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電影 #鄭鈞溫暖成河#
既然電影感 那我就往大器去了
鄭老師出手不是小情小愛的小品
是一個敢愛敢恨 用力活過的人生
有哭有笑 有高有低 有血有淚
年輕時做歌,只在意聽感,尤其爽度,特別是聽/看樂團的Live十分講究現場氣氛,在十多年過去後,我現在做歌,尤其擔任製作人,考量藝人身分狀態與呈現,除了滿足聽感,也顧全各種需求,拿到Demo反而先勾勒出情緒畫面,然後再處理爽度的部分。
這首歌
投射是作者也是歌手本人的演繹模式/態度
用第三人客觀視角也是第一人的自身感受
進歌平穩深刻的闡述著生命最初
漸進 堆疊
唱生命里的喜怒哀樂 悲歡離合
若要說編曲當下是否有冒出哪部電影畫面?
我想最接近的想像是 #Interstellar,歌曲D段來的戲劇轉折張力如徬佛 McConaughey 掉入五維空間的實體裡拼盡全力的掙扎,被引力牽引卻又如無重力般飄浮,真實又虛幻⋯
回顧一生清晰也模糊的每段記憶,有溫柔有激烈,有糾結也有釋然⋯
我的編曲通常還很注重鼓的設計,雖然注意專業細節的人只是少數😅。鼓是這首歌時間感的定調(在118bpm 中用著 half-time 16th groove 推進, 快與慢的時間交錯, I think that’s pretty cinematic, 原本前段鋼琴也是一起 16th 但為了節目被調整成8th with same voicing and leading notes🙃 突然就被雙掛編曲恍然大悟原來我一直不懂編曲的真諦🤔) 鼓也是這首歌導引情緒漸進的重要元素之一,特別是大鼓 pattern,有點反常態的踩法,以往的經驗,到了各種情勢下的演出都可能會有各種原因而不同錄音室版,慶幸現場保留了,沒被簡化,哪怕只少踩了那一下,想要給鄭老師的那股成熟都會搖滾的感覺就跑掉了(沒辦法 我敏感🤷🏽♂️)
也說說弦樂部分,許多歌曲常用弦樂是因為它能輕易的給出華麗的氣息,我則用來帶入溫度,這是我在鄭老師作品使用最多弦樂的一次,輔佐著人生的冷暖感受。大量使用了滑弦,有點斑駁、搖晃,音有點准又有點不准的在音階間來回,像在披著風雨走過的人生場景,一幕幕映入,再搭配跳弓彈奏的大提琴分解和弦 ,雋永經典又現代摩登,是經過歷練的人生,穩重自信豁達。
以往鄭老師的作品常有是律動或 riff 類的歌,這次特地選擇了音牆式大音壓的編曲,將飽滿度撐到 MAX (真要也還有超頻的空間.. 但別..),高音壓是種超現實的現代音樂表現,是不符合樂器物理的,可在這的網路世代我們不都過著超現實的數位人生嗎..?
細微的巧思是大部分人”看”不出甚至很難”聽”出來,但相互堆積就成了獨一無二的”感覺”,相信大多喜歡”聽”音樂的人都是喜歡聽的感覺..
編曲要好聽不難,要好聽又有獨特存在價值的卻不太容易。
事實上,現代音樂的編曲已經不再是聽到什麼就是什麼,看到什麼就有什麼了,你聽的到的很多是被引導去相信這音源裡有什麼,說穿了都是透過心裡聲學刺激你的大腦所延伸的感受,可能是真的(聽到了)可能不是真的,沒有對錯,這是很個人的,別急著出評論,放心去聆聽吧。
很榮幸,又參與了一首鄭老師的神曲問世,這首歌做完之後,反覆聽了幾次,也反覆觸碰了心深處,有點感慨,那股說不上來的,說不定跟你聽到感受到的是一樣的,反正是上心了。
最後套句老鄭金句,”音樂打敗不了任何人,只能打動人”
#製作人的日常# #編曲分享#
#Hans陳思翰# #陳思翰#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