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問題,身為最大苦主的 #台電 不是不知道,早在2017年的電力報告中,台電已經提出「2023和2024年北部將出現電力缺口」的警訊,只是硬被「體察上意」的經濟部給壓了下來。現在大家可以了解,為什麼蔡政府對風電外商半點沒輒,因為電力幾無周轉餘裕,台灣、尤其是北部,隨時都處在缺電的壓力之下,只好裝孫子頻頻求爺爺、告奶奶。如此窘境孰令致之?昏庸的執政者愧對全民!>
近日 #風電國產化 跳票一事引發高度關注。媒體陸續報導,風電外商無法履行原先承諾的技術移轉或發包本土廠商,甚至已經有外商違反規定釋出持股,讓人擔心是不是準備落跑了?
民進黨蔡政府推動「#2025非核家園」須大力仰賴風電,但風電進度嚴重落後,政府相關人員早已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如今風電外商又一一出包,蔡政府低聲下氣只求風電建設千萬不可停。至於國產化這個起始就知不可行的目標,目前則是僵在那裡,大家得過且過,繼續裝迷糊,反正就是以先別戳破風電這個國王的新衣為最高指導原則。簡單講,台灣的風電產業現已進入魔幻階段,人人都在逃避現實。
有人說,#蔡政府 現在根本就是在「跪求」外商不要走、盡可能按規畫進行。這話說的憋屈,但也八九不離十。一來,所謂風電外商協助國產化的條件,當初並未寫在正式的合約裡,只是以備忘錄附註,外商得標、簽約後,告訴經濟部,零組件我有全球專利,沒有辦法技轉給台灣業者,或台灣根本沒有業者能做云云,經濟部能怎麼辦?為什麼簽下對國產化沒有拘束力卻又給予20年特高躉購價的不平等條約?這是外行還是粗心?
其二,#非核家園 造成 #缺電 的困境如影隨形,蔡政府需電孔急,所以沒有太多仔細琢磨的本錢。按規畫,2025年的再生能源發電占比要達到20%,但2020年的 #綠電 比僅5.4%,較2019年的5.6%還少了0.2個百分點。剩下不到4年,2025非核家園的發電配比絕對做不到。
別說2025年,蔡政府連2023年這一關能不能過都有很大的變數。北部地區用電占全國的40%,供應北部電力的 #核一廠 2座發電機組已除役,#核二廠 1號機組今年停止運作,2號機2023年除役。核一、二除役後,電力供應減少324萬瓩。
經濟部原先寄望桃園 #大潭 的 #三接 供氣後,3部燃氣機組上線能供應6%的電力,這應可補足北部的電力缺口。然而,儘管三接已通過環評,但12月18日的 #護藻礁公投 將決定三接的存續,如果公投過關,三接興建無望,後續燃氣發電就此打住;就算公投沒有過關,行政院提出的外推方案工程費時2.5年,也趕不上2023年的 #電力缺口 之需。
而且2024年恐怕同樣也是險象環生,主因是基隆 #協和電廠 的4部燃煤機組將在2024年除役,發電量又將減少200萬瓩,而預計新建的燃氣機組則因為要在外木山周圍海域填海造陸興建「四接」,同樣面臨巨大的環保壓力。環團已放話,如果行政院執意興建,不排除再次發動公投。
陸域風電環評 在 上下游 News&Marke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英國是全球的離岸風電大國,也四面環海漁業盛行,如何兼顧能源與漁業共存?記者詳讀英國法規並專訪外國學者指出,英國有明確法源進行嚴謹海域規劃,官方保障公民參與,開發商從規劃期就必須提供完整資訊、在市政廳展示開發計劃等,在環評程序中,也必須承諾會諮詢特定的利害關係人,例如漁業、航運、環保組織及沿海居民,或者召開聽證會。
令人費解的是,我國官員多年來頻繁到英國參訪該國風電,台英再生能源交流會議更連開了15屆,為何卻未能借鏡他山之石,保障居民的知情權和參與權,並建立完備溝通機制?內文並附錄德國與日本的規範作法,一併瞭解他國經驗!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55678/
【重磅調查:大風吹,吹什麼?風電重擊的海口人生】
https://www.newsmarket.com.tw/wind-energy/
台灣是世界級的優良風場,將風轉成電,是能源轉型契機,可惜台灣制度尚未完備,風電即已急行上路,導致海線居民生活生計與生態受到巨大衝擊。
《上下游》歷時一年田野調查與跨國採訪,發現相較風電先進國的良好規範,台灣陸域風機與社區距離規範過於寬鬆,噪音眩影妨礙生活,海上的離岸風機則因缺乏海洋規劃與專法管理,風場與漁場、航道高度重疊,重創以家計型漁業為主的沿近海漁業。
《上下游》調查,全球離岸風電最大國─英國,制度最為完善,不僅成立專責海洋管理單位,也極為重視民眾的早期參與,透過「漁業聯絡」制度,風電商在開發初期就與當地居民和漁民開啟對話,謀求共存共榮之道。
《大風吹,吹什麼?風電重擊的海口人生》專題,由海岸的田野到跨國經驗分析,遍訪專家學者、政府相關單位、事件中各不同利害關係人,歸納出風電制度五大缺失和解方,企圖找出綠能與社區共存的可能解答。
https://www.newsmarket.com.tw/wind-energy/
陸域風電環評 在 上下游 News&Marke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風電不只對人類帶來衝擊,對依傍海岸的生物們來說,也受到致命威脅,包含鳥類尤其是海上遷徙的蝙蝠受傷慘重,被高速打到的蝙蝠如落葉墜落,出血骨折死亡,然而目前卻無相關研究或因應措施。專家建議可在風場裝置蝙蝠偵測器,並連接風機控制器,在蝙蝠活動高峰時間,只要風機稍微減慢速度,就可大幅減少蝙蝠死亡。
受到風機衝擊的,還有海中的白海豚。風機施工打樁的噪音,恐對白海豚造成暫時性失聰、甚至永久性聽覺損害。然而目前風機噪音管施一片空白,環團更多次發現廠商未依規範施工,政府執法不利下,被迫提起訴訟。
施月英指出,當初離岸風電做政策環評,附帶條件之一是「遠岸優先於近岸,避開沿近岸密集的漁業活動跟生態敏感區」,然而政府為加速開發,最終還是開放成本低、施工方便的近岸先做。再加上岸上也佈滿陸域風機,彰化沿海生態系可謂腹背受敵。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55672/
(他國開發離岸風電如何兼顧漁業?請閱讀英國、德國與日本的良好規範: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55678/)
【重磅調查:大風吹,吹什麼?風電重擊的海口人生】
https://www.newsmarket.com.tw/wind-energy/
台灣是世界級的優良風場,將風轉成電,是能源轉型契機,可惜台灣制度尚未完備,風電即已急行上路,導致海線居民生活生計與生態受到巨大衝擊。
《上下游》歷時一年田野調查與跨國採訪,發現相較風電先進國的良好規範,台灣陸域風機與社區距離規範過於寬鬆,噪音眩影妨礙生活,海上的離岸風機則因缺乏海洋規劃與專法管理,風場與漁場、航道高度重疊,重創以家計型漁業為主的沿近海漁業。
《上下游》調查,全球離岸風電最大國─英國,制度最為完善,不僅成立專責海洋管理單位,也極為重視民眾的早期參與,透過「漁業聯絡」制度,風電商在開發初期就與當地居民和漁民開啟對話,謀求共存共榮之道。
《大風吹,吹什麼?風電重擊的海口人生》專題,由海岸的田野到跨國經驗分析,遍訪專家學者、政府相關單位、事件中各不同利害關係人,歸納出風電制度五大缺失和解方,企圖找出綠能與社區共存的可能解答。
https://www.newsmarket.com.tw/wind-ener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