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再推~
【長知識系列】爲什麼修道士要剪「河童裝」呢?
作者:陳韋安
髮型,反映出一個人的召命。還記得中學初信主之時,不小心剪了一個七三分界的西裝頭,團契弟兄姊妹都笑稱之爲「牧師頭」,後來,我蒙召讀神學了......
中世紀的修道士也流行把自己的頭髮剃掉,對,就是電影中(或搞笑節目中)那個頭殼中間頭髮全剷掉的「人造地中海」,或稱之爲「河童裝」。修道士這個削髮舉動,真正名稱叫「剪髮禮」 (tonsure)。Tonsure是拉丁文,取自其動詞 tondere,就是「剪掉」的意思。雖然剪髮禮並非修道會的正式會規,但削髮已成了中世紀修道院不明文規定(試想想,當整個修會的人都剪了同一個髮型,你可以不剪嗎?)。
考古據典,修士剃頭的習俗源於古希羅時期奴隸剃頭的習慣,所以,剪髮禮象徵着「作奴僕」的意思,也標誌着神職人員對服侍上帝的決心。「你願意事奉上帝嗎?那剪這個髮型給我看看吧!」「你願意將身體當作活祭,但你願意將自己的髮型獻上嗎?」這實在是個不容易的決定。後來,這儀式傳遍整個歐洲,後來更演變出不同派別類型:
1. 彼得頭——把整個頭的頭髮剃光,只剩下耳朵對上的小小圓環;這髮型流行於西方教會。
2. 保羅頭——乾脆把所有頭髮削掉;流行於東方教會,人們認爲這髮型最接近保羅的髮型(徒18:18)。
3. 約翰頭——只把前額以上的部分剪成新月形狀(crescent),其他部分不用剪甚至還可以流長(不要吧...);流行於愛爾蘭(Celts)一帶。
對於「哪個才是真正愛主的髮型」,修道院與修道院之間曾出現過一番激烈討論,這爭論記載於英國神學家比德(Bede 672-735)的著作中。情況大概是這樣:「彼得頭」和「約翰頭」兩派修士碰面,起初「彼得頭」的人認爲「約翰頭」的人髮型不太好,給了一些「意見」,大概說了些「像我這樣的髮型才對吧」之類的話。然後討論逐漸演變成對罵,有人甚至咒罵別人的髮型爲「行邪術西門的髮型」(tonsure of Simon Magus),最後,大家翻面收場。不過,將心比己,自己苦苦經營的髮型被人咒罵爲「行邪術西門的髮型」,感覺實在很hurt的。經過幾個世紀的爭論角逐,「彼得頭」終於稱霸整個歐洲,成爲修道院修士必剪的髮型了,之乎者也。
(大家不要問「彼得頭」爲何會勝出,君不見HKTV可以無牌,ATV仍然存在嗎?世上豈有優勝劣敗的道理乎?)
對於髮型這事情,神學家阿奎那在其巨著《神學大全》中曾對「領受神品者是否應該行剪髮禮」、「剪髮禮是否是一種聖秩品位」、「領受剪髮禮者,是否應該棄絕現世的財富」等題目(S.T, Supp., Q40) 有詳細討論。其神學之博大精深,實在令人欽敬。可能有人問,爲何修女不用剪這個髮型呢?其實阿奎那也曾認真考慮過這點。誠然,姊妹們實在要多謝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1章的教導:「女人若以剪髮、剃髮為羞愧,就該蒙著頭」。經過詳細的聖經考慮,阿奎那願意免女士們一剪 (ST, Supplement, Q39)。
就是這樣,這個髮型經過世世代代的留傳,十字軍東征、改教運動、啓蒙運動等等,剪髮禮最後於1972年被前教宗保祿六世 (Pope Paul VI) 廢除。無論你認爲這個髮型是好是壞,它的而且確影響深深影響教會歷史多人——阿奎那、聖法蘭西斯、路德和加爾文都剪過這過髮型的。
打算面試神學院的朋友,不妨考慮剪這個髮型面試,以示自己讀神學的決心。
(歡迎轉載)
陳思翰剪髮 在 東區千元剪髮名師創業!開百元快剪店一天限客20人-民視新聞 的推薦與評價
民視快新聞】從東區時尚髮廊出身的知名設計師 陳思翰 ,投入美髮業22年,也是明星藝人御用的造型師,為了一圓創業夢,在永和開快剪店,開店不到一年, ... ... <看更多>
陳思翰剪髮 在 大咖小剪咖哩專賣/精緻剪髮- Curry & Cutting Point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大咖小剪咖哩專賣/精緻剪髮- Curry & Cutting Point. 1318 likes · 4 talking about this · 341 were here. 大咖小剪的經營理念是以樸實的價格提供美味、道地且口味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