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線上資源》
暑假最後時光
歡迎大家和 #林老師說故事團隊 一起聽故事
每場限定100人,中英文故事直播時間不同唷!
【暑期線上說故事活動】
防疫閉館期間,利用線上直播平臺Google Meet開設線上說故事直播活動,讓正在放暑假又無法到處去的小讀者們,透過網路就可以聽到極富趣味性的繪本故事。
一、 活動對象:
一般讀者,每場次人數上限100人。
二、 活動類型:
線上直播活動。
三、 活動資訊
英語線上說故事「Story Show」(共5場):110/7/27(二)、8/3(二)、8/10(二)、8/17(二)、8/24(二)。
中文線上說故事「遇見童話」(共5場):110/7/29(四)、8/5(四)、8/12(四)、8/19(四)、8/26(四)。
本活動不須報名,每場次參加人數上限100人,各直播間將於開始時間5分鐘前開放登入。
7/27(二)10:10-10:50 (10:05開放加入)
Do Lizards Eat Ice Cream?(GOOGLE MEET代碼:xgo-wiix-myb)
說故事老師:Jean
7/29(四)10:10-10:50 (10:05開放加入)
(1)我有友情要出租
(2)吹牛大王+(美勞)青蛙摺紙(GOOGLE MEET代碼:adk-ffcv-joc)
說故事老師:徐智暖、鄧燕華
演示美勞摺紙材料:色紙3張(不同色)、黑色油性筆、鉛筆、剪刀、膠水。(使用刀具請注意兒童兒全)
8/3(二)10:10-10:50 (10:05開放加入)
Because of an Acorn(GOOGLE MEET代碼:ijj-cdkp-riv)
說故事老師:Walter
8/5(四)10:10-10:50 (10:05開放加入)
(1)雪花
(2)小斑馬找媽媽(GOOGLE MEET代碼:rbg-ugym-jxd)
說故事老師:李東子、林宜
8/10(二)10:10-10:50 (10:05開放加入)
(1)Mama, Do You Love Me?
(2)Red Is a Dragon
(3)The Dot(GOOGLE MEET代碼:wvw-ixtx-wqw)
說故事老師:Ken
8/12(四)10:10-10:50 (10:05開放加入)
林老師故事劇場—紅髮安妮(GOOGLE MEET代碼:itn-fpkh-htj)
說故事老師:陳瑞娉、林月眉
8/17(二)10:10-10:50 (10:05開放加入)
(1)The Paper Bag Princess
(2)Little Pea
(3)Dojo Daycare(GOOGLE MEET代碼:iig-kdpi-bjw)
說故事老師:Whitney
8/19(四)10:10-10:50 (10:05開放加入)
(1)天文學家的大發現
(2)月亮雪酪+(美勞)冰淇淋摺紙(GOOGLE MEET代碼:eaw-iwun-fkb)
說故事老師:林嘉筠、鄧燕華
8/24(二)10:10-10:50 (10:05開放加入)
(1)I Must Have Bobo!
(2)I'll Save You Bobo!(GOOGLE MEET代碼:hxe-ofvz-yps)
說故事老師:Flora
8/26(四)10:10-10:50 (10:05開放加入)
(1)狐狸老師班上的那些事-環保先進班
(2)好耶!胖石頭(GOOGLE MEET代碼:jqz-pfzc-rqh)
說故事老師:李東子、林宜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上水粉錦公路蓮塘尾村,村口有家茶座綠色環抱,暴烈艷陽也被樹葉篩出溫柔閃閃。 1952年,林霆豐的爺爺從惠州來此落腳,開了間雜貨鋪賣糧油茶水。店旁翠竹,正是當年種下來的;側門對聯也是爺爺題字:「坐片刻無限爽快 飲幾杯何等清涼」。 那時上水盡是農田,過路人買碗茶水送清風,如得半日閒;現在販夫明星一樣...
陳瑞華 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香港人、台灣人,請看看!
今日台灣,明日香港。
臺灣貼文分享:
轉傳,台灣的一個老師寫的。
台灣有選舉,你就以為自己活在民主制度下嗎?
到底什麼是威權?什麼是民主?
我四歲時,蔣公去世;
我高一時,台灣宣布解嚴;
我高二時,蔣經國去世;
我高三下時,發生野百合運動;
我大二時廢除刑法100條;
我結婚那一年,中華民國舉行第一次總統直選!
我對威權時代的唯一印象就是:
上課提到蔣公要立正!
在學校不能說台語。
我沒有經歷過白色恐怖,我也不敢說沒有白色恐怖,可能是因為我的祖父輩多半是不識字的草民,他們沒有能力造反,所以一輩子就是個順民。
大學時期的我,對國民黨沒有好印象,其實國民黨沒有對我造成絲毫迫害,那時候討厭國民黨,應該跟讀台大有關係,年少的我跟著大家一起做著「民主自由夢」,一心相信國民黨就是威權和腐敗的象徵,只要扳倒國民黨,自由民主就可以實現在台灣!
即使我自己真的不太覺得國民黨礙著我什麼。
沒有錯,那是年輕人從眾的心情!
第一次總統普選之後,台灣算是真正走上了民主之路!
只是,那時候的我非常不爽李登輝當選!
不過,我還是開心老百姓可以投票選總統。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長大後的我覺得民主離我們越來越遙遠…..
我開始懷疑:能投票選總統,就是人民作主的「民主」嗎?
我隱隱覺得不是!
因為我常常感受到我這一票很渺小,不能改變什麼!
我爸媽沒讀多少書,在黨政軍掌握媒體的時候,他們是絕對的深藍,因為他們對國家大事的了解,都是電視媒體灌輸給他們的思想!
後來,民進黨崛起,初期是透過地下電台,慢慢洗腦一些喜歡買藥的老人家,而我爸媽剛好就是這個族群,於是他們從深藍逐漸轉成深綠,甚至後來變鐵綠!
2004年,阿扁上台,幾年後,紅衫軍大肆征討貪污的總統,即使後來特偵組陳瑞仁檢察官證明了總統一家人的貪污,但我爸媽依然堅信這是政黨輪替後的「政治迫害」!
太陽花運動時,我的學生一面倒地認為國民黨要賣掉台灣了,他們吶喊、哭泣、悲憤,
儼然自比五四運動時的愛國青年,只差沒喊出「團結奮鬥救台灣」!
很可笑的是,當他們自以為他們用肉身擋掉了服貿,自以為他們的愛台情操捍衛了國家免於被中共統一時,他們打倒馬英九,把一代女皇蔡英文送到總統府,赫然發現蔡英文才是那個緊緊抱住ECFA大腿的人!
我在想:當年上街吶喊的大學生如今會是什麼想法?
後悔嗎?
覺得被騙了嗎?
不!
他們接受民進黨昨是今非永遠的那套說詞:時空背景不同!
藉著掌控媒體、培植網軍、教改洗腦,民進黨早已牢牢地抓住了台灣人民的心!
有時候我也問自己「究竟為什麼還要繼續寫?」
不能改變什麼,不是嗎?
嘔心瀝血寫了幾萬字,網軍做一個梗圖、帶一個風向、放一個錯誤訊息,一切的努力都化為烏有了!
人們再也看不到、也看不懂真相了!
為什麼還要狗吠火車?
於是,慢慢地,我的文章好像只是為了宣洩情緒而已,沒有奢望改變誰,這樣,對我來說,比較沒有負擔!
知識份子的良心不在於他支持什麼,而是他對自己支持的信念一以貫之!
知識份子的良心不在於他捍衛什麼,而在於他捍衛的出發,不是利己,而是利益眾生!
在大選的前後,我寫文章是希望可以改變那些被民進黨蒙蔽眼睛的人,可是,太累了,
而且後來發現根本是徒勞…..
到後來,我把所有來踢館的人都封鎖了,一方面是不想浪費時間筆戰,一方面也避免被檢舉!
然後我的讀者變成了同溫層,
有些人會很激烈地痛罵政府,
而我也不知不覺中被同化了!
我不想改變那些無條件支持政府的人,我只想罵政府!
讓我驚訝的是,竟然有臉友注意到我文風的改變,他告訴我:你的文章風格變了,因為感覺上你帶太多情緒進來了,情緒帶太多說服力就會減弱!
竟然有人長期在看我的臉書,
然後發現了我的改變,而拉了我一把!
對我而言那是很重的一個提醒,我知道他是善意,但是,我沒有回應他,甚至,在某一個情緒的瞬間,我竟然想封鎖他…..
也許是因為我不想回到過去那個「仍期待撥亂反正」、仍相信「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自己!
為什麼呢?
因為太累了、太沉重了…
少了想要改變什麼的期待,我的文章不再感動人了,變成只是匯集一些罵政府的聲音而已!
養成絕望的習慣,更比絕望本身來的惡劣。---- 卡繆
但是,現在的台灣,很難不讓人感到絕望⋯⋯
我很能體會去年6月6日晚上,
許崑源議長為什麼留下一句「台灣還有是非嗎」就跳樓輕生了!
那是深沈的絕望!
生活在能投票選總統的台灣,
我們真的就擁有民主自由了嗎?
當初反服貿、反黑箱的熱血青年,你們覺得現在的蔡英文哪一件事不黑箱?
論文封存49年,不黑箱嗎?
總統專機私菸案,不黑箱嗎?
疫苗的採購,不黑箱嗎?
去年口罩的買賣,不黑箱嗎?
紓困金怎麼花的,不黑箱嗎?
中天新聞台怎麼被撤下的,不黑箱嗎?
你以為你可以投票就是主人嗎?
不,你只有投票那天還像個主子,
其它的時候,就是個奴才!
打疫苗的順位,你排在第幾?
總統府等高官排在第二順位,
他們出入有黑頭車,生病立刻有台大醫院可以入住,永遠不用擔心疫情帶來無薪假,甚至失業,但是他們是第二順位!
沒錢小老百姓排不到疫苗,
而且還不能質疑為什麼疫苗這麼少,有錢的老百姓也不能捐疫苗,不能捐呼吸器,否則你就是在「分裂台灣」!
政府叫你做的事,你不能違抗,政府沒叫你做的事,你更不能做!
疫苗,只有政府可以買,買哪一種隨他高興,
多少錢買?不准問!
轉傳,不留言,不筆戰
你以為以前的「萬年國會」是威權,
因為政府不受民意監督,
那你以為現在你可以選立法委員,
就可以監督政府了嗎?
可是,老百姓把票全部倒給同一個政黨,
立法院是蔡英文的,
她要我們吞萊豬,
立法院立馬通過,
不管蔡英文要做什麼,
立法院、監察院、考試院,行政院、司法院,
全部聽她的號令,
想通過什麼就通過什麼,
叫你吃萊豬,你就得吃、
叫你打高端,你沒有選擇!
這,沒有比威權時代的「萬年國會」還慘嗎?
可憐的是,我們還自詡為民主國家!
民主,真的是一個好制度!
因為它讓獨裁者名正言順地實施獨裁!
陳瑞華 英文 在 紙情 Lovestoryhk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為咗Mirror、Error同男朋友吵大鑊,希望大家欣賞呢個時代嘅偶像】
呢排Mirror、Error話題性極高,演唱會、劇集、廣告、綜藝節目都見到佢哋嘅蹤影。Yanny本來都冇留意佢哋,直到193講咗嗰句「收視得幾百部電視機!」佢即刻覺得193好敢言、好Charm。
因為193,佢追咗《考有feel》,鍾意佢哋狂出茅招,用手錶反光出貓、收埋人哋啲睡衣、食魚肝油食到變臉、狂加熱水入盤冰水度、眼罩剪開兩個窿、將象仔直接放入袋等等。當時佢send過啲精華片段畀佢男朋友Dickson睇,Dickson睇完眼神好不屑:「出貓梗係贏啦,咁茅,咁仲好玩😑?」Yanny反駁:「呢個綜藝節目嚟㗎,梗係要搞笑好玩啦。我就係鍾意睇佢哋唔守規則,要乖乖哋、守規則,玩完交咗差就算,我不如睇隔離台大電視啦🙄!」
道不同不相為謀,Yanny冇再同Dickson分享Error啲嘢,決定自己默默睇就算。嗰排佢用返工搭車、放飯、放工返屋企嘅時間,煲晒Error之前所有節目,好似《花姐Error遊》系列、《全民造星》系列、《口罩小姐》、《Mirror go》。因為咁,佢留意到Mirror呢對識跳舞、識唱歌,有樣有身材嘅組合,仲變埋鏡粉一份子。
當佢知道Mirror有演唱會,佢即刻瞞住Dickson拉埋同事去睇。「嘩~~~~Ian好靚仔😍😍😍救命,把聲勁好聽」、「OMG姜濤抬頭嗰吓好鬼正」、「Jeremy好有特色,佢值得被人多啲留意🥺🥺」成晚同同事尖叫到把聲沙咗。紙包唔住火,Yanny始終都要同Dickson拍拖,Dickson問佢把聲做咩搞到咁,唔擅長講大話嘅佢一秒露餡。
「你點解要瞞住我呢?一隊咁嘅嘢,啲飛炒到23萬,叫咩Error定Mirror?我唔識佢哋喎。」
「嗰隊係另一隊,呢隊叫Mirror!唔識就Google啦,話自己唔識威啲?」
「我係唔明佢哋有咩魅力,搞到你好似被嘢迷咁!」
「其實你有冇認真睇過佢哋嘅節目?冇嘅話憑咩批評?你咪十足啲廢老咁囉,同社會脫節,凡事只係睇表面,唔深入了解吓佢哋...啊唔係,你連表面都冇認真睇吓!」
嗰日起,Dickson同Yanny冷戰咗成個禮拜,正當Yanny煩緊點挽回呢段感情,Dickson突然主動道歉,佢話自己已經好盡力睇晒Error、Mirror嘅節目,日睇夜睇,終於明點解大家咁鍾意佢哋。原來望住佢哋從啱啱參賽不斷努力,不斷成長,到依家終於有咁多曝光率,個感覺係咁欣慰。你知道佢哋唔係hea,你知道佢哋個個都出咗萬二分力,好想做到一啲成績,被觀眾留意、支持。
「喂!你有冇睇《ERROR自肥企画》?Mike導勁自肥囉,同埋阿Dee個「鳳凰不死鳥」好搞笑,我睇咗19幾次😂仲要幫熱浪賣埋廣告嗰吓抵死」
「我梗係有睇啦😏我覺得佢同肥仔、保錡、193講英文搞笑啲🤓So scary~Oh no~」
「屌你睇得咁快嘅!我追返先,唔講,Bye!」
「喂!喂!我未同你講今日返工啲嘢啊...超~呢個死人Dickson仲迷過我...」
#本故事內容純屬虛構
#mirrorweare #mirror演唱會 #errorweare #郭嘉駿 #梁業 #何啟華 #吳保錡 #姜濤 #陳卓賢 #陳瑞輝 #王智德 #楊樂文 #邱士縉 #江熚生 #柳應廷 #盧翰霆 #李駿傑 #呂爵安 #邱傲然 Keung To 姜濤 Fanpage 姜濤 MIRROR
陳瑞華 英文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上水粉錦公路蓮塘尾村,村口有家茶座綠色環抱,暴烈艷陽也被樹葉篩出溫柔閃閃。
1952年,林霆豐的爺爺從惠州來此落腳,開了間雜貨鋪賣糧油茶水。店旁翠竹,正是當年種下來的;側門對聯也是爺爺題字:「坐片刻無限爽快 飲幾杯何等清涼」。
那時上水盡是農田,過路人買碗茶水送清風,如得半日閒;現在販夫明星一樣愛來透透氣,歎幾味。
昔日小茶店,今天馳名茶餐廳,轉捩點始於20多年前,林父病重,霆豐和家姐回歸老巢陪伴母親守店。
年年月月,兩姊弟循環磨擦、合作,都為店好,店也愈做愈好。
更重要是能承歡膝下,無慮樹欲靜而風不息。
「這裏雖然距離市區好似很遠,但短短只是十分鐘車程,已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榮昌茶座負責人林霆豐說。就算盛夏,午市、周末必定爆滿。常客有附近學校的老師、出入馬會會所的顯貴、打高爾夫球的明星、北區醫院的醫生護士,也有車房、地盤工人;假日更是區外一家大細、山友、電單車發燒友……無分階層,全是專程自駕或坐小巴而來。
Helen第一次光顧,點了豬扒包,發現麵包軟熟、豬扒有肉汁又不油,連從不吃的洋葱也覺「好味」,盛讚「好食過澳門豬扒包」。
住在加州花園的朱總,十幾年天天來,打風也來。「心癮!塌樹、馬路水浸都要來,不來不舒服。」這裏出名的有被蘇施黃稱為最好食的豬扒包、滑嫩多汁BB鴿,而鑊氣十足的炒牛河他也鍾愛。
限量的原盅陳皮鴨湯飯,還有煎雞尾包都是名物,Eric和Connie每周必吃,有時帶上小狗,一坐就是半天。
來的人慢慢歎,做的人就要手快快。霆豐上一刻在修理洗碗碟機,下一秒已獨臂架着三碟飯從廚房衝出來。
茶座是家庭式經營:他是家中老六,乳名興仔,和排第五的家姐林麗金(乳名金仔)主力管理;細佬廚房、電器工具維修;家姐水吧、樓面招呼。母親收銀;排第三的家姐林麗星(嘉菲)帶位;太太Sara、姐夫也會幫手,假日必定總動員。
「話事人當然就是我媽,她控制整個局面。她說一我們沒人說二。」興仔笑言母親好精靈,在背後看得仔細,不時教大家走位,「令到我們打醒十二分精神去做事,不敢蛇王。」
歸巢伴母 守家業
母親楊錦雲,雖然七十有八,但神采飛揚,每朝飲完茶就出來幫手收銀,和客人打牙骹。「細細個見他們讀書挽書包,現在做工了,或者帶孫來探我,當見下老朋友。」事頭婆有個「四萬」笑容,很有親和力。
她20歲嫁給同村的林泉,「以前幾十年無得揀㗎!老實啩……」又笑不攏嘴,「他同老竇開鋪仔,賣油鹽糖仔餅乾。上水黑麻麻無電燈,亦賣火水蚊香。」那是1960年。婚後前鋪後居,生了兩男五女,她主力養豬養雞,丈夫幫忙看店。80年代,茶水雜貨外,榮昌兼賣簡單飯麵。
「老公走了(離世)二十幾年。他有長期病,那時細路仔細,這頭煮飯,那頭沖茶招呼客人。要供細路仔讀書,養雞養豬又要買材料,樣樣都要賒,但無欠人錢嘅,賣到雞賣到豬有錢就即刻還。」她教仔女做生意,要「講信用,有借有還」。
那是刻苦的年代,「仔仔女女都要幫手,細細個就餵雞,企櫈仔煮麵。」排第二的大女讀完小學就回店幫手兼帶弟妹,「金仔、興仔讀到中學,其他四個都出國,兩個英國兩個加拿大,你話辛唔辛苦?」她日頭打理農場、榮昌,夜晚就穿膠花幫補家計,捱到金睛火眼。
結果,養大的仔女一個個往外飛,尋找自己的人生;只有金仔和興仔在91年先後回巢。
50歲的金仔,伶俐爽朗,年少時很倔強,「對家裏有很多不滿,覺得阿媽管我太嚴,我的同學都很自由。」放學她去打排球而非回家看店,激到阿媽生蝦咁跳;曾經有幾次離家出走,好快被人捉回來;讀完書拍拖、揸電單車,母親愈是耽驚她愈痛快。「以前店鋪有爸爸媽媽撐住,我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後來父親病重,店交外人打理,母親鬱鬱寡歡,於她如當頭棒喝:「自己玩夠了,肩上有個擔子,不可再像以前般任性。」當了母親的金仔,自言當年「很幼稚」。
小她兩歲的興仔,溫和沉穩,不善辭令。當年讀完書也渴望外出長見識,去北角打工,有兩年做過廚房,但漸覺市區生活太壓迫,「返回新界舒服很多,切合自己多些。」想到蓮塘尾有榮昌有母親在,一個心有了清晰的歸向。
那時顧客除了村民工友,主要是貨車司機,「人家過路泊車,要碟茄子飯、排骨飯。有時金仔煮,有時興仔煮。」事頭婆說兩姊弟夾手夾腳,無分你我。今天店中熱賣豬扒,就是她傳授的在家製作:拍得鬆、醃得夠,不用食粉味精。
一家人 難關共渡
仔女接棒,並不代表就此順遂。那時榮昌一直在賣粉麵飯,但未有食肆牌照(食牌),「我們座落在綠化地帶,申請食牌阻難重重。」金仔記得,食環署不斷來巡查、發告票,她和細佬上庭又上庭,罰款愈來愈多;後來一次,法官警告再犯就要封鋪。「我惟有向法官求情,榮昌不斷申請但都不獲批。法官同情我們,發還所有罰款,又教我如果證明到店鋪在鄉郊條例實施前已在做生意,就可以申請司法覆核。」
「鄉村人好支持,榮昌做了幾十年,大家食了好多年,樣樣有證據。」事頭婆那些日子夜夜失眠。
興仔和金仔四處奔走,找人證物證。「因為這個是我自己的家,也是我的祖業,怎樣我也會做到最後。」興仔說。終於打贏了官司,前後爭取了8年才獲發食牌。
「最大塊的石頭已經移開了,但路一直都是崎嶇的。」興仔指,榮昌主要做熟客,人家吃多了會悶,所以要不斷去找新食物。2000年取得食牌後,客人更多,他們請廚師、水吧,諗到就做,食物款式愈做愈多。入行50年的大廚基哥,做過馬會、酒樓,來榮昌掌勺16年,客家炆豬肉、陳皮鴨湯飯、咖喱牛腩、炸乳鴿……樣樣拿手。
另一方面,興仔坦言跟家姐金仔拍檔不容易。「廿七八年都是繼續磨合:磨擦與合作。」譬如最近,家姐建議用手機取代唯一放在收銀處的電腦落單,省力省時;細佬認為食物款式組合複雜,手機畫面太小不適用。
若在從前,家姐一定激烈行動,像當年她建議電腦入單取代人手,細佬沒立刻贊同,她就黑面三個月。今天,她覺得「細佬未消化」,願意笑着等。
遇上分歧,興仔說一人讓一步,「始終是一家人,(爭拗)大家好多時都是淡忘了。」
「大家都要想住一樣東西:目的都是想鋪頭好。」金仔說。
母親是個聰明人,就算各自跟她說,也當聽唔到,「仔仔女女做生意,各有各方法。有商有量最好,有時拗少少。嬲完,兄弟姊妹一陣一齊食飯又忘記了。」
點點滴滴 都在心
從前為口奔馳,事頭婆嘮叨仔女幫家,放學就要淥麵沖茶餵雞,營役過日,為母者溫柔無從。4年前,眼見三子之父的興仔和兩孩之母的金仔完全困身茶座,她悄悄說服老三嘉菲回來幫手,替補二人管店,讓他們一個返早,一個返晏,多點時間「陪下細路仔」。當年遺憾,她不想仔女重蹈。
趁中午飯市未到,金仔偷空到店前庭院淋花修枝,黃的、橙的、粉紅的小花迎風搖曳,給茶座生色又添生氣。原來當年打贏官司,母親拿出幾十萬給她和細佬翻新榮昌。自此庭院圍了木柵攀了綠藤架了鞦韆,也有了「蓮塘」為誌的英文名Lotus Café。
很多客人喜歡庭院的花,不時拍照,令金仔心花怒放:「放些心機下去,每日少少每日少少,你就見到成果了。」她說,每日堅持打理一下,花自然生得美麗。
店旁竹樹叢、生鏽鐵絲網,金仔曾看不順眼,想除之而後快。可是,母親下令動不得,理由是阿爺年代種下來置下來。「到現在自己年紀大了些,就明白為甚麼阿媽甚麼都不想動。因為每一樣東西都是她的點點滴滴。」水珠澆落她種下的柏樹、萬年青,風一吹,閃閃舞動。
「好似我們經營榮昌一樣,包括客人呀,食物的質素,都是一點一滴的積聚。」
母子親情,手足情誼,何嘗不是?!
採訪:韓潔瑤 拍攝:陳瑞華、關永浩
榮昌茶座
地址:上水粉錦公路蓮塘尾村1號
電話:2670 3388
詳情: http://bit.ly/2NdRYRx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Q-CAzXIHqw/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