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時光倒轉,我會堅持放回父親的鼻胃管嗎?】
父親在過世前一年多,一年內因吸入性肺炎住進台大醫院三次,在與六位兄弟姊妹討論過後,我代他簽署了「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同時最後與醫療團隊商量下,決定接受「鼻胃管攝取營養」的醫療決定。
我深知對一位神智清楚,最喜歡美食的老人家,接受這種生活方式是何等的困難,但在理智的衡量下,他十分勉強地答應了。最初他偶爾在深睡中,不自覺地自己動手拔掉鼻胃管,而他老人家尷尬地向我道歉的神情至今仍是我的夢靨。
之後每個月在幫他更換鼻胃管時,都會在前一晚拔管,讓他當晚睡得十分舒適,而隔天一早再幫他換上新管。幾個月後,他開始告訴我,他實在不願意再插回鼻胃管,「這種存活沒有尊嚴,沒有品質,不如不要活」。
後來他甚至一直搖頭拒絕,直到我告訴他,再這樣拖延下去我上班會遲到,他才閉上眼睛,滿臉不高興地讓我插上新的鼻胃管。在上班的捷運車上,有時我會想到幾分鐘前父子互相道歉的情景,而忍不住流下淚來。
2008年父親在沈睡中安詳過世,但我偶而仍會回想到那一幕我堅持他接受鼻胃管的難忘情景,而不自覺的愧疚落淚,因為我實在沒有理由強迫他接受這種他認為「沒有尊嚴的存活」。父親過世時雖然已經衰弱臥床好幾個月,但他心智清楚,他的意見應該被尊重。我們提供營養,延長生命固然重要,但當事人對「人生的意義與目的」的看法,應該遠比家人活過百歲的紀錄來得重要,我們這樣執意繼續使用鼻胃管到底是為了誰?
當台灣通過「病人自主權利法」之後,我常會想起,如果我們當年有機會讓他老人家主動與子女們討論自己人生旅程的最後階段要怎麼「走」,讓家人了解他的願望,我們一定能使他更無憾地走完美滿的人生[1]。
■我是醫師,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第一次看到這位病人,只見她的雙手被綁著,很激動一直要去扯鼻胃管,甚至連腳都扭動起來。老太太的兒子對我說,她在家裏就是這樣,一不小心,鼻胃管就會被扯掉,把手綁起來是不得已的。
我試探性的問了這個兒子,「如果是您自己,您要這樣插著鼻胃管,然後被綁手嗎?如果是我,當我吞不下,我就要死了,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兒子說:「最好不要插,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呀!一個人不能吃,就沒有營養,沒有營養會死吔,總不能看著媽媽活活被餓死吧?醫師,沒有鼻胃管,怎麼可以呢?」
結果,這個病人住院三天中自拔二次鼻胃管,就在第二次自拔管路當下,我剛好走進病房,我說:「鼻胃管不見了!」,只見媳婦冷眼的對著外籍看護說:「妳是怎麼顧的?」,可憐的看護說:「我就要翻身,才鬆綁,她就自拔了。」
好令人心酸的場景,但這樣的場景、類似的對話,每日不斷地在臺灣各地上演著,這是一個講究孝順的國度嗎?
在加護病房裏,曾經有一位九十多歲的老先生向我哭訴:「醫師,我又沒有做壞事,為什麼把我綁起來?」被插鼻胃管的病人吃下的食物,沒有經過味蕾的品嚐,無法感受到食物的酸甜苦辣,他們常說:「醫師,我都沒吃。」[2]
■居家醫療醫師陳乾原,自插鼻胃管實驗後的省思
試想插著一條塑膠管,從鼻腔通往胃,過一天的生活。吃飯、洗澡、睡覺,都不能拿下,那會是什麼樣的感覺?居家醫療醫師陳乾原,曾嘗試自行插鼻胃管,親身體驗患者的感受。
根據衛福部的最新統計,全台65歲以上的住院人口當中,插鼻胃管的人數多達12萬人,比例為17.94%。換言之,65歲以上住院的患者,幾乎每5人就有1人選擇以經鼻腔灌食的方式,維持身體所需的營養。儘管在醫療現場極為常見,鼻胃管卻也是生命末期最常引起爭議的醫療處置之一。例如,知名作家瓊瑤就曾為了先生平鑫濤在失智、中風後是否該插鼻胃管灌食,和繼子女發生衝突。
倘若有天,我們因故失去了自行進食的能力,究竟該不該插鼻胃管?比起紙上談兵,深耕居家醫療領域的醫師陳乾原決定自己試插鼻胃管,了解這項醫療處置對患者的身心影響。親自當過一回病人,才能以新的角度思索生命的困難抉擇。
陳乾原醫師笑說,第一次插管雖然不到3分鐘就放置完成,但插入不久後就有明顯不適感,他馬上拔出。吃完晚餐後,他再試插2次,結果竟然因為管路刺激腸胃蠕動,胃裡的食物全吐了出來!就這樣來回折騰了幾次,插管第4次,才成功完成灌食、睡過夜。
他形容,從鼻胃管灌食雖然沒有特別不舒服,但鼻腔始終有異物感,有時會需要張嘴呼吸。除了流眼淚、鼻涕外,夜間睡眠也受到影響,很難進入深層睡眠狀態。隔天一早灌完牛奶,他拿掉鼻胃管,最大的感想是:「以口進食真好!」
■既然鼻胃管會造成患者的極大不適,為什麼在臨床上仍如此常見?
陳乾原醫師解釋,插鼻胃管的患者,通常是因為疾病、老化導致吞嚥困難、容易嗆咳,或者經醫師評估以口進食所獲得的營養不足、大型手術或治療前需要灌食以獲得充分營養等。
儘管鼻胃管具有灌食、給藥方便、可快速補充營養等優點,陳乾原醫師也提到,不少意識清醒且還有力氣的患者,會因不舒服而自行拉扯鼻胃管。到頭來,家屬必須約束患者,限制其行動。
此外,愈來愈多研究也顯示,插上鼻胃管不會降低吸入性肺炎的機率。甚至若缺乏復健,口舌等咀嚼相關的肌肉會持續退化,將來誤嚥機率更高、更難恢復以口進食。
陳乾原醫師指出,從醫師的角度,若插鼻胃管無助於改變病程、增加復原機率,也不能讓患者過「自認有品質」的生活,就要審慎考慮插管的必要性。像是他有位患者是重度失智的奶奶,原本營養師評估,灌食可讓她多少恢復力氣。
但插上鼻胃管後,奶奶原有的褥瘡等問題都未改善,後來又發生吸入性肺炎。女兒同時照顧重病雙親,心力交瘁。他認為,在這樣的情況下,插鼻胃管的意義就不大。
■「透過餵食,家屬可以好好陪伴患者,反而是一個療癒的過程」
陳乾原醫師說:若吞嚥功能不佳又不想插鼻胃管,可考慮胃造口手術,藉由腹部上的管路直接灌食。或者,當患者年事已高、處於疾病末期,本人又沒有進食意願時,也可以只提供水分不餵食,不失為一種善終的選擇。
有些家屬擔心,不用鼻胃管或其他方式積極地給予營養,是不是就等同於讓患者「活活餓死」?陳乾原醫師提到,居家醫療的現場,常有許多年邁、接近生命終點的患者。他最大的體悟是,無論人的意志有多強、醫療有多進步,生命往往有自己的出路[3]。
■放棄無效醫療,讓病人走得安心!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黃勝堅總院長:「唯有認識死亡,才懂得如何善終」;鼻胃管,真的有必要嗎?鼻胃管的使用在台灣相當普遍,許多末期病人如癌症、失智症的患者,醫療人員為了維持其生命,通常都會建議使用鼻胃管提供營養,但對患者來說不但不舒服,對自尊也是一種傷害。
事實上,現在國際上的最新觀念是,不推薦末期失智病人使用任何管路,建議經口餵食,以細心的手工餵食方式,為病人保留尊嚴,並把時間留給患者和家屬。
黃勝堅院長舉例,曾經有一位腦部受傷的96歲老先生被送到急診,老先生的兒子主動告訴主治醫師:「拜託不要幫我爸爸插鼻胃管。」醫師回答:「可是不放鼻胃管就沒有營養,而且有用鼻胃管比較不會吸入性肺炎。」
兒子反問:「難道用了鼻胃管,就一定不會肺炎嗎?我爸爸都96歲了,他需要的不是再活那麼久,應該是尊嚴擺第一!」於是,老先生轉出加護病房,在子孫環繞、手中抱著愛貓的情況下安然辭世,了無遺憾又保有尊嚴[4]。
■身心健康五戒:吃對、運動、睡好、微笑、刷牙
老後最理想的境界是無病無痛,自己和家人都不必為難。在陳乾原醫師的診所中,貼有一張提醒自己和患者的「身心健康五戒」:吃對、運動、睡好、微笑、刷牙。
▶吃對:
是以低脂、少糖、少鹽為原則,吃多色蔬果並喝足夠的水。
▶運動:
每週應有3次、每次至少半小時,胸、臂、腹、腿都要動到。
▶睡好和微笑:
則是早睡早起,心情愉悅,保持身心穩定。
▶刷牙:
一般人最容易忽略的刷牙,其實和老後的生活品質關係極大。陳乾原醫師指出,牙齒刷乾淨,才能維持咀嚼能力。再加上近年研究已顯示,牙周附近的細菌會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也會引發身體的炎性反應,導致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影響認知功能。可以說,口腔清潔做得好,需要插鼻胃管的機率也會減少[3]。
尊重生活品質與生命尊嚴的國家,退化的老人不會被插鼻胃管,照顧者會細心地、慢慢地進行餵食,如果真的不行了,不會強迫灌食,然後老人就順著生命自然的軌道,離開人間,展開另一段靈性之旅。
在歐美澳等國,他們不會為無法自然進食的臥床老人插鼻胃管,或採取經腸道營養等延命措施,他們認為,人終有一死,如果讓老人家這樣延長死亡的時間,反而讓其人權與尊嚴受損,是倫理不容的壞事。
陳乾原醫師說「我覺得人怎麼生活,大概就會怎麼死去。」。修行在日常,好好照顧自己,生命才會有圓滿的結束![2]
黃勝堅醫師表示「時間到了,該怎樣就怎樣」,死亡是生命的最高境界,完整的死亡才會讓生命更圓滿,無論醫師或民眾都必須了解死亡,唯有認識死亡,才懂得如何善終。當醫病雙方都具備「死亡識能」(Death Literacy),理解醫療也有極限,彼此才能互相尊重,成為生命共同體,一起幫助病人走向美好的善終,而不是強制施以插管、電擊、心肺復甦術(CPR)等急救[4]。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元氣網)「醫病平台/如果時光倒轉,我會堅持放回父親的鼻胃管嗎?」: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01/5685714
[2](幸福熟齡)「我是醫師,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陳秀丹醫師:期盼十年後的台灣,沒有被捆綁的老人」:https://thebetteraging.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detail/201906210032
[3](50+好好: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居家醫療醫師陳乾原,自插鼻胃管實驗後的省思:老後不想插管,現在該做哪些準備?」:https://www.fiftyplus.com.tw/articles/20911
[4]幸福熟齡「放棄無效醫療,讓病人走得安心!黃勝堅:唯有認識死亡,才懂得如何善終」:https://bit.ly/2URlK46
➤➤照片
[2]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高齡化社會 #低效益醫療 #鼻胃管 #病人自主權利法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 國民健康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ul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正義終究沒有缺席 太原戰役指揮官王靖國將軍入祀忠烈祠 太原保衛戰,是國共內戰中最慘烈的一役。根據中國大陸2009年所攝製的紀錄片《決戰太原》報導,太原之役,是其所謂「解放戰爭」中,歷時最長、戰鬥最激烈、付出代價最大的攻堅之戰。 山西太原在國軍死守了六個多月,直到彈盡援絕...
「陳興濤女兒」的推薦目錄:
- 關於陳興濤女兒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陳興濤女兒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陳興濤女兒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陳興濤女兒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陳興濤女兒 在 吳青峰 官方專屬頻道 Wu Qing Feng's Official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陳興濤女兒 在 香港花生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陳興濤女兒 在 陳興濤女兒、農場餐廳、陳興濤太太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陳興濤女兒 在 陳興濤女兒、農場餐廳、陳興濤太太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陳興濤女兒 在 還有一個逆境故事。當年農場餐廳老闆陳興濤被97金融風暴所累 的評價
- 關於陳興濤女兒 在 獨家吊爆|#余德丞拍劣食片被餐廳老闆索賠千四蚊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陳興濤女兒 在 余德丞拍片批評餐廳劣食疑似老闆嬲爆留言 - 新假期 的評價
陳興濤女兒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死咗八個仔(下)
上集:https://bit.ly/2WXQght
之後嘅事,好似魔咒一樣。
馬太生咗第四個仔,唔夠半個月,個BB就死咗,醫院將死因列為SIDS(嬰兒猝死症,指嬰兒喺一歲前突然無預期死亡)。
馬太生咗第五個仔,半年後又死咗,死因依然係SIDS。
第六個仔出世兩個月後,馬太抱住佢衝入急症室,話BB癲癇發作。
由於搶救及時,BB嘅病情逐漸穩定,可以出院。
但出院唔夠一個月,馬太再次抱住佢衝入急症室,BB已經腦死亡。
第七個仔,三個月後停止呼吸。
第八個女,四個月。
開始有人懷疑,點解每一次,BB夭折或者出事嘅時候,都只有馬太喺佢哋身邊呢?
於是,醫院開始對BB嘅屍體進行詳細檢查,但冇搵到原因。
所以,社會普遍認為,係馬生或馬太嘅DNA內,含有某種致死基因,令嬰兒容易夭折。
呢個時候,馬太已經四十幾歲,經過多次生育,佢身體亦出現咗問題,醫生診斷出佢應該好難再生育。
所以,馬太收養咗一個叫米米嘅孤兒。
我哋都為馬太而高興,只要米米平安長大,相信可以彌補少少馬家嘅傷痛。
但米米兩歲嗰年,馬太抱住佢嚟到醫院。
馬太話,米米瞓咗好耐,一直都冇醒。
結果大家都估到,米米已經死咗。
呢件事終於引起所有人嘅懷疑,既然米米同馬家冇血緣關係,就唔會有致死DNA,點解又會猝死?
同時,有人舉報,喺馬太嘅親生仔女猝死後,佢哋去慰問馬太,見到馬太好平靜咁食緊早餐,好似已經唔再悲傷咁。
喺醫方嘅審問下,馬太終於承認,喺BB喊嘅時候,佢用枕頭焗死咗BB。
原因呢?
馬太自細就係一個平凡嘅女仔,家境普通,本人普通,大個之後亦嫁咗個普通嘅老公。
終其一生,佢都冇受到咩關注。
直到阿花死於腦膜炎後,所有人都嚟安慰馬太。
馬太發現自己成為焦點,俾好多人愛護、安慰同保護。
雖然阿花的確係病死嘅(出世後都冇離開過醫院),但呢場意外令馬太受到好大啟發。
從此,每當佢寂寞嘅時候,就會將隻手伸向自己嘅BB……
佢太過享受呢種被關注嘅快感,即使唔再生仔,都特登領養一個小朋友。
事後,我不斷諗,點解咁多年嚟,都冇乜人懷疑馬太呢?
如果你謀殺同事,無論手段有幾高明,殺到第二、三個,一定會有無數人懷疑你。
但馬太殺咗七個親生仔女,都冇被懷疑。
因為佢係一個母親。
我哋總係假設某啲身份就係善良嘅,虎毒不吃兒,母親就係偉大,母親就唔會傷害自己嘅仔女。
殊不知,你嘅母親好偉大,唔等於所有母親都偉大。
世上冇100%嘅好人,亦冇100%完美嘅身份。
—完—
真人真事改編自Marybeth Tinning謀殺案,1987年,Marybeth因謀殺四個月大的女兒而被定罪,亦涉嫌與之前八個孩子的死亡有關。
但第一個死亡的孩子(死於1971年)從未出院,死於腦膜炎,應非Marybeth所為。
新書《真實虛擬一鏡過》已經出版了,現正發售中,
詳情可點擊這裡:https://bit.ly/3eTPuHL
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
#短故 #短篇 #小說 #陳美濤 #廣東話 #粵語 #tomatochan #死咗八個仔
陳興濤女兒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是楊德昌導演逝世十四週年,對於他,已無須談論太多,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去看那些電影,去看他鏡頭下的臺灣,以及臺灣的種種具象的、抽象的、冰冷的、紛亂的人事物,推一本書《再見楊德昌》,然後,推他所有的作品 ——「我們何其幸運地生長在這個不幸的時代。(We are luckily unlucky.)」
⠀⠀⠀⠀⠀
⠀⠀⠀⠀⠀
以下非建議順序,單純列出幾部,先來看《#青梅竹馬》。
⠀⠀⠀⠀⠀
吳念真說:「其實楊德昌有一核心主題:時代變革中,人在其中的生存到底適不適合?孝賢扮演的角色是在迪化街賣布的,正尋求一種轉變,思索要不要到國外做生意,但受限於個人認知或本身的性格,註定會受到挫折。有一場在 Pub 的戲,那些知識份子在講些無聊的笑話,對方聽到他是賣布的,不屑的態度溢於言表。阿欽也是被時代所犧牲,他年輕時候是打少棒的,後來少棒沒了,他也就完了。
⠀⠀⠀⠀⠀
有一天,我去天水路找朋友,看到一個傢伙在賣甘蔗汁,他竟把攤子整個推到路上來賣,警察前來驅逐,他不肯挪動,警察無計可施便走了。那個攤子上掛了三張照片,都是他跟蔣經國握手的畫面。出於編劇本能,我就去跟他聊天。他說,他從中學時代就被抓去練拳擊,成為國手,有一年,準備赴加拿大參加奧運,但那年加拿大已經和中國建交了,竟拒絕台灣代表團入境。台灣大隊人馬在日本等簽證,等到最後仍然沒能參加。回來後,他就去當兵了,退伍之後,什麼都不會。他說:『我要生活啊!我為了國家這樣練拳擊,練到最後也沒有機會!』那張照片就是他參賽前受蔣經國召見所拍下的。他覺得國家沒有照顧他,他這一輩子都毀了。
⠀⠀⠀⠀⠀
我把這個故事講給楊德昌聽,他覺得很有意思,後來還很高興打電話給我,說:『我們應該把這個弄出來,我已經想到題目了!』他常這樣,劇本還沒想之前,想題目、想海報、想工作人員要穿的 T 恤想得很高興,像小孩子一樣。他講了一個題目我覺得很棒 ───《業餘生命》。亦即三十歲之後的生命全是業餘的,因為生命在此之前已經過完了。以演藝界的人為例,可能三十歲之前所有掌聲就已經得光了。《青梅竹馬》裡,阿欽那個開計程車的角色基本上就是業餘生命,是一個挫敗的人。
⠀⠀⠀⠀⠀
你吞不吞的下那口氣?會否覺得自己被虧待?」
⠀⠀⠀⠀⠀
⠀⠀⠀⠀⠀
接著看《#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
楊德昌導演刻劃著純真的失落、道德的崩毀與理想主義者的殞逝,那時候的人們極其壓抑絕望、迷惘挫敗,無力改變現狀的父母將一切希望放在孩子們身上,用功讀書成為唯一一條出路,不安瀰漫的社會氛圍似乎一觸即發,族群對立,械鬥滋事,然而始終沒有人死的像個英雄,只能活著見證自己變成一個惡人,變成一個被大時代殺死的恐怖份子。
⠀⠀⠀⠀⠀
因此在一則撼動社會的情殺案件背後,不只關注著 1960 年代的日常生活,同時掀開存在於社會新聞裡的人之價值,透過鏡頭探問著究竟是什麼樣的環境、是什麼樣的因素,導致一個毫無前科的高中生成為滿身血污的殺人兇手?帶有史詩氣勢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英文喚作「A Brighter Summer Day」,重點就在「Brighter」,有比明亮更明亮之處,周遭就有比黑暗更黑暗之處,手電筒光線所及成為光明與希望,也因太過刺眼只能看見一半的真相,其他陰影滿布的地方則彷彿更加混沌不清,潛伏一旁的暴力蠢蠢欲動,價值觀不停偏斜擺盪,無論大人或是孩子都難以在顛沛流離中想像未來的自己的樣貌。
⠀⠀⠀⠀⠀
小四澄澈而直接的雙眼於卡奇色制服堆裡顯得格外與眾不同,比起同齡的朋友他略顯沉默壓抑,臉上讀不出任何情緒,沒辦法真正融入不良少年的幫派核心,也沒辦法過著完全遠離紛擾的學生生活,不上不下的成績只能考上建中夜校,就如生於公務員外省家庭的狀況。張家的父母無可挑剔,媽媽勤儉持家,爸爸有自己不容動搖的原則,不但適時傾聽孩子的想法,為孩子據理力爭,也身體力行教導下一代做人必須光明磊落問心無愧,自己的未來要憑著自己的雙手決定。
⠀⠀⠀⠀⠀
直到警備總部的人登門將父親帶走的那一天,直到白色恐怖真正在張家掀起驚濤駭浪的那一天,一顆又一顆的大型冰塊靜置走廊,一疊又一疊的空白稿紙擺在眼前,以失去時間感的精神壓力呈現人們漸漸產生斷裂的過程,原來國家比任何人都更清楚我們的人生,原來個體的命運從來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原來過去深信不疑的公理正義都是滿紙荒唐言,比起貧窮,絕望才會真正讓人變得滄桑、憔悴、黯淡與不堪,只見他茫然盯著桌上的食物,卑微請求老師網開一面,再也抬不起頭面對如此踐踏人性的國家與社會。
⠀⠀⠀⠀⠀
舉凡善良、公平、正義等擲地有聲的名詞,並非有錢人的餘裕或底層者的嘲諷,也不是崇高空泛的道德標準,那些拚命守護的,就是為了下一代的目光與希望,往往等到事情發生了,才會知道父母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有多麼深遠。Honey 不惜代價對抗、維繫小四最後一線理智的,都是小明,是純真與救贖的象徵,然而一句當頭棒喝「我和這個世界都是一樣不可改變的」,意志的斷裂巨大到再也無法挽回,不可以被人瞧不起,不可以被世界的醜陋吞噬,那一把短刀殺死了愛,殺死了過去的小四,也殺死了一切理想中的美好期許,時代將青春、信念摔得粉身碎骨,只留下了選擇在風中搖擺的草,殘破地隨波逐流。
⠀⠀⠀⠀⠀
⠀⠀⠀⠀⠀
而後看《#恐怖份子》。
⠀⠀⠀⠀⠀⠀⠀⠀⠀⠀
不安、疏離、壓抑、暴力、無解,交疊在楊德昌質樸且暖色調的台北日常恐怖之中,鏡頭下這群人困在無限循環、一成不變的日子裡,他們以為人生應該要有另外一種模樣,不缺物質的執意追求虛幻的精神生活,手頭不寬裕的以為擁有金錢便能迎來新的起點,是每位理想主義者不偏不倚走向憤世嫉俗,也就是恐怖份子的過渡期。
⠀⠀⠀⠀⠀
「在他鏡頭下的台北是一個很雜亂的、拼湊的城市,沒有統一的建築與美學。楊德昌有句名言:『我們何其幸運地生長在這個不幸的時代。』身為戰後這一代,我們經歷過台灣非常破落而貧窮的階段,早期又面臨戒嚴,必須反抗威權、反抗貧窮、反抗這個破敗的城市,由此給我們帶來力量。」
⠀⠀⠀⠀⠀
吳念真認為,臺灣最好的電影有兩部,一是楊德昌《恐怖份子》,二是侯孝賢《童年往事》。
⠀⠀⠀⠀⠀
在看似平靜的舊時台北,參差不齊的老舊公寓比鄰錯落,以槍聲劃破天際,也以槍聲劃下句點,三條故事線有條不紊地穿插、糾纏,慢慢收攏成一個故事,巧妙透過後設手法導向亦真亦假的結局。李立中和周郁芬一對中產階級夫妻,有潔癖的先生雖然收入足以餬口,但自私自利的他職場始終不順遂;婚後求子不得,足不出戶的妻子專注於撰寫小說,卻因生活百無聊賴而坐困愁城,無法突破寫作瓶頸,一日,一通匿名來電,讓她下定決心為自己的生活做出改變。來電的就是位混血少女,也是楊德昌開始構思《恐怖份子》的契機,如實反應台灣當年美軍駐紮的時代背景,母親活在逝去的西洋老歌之中,年紀輕輕的淑安則與不良少年為伍,為了金錢成為行竊慣犯,長期遊走在法律邊緣。因一條故事線再衍生另一條故事線,又因另一條故事線而發展出另一個完整的世界,家庭寬裕的少年攝影師小強愛上內心虛構的神秘少女形象,拼拼湊湊出看似合理的故事,每個人看見了部分的真相,每個人也同時被蒙在鼓裡。
⠀⠀⠀⠀⠀
「什麼是虛構?什麼是真實?風一吹,照片中的人就變得零碎,彷彿她是拼湊而來的。整個城市也是一樣,這是一個拼湊的世界,每個人看到的都只是一部分,並非真實的全貌。」
⠀⠀⠀⠀⠀
女孩凝視著自己的照片,照片裡的眼神斜斜盯著男孩的位置,男孩從那處望向了女孩,三個畫面在短短幾秒的剎那建構出抽象而立體的空間,似乎時而行走於夢境,恍惚置身於現實,台北就宛若一個庸俗沉悶、乏善可陳的夢,彼時是,現在仍是,人人嚮往自由,人人求而不得,無論你腳踏實地過日子,或是企圖與眼前困境對峙,都無可避免一步一步靠近背後的深淵。
⠀⠀⠀⠀⠀
「片中,大台北瓦斯球代表的是一個快要爆炸的東西,暗示著危險,楊德昌鏡頭下的城市好像都走在邊緣上,隨時會發生狀況,跟他的個性很像,因為他事一個很敏感、細膩的人,看什麼事情都覺得不太對勁。就像《一一》裡頭,洋洋喜愛拍人家背部,這其實貫穿了他所有創作,楊德昌在看人的時候,總看到別人沒看到的面向。」
⠀⠀⠀⠀⠀
⠀⠀⠀⠀⠀
最後,我們看的是《#一一》,最喜歡的一部。
⠀⠀⠀⠀⠀
以婚禮開始,以葬禮作結,這些都是平凡無奇隨處可見的生活,也會發生在我們成長過程中的事,卻以溫柔的電影語言交織成文化背景之下的共同回憶與課題,在多年後依舊發人深省。簡家的主要收入來源是撐起台灣經濟奇蹟的代表性族群之一,也就是中產階級與中小企業,無須終日為錢勞心傷神,但人生不會因此而少些煩惱。爸爸 NJ 和幾名同儕合夥開創一間電腦公司,妻子敏敏是標準的家庭事業兩頭燒的職業婦女,兩夫妻膝下育有正在就讀北一女的女兒婷婷,和八歲的兒子洋洋,這一家人面對小舅阿弟的婚禮的同時也面臨長輩的腦溢血昏迷,NJ 甚至在圓山飯店巧遇了初戀情人阿瑞。
⠀⠀⠀⠀⠀
這個壓抑的中年男子,幾乎可以說是吳念真的化身,NJ 的父親形象,也可於李安「父親三部曲」中清楚察覺,傳統定義中一家之主的特質,如此衝突而缺乏溝通的家庭樣貌,從不同時代、不同年齡層都能窺見父親威權角色與早期家庭結構的瓦解。努力撐起一個家的背後,也有我們未曾發覺的浪漫餘暉,是不是人總有一天都需要在現實生活與理想愛情之間擇一呢?
⠀⠀⠀⠀⠀
在 NJ 與阿瑞的日本、婷婷與胖子的台北交織成了愛情詩篇,此端是自己久別重逢的年輕歲月,彼端則是女兒摸索愛情的未知期待,彷彿換了一個時空,婷婷也經歷了爸爸曾經走過的路,只是可能在愛與不愛之間就這麼毫不留情地一分為二。生活在台北,任誰都曾去西門町看電影,任誰都曾踏過無數次的武昌街,任誰都曾獨自佇立在車燈閃爍的路邊拼湊破碎的心,任誰都曾在吵雜壅擠的世界裡備感孤獨。
⠀⠀⠀⠀⠀
《一一》是時代的縮影,從街道、天橋、紅綠燈平凡的日常畫面裡我們看到光陰流逝的證據,也感受著台北獨特的城市韻味。《一一》更是社會的縮影,每個角色在我們生活中都不陌生,有先上車後補票,也有發乎情止乎禮,有看似美滿的家庭,也有複雜紊亂的鄰居,有為求利益不擇手段的嘴臉,也有盼以真誠待人的無奈。
⠀⠀⠀⠀⠀
「誠意可以裝,老實可以裝,交朋友可以裝,做生意可以裝,那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是真的?」短視近利、投機取巧,許多企業奉行利益擺第一的宗旨,公司需要賺錢是天經地義,卻非以長久經營的角度思考,於現在的食安危機、黑心食品、詐騙猖獗、缺乏國際競爭力等層出不窮的問題上浮現,畢竟有所得的同時都必須付出代價,這些代價都將落在下一輩的肩頭上。NJ 憤而掛上電話,拒絕接觸公司決策,也許惱怒的不只其他人的反反覆覆,而是此類罔顧未來和台灣商譽行為,如此成就經濟起飛錢淹腳目的共業,之後則必須由洋洋這個世代的年輕人慢慢償還。
⠀⠀⠀⠀⠀
耐人尋味的名稱「一一 A One And A Two」,無論指的是兩個人、人與人,還是存在於每個角落的二元對立,也就是洋洋始終想捕捉的「後腦勺/看不見的後面」,都給人異常豐富的留白與思考空間,好與壞、對與錯、愛與不愛、真誠與偽裝、年輕與遺憾、喜宴與喪禮、送往與迎來,從楊德昌的鏡頭之下感受到的,是每個人看似互動密切又形影疏離的灰色地帶,更隱約透露出了一種反璞歸真的成熟心境。
⠀⠀⠀⠀⠀
⠀⠀⠀⠀⠀
(本文引述的文字除電影台詞外皆出自王昀燕《#再見楊德昌》一書。)
陳興濤女兒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正義終究沒有缺席 太原戰役指揮官王靖國將軍入祀忠烈祠
太原保衛戰,是國共內戰中最慘烈的一役。根據中國大陸2009年所攝製的紀錄片《決戰太原》報導,太原之役,是其所謂「解放戰爭」中,歷時最長、戰鬥最激烈、付出代價最大的攻堅之戰。
山西太原在國軍死守了六個多月,直到彈盡援絕,於 1949年4月24日城破淪陷,守城最高軍事指揮官第十兵團司令兼太原守備司令王靖國將軍被俘,兩年後病死於中共獄中。半世紀多來,此一悲壯、忠烈之事蹟,無形中已被湮滅。
然而,正義雖然遲到,終究沒有缺席,事隔七十餘年,今天(三月二十六日)上午八時三十分,陸軍司令陳寶餘上將主持了王靖國將軍入祀國民革命忠烈祠的儀式,算是政府正式還了王將軍一個公道。
參加此一入祀儀式的王氏家屬,包括王將軍的哲嗣王壽來、王福來與他們的家人,此外,還有中央軍事院校校友總會秘書長廖旭東少將、副秘書長鍾傳濤少將,以及山西同鄉代表徐寶壽等鄉賢多人到場觀禮。軍方莊嚴肅穆的入祀儀式結束後,王將軍的後人隨即在武烈士祠舉行了家祭。
入祀案申情人王壽來(前文化部文資局長)百感交集地對外表示,在1949年國共內戰的最後階段,徐蚌會戰結束不久,被三十多萬共軍團團圍困的太原城,岌岌可危。他同父異母的姐姐被共軍派遣入城勸降,王將軍對女兒說:「妳革妳的命,我盡我的忠」,由此亦可見出其奮戰不屈的決心。
王壽來固然很感謝現今政府肯定他父親英烈的事蹟,最終能讓其入祀忠烈祠,但此一作為來得太遲,他高齡的母親及長姐皆已謝世,她們生前若能親眼見到這一幕,必然很感安慰,而不至於抱憾以終。
去年八月底王壽來在臺北「華山光點電影館」發表了他個人贊助,由台北市前文化局長謝小韞監製,黃玉珊、陳堯興兩位導演聯合執導的紀錄片《故人故居故事,一代名將王靖國》,彰顯了王將軍當年率領軍民死守太原的英烈事蹟,也還原了國共內戰中最慘烈一役的歷史真相。
D82C3BA0-C560-426C-B94D-DC67F461405C.jpg
當時,應邀出席此一特殊題材紀錄片發表會的眾多來賓,包括電影界、藝文界、教育界、新聞界的朋友,他們在觀看此片時無不為之動容,甚至不禁熱淚盈眶。前國安會秘書長胡為真先生觀後致詞說:「所謂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我們應把自己所知道的真實歷史還原出來,讓國人知道我們的先人是如何用其生命捍衛這個國家。」
這部抱持「不容青史盡成灰」信念所攝製的紀錄片,引起相關政府關部門及人士的重視,對王靖國將軍得以入祀忠烈祠,顯然起了關鍵性的作用,凡此各方種種的努力,王壽來說他都看在眼裡,感激於心。
陳興濤女兒 在 吳青峰 官方專屬頻道 Wu Qing Feng's Official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冊葉如詩,影像如是
紀錄兩日奇幻,收藏他的時刻
吳青峰《上下冊》Live @ 雲門劇場 Blu-Ray藍光碟
2021.2.9 開始預購 → https://umg.lnk.to/QFYM
預購限定加贈《16葉》Legacy Live演唱會DVD
在一片綠裡,幕,起了,青峰走了出來,翻開了《上下冊》。2020年11月14、15兩日,吳青峰與各領域的藝術家共同二創《冊葉一:一與一》專輯內歌曲,在兩天共限定四百位觀眾的表演內,突破一切你以為他在舞台上的想像,衍生出《上下冊》Live @ 雲門劇場Blu-Ray藍光碟。
〈阿茲海默〉在雲門劇場展現出記憶崩潰的生理遺忘;由藝術家楊世豪設計的大環環節,其實有兩曲目:與愛人相遇愛戀的〈最難的是相遇〉以及崩潰痛心的〈阿茲海默〉。〈阿茲海默〉透過肢體表現出分離的苦痛:當最深愛的人離去,能看見的只剩鏡子裡的自己,大環就像是「記憶」,藝術家在舞台上拆除大環,讓記憶逐漸消散,片片拾起,裝在那個不會再打開的袋子裡;離開時,看著袋子,卻再也想不起……後方的舞台裝置像薄膜一般,狀似氣球的生命體,隨著記憶消散,像是呼吸也洩了氣……。
不論是大環設計楊世豪或是舞台裝置王德瑜,都是享譽國際的藝術家;楊世豪曾代表台灣站上瑞士、古巴、德國的國際舞台、臺南街頭藝人大賽冠軍、日本靜岡世界杯街頭藝術節的演出嘉賓,站上亞洲達人秀的舞台後知名度大開。王德瑜曾於臺灣、馬來西亞、德國、北京等地舉辦個展,多次參與國際展覽,包括臺北雙年展、日本水戶藝術館展覽、法國Enghien-les-Bains當代藝術雙年展、橫濱三年展、日本茨城縣北藝術祭、奧地利OK當代藝術中心展覽、韓國釜山現代美術館展覽……等。兩位藝術家透過各自的創作,再次二創青峰的〈阿茲海默〉,說書人陳雪甄在舞台上也默默的接受充滿臨場感的潰堤。
此曲目收錄於吳青峰《上下冊》Live @雲門劇場Blu-Ray藍光碟,產品以精裝書輯裝禎,內容包含吳青峰萬言《上下冊》概念文章、藝術家自述概念選輯,以及首度公開的近百張現場紀實照,讓當時向隅的觀眾們一窺演出真貌;預購期間特別限定,贈送單月連續演出16場,創下現場演出紀錄的《16葉》Legacy演唱會DVD,現正預購中。
🎬 〈年輪說〉Live MV ………… https://youtu.be/NHuiL-kQtX0
🎬 〈等〉Live MV ……………… https://youtu.be/N0bhwHcWh2o
--
〈阿茲海默〉
阿茲海默 海也沉默
記憶艦隊溫柔迷航
我的行李一件一件
甚至沒有告別
就安靜地離去
但到時我也不會知道
阿茲海默港
港口的海
好安靜
我記得朱槿是扶桑
我記得微笑是友善
但天哪我不記得你
是誰在樹下吻了我
通往黎明的漫長守夜中
記得的只有一個陌生溫柔的笑
不要當我的女兒
不要當我的愛人
遺忘是一種好幸福的殘忍
我不想讓殘酷顯得如此幸福
鏡子裡的頭髮灰了
眼睛暗了
鏡子裡的人是誰
我問你我問你是誰
阿茲海默
海也沉默
【Credit】
詞|黎煥雄
曲|吳青峰
編曲|鍾承洋
音樂製作
製作|徐千秀
現場錄音|吳育彰
音樂編輯|單為明
混音﹑母帶|柯宗佑
創意總監|陳汗青
導演|吳秋觀
音樂總監|徐千秀
演員|陳雪甄
大環特技|楊世豪
音樂演出
吉他/Band Leader|鍾承洋
貝斯|黃群翰
鼓手|黃亮傑
鍵盤|張少瑜
合聲|黃玠瑋
電子鼓|潘維瀚
Programmer|戴建宇
FOH音控師|柯宗佑
Monitor音控師|王駿綸
音控助理|歐陽兆聰
技師|陳琦瑋
舞台總監|群星創造 郭狠胖
硬體監督|林千慈
導演助理|鄭儒雅
舞台執行|洪誌隆、黃梧貴、林易謙、張智鈞、洪亞鎛、張嘉傑
表演節目舞台視覺統籌|鄭烜勛
表演節目執行製作|陳正華
舞台設計|調皮工作室 吳姿瑩、李信興、黃孟瑩
燈光設計|鹿米工作室 林佳徹
燈光助理|鹿米工作室 陳岳世
現場攝影及影像製作
導演|陳映之
導演助理|錢承榆、彭琦媗
製片|葉鑑濤
製片助理|賴芷芸
攝影師|黃品婕、鎖震峯、張伯瑞、楊家哲
攝影助理|施雅馨、陳星豪、張雅萍、謝明倢
攝影工程|無限映像製作有限公司
現場拍攝燈光師|黃柏源
現場拍攝燈光助理|蘇志豪
收音錄音師|陳炫宇
收音錄音助理|王令譽
視訊工程|無限映像製作有限公司
器材協力|無限映像製作有限公司
後期製作|Imagine Cosmos
剪接|陳映之、黃品婕、彭琦媗、張雅萍、張伯瑞、鄭惠璞
英文|Steve Bradbury、Hazel Chang
藝人化妝|張婉婷
藝人髮型|ZOOM Hairstyling Edmund Lin
樂手髮型|ZOOM Hairstyling Hans Chen
藝術家梳化妝|陳映羽、賴麗卉、魏妙芳、陳美雪、吳曉芳
吳青峰造型設計|謝岡諺
吳青峰造型設計助理|黃子櫻
陳雪甄造型設計|陳錦嬅
樂手造型設計|王依凡
藝術家服裝統籌|林馨
藝術家服裝管理|吳定盛
#吳青峰
#上下冊
#阿茲海默Live
……………………………
▶ 吳青峰 IG:https://www.instagram.com/imqingfeng
▶ 吳青峰 FB:https://www.facebook.com/WuQingFeng
▶ 吳青峰 微博:https://www.weibo.com/u/1822796164
🔔 訂閱吳青峰官方專屬頻道:http://bit.ly/qingyoutube
…………………………
陳興濤女兒 在 香港花生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聲演:徐漢光
預告:
[粵語郭文貴27] 王岐山孟建柱在亞非拉美攻習保王如何影響中國政變: 這才真是新角度, 專業記者若再視而不見, 就真是......大有文章了
敬請敬留意以上消息。
你亦可直接收看普通話版﹕
來源視頻
https://youtu.be/soFqPodi-MQ
頻道﹕
郭文贵
Published on Jan 25, 2019
----------------------------------------
側記:
加拿大駐華大使
為中國軍企華為
干預司法獨立而被炒,
其背景及其他
[10/12 11:15] chingcheong: [郭文貴爆料] 孟晚舟被捕、張首晟之死與中國10大神祕軍企
信傳媒
鄭國強
2018年12月10日
郭文貴點出了華為等10家神秘的中國企業,和被加拿大逮捕的任正非的女兒孟晚舟之間的關係。(圖片來源/ 華為官網)
中國政府通緝在案的流亡富商郭文貴9日大爆料指出,習近平擔任國家主席後把國務院各部委、政治局給廢了,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下面三大部門,負責所有國家金融對外合作對內合作的國金局,負責外交的國關局,還有負責海外軍事基地、情報、技術的國情局,「剛才我說的馬雲、張首晟、文成鋼、谷冬梅、張闖,海外兩萬個人,都歸國情局管。」
美國華裔科學家、史丹福大學物理系終身教授張首晟驚傳已於12月1日去世,震驚各界,對於他的死因一開始就傳出錯誤的消息,直到家人澄清是在舊金山過世,郭文貴則在9日爆料時指出,「前北大校長王恩哥要求張首晟回國,江綿恆要見他,勸了好幾次張都不回去。」
郭文貴證實,張首晟已經被美國聯邦調查局調查中,他擔心回國後變成海南航空CEO王健第二,王健的死對他衝擊很大,好朋友也勸他不要回去,結果他的紅顏知己飛來美國找張首晟,「她來之前見了很多領導,到美國對張首晟說了很多好聽的話,他也拒絕,在G20之前,張首晟就死了。」
張首晟是情報員,專門負責竊取技術
原來張首晟的死亡,和他神祕的身分有關,郭文貴透露,至少見過張首晟三次,有一次在釣魚台賓館秘密據聚會,令人訝異的是,當天黨政軍、政法、安全、情報等系統大老全面出席,並由當時副主席習近平親自頒發「國家一等功」獎,第一個被授獎就是鳳凰衛視劉長樂,第二個就是阿里巴巴的馬雲,第三個是騰訊的馬化騰,第四個是華為的任正非 ,第五個就是張首晟。
不但如此,還有發獎金,頒獎的人就是前北大校長王恩哥、江綿恆、還有社科院院長陳奎元,郭文貴說,「這個東西發給你就是國家免死令…你現在還能說張首晟只是一個普通人嗎?」
他還透露,張首晟在中國社科院有辦公室配24小時工作團隊,回中國坐的車子車牌掛A6的車子,是國家級待遇、常委待遇,保全配的是中央警衛局的警衛,他到京西賓館見大官穿的都是牛仔褲,郭文貴強調「他想要多少錢就能要多少錢,張首晟最大資金來源和最大聯絡人就是馬雲。」
張首晟為什麼那麼受到器重?郭文貴爆料說,張首晟在2006年就是中國有編號的軍工特務、科技間諜,他的上線就是江綿恆、王恩哥、安全部長許永躍,他的最上層給他提供保護的就是熊光楷,都是上海幫。
張首晟與江綿恆,千人計畫啟始人
量子電腦帶給中國要稱霸世界帶來一半的信心,打造一帶一路、人民幣擴張、建立海外軍事基地的根本基礎,張首晟的貢獻很大,「張首晟不只是參與千人計畫,王恩哥親口跟我說過,他和王恩哥、文小鋼、張闖、江綿恆,谷冬梅士共同創始人,是我們這個國家黨的脊樑。」
所謂的千人計畫從2008年開始,用5到10年,在中國國家重點創新項目、重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中央企業和國有商業金融機構等,引進帶動新興學科的戰略科學家和領軍人才回中國創新創業。
「千人計畫到底多少人參與各位知道嗎?在海外至少有2萬人。」郭文貴還說「阿里巴巴的大數據幫中東國家提高油產量20%,但全部都是來自美國的核心技術,靠千人計畫偷來的技術。」
郭文貴說,張首晟是一個基督教徒,對佛教充滿興趣,他的量子螺旋理論很多都來自於佛教、中國的儒學、道家的觀念,這個人很注重修行、健康,「我親自聽他說過幾次,人類最愚蠢的就是殺人和自殺,我斷言他絕對不是自殺,是誰殺我不知道,但全世界99%的人自殺,張首晟也絕對不會自殺。」
張首晟的死,卻也揭露了中國物理研究的重大秘密人物,他的恩師,前北大校長王恩哥。
王恩哥來自上海幫,是科技間諜頭子
史丹佛大學物理研究院、包括英國最牛物理研究所,其中有一個人物自始至終幾十年都跟著研究量子,直到今天為止,中國 社科院、北京大學這兩個物理研究院的主要負責人,還是美國物理研究會iupar裡面的董事、 也是英國物理研究會的理事,這個人就是王恩哥。
然而郭文貴爆出王恩哥的另外一種身分說,他是中國共產黨派到海外最成功三重身分間諜,第一 知識分子界藍金黃(收買與威脅特定對象)的代表。第二偷竊西方技術,叫做技術間諜。 第三打入美國政治經濟內部。
王恩哥和江綿恆是生死之交,父親是副司令,和太太谷冬梅(中國物理學會)的爸爸都是江澤民父親的手下,大家聽過千人計畫,卻沒聽過百人計畫,王恩哥自1995年起就是百人計畫的一員,但背後是上海幫的江澤民家族。
江家控制了上海科技大學, 江綿恆是創始校長,江綿恆是中國衛星發射、登月計畫重要的領導人,同樣的是是量子研究重要推動人,是中國晶片發展投入最多的、關鍵的決策人,數以萬億的錢投進去,郭文貴強調,「其中,中美之間競爭的核心技術之一,就是量子研究,美國人徹底輸給中國人,任何4G時代的加密技術在量子運算的強大威力下都沒有秘密可言,中國要靠這個稱霸全世界。」
圍繞著上海幫,也帶出了華為等10家神秘的中國企業,和被加拿大逮捕的任正非的女兒孟晚舟之間的關係。
孟晚舟有特工編號,來自神祕中國十大軍企
阿里巴巴、騰訊、華為、北方工業、中國兵器、保利集團、平安集團、鳳凰衛視、海航集團等10大企業都是軍企,「這些跟習近平有啥關係?啥關係都沒有,很多企業開始的時候,那個時候還沒有習近平呢,這10家企業中有9家都是和江澤民家族有關系,唯一江家當時沒有控制的,就是胡錦濤的兒子胡海峰搞出來的、世界上最大作監控設備的中國威視。」
「有個朋友說這些企業是和解放軍有關係的企業、西方講的什麼商業企業有國營背景或者和軍方合作背景,錯了,他們就是中國軍企,包括馬雲的大數據、微信就是軍企。」他說。
郭文貴指,像華為的孟晚舟這些企業所有領導和站在前台的人,存在三個身分,第一,在軍隊裡面他是有編號,而且受到軍隊行政級別待遇,在國家安全部同樣存在代號。第二條,這些人是中國金融界重點扶植和保護的對象。第三條,在外交上要百分之百享受國家權力,「要不然孟晚舟一出事情中國外交部就出面要人,你看中國其他企業家外交部有出面的嗎?」
尤其是華為,每支手機都有監聽,美國調查華為多年了,華為和孟晚舟本身的問題是竊取技術的詐欺,郭文貴氣憤的說,「她們幹的事情就是監聽美國,監聽我們的同胞,包括我郭文貴的家人和員工,但我們中國老百姓有惹你嗎?你馬雲幫助江家、朱家從大數據找出股票,你敢說沒有?你到美國法院告我,我跟你見。」
郭文貴表示,他希望孟晚舟、華為、張首晟的家人對他提起訴訟,這樣就能釐清事情真相,「我也願意把今天講的話翻譯成英文,願意到美國司法部、國會作證,我要負法律責任。」
[10/12 11:18] chingcheong: 以上☝是郭文贵12月9日爆张首晟的特殊身份,非常有参考价值。他将近两个小时的讲话我全部听了,正好有行家把最关键部分整理出来放在网上,现在下载供大家参考。
----------------------------------------
[注釋 1 - 13]見
https://youtu.be/Vb3CqsIXhPk
[粤語郭文貴26a]世界更魔幻,盜國賊玩完﹕傀儡習翻身變皇帝再變神;犯了十誡之首惹怒耶穌教;王孟在非洲的金庫影片;中美貿易戰之中共總戰略;法治基金主席班農讀王陽明
[注釋14]Bloomberg - Michael Bloomberg, 彭博, 又名布倫伯格, 傳媒大享, 億萬富翁, 慈善家,曾任紐約市市長。郭文貴說他將競選美國總統。曾在去年新加坡一國際會議盛讚王歧山。
[注釋15]Jho Low 劉特佐 - 馬來西亞人,涉馬來西亞國家基金1MDB巨大貪污案,其中一年前連任敗選的馬來西亞總理Najib即將受審。劉特佐已被多國通緝,包括馬來西亞、美國等。郭文貴說他是二號盜國賊孟建柱的私生子,在全面控制馬來西亞的陰謀中角色巨大,曾匿藏上海、港澳,最近可能轉往中東國家。
[注釋16]FT, Financial Times, 金融時報 -英國老牌知名大報,世界發行。本集視頻中提到的有關劉特佐的報導是﹕
https://www.ft.com/content/b0e4e7ec-2...
[注釋17]孟建柱、孫力軍 - 孟建柱是前任政法委書記,孫力軍是現任公安部長。是郭文貴爆料中的二、三號盜國賊。見
https://youtu.be/jXCe-Q9z5gM
[粵語郭文貴4] 江家透過政法委,一直控制著習,而變局才剛剛開始。
其中輯錄了對孟建柱和孫力軍的腐敗指控。
[注釋18]班農 - Steve Bannon, 班農曾任特朗普的選戰團隊的首席策劃師,後成為白官幕僚。2018年中辭任後,同郭文貴友好,同情中國。亦見[粤語郭文貴26a]之[注釋1]和[注釋4]。[粤語郭文貴26a] 在:
https://youtu.be/Vb3CqsIXhPk
[注釋19]吳征 - Bruno Wu, 大騙子, 美籍, 撈到風生水起。郭文貴說他是盜國賊們在外國的主要間碟、打手之一,曾促成澳門永利賭業大享利Wynn向特朗普遞交冒簽習近平的信,要求遣返郭文貴,可能企圖過暗殺郭文貴。
[注釋20]吴征妻找鎖匙 - 吴征妻是中國著名電視紅人楊瀾,大美人。郭文貴說她常常色誘中外重要人物,是為盜國賊「藍金黃」他們,達到收買和要脅的目的之一。找鎖匙,是到男人的家採訪或談生意之後,一人回去敲門,說遺失鎖匙要找,弓身到沙化底找,短裙之內真空。
----------------------------------------
本集[粤語郭文貴26b上]
之
來源視頻
https://youtu.be/qWfUTqS-5fI
2019年1月20日王岐山,孟建柱.是如何执行南普陀计划!美国人是如何看待……对待!中国新的发誓我这一系列的奇怪的事情!(普通話)
頻道﹕
郭文贵
把花生留住,請付費支持:轉賬至滙豐銀行 023-280233-838,抬頭 HONG KONG INTERNET RADIO LIMITED
花生網頁: www.hkpeanuts.com
PayPal 付款賬號: hkangrypeanut@gmail.com
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kpeanuts/
陳興濤女兒 在 陳興濤女兒、農場餐廳、陳興濤太太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陳興濤女兒 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農場餐廳、陳興濤太太、農場餐廳西環就來瑜珈皮拉提斯資訊指南,有最完整陳興濤女兒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
陳興濤女兒 在 還有一個逆境故事。當年農場餐廳老闆陳興濤被97金融風暴所累 的推薦與評價
那時他被迫搬到西灣河的400方呎舊樓,廿多個債主輪流上門追債,連女兒的幼稚園學費也幾乎交不出來,以及去香港大學九十周年舊生聚餐,也要借用兒子的校呔。 ... <看更多>
陳興濤女兒 在 陳興濤女兒、農場餐廳、陳興濤太太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陳興濤女兒 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農場餐廳、陳興濤太太、農場餐廳西環就來瑜珈皮拉提斯資訊指南,有最完整陳興濤女兒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