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1990年2月播出的台視兒童節目《彩虹街》第一集,特別來賓是當紅童星糖糖(蔡亞臻)。
影片來源:https://youtu.be/QFCFzhB_zmg
1990年2月起,台視於每週日上午11時30分播出陶大偉製作的兒童節目《彩虹街》,該節目初期由15歲的蔡燦得和5歲的廖威凱(凱凱)主持,不過製作人陶大偉會在節目裡以來賓身分出現以協助兩人主持,節目內容強調「綜藝化」,包括新知影片、遊戲、競賽、歌唱、短劇等,深受小朋友的喜愛。
同年5月,節目改由剛於1989年秋天解散的樂壇女子組合「星星月亮太陽」的「星星」胡曉菁和陶大偉搭檔主持,節目型態也全面更新,邀請歌星李奇開闢「漫畫音樂沙拉」單元,現場畫漫畫配合陶大偉的兒子陶喆重新編曲的童謠,並邀請來賓演唱適合小朋友聽的歌曲,以避免歌手在節目中打歌。
《彩虹街》曾獲行政院新聞局選為1990年優良電視兒童節目之優等製作獎;該年度的新聞局優良電視兒童節目最佳製作獎由光啟社製作的《爆米花》獲得,優等製作獎則有三名,獲獎者為民生報製作的《兒童天地》、大鑼傳播公司製作的《別小看我》,以及大偉工作室製作的《彩虹街》。
下面是當年《民生報》兩篇關於《彩虹街》的報導:
※1990年2月4日《民生報》第12版
陶大偉 包點心 見童心
【雅蘭】最有小孩緣的陶大偉,最近與童星凱凱、少女明星蔡燦德主持「彩虹街」兒童節目,由於陶大偉一向主張兒童節目綜藝化,兩位小主持很擔心陶大偉怎麼和小朋友打成一片,不過這兩天他倆都放心了,因為陶大偉在公開試片結束後,還不忘把點心打包帶回家,這是所有小朋友的共通點,凱凱、蔡燦德這下才真服了陶叔叔未泯的童心。
※1990年5月6日《民生報》第12版
過分綜藝化 彩虹街 淪陷
常見藝人打歌 兒童節目「不務正業」家長抗議
【記者 尚孝芬/報導】兒童節目一向被要求內容必須符合「寓教於樂」,積極正面的價值觀……等要件,但近來台視兒童節目「彩虹街」卻因內容過份綜藝化走向,有鼓勵兒童崇拜偶像、及遊戲設計可能造成小朋友心理不良影響的現象,引起不少爭議。
有社工人員及家長向本報反應「彩虹街」內容有打歌現象,且猜謎部份以演藝人員為重心並無意義,尤其「一拉你就笑」單元,將麵粉倒得小朋友滿臉滿身,不太「人道」。
節目製作人兼主持人陶大偉指出,遊戲競賽有獎有罰,其他兒童節目也有這種現象。而「彩虹街」在企劃階段即設定朝綜藝走向,因此「童年往事」單元皆邀歌星、藝人上節目,但並未想過會有「鼓勵小朋友崇拜偶像」的結果,若有觀眾反應,陶大偉表示將盡力改善。
陶大偉也指出,起初該單元曾邀請趙少康、紀政等公眾人物,但小朋友反應並不熱烈,反而是他們認同、熟悉的伊能靜、城市少女、庾澄慶、陽帆等人獲得現場熱情的歡呼。
而競賽的方式、綜藝化現象在中視「歡樂甜甜屋」的前身「快快快」節目中也出現過類似抗議,但經改變型態為「歡樂甜甜屋」之後,陶大偉今年並入圍金鐘獎兒童節目主持人。由此可見,專家學者及成人觀眾大多仍傾向於「教育」意味濃厚的兒童節目型態。
然而就現場小朋友的反應來看,「綜藝節目」顯然還是他們最喜愛的。不過,有兒童節目製作人私下表示,小朋友的判斷能力還不成熟,製作人及家長原就應為兒童把關,過份綜藝化包裝而未有「循循善誘」的內容,即使能吸引小朋友甚至大人觀賞,但在三台藝節目相當多的情況下,實在不必要太強調「綜藝」。
陶大偉歡樂歌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是1990年2月播出的台視兒童節目《彩虹街》第一集,特別來賓是當紅童星糖糖(蔡亞臻)。
影片來源:https://youtu.be/QFCFzhB_zmg
1990年2月起,台視於每週日上午11時30分播出陶大偉製作的兒童節目《彩虹街》,該節目初期由15歲的蔡燦得和5歲的廖威凱(凱凱)主持,不過製作人陶大偉會在節目裡以來賓身分出現以協助兩人主持,節目內容強調「綜藝化」,包括遊戲、競賽、歌唱、短劇等,深受小朋友的喜愛。
同年5月,節目改由剛於1989年秋天解散的樂壇女子組合「星星月亮太陽」的「星星」胡曉菁和陶大偉搭檔主持,節目型態也全面更新,邀請歌星李奇開闢「漫畫音樂沙拉」單元,現場畫漫畫配合陶大偉的兒子陶喆重新編曲的童謠,並邀請來賓演唱適合小朋友聽的歌曲,以避免歌手在節目中打歌。
《彩虹街》曾獲行政院新聞局選為1990年優良電視兒童節目之優等製作獎;該年度的新聞局優良電視兒童節目最佳製作獎由光啟社製作的《爆米花》獲得,優等製作獎則有三名,獲獎者為民生報製作的《兒童天地》、大鑼傳播公司製作的《別小看我》,以及大偉工作室製作的《彩虹街》。
下面是當年《民生報》兩篇關於《彩虹街》的報導:
※1990年2月4日《民生報》第12版
陶大偉 包點心 見童心
【雅蘭】最有小孩緣的陶大偉,最近與童星凱凱、少女明星蔡燦德主持「彩虹街」兒童節目,由於陶大偉一向主張兒童節目綜藝化,兩位小主持很擔心陶大偉怎麼和小朋友打成一片,不過這兩天他倆都放心了,因為陶大偉在公開試片結束後,還不忘把點心打包帶回家,這是所有小朋友的共通點,凱凱、蔡燦德這下才真服了陶叔叔未泯的童心。
※1990年5月6日《民生報》第12版
過分綜藝化 彩虹街 淪陷
常見藝人打歌 兒童節目「不務正業」家長抗議
【記者 尚孝芬/報導】兒童節目一向被要求內容必須符合「寓教於樂」,積極正面的價值觀……等要件,但近來台視兒童節目「彩虹街」卻因內容過份綜藝化走向,有鼓勵兒童崇拜偶像、及遊戲設計可能造成小朋友心理不良影響的現象,引起不少爭議。
有社工人員及家長向本報反應「彩虹街」內容有打歌現象,且猜謎部份以演藝人員為重心並無意義,尤其「一拉你就笑」單元,將麵粉倒得小朋友滿臉滿身,不太「人道」。
節目製作人兼主持人陶大偉指出,遊戲競賽有獎有罰,其他兒童節目也有這種現象。而「彩虹街」在企劃階段即設定朝綜藝走向,因此「童年往事」單元皆邀歌星、藝人上節目,但並未想過會有「鼓勵小朋友崇拜偶像」的結果,若有觀眾反應,陶大偉表示將盡力改善。
陶大偉也指出,起初該單元曾邀請趙少康、紀政等公眾人物,但小朋友反應並不熱烈,反而是他們認同、熟悉的伊能靜、城市少女、庾澄慶、陽帆等人獲得現場熱情的歡呼。
而競賽的方式、綜藝化現象在中視「歡樂甜甜屋」的前身「快快快」節目中也出現過類似抗議,但經改變型態為「歡樂甜甜屋」之後,陶大偉今年並入圍金鐘獎兒童節目主持人。由此可見,專家學者及成人觀眾大多仍傾向於「教育」意味濃厚的兒童節目型態。
然而就現場小朋友的反應來看,「綜藝節目」顯然還是他們最喜愛的。不過,有兒童節目製作人私下表示,小朋友的判斷能力還不成熟,製作人及家長原就應為兒童把關,過份綜藝化包裝而未有「循循善誘」的內容,即使能吸引小朋友甚至大人觀賞,但在三台藝節目相當多的情況下,實在不必要太強調「綜藝」。
陶大偉歡樂歌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有興趣,大家一起來!」
還記得趙樹海主持的中視益智問答競賽節目《大家一起來》嗎?謝謝網友楊慶隆拍攝分享他於1987年1月3日參加該節目錄影的入場券。
你也有參加過什麼電視節目的錄影嗎?
《大家一起來》的內容乃參考美國益智問答節目《家庭問答》(Family Feud),於1983年9月19日在中視播出第一集,最初由王長安、李志成聯合製作,後來的製作人歷經了李元凱、曾慶普、魏約翰等人,播出時間也有調整,一直到1988年7月4日為止,《大家一起來》播出的時間長達將近五年。
一開始,《大家一起來》每週播出六次,每次三十分鐘,播出時間為每週一至週六晚間7點到7點半,節目內容老少咸宜,廣告收益與收視率都很不錯。
《大家一起來》的節目口號為:「(趙樹海喊:)各位朋友!有興趣,(觀眾喊:)大家一起來!」,主題曲是陶大偉、孫越合唱的「朋友歌」,因其副歌的第一句正是「大家一起來!」(孫越口白)。
《大家一起來》最初是邀請五人一組的家庭參加益智問答競賽,每集有兩隊參賽,標榜「全家一起來參加,五萬元等著您」。當時《大家一起來》的宗旨是希望藉由家庭成員組隊的競賽促進親子關係、改善社會風氣,且藉由觀眾答題的傾向,來看一般社會現象與大眾的價值觀。
後來製作單位發現《大家一起來》是當時上班族的熱門話題之一,許多公司行號的職員許寫信給製作單位,希望節目可以開放給公司行號組隊參加。於是從1983年12月起,《大家一起來》的參賽隊伍性質更改為公司行號,也就是同一間公司裡的五位職員即可組隊報名參加。
1985年3月,在台視綜藝節目《強棒出擊》的威脅下,中視決定調整18:00至19:30三個節目的播出時間,其中《大家一起來》從1985年4月8日起更改播出時間為每週一至週五的18:30至19:00,同年9月再將播出時間延長為一個小時(18:30至19:30),之後又將播出時間調回每週一至週五的18:30至19:00。
在1987年以前,《大家一起來》被歸類為社教節目,自1987年起,《大家一起來》改歸類為綜藝節目。
1987年2月27日,《大家一起來》播出第1000集。
1988年4月,趙樹海曾這樣評論《大家一起來》:「嚴格說起來,《大家一起來》和其他的綜藝節目型態完全不同,我們沒有歌亦沒有舞,著重在現場觀眾的氣氛,製作成本也較其他節目為低。不過,一個常態性節目能夠維持五年,並不是容易的事;它必須保持新鮮,才能吸引觀眾。」
1988年7月4日,《大家一起來》播出最後一集。之後,《大家一起來》改版為《歡樂一起來》,偏向綜藝節目風格。同年10月,《歡樂一起來》改版為《歡樂巨砲》,但是收視率仍無好轉,沒多久便停播了。這一年,趙樹海以《大家一起來》獲得第23屆金鐘獎最佳綜藝節目主持人獎,以及台北市演員工會頒發的表演藝術金龍獎之最佳主持人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