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 陽明大學 藝空間舉辦的 《走過台灣生產百年史》展覽,由台大社會系吳嘉苓教授導覽,現場還跟日本連線直播👍👍👍
嘉苓老師的研究,在我就讀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時,不但是研究論文的參考文獻,也是我現在做順勢生產的啟蒙。以下轉自嘉苓老師的臉書:
==============================
期待陽明的「走過台灣生產百年史」。今日來複習一下做過的研究:
1. 早年「叫人來斷臍」,那些村里接生的婦女,很受民眾敬重,並不見得是日治時期政府說的昏庸害人的不合格接生婆。
Wu, Chia-Ling. 2010. ”Have Someone Cut the Umbilical Cord: Women’s Birthing Networks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Colonial Taiwan.” Pp. 160-181 in Health and Hygiene in Chinese East Asia, edited by Ke Chi Angela Leung. Durham: Duke University Press.
2. 日治時期建立的新式產婆教育,國民政府持續,但是於1970年代開始衰退。不見得是技術不好,而與專業權力與國家制度改變的結果。
吳嘉苓,2000,「醫療專業、性別與國家:台灣助產士興衰的社會學分析」,《台灣社會學研究》4:191-268。
3. 產婦逐漸移到大醫院接生,這可能是結合產科知識而組成的規訓空間。
吳嘉苓,2001,「空間、規訓與生產政治」,《台大社會學刊》29:1-58。
4. 台灣剖腹產節節升高,政府、醫界以及一些研究者,常宣稱是婦女迷信與怕痛,需要破解這樣的說詞:
吳嘉苓,2000,「產科醫生遇上迷信婦女?台灣高剖腹產率論述的性別、知識與權力」,頁1-38於《性/別政治與主體形構》(何春蕤主編),台北:麥田。
5. 到底剖腹產是如何被研究的?醫師從研究主體退位,臨床因素也因此消失。
吳嘉苓,2010,「臨床因素的消失:台灣剖腹產研究的知識生產政治」,《台灣社會學刊》45:1-62。
6. 即使醫院醫師生產已成主流,1990年代開始,已出現一批居家分娩的婦女,我們稱之為「發聲型出走」。
吳嘉苓,黃于玲,2002,「順從、偷渡、發聲與出走,台灣『病患』的行動分析」, 《台灣社會學》3:73-117。
7. 生產改革如何可能,這攸關挑戰權威知識。請大家支持生動盟!
謝新誼、吳嘉苓,2018,「挑戰權威知識:台灣的生產改革運動」,頁163-186於《台灣社會福利運動與政策效應:2000-2018年》(蕭新煌、官有垣、王舒芸主編)。台北:巨流。
同行還有很多精彩作品,請原諒我先整理自己的作品。期待明天的導覽,有優秀的助產師與醫師會在現場,大家沒生過也被生過,期待共同導覽。
=======================
展期至下週,大家把握時間呦!
💓導覽直播影片
直播連結一
https://www.facebook.com/kuan.yang.50364/videos/198767398608535/?d=n
直播連結二
https://www.facebook.com/kuan.yang.50364/videos/198786975273244/?d=n
展覽資訊:
➤展覽日期: 2020/12/03(四) - 2020/12/25(五)
➤開放時間: 平日週一至週五 10:30 - 17:30
➤地點: 國立陽明大學藝空間
Photo credit 林郁晴助產師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40的網紅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水墨#水墨畫家#藝術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想要跟分享關於我的一些創作的故事,跟一些想法的分享。 我是一個南部的小孩,從小也不算是品學兼優,直到國中才有機會接觸美術,然後從此一路到現在,那我學畫的過程,其實開始我也沒有立志要當畫家,或是一個藝術家,而是在偶然的機緣碰觸這樣的一個技能或行業,然後才...
陽明大學藝空間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那天在展場, 維玲學姐問我產科何時開始用超音波作為診斷工具的?我一時之間回答不出來。張獻瑞醫師1960年開業,學姐說她30年前找張醫師產檢時還沒有超音波檢查, 宜平老師補充張醫師說超音波是後來去中興醫院學的。
https://medmuseum.designband.org/d01-%e5%bc%b5....../......
回顧《台灣婦產科百年史》,「1970年代,陳皙堯教授首開台灣醫界風氣之先,以超音波作為診斷婦產科疾病之工具,這種觀念陸續被其他各科所應用,延續至今,超音波已成為臨床診斷與治療不可或缺的工具。陳教授也因此被譽為國內超音波之父。」
我好奇張醫師是台大畢業,為何那時不是回台大學超音波而是到中興醫院,一查中興醫院院史,才知道中興醫院院史其實相當精彩!在前身赤十字病院時期,其實是為了台灣人醫學生的教學實習而設,台北病院是給日本人醫學生實習的。中興醫院與台大醫院因時代、政權的移轉,分、合、分的過程,從日治時期至1960年,曾是台灣婦產科史上,僅次於台大醫院的發展重地。
https://www.ntuh.gov.tw/obgy/Fpage.action?muid=207&fid=41
這一回顧起來,台灣的婦產科,從日治開始的百年,有台北病院(現台大醫院)日本(源於德國)的知識系統、新樓醫院的英國系統、馬偕醫院的加拿大系統、彰化基督教醫院的英國系統。而後國民政府時期加入的國防醫學院是美國系統。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1961年成立,開始整合各家各派,在學術上一起討論、交流。以前住院醫師時期,一直很困惑為何馬偕醫院開刀方式與台大有那麼大的差別,這個題目若用STS方式以技術史來討論,一定相當精彩!
小故事:去拜訪張醫師時,張醫師房間牆上有一幅陳澄波畫作的複製品,因為張醫師跟陳澄波的兒子是同學,同學原本給的是真品,在白色恐怖年代,風聲鶴唳,為了不要有牽扯,張醫師硬是要同學把真品拿回去。聽張醫師講述這段的時候,心好痛。那個年代的台灣菁英,受到如此大的殘害與壓抑,也因此把他們的小孩都送出國去吧?那是對台灣這塊土地多大的失望與痛心。我們應該好好的來說說他們的故事…
「走過台灣生產百年史」
➤展覽日期: 2020/12/03(四) - 2020/12/25(五)
➤開放時間: 平日週一至週五 10:30 - 17:30
➤地點: 國立陽明大學藝空間
攝影 李幸立/ SYAX image
陽明大學藝空間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水墨#水墨畫家#藝術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想要跟分享關於我的一些創作的故事,跟一些想法的分享。
我是一個南部的小孩,從小也不算是品學兼優,直到國中才有機會接觸美術,然後從此一路到現在,那我學畫的過程,其實開始我也沒有立志要當畫家,或是一個藝術家,而是在偶然的機緣碰觸這樣的一個技能或行業,然後才一路走過來。
最重要的選擇在大學的時候,其實當時是考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那時稱為國立藝術學院,它是一個五年制的學校,也真正接觸所謂專業的一個術科的訓練,或是相關美術的一個薰陶,也有機會去接觸類似像戲劇音樂舞蹈這樣科系的同學。
北藝大那段時間,算是我比較受正統的一個美術教育非常重要的時期,在這個五年的時間,其實大一上學期也是玩瘋了,然後跑夜店或是交女朋友,到了大一下學期才覺得說要奮發向上,也選擇了以水墨為主修的課目,一路這樣子努力的專研。
然後大四的時候,讀一些關於美術史的課程,包括佛教包括器物玉器青銅器等等,充實自己相關一些知識,後來這個畢業之後就到復興商工任教,後來又報考研究所,也順利考取,念研究所的時候從事墨與黑的研究,所以先從自製的黑色顏料或是墨開始著手。
大概唸了三年的時間終於順利畢業,畢業之後也有機會成為一個專職的藝術家,但是當時的環境並不是那麼的友善,對於年輕的藝術家來說,還是以教職為主,然後這段時間也大概停頓了四年沒有所謂的創作,因為那時候其實內心在思考我真的適合當畫家嗎?畫家這個工作所要面對或是所要挑戰的我有辦法勝任嗎?所以在那四年中,雖然有教畫,個人創作是停頓的,也在這之中去研究了台灣龍柱,去認識台灣文化。
四年之後,整個環境在改變,然後藝術的市場也開始蓬勃發展,尤其是水墨,所以又回到了水墨的創作,想說應該還有一點東西可以畫,自己可以去發展吧!
可是這段時間其實是最挫折的,太久沒有創作,整個觀念或手感都已經有點生疏,前一年真的很辛苦,基本上假日都沒有在出去的,除了教學之外,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家裡畫畫,很辛苦了大概磨了很久才終於慢慢開竅,手感也才慢慢回來,到了第三年還是第四年才有點開花結果,也順利跟畫廊簽約,成為所謂的專職藝術家,所以真正成為專職藝術家應該是45歲左右,之前的一些過程,說起來也很漫長。
在台灣當藝術家其實不太容易,因為台灣的市場畢竟很小,要能成為一個以畫畫為生的一個行業,其實不太容易,那個競爭也非常的激烈,挑戰也非常的巨大。以前曾經去過黃山,看到造型奇特的山型,雲霧飄渺,非常的漂亮,心裡也想黃山非常適合入畫,可是回來也沒有太多的相關作品,後來想想畢竟自己身為台灣人,可能還是要以家鄉的風貌風土為主,如果畫黃山,我大概也贏不了黃山長年生活在那裡的畫家,我就一直以台灣的山水或是風景作為主要的創作主軸,一開始是畫陽明山或是九份一帶的芒草感覺,那種所謂的荒蕪感跟我從一個南部小孩到台北那種感覺,有點貼近,在一個陌生環境謀求生存,自己就像小草一樣,在那邊為了佔有一席之地,或是為了可以生存下去,而不斷的奮進不斷的努力。
後來開始創作所謂的抽象山水,也畫過一陣子,然後也畫過海景,因為當時覺得身在台灣,如果對海洋藍色世界不是那麼熟悉,感覺上好像對於台灣文化的特質,了解好像是一知半解,所以那時候就開始到處坐船,然後去澎湖,去目斗嶼,去七美,去沖繩,到處了解所謂的海洋文化到底是什麼,一個海島它會形成什麼樣的文化特質,那我想一個海島文化大概就是求新求變,畢竟市場很小所以彼此的競爭非常激烈,也願意接受很多新的文化,所以求新求變在這個島國裡面,可以想見是一個很常態的事情,所以當一個畫風出來之後,大概三五年就被消耗掉,以前一個畫家可以二三十年,畫一套東西而屹立不搖,在台灣這個環境其實非常的困難,它不太能讓你有這樣的空間,因為變化太快,然後新的知識,新的潮流,新的流行,不斷的輸入,你很難去抵抗,你也很難去改變。
另外島國文化也有一個特質,它容易受到其他大國文化的影響,譬如說台灣不可否認曾經受到中國日本美國文化的影響,在這麼多元的一個文化的影響之下,你的作品如果太單一偏向某種文化的特質,可能也很難引起共鳴,畢竟它是一個多元性的狀態,所以你的作品也可能必須要用更不同的面貌來處理。
水墨對我來說,可能就不是單一選擇的材料,因為水墨它可以發展的空間,已經被名家大家所開發殆盡,必須要重新透過新的材質,來找到一種可能是屬於自己的方向,或是使用的方法,這樣你才有辦法脫穎而出。
那另外呢?有一點叛逆是在台灣藝術圈要生存蠻重要的關鍵之一,其實很多藝術家用叛逆或是偏離所謂的正統,營造話題吸引更多觀眾的注意,有點叛逆才是一個畫家成長的最大關鍵,藝術家百依百順,順著古人的想法,順著老師的想法來創作,基本上你也很難跳脫前人或是老師的影子,所以有點叛逆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
我的作品基本上都沒有人的存在,因為可能在傳統水墨有山有水有人有樹,是一個慣性的表現方式,可是這樣的慣性表現方式,是否適合自己?或者是說這樣的畫面是否可以讓作品是完整的?我想這個可能可以商榷。我畫的是一個空無人煙,讓整個自然回歸到最原始的狀態,因為人為的破壞或是建設,到底是對自然是好是壞?有時候我去中橫我看到了中橫公路,這樣穿越所謂的太魯閣峽谷,如過這些道路都不存在於這裡的時候,當然也有可能我們看不到中橫太魯閣的奇山美景,但是這樣的建設到底是好是壞,有時真的很難去想像。後來我畫了太魯閣,就把它畫在雲霧飄渺之間,讓它回歸到最原始的狀態,也許這樣才是最貼近於我所想的一個世界。
藝術很好玩,有很多可能性或是可以調整的地方,也隨著畫家的心境或是想法的不同而有所改變,我不能說自己是非常的成功,但是我盡力的把它畫好每一件作品,也希望每一件作品都是嘔心瀝血,花費相當多的時間的醞釀,跟與它培養感情,然後讓自己的作品可以完成。
創作其實是孤獨的,很多時候都只能專心面對自己的作品,旁人或是都很難給你協助或是幫忙,只有當你真誠的面對自己的作品時候,你的作品也會告訴別人你在想什麼,或是你的作品才會具有生命力,太風花雪月或是太浮動的一個狀態,其實都很難把作品畫好,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家裡工作。
當然偶爾還是要去補充一點或是吸收一些靈感,或是一些養分,出去拍照是我比較習慣的動作,當場寫生對我來說,壓力太大,我也沒有辦法真正靜下好好的畫一件作品,所以我是不會帶畫筆畫紙出去外面寫生,通常還是在家裡處理我的作品。
很高興可以分享一些我的生活,或是我的一些藝術的想法,還有我學習藝術的過程,今天就聊到這裡囉,希望下次還有機會可以跟各位談談其他的部分。
The video I’m sharing today is to introduce my process of learning painting and provide some opinions and attitudes towards Taiwan’s marine culture and how to be a painter of ink . The background pictures and videos are all recorded by me. Friends are welcome to watch.
►►►歡迎訂閱梁震明頻道:https://bit.ly/33R0bmf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水墨創作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65
水墨材料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00158
藝術生活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38915
台灣龍柱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23
水墨藝術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23594
台灣露營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1
國內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133
國外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4
空拍經驗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208
#水墨 #水墨画 #水墨畫 #水墨画家 #水墨画の世界 #水墨創作 #台灣水墨 #台灣水墨畫家 #東方媒材 #美術 #艺術 #芸術
陽明大學藝空間 在 保存台灣醫學史料陽明大學舉辦藥籤特展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心誠則靈?台灣藥籤與醫療文化展」,將連續一個月在 陽明大學藝空間 展出。這次展覽以台灣廟宇中的藥籤文化為主題,特別從台南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 ... ... <看更多>
陽明大學藝空間 在 研究所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目前,新竹陽明交×大學的在職專班碩一生,這學期即將結束,暑假後準備迎接碩二。 ... 一、我的背景,我是北部私立大學大四心理系的應屆考生,當初在推甄和考試的選擇 ... ... <看更多>
陽明大學藝空間 在 國立陽明大學藝文中心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交通大學藝文空間:https://www.facebook. com/NCTUgallery/ - 以後將統一用這個新粉專發布陽明交大的藝文資訊 所以,想請大家快快按讚! 讓你的藝文技能⬆️⬆️⬆️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