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收到和解筆錄和不受理判決,心中情緒很複雜。回首我這一路走來討公道爭取合法權益的過程,就是不斷對於權貴如何利用體制欺壓一般人民的見證。
我原來只是一個傳統的國中音樂老師,上班作育英才,回家相夫教子。看見當時藍營縣市政府,不顧學生權益,採取不同的教育政策,強行延續黨國教育思想。我才看不過去,站出來控告郝龍彬。這一告,就讓我看見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艱難。
首先,是法院用技術上的理由,否決了人民透過司法糾正行政違失的可能性,一句我不可以來告,就把案件掃地出門。我那時才發現,政府要搞人民,一個會、一封函、一個命令、甚至可能只是一份表格,就可以讓整個社會人仰馬翻,然而人民想救濟卻要翻過一個又一個所謂「程序要件」,才能請求法院裡端坐如神像的法官,允賜聖杯,頒下解惑的籤詩。
然後就是中山國中解聘我的事情,這也是大家最熟悉的部分,監察院兩次作成調查報告,指出校方許多違失,證明這一切都是羅織事證、對我秋後算帳的政治清算。我最難過的,是後來看到學校的調查報告中,學生荒誕的說法與指控。我不敢想像當時學生面臨的壓力,除了私下向熟識的孩子確認實情外,從不忍苛責他們。我只感覺自責,只為我一時意氣,讓他們這麼早就見識大人世界的醜惡。
因為被解聘,為自己的案件打行政訴訟,我才見識到所謂的行政機關法院、駁回法院是怎麼搞的。證據調查不充分,事實也搞不清楚,憑著學校片面對我的指控,就說學校要趕我走有「判斷餘地」,即便監察院調查清楚,確認這裡充滿各種瑕疵,提起再審,法院仍然秉持為機關擦屁股為己任的立場,繼續為機關整肅打壓小老百姓的惡行,蓋上法院認證的戳章。
直到白色力量乘著太陽花運動的浪頭飛躍,柯文哲市長承諾上任後要將我的案件調查清楚。上任後,廉政透明委員會決定對我的案件召開聽證,在會前更有許宗力院長在一場研討會指出:許宗力教授明確指出:「解聘處分是一個負擔處分,只要行政機關認為是違法的行政處分,沒有信賴保護的問題,回到依法行政,教育局就要撤銷。」
孰料台北市政府先是認定解聘不當,經層層上簽由市長核定,大剌剌發布新聞昭告天下,撤銷對我的解聘。旋即遭到黨國勢力的反撲,而在聽證會後開會時,表示我的案件不符合程序正義的柯文哲市長,龜縮在他的市長室,任憑這個放話的新聞在市政府大樓裡迷路。直到一年半以後把我消費收割殆盡,趁著小年夜,再發個新聞表示,誤會一場,我們沒有要撤銷啦。毫無誠信的政客嘴臉,不外如是。
為了尋求是不是還有其他救濟的可能,我又再次向監察院陳情,並一再請求利用監察院的調查資料。誰知道監察院說「一案不兩查」,不管我向多少委員陳訴,如果監察院有委員為了卡住我,而把案件牢牢抓在手上卻不辦,佔著茅坑不拉屎,那麼再多委員同情我的案件,監察委員也只能改當煎茶委員,連門口職員都可以不買委員的帳。
更不用說閱卷到現在訴願不知道多少次,監察院每訴願一次,就吐一點點資料,已經不知道訴願多少次,最後連自己人都看不下去,監察院自己都撤銷處分說檔案可以給我閱覽。結果呢,好官我自為之,好茶我自煎之,訴願隨你訴願,真相去找上帝要。怎麼玩死小老百姓,我又算是有了全新的認識。
當年國民黨害怕我平反,在聽證會之後,由當時台北市議會國民黨黨團書記長的王欣儀議員,指派黨工撰寫新聞稿,一面描述當時新聞熱烈的洪素珠案的惡形惡狀,一面將當時已經脫離民政府的我類比為「洪素珠們」。我生氣的不只是新聞稿對我的潑糞,黨國勢力對我窮追猛打、毫無反省的態度,才更讓我憤怒。
然而這幾年在伸張自己權利的過程,我深深感受到作為一個小市民對抗有權有勢者的無力。市府、市議會、法院、監察院,司法的、政治的、輿論的,各種方法能用的我都試過。眼睜睜看著這些欺負、打壓我的人一個個升官發財,日子過得比我好了不知道多少倍,十年一覺申冤夢,我仍是我英俊老公的黃臉婆,我寶貝兒子女兒的老媽子。
我想,我要的很少,說穿了無非是一個道歉而已;就像這幾年在談轉型正義,講來講去,繞不開的,無非也是那些黨國繼承者的道歉而已。今天王議員願意因為她所作所為對我的影響,向我「表達歉意」,即使有朋友說誠意不足、「大街打人,小巷道歉」,疲累老邁如我,已心滿意足了。善惡有報,天道好還。
我要的,無非,就是一個道歉而已。
#蕭曉玲 #王欣儀 #台北市議員 #國民黨 #洪素珠 #台灣民政府 #撤告 #和解 #道歉
陳昭如判決的艱難 在 蕭曉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前幾天收到和解筆錄和不受理判決,心中情緒很複雜。回首我這一路走來討公道爭取合法權益的過程,就是不斷對於權貴如何利用體制欺壓一般人民的見證。
我原來只是一個傳統的國中音樂老師,上班作育英才,回家相夫教子。看見當時藍營縣市政府,不顧學生權益,採取不同的教育政策,強行延續黨國教育思想。我才看不過去,站出來控告郝龍彬。這一告,就讓我看見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艱難。
首先,是法院用技術上的理由,否決了人民透過司法糾正行政違失的可能性,一句我不可以來告,就把案件掃地出門。我那時才發現,政府要搞人民,一個會、一封函、一個命令、甚至可能只是一份表格,就可以讓整個社會人仰馬翻,然而人民想救濟卻要翻過一個又一個所謂「程序要件」,才能請求法院裡端坐如神像的法官,允賜聖杯,頒下解惑的籤詩。
然後就是中山國中解聘我的事情,這也是大家最熟悉的部分,監察院兩次作成調查報告,指出校方許多違失,證明這一切都是羅織事證、對我秋後算帳的政治清算。我最難過的,是後來看到學校的調查報告中,學生荒誕的說法與指控。我不敢想像當時學生面臨的壓力,除了私下向熟識的孩子確認實情外,從不忍苛責他們。我只感覺自責,只為我一時意氣,讓他們這麼早就見識大人世界的醜惡。
因為被解聘,為自己的案件打行政訴訟,我才見識到所謂的行政機關法院、駁回法院是怎麼搞的。證據調查不充分,事實也搞不清楚,憑著學校片面對我的指控,就說學校要趕我走有「判斷餘地」,即便監察院調查清楚,確認這裡充滿各種瑕疵,提起再審,法院仍然秉持為機關擦屁股為己任的立場,繼續為機關整肅打壓小老百姓的惡行,蓋上法院認證的戳章。
直到白色力量乘著太陽花運動的浪頭飛躍,柯文哲市長承諾上任後要將我的案件調查清楚。上任後,廉政透明委員會決定對我的案件召開聽證,在會前更有許宗力院長在一場研討會指出:許宗力教授明確指出:「解聘處分是一個負擔處分,只要行政機關認為是違法的行政處分,沒有信賴保護的問題,回到依法行政,教育局就要撤銷。」
孰料台北市政府先是認定解聘不當,經層層上簽由市長核定,大剌剌發布新聞昭告天下,撤銷對我的解聘。旋即遭到黨國勢力的反撲,而在聽證會後開會時,表示我的案件不符合程序正義的柯文哲市長,龜縮在他的市長室,任憑這個放話的新聞在市政府大樓裡迷路。直到一年半以後把我消費收割殆盡,趁著小年夜,再發個新聞表示,誤會一場,我們沒有要撤銷啦。毫無誠信的政客嘴臉,不外如是。
為了尋求是不是還有其他救濟的可能,我又再次向監察院陳情,並一再請求利用監察院的調查資料。誰知道監察院說「一案不兩查」,不管我向多少委員陳訴,如果監察院有委員為了卡住我,而把案件牢牢抓在手上卻不辦,佔著茅坑不拉屎,那麼再多委員同情我的案件,監察委員也只能改當煎茶委員,連門口職員都可以不買委員的帳。
更不用說閱卷到現在訴願不知道多少次,監察院每訴願一次,就吐一點點資料,已經不知道訴願多少次,最後連自己人都看不下去,監察院自己都撤銷處分說檔案可以給我閱覽。結果呢,好官我自為之,好茶我自煎之,訴願隨你訴願,真相去找上帝要。怎麼玩死小老百姓,我又算是有了全新的認識。
當年國民黨害怕我平反,在聽證會之後,由當時台北市議會國民黨黨團書記長的王欣儀議員,指派黨工撰寫新聞稿,一面描述當時新聞熱烈的洪素珠案的惡形惡狀,一面將當時已經脫離民政府的我類比為「洪素珠們」。我生氣的不只是新聞稿對我的潑糞,黨國勢力對我窮追猛打、毫無反省的態度,才更讓我憤怒。
然而這幾年在伸張自己權利的過程,我深深感受到作為一個小市民對抗有權有勢者的無力。市府、市議會、法院、監察院,司法的、政治的、輿論的,各種方法能用的我都試過。眼睜睜看著這些欺負、打壓我的人一個個升官發財,日子過得比我好了不知道多少倍,十年一覺申冤夢,我仍是我英俊老公的黃臉婆,我寶貝兒子女兒的老媽子。
我想,我要的很少,說穿了無非是一個道歉而已;就像這幾年在談轉型正義,講來講去,繞不開的,無非也是那些黨國繼承者的道歉而已。今天王議員願意因為她所作所為對我的影響,向我「表達歉意」,即使有朋友說誠意不足、「大街打人,小巷道歉」,疲累老邁如我,已心滿意足了。善惡有報,天道好還。
我要的,無非,就是一個道歉而已。
#蕭曉玲 #王欣儀 #台北市議員 #國民黨 #洪素珠 #台灣民政府 #撤告 #和解 #道歉
陳昭如判決的艱難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國會觀察基金會董事長姚立明日前在電視政論節目,大膽推估民進黨徵召賴清德參選台北市長,若僅有賴清德、柯文哲和藍營候選人三組競選,柯文哲在藍綠夾殺、白色力量變心的雙重打擊下,得票數很有可能在10萬票左右。如此大膽預言,是「諸葛立明」的「瑯琊榜」,還是故意打柯的「狼牙棒」?
且以2014年、2016年兩次大選資料,試做分析與統計推估。
民進黨尚未徵召台北市長候選人之前,可以試做選情市場反應。只要在大同區、士林區、北投區進行互比式民調,黨內人士民調支持度最高者,即有資格與柯文哲一決勝負。這三區都是民進黨的傳統票倉,為了確定政黨忠誠度大過於柯文哲個人魅力,有必要以此三個行政區進行「踩柯」民調。民進黨支持者若是強烈傾向自推市長候選人,未來選舉對策制定,勢必要慎重考量是否採取徵召。
此一策略調整,也可增加柯文哲的連任壓力,逼迫柯文哲政治收斂,不得不與民進黨保持友好協調關係。
此外,為了測試民進黨市長候選人可能人選,在藍營傳統票倉的支持度與對比落後度,可以假定藍營可能參選人為張善政、丁守中、蔣萬安,再採取對比式民調,測得兩者間的勝差或敗差。藍營傳統票倉以文山區、信義區、大安區為主要設定的行政區,在此三個行政區,亦可調查民進黨台北市長候選人的個別喜好度與厭惡度。厭惡度愈低者,愈有可能在未來「踩柯」對決時,愈能發揮吸票作用,限縮與鎖定柯文哲的得票率。
以今年3月底台北市各行政區人口統計資料來推估,2018年選舉人預估為219.6萬人(女53.1%、男46.9%,自2014年以來,粗估4年淨移出50萬人),假定投票率為7成(153.7萬票),柯文哲得票率壓縮至7%左右(得票數約為10.8萬票),只要民進黨能夠確定掌握得票率至少為47%(得票數約為72.3萬票),在三組候選人的「兩強一弱」競爭情勢下,民進黨險勝國民黨,獲得台北市長勝選,此結果之可能性與樂觀程度,頗有看頭。
藍營支持度鐵定不到5成
2016年總統大選,綠營在台北市得票率約為52%,藍營合計得票率則為48%;2014年市長選舉時,綠營與柯文哲合計得票率約為57%,藍營得票率可達43 %。上開「兩強一弱」選舉策略要能生效,首先要確保民進黨得票率至少要為47%,其次,要把柯文哲得票率壓低到7%左右(不能打過頭)。只要這兩項要素確實做到,國民黨鐵定敗戰而歸。
以台北市現狀來說,唯一能確定的藍綠版圖變異狀況,那就是藍營支持度鐵定不到5成。只要藍營版圖沒有破5成的絕對優勢,針對中間遊離選民、白色力量或是泛藍、泛綠的搖擺者,民進黨一定有切入選民區隔的相對優勢與利基。賴清德或是可以媲美陳水扁(市長時期)、蘇貞昌等個人魅力的綠營政治人物,皆能挑起光復台北市的歷史重擔。
壓縮柯文哲得票率的關鍵要素,必須奠基在綠營支持者回歸自己的市長候選人。擁有全國知名度還不夠,必須是認同民進黨、一起與民進黨拼鬥的忠誠黨員。本省籍又親近外省新生代者,更能討喜,博得族群融合,匯集投票共識。
賴市長在與議長政治抗爭後,司法判決結果,驗證了賴市長擇善正確,公道昭昭。相比柯市長對於五大弊案的進退首鼠,賴市長在反賄選、災後重建、登革熱應對等施政績效上,縱然有險境低潮,亦能過關斬將,順利克服艱難。若要徵召,台北市長候選人的最適當人選,一定不能錯過賴清德。
在政治攻防上,柯文哲市長施政的弱點與劣勢,早已斑斑可考。只要民進黨確定自推市長候選人,綠營市議員對柯市長發動首波選戰,箭在弦上,勢在必行。民進黨若有自己的市長人選,在市議員固票方面,比較能夠得心應手。若有新世代議員參選人,也可利用「母雞帶小雞」效用,吸引人氣與媒體關注。為了避免時代力量蠶食地方選票,新世代議員參選人要能與時代力量參選人捉對廝殺,如此才能保障現有市議員順利連任,不致於遭受過度競爭而慘遭意外淘汰。
47%得票率要能確保,勢必要從各裡、各投票所精細佈局與精準估票。台北市將近1500個投開票所,其行政區域就是綠營固票的運作基準。各投開票所開出票數,將能實際驗證預估得票數的模式正確度,也能反證「兩強一弱」的競選對策,發揮效用的強度與廣度各為如何。
「年輕人」是台北市長勝選必要因素
在維繫國民黨對手不能太弱的策略考量上,綠藍共打柯文哲,突顯柯施政的弊病與困境,訴求換人才會好,有經驗的市長做更好。面對柯文哲的時候,可以強調政黨政治的優勢與好處;但是整個競選定位,要能模糊政黨色彩,強調中間路線的吸引力與創造性,如此才能順利拓展白色力量與中間選民的認同與支持。
對於20歲以上、40歲以下的新世代族群,特別需要選戰策略與選舉行銷。新世代族群對於政黨沒有強烈忠誠度,對於政黨惡鬥特別反感厭惡,針對習性官僚、死氣沉沉的刻板政治人物,不甚歡迎,或有排斥。與此世代接觸與廣宣,還是需要藉助年輕志工團、新媒體行銷與選情快打部隊的團隊作戰。熱心政治、積極助選的年輕人,一定是台北市長勝選的必要因素之一。
賴清德居於歷史關鍵點上,對於民進黨完全執政的全面體現,勢有不可逃避的責任與義務。民進黨趁勢而起,未來大選更要趁時造勢。台灣優先與台灣價值要能徹底落實,奠定台灣未來的發展路徑與新國家希望,民進黨不能重蹈馬英九與國民黨的覆轍。蔡英文總統執政成功,才能確保台灣意識與台灣價值繼續民主深化。為了台灣民主進步的關鍵時刻,賴市長應該積極備戰,不能投機自保,覆巢之下無完卵,撐起蔡英文,台灣人與民進黨才有自己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