流管制再加強,責任不應全數推給自治會。
5⃣ 啟動調查雙和醫院特權疫苗事件,釐清事實,給予市民一個交代。
-
#盡速檢討全國醫療照顧網,#補足新北市醫療量能不足問題
-
彭盛韶表示,台灣於1986年劃分了「醫療照護網」,共分為六個區域,包括台北、北區、中區、南區、高屏以及東區醫療網。其中,台北醫療區納入了基隆、台北、新北、宜蘭、金門、連江等六個縣市,也因為這樣的區域劃分,長久以來,大家會認為雙北的醫療資源是共享的,因此新北市被列為醫療資源過剩地區。彭盛韶說,雖然衞福部於2011年將「台北一級醫療區域」再劃分出「六個次級醫療區域」,希望可以藉由醫療區域再劃分,將各地的醫療量能作更完善的規劃。但這樣的劃分仍將新北市多數行政區和台北、基隆合併為次級醫療區域,隨著Covid-19疫情在新北市的大量爆發,可看出這樣的劃分並未有效如實反映新北市的醫療需求,這不僅凸顯了新北市的醫療量能仍舊不足,也顯示出台灣目前的醫療照護網需要再次重新檢討。
-
彭盛韶接著說,依據衛福部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新北市每萬人口醫師數為15.44,等於一萬位新北市民只被分配到15.44位醫師,相較於其他五都,新北市民可以受到的醫師服務照護嚴重墊底,甚至不如宜蘭、基隆、新竹市、彰化、嘉義、花蓮等縣市。此外,從每位醫師服務人口數來看,新北市每位西醫需服務人口數為648人,為六都最高,而新北市民每萬人所能分配到的病床數為35.06,相較於台北市的76.64、或者其他五都中最差的台南市的52.44,都更加凸顯了新北市醫療資源嚴重不足的窘境,也讓新北市第一時間面對突然爆增的病例案,毫無招架之力。
-
彭盛韶認為,醫師人數以及病床數是衡量醫療資源是否足夠的最基礎指標,新北市作為全台最大縣市,卻是六都中醫療資源最貧乏的區域,也無怪乎為什麼高雄市的人口數比新北市整整少了130萬,但在醫事人員與疫苗的分配數量上,卻遠高於新北市。彭盛韶說,35年前醫療照護網的劃分或許是地理區域及人口結構使然,但新北市從1986年至今 ,人口成長數已超過130萬,幾乎等於整個台北醫療網的人口增長數(佔比高達89.72%),甚至高於中區、南區與高屏醫療區各自的人口成長總和,但面對Covid-19疫情,新北市無論是醫事人員或病床數都還是嚴重不足。 對此,彭盛韶呼籲,衛福部必須嚴正看待此事,並且再次盤點《醫院設立或擴充許可辦法》第6條附表的醫療區域劃分,協助新北市補足應有的醫療量能,以避免將來再有災難發生時,又因為醫療量能不足導致妨礙救災或防疫的悲劇一再重演。
-
#重災區應列為優先施打對象,#增加疫苗配給
-
陳志強說,作為一個里長、最基層的防疫工作人員,每天跟地方的民眾接觸,最大的體會就是疫苗配量的不足讓地方鄉親一直處於恐慌之中。新北市從5月30日開始,每天的確診數開始超過台北市,成為全台第一重災區。但很遺憾地是,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在第一時間就疫苗數量的分配數,僅單單列出各縣市優先施打對之人數,完全忽略了新北市嚴重的災情,需要注入更多的防疫資源以避免疫情持續地擴大。
-
陳志強表示,降低傳播率、致死率跟重症率是防疫工作上最重要的三項目標,從5月15日新北市提升為三級警戒至今,雖然每日確診數已從三位數降為兩位數,但新北市仍是疫情高發區,這是不爭的事實。只要疫情沒有降低到個位數、甚至是零確診,任何的輕忽都會給予病毒有捲土重來、再次大範圍擴散的機會。台大公衛學院兼任教授金傳春就曾提出警告,疫苗分配必須用平時及戰時兩種情況來看,當雙北疫情居高不下,無法像懸崖式快速往下降,就代表有些傳播者沒具體找到,因此建議疫情指揮中心在疫情高發區,疫苗要多分配一點,以便去看是否能將傳播率降下來。
-
陳志強強調,作為新北市基層里長,一定要為新北市基層民眾請命,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應該也是有聽進上述等學者專家的意見,或者為了弭平基層的反彈聲音,因此在宣布疫苗分配的隔日就快速將新北市的疫苗配給多增加10%。即便如此,陳志強認為還是提醒衛福部,現在的防疫是在跟病毒競賽,比誰跑得快。施打類別以及疫苗的分配一定要做全盤考量,相較於其他縣市,新北市病例數仍舊高居不下,致死率也還是最高,中央配給給新北市的疫苗,一定要將病例數及致死率列入評估,再多分配一些給新北市,以阻斷病毒的傳播與擴散。陳志強說,這樣做不只是為了新北市,更是從台灣社會全體來考量,唯有將仍屬於高風險區的新北市疫情控制住,台灣的防疫工作也才能更有效率。
-
#跨縣市接觸者匡列資訊更親民,#避免民眾陷於恐慌中
-
陳姳臻表示,不論是6月7日發生的台北市電視台攝影師意外過世後確診,但新北市同住家屬過了兩天後才被通知安排篩檢;以及基隆、新北黨部日前接獲的陳情案件,一位在基隆上班的新北市民染疫,但同公司居住於其他縣市的同事,符合接觸者規範,快篩陰性後僅被要求居家自主健康管理,遲遲未等到居家隔離通知,詢問衛生局亦無正面回答,讓民眾不知所措。雖然衛福部去年有公告「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調查及接觸者追蹤指引」,明訂指標個案疫調是由居住地衛生主管機關負責,但遇到個案工作地及居住地垮縣市時,明顯出現溝通上的落差。
-
陳姳臻說,這不禁讓我們憂心,區域聯防的溝通是否不順暢,跨區出現匡列過程中的遺漏者,增添風險,相關規範也未刊登在縣市防疫專區的公告,徒增民眾的惶恐。陳姳臻認為現有的跨縣市匡列流程拿出區域聯防的精神,共同協助民眾、加強縣市衛生局橫向溝通,以免遺漏。而衛福部作為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不能只是一句「疫調屬地方權責」就把責任全數放給地方承擔,應該協助區域內進行督導與協調。
-
陳姳臻強調,接觸者的匡列追蹤是可能有效減緩病毒傳播的重要手段,防疫資訊公開平台越友善使用者,有助於完善該手段。舉例來說,美國加州政府的接觸者追蹤平台為例,一個完整的接觸者追蹤頁面,清楚、明確地將:如果成為接觸者,該怎麼辦?接觸者會怎麼被通知?如果是確診者未被衛生部門通知到,或者是接觸者,未被匡列時該怎麼辦等問題,用簡單的網頁模式讓民眾一目瞭然就是可以參考的作法。陳姳臻建議,國外已經走過冤枉的路,我們大可不用重走一遍,不論是中央還是地方政府,可以參考美國加州創設接觸者追蹤平台的方式,整理清楚的接觸匡列流程,避免目前疫調、匡列、居家隔離單發送全由電話人工解釋的塞車狀況,也可參考其虛擬助手等數位管道進行簡單的疫情調查,避免因為行政上的嫁接問題造成更多人處在感染風險或無端的恐慌,亦可以降低一線人員的工作壓力。
-
#新北市市場分流管制需再加強,#特權疫苗事件應盡速啟動調查
-
除了上述所提出的幾項呼籲,針對新北市這一個月來的防疫政策與作法,張衞航提出三大需要改進面向,包括各區域市場分流管制並未落實;雙和醫院特權疫苗問題仍未釐清;以及疫情期間,處於防疫第一線的消防員仍需協助非必要任務。
-
張衞航表示,全國各縣市自五月底就開始實施市場分流管制,原本和新北市一樣未強制分流措施的台北市,在發現以監視器監控人流的成效不彰後,已改於假日人潮較多時實施分流管制,但新北市政府仍堅持要將市場管制問題交給各市場自治會,結果就是有些市場還是無法確實做到人流控管。舉例來說,板橋的龍興市場主要出入口沒有落實區公所要求的人、車流管制,僅有部分店家做到QR-Code實聯制。另外,土城延吉街市場雖在主要入口設有管制點,但該市場巷子錯綜複雜,採買者可以直接越過主要入口,從旁邊小巷進入採買,根本無法達成管制目的。此外,新莊的豐年市場,甚至完全是開放式、沒有管制,也不是每個店家都實施實聯制。張衞航認為,盤點下來,新北市各地傳統市場的人流管制還是有漏網之魚,新北市府不應該把管制的責任轉嫁到自治會身上,要求市場自治會承擔,畢竟他們沒有公權力,市府應負起全部責任,針對上述狀況確實了解並提出解方。
-
張衞航接著說,新北為台灣疫情最嚴峻的區域,在雙和醫院爆發疑似特權施打疫苗事件時,新北市仍有第一線醫護人員雖已在造冊名單之內,卻遲遲等不到疫苗的情況。但市府面對此疑似特權疫苗事件,態度竟然是要大家「不應該在這個地方爭執和計較」,完全沒有要徹查懲處,實在離譜至極。張衞航認為,相較於台北好心肝、台中榮總的特權施打事件,當地檢調單位已啟動調查,新北市府作為疫苗配送的權責單位,應責無旁貸,主動向社會大眾交代清楚整起事件的來龍去脈。同時,也呼籲新北市政府應更嚴謹控管疫苗,落實造冊及複查,針對接下來的疫苗施打順序進行系統性地盤點,可造冊者應妥善造冊分配,讓新北所分配到的每一劑疫苗,都可以依序用在刀口上,幫助到每一位新北市民。
-
張衞航強調,防疫工作不分黨派、顏色,盤點出目前的防疫疏漏缺失,是希望市府甚至是衛福部可以針對這些缺失進行改善,讓疫情防護網的建立可以更完善。此外,除了市場分流、疫苗特權施打問題,#張衞航也為消防員請命。張衞航表示,新北市的消防弟兄作為第一線防疫工作人員,平常已繁重的勤務量,在疫情期間更是加劇,但在疫情仍舊嚴峻的此刻,#新北市的消防弟兄仍舊需要協助抓蛇業務。張衞航認為,#新北市政府應該立即改善這項負擔,不要再讓人力配置已明顯不足的消防員,在疫情期間勤務負擔更加吃緊,反而讓防疫工作大打折扣。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萬的網紅城寨 Singj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香港長大」 主持:猶利亞 嘉賓:麥志剛 (洪拳師夫) 題目:《如何傳授和推廣洪拳》 逢星期三 8:00 ~ 9:00 pm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Grow.up.in.Hong.Kong - - - - - - 中國傳統武術研習社主席麥志剛...
陳志強教授 在 楊華美 花蓮縣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文很長 #真的有點長
#大概快2000字
#但是非常重要
#你準備好閱讀了嗎
🚗【籲請縣府跨處室整合花蓮交通藍圖】🚌
今天,是我議員生涯裡,又一個小小的里程碑:第一次擔任專案會議的召集人。是什麼樣的專案會議呢?請聽我說囉,蠻長的,要有耐心喔。☺💪
大家應該都同意,花蓮火車站不但是重要的交通樞紐,也是花蓮的門面,更是花蓮發展的龍頭。火車站前的整體規劃,包括:轉運站的設立、停車設施的建置、火車站周邊交通動線的設計、路幅的寬窄、行人用路的考量,綠美化及休憩的空間、公共服務與秩序維護的設計等,這些不僅是觀光發展上的重要課題,也是民眾日常生活關心的切身議題。但是,花蓮火車站二期工程已經於9/19完工,蘇花改也將於2020年1月5日通車,但是到目前為止,民眾尚未看到縣政府對於火車站前交通有具體作為。😢😕
因此我在縣議會第4-5次臨時會提組專案,並在今天辦理「花蓮市火車站周邊交通疏導配套措施及停車空間規劃事宜」專案會議,請縣府各業務單位,就火車站前交通等面向的規劃,提出具體實施方案與因應策略,並與民眾進行對話。🗣👀
今天的會議裡,首先,觀光處交通科針對花蓮市交通的短、中、長期規劃做報告說明。短期部分,因應蘇花改國道客運通車,將於站前石頭公園處設立先期轉運站,預計民國109年4月完工。過渡期間將於國聯一路新光人壽大樓做為客運上客點,花蓮火車站站前廣場為下客點。隨著蘇花改國道客運通車,客運業者也將新闢四條客運路線,強化花蓮市區、以及花蓮到羅東間的客運接駁。停車場規劃上,除了增設臨時停車空間外,也申請前瞻計畫經費,於花蓮車站前增設地下停車場。中長期規劃上,則申請花東基金規劃辦理智慧站牌或智慧候車亭,提升花蓮大眾運輸服務效能。而為紓解花蓮市內交通壓力,計劃於花蓮市福德段與四維段規劃外圍大型停車場,鼓勵民眾善用市區內大眾運輸系統。永久轉運站則規劃設置於現今花蓮火車站前花蓮客運原址。👩🏫🚏
就現今的交通願景規劃,各位議員同事們不約而同指出,將轉運站、停車場、接駁區都集中在前站,人潮與車潮擠在同一個地方,是否會有交通打結的疑慮?莊枝財議員提出,讓國道客運走國興一街轉十六股大道,國興一街的路幅是否能承受?對此,黃馨議員建議,是否要徵收土地拓寬路幅,同時,可考量在花蓮市與吉安鄉之間設置轉運站,紓解花蓮車站的交通壓力。鄭寶秀議員也提醒,廣設停車場是否不利於推廣大眾運輸的使用,希望縣府能夠綜合思考相關利弊。蔡依靜議員則希望縣府思考大眾交通的規劃要能串起海線居民和火車站的連結。🚉🅿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蔡中岳則建議,針對花蓮火車站前站與後站提出交通接駁功能評估,讓前、後站分流,避免把所有接駁壓力往前站集中。期待縣府能強化公共運輸班次接駁系統,落實大眾運輸的接駁效能。🌎🙆♂
東華大學戴興盛教授則提到,目前規劃多停留在地方民眾以及車輛使用者的考量,而忽略了遊客來到花蓮的觀光需求。戴興盛提到,外國觀光客來到花蓮,採漫步城市的比例相當高,所以整體規劃上,如何在主要幹道方便行人一邊步行一邊觀光,讓城市本身就是景點,是縣政府必須要面對的課題。🚶♂🚶♀
散步花蓮 也提出 #人本交通 的概念,法采時光 負責人賴冠羽也呼應戴興盛老師的提醒,進一步強調在規劃上應該要有生活圈整體路網的規劃,並納入花蓮軟體文化,同時強調循序漸進培養花蓮民眾使用大眾運輸習慣的重要。 台灣好漾社會發展協會 的賴威任也擔心目前交通科提出的藍圖,把火車站前當成「無敵鐵金剛」,雍塞了所有的交通建置。😟🤔
最後,李正文議員表示,樂見今天的專案會議達到集思廣益的目的。👍👍
我也在會議最後強調,交通規劃不是找地蓋工程設施,它涉及城市的規劃與願景,這責任不應該落在單一科室上:請縣府務必要有足夠高度的單位作跨處室的整合,以城市整體藍圖的角度,策劃花蓮內外移動的網絡。而會議中提到的包括人車過於集中前站、國興一街的負載能力、人本交通與行人路權的思考、民眾知的權利、大眾運輸的推廣等問題,也請相關業務單位帶回去討論與回應。之後我也將安排在火車站周邊會勘,持續邀請民眾共同關心花蓮交通與發展的議題。💕👊
最後還是要提一下:今天與會者有 台灣鐵路局花蓮運務段吳金添段長、李正文議員、張懷文議員、Lamen Panay議員、黃馨議員、鄭寶秀議員、監督的力量-花蓮縣議員莊枝財議員、笛布斯.顗賚議員、張美慧議員辦公室陳志強主任、花蓮縣議員新選擇-吳東昇議員助理陳肯、張峻議長服務處議長助理陳葎、觀光處張志翔副處長、行政暨研考處林金虎處長、觀光處交通科、建設處下水道科、建設處都市計畫科、建設處工務工程科、地政處重劃科、花蓮縣警察局交通隊、花蓮市公所、國聯里林靜芬里長、以及關心花蓮交通規劃的民眾。謝謝大家的蒞臨,以及熱烈的討論。
陳志強教授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出版中心書訊】《晚明王學原惡論》從哲學史角度,系統地開拓出關於「惡」的理論
雖然理論上去「惡」與為「善」是修身的一體兩面,但歷史上「惡」的議題卻少見顯題與系統的論述。《晚明王學原惡論》作為一部「即哲學史以為哲學」的學術專著,即旨於從哲學史角度清理晚明王學──自王陽明以降,下轄陽明後學,直到劉蕺山為止──的理論資源,繼而系統地開拓出一套關於「惡」的哲學理論。全書涉及的議題包括:(1)先秦與宋代儒者對過惡問題的開發;(2)王陽明對人性異化過程的分析;(3)王龍溪與羅近溪對意念歧出機制的揭示;(4)羅念菴對修道學者之過的診治;(5)劉蕺山對前賢惡論集大成的總結。
本書的精采處在於細緻地處理陽明之後,陽明後學如何面對惡的問題,它在16世紀出現有何意義?又是如何產生的?如何加以對治?在本書詳細的討論中,王學內部極精緻的析辨,也可以說概念之間如何正確地分辨,連帶地,工夫如何正確地下手,這些問題也就跟著出現。期望本書的出版,可以推進學界對「惡」的問題的理解。
本書作者陳志強為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2017-)。過往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2015-17)及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2016-17)。2014-15年獲頒富布萊特(Fulbright)-研資局香港研究學者獎,赴美國波士頓大學擔任訪問學人。主要研究領域爲宋明理學、中國哲學史、比較哲學等,近年的學術研究主要集中在儒學傳統中「惡」的理論。
歡迎至出版中心在校內的三個書店參觀選購:(1)校總區書店(圖書館左側地下一樓,電話:02-23659286)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星期五8:30~17:00(星期六、日、例假日公休);(2)水源校區書店(澄思樓一樓,電話:02-33663993#18)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星期五8:30~12:00 , 13:00~17:00(星期六、日、例假日公休);(3)校史館書店(電話:02-33661523)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星期日9:00~17:00(每月最後一個星期二及國定假日公休)。亦歡迎讀者透過博客來、三民、五南、國家書店、誠品、臺灣商務、iRead、TAAZE等網路書店選購。出版中心客服專線:02-23659286;網址:www.press.ntu.edu.tw。
#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NTU
陳志強教授 在 城寨 Singj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在香港長大」
主持:猶利亞
嘉賓:麥志剛 (洪拳師夫)
題目:《如何傳授和推廣洪拳》
逢星期三 8:00 ~ 9:00 pm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Grow.up.in.Hong.Kong
- - - - - -
中國傳統武術研習社主席麥志剛~洪拳師父於二十歲時開始學習詠春,後來跟隨陳志強教授學習洪拳,不久受聘於童軍總會和香港女青年會擔任國術醒獅組導師,以及多次為話劇演出作武術顧問,其後更開辦了「武藝館 」傳授洪拳,跟他習武的人,遍佈不同的年齡層和國籍,其中一位徒弟就是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教授麥勁生,他跟隨麥師父習武十三年,本身對武館歷史頗有研究,於是出版了《止戈為武:中華武術在香江》的書籍,他們盼望政府在學校方面能鼓勵和支持傳統武術教學,藉此傳承此項非物質文化遺產。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WOR6IWbmBU/hqdefault.jpg)
陳志強教授 在 城寨 Singj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在香港長大」
主持:猶利亞
嘉賓:麥志剛 (洪拳師夫)
題目:《如何傳授和推廣洪拳》
逢星期三 8:00 ~ 9:00 pm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Grow.up.in.Hong.Kong
- - - - - -
中國傳統武術研習社主席麥志剛~洪拳師父於二十歲時開始學習詠春,後來跟隨陳志強教授學習洪拳,不久受聘於童軍總會和香港女青年會擔任國術醒獅組導師,以及多次為話劇演出作武術顧問,其後更開辦了「武藝館 」傳授洪拳,跟他習武的人,遍佈不同的年齡層和國籍,其中一位徒弟就是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教授麥勁生,他跟隨麥師父習武十三年,本身對武館歷史頗有研究,於是出版了《止戈為武:中華武術在香江》的書籍,他們盼望政府在學校方面能鼓勵和支持傳統武術教學,藉此傳承此項非物質文化遺產。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z4us2QxlZQ/hqdefault.jpg)
陳志強教授 在 陳志強黎璧賢教授 - 博碩士論文下載網 的推薦與評價
《呼吸與自律神經系統調控下的心臟相位同步現象》哪裡下載?該論文是黃昱銓於107 年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生物物理… ... <看更多>
陳志強教授 在 臺大學生哲學桂冠獎- 【人文組講評】... 的推薦與評價
【人文組講評】 本次哲學桂冠獎人文組有請到 陳志強教授 來為我們講評,以下為講評影片,恭喜人文組的得獎同學!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