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階級複製、職業世襲很普遍? 網共鳴:靠父母最實在
#水獺編:大家怎麼看階級複製呢?
#階級複製 #台灣 #職業世襲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記得打開CC字幕 #戀愛好難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
階級複製 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貓心讀詩
大約20年前,台大社會系的教授,做了一篇研究,根據研究結果指出,台大生組成的比例,有11%來自於台北市的大安區。
.
如果是台北市,就已經夠驚人了,更何況只是台北市的大安區。
.
時至今日,台北市建國中學的學生,仍然有1/2會上台大。不要小看那1/2有多可怕,就舉台南女中當例子好了,要進台南女中的分數,在台北大概是大直高中的分數。
.
其他地方的第一志願,可能是台北的第9志願。更別說那1/2上台大的,可還是扣除掉那些因為去了其他學校的醫學系、牙醫系、藥學系等等,而沒去台大的人。
.
這就是階級複製。
.
(當年助教跟我們提到11%的時候,沒有說是哪篇論文,如果有人知道,還請告訴我,謝謝。)
.
#廖莫白〈下港人〉
從二林到台北
我們變成下港人
才二百公里
他們把彼此的距離
拉得好長好長
爸爸從不說什麼
反正我們要落地要生根
就要愛自己站立的土地
目前台北是我們的家
.
下港人有什麼不好
我賣我們的麵
這是交易
不是行乞
只是偶而端麵的當兒
我會偷偷滲進幾滴心酸
有時爸爸看到
就用慣常的眼色嘆息
不知他總在想什麼
以前在自己的家鄉
爸爸從不如此沉默
現在,從早到晚
他只陪著鍋鏟
一句不語
.
爸爸:下港人沒有什麼不好
我是你的兒子
也是下港人
要是你想回去
我們就回去
回去家鄉
不要人家叫我們
下港人
階級複製 例子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前幾天又出現萬年生育率吵架,說真的啦,正格的人口學者講的都沒人聽。絕大多數提出「見解」的人,其實只是在忠實反映自己的「慾望」,沒想要解決問題。
我也沒想要參戰,只是這幾天跟前輩請益的時候,聊到液態社會這個話題,工業國家都會走到這條路,只不過在台灣講這個喔,都會被那些想要炒熱話題的政黨極化與簡化問題。
以下兩張圖是我用PPT大致做的,只是想要表達幾個概念,還有順便解釋一下液態化的社會,跟很多人想像的會不大一樣。
我儘量用中學理化可以譬喻的方式去說,讓大多數人可以快速上手,跟學理當然會有落差,請想補充的人自行開樓。
當我們促成社會改革,認為既有的制度是在階級複製,為何總有人說,你們只是自己不甘願在下層,想要翻上去而已?因為擾動社會,改革就得要添柴火,沒有能量加持下,固態結構不到熔點,只會加速原子間的移動,但不至於變成液態。
持續加熱下去,維持社會的熱度,才會形成快速的對流。但問題來了,你不可能永續社運,總有停下的一天,停下的過程,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總會形成一個新的結構。時間久了,每個人的差異又會促使內部分化,感覺又好像壓抑了個體意見。
所以才說太陽下沒新鮮事
只不過,如果這個社會是一鍋湯,那麼你加熱(社會改革運動)跟加入其他調味料(制度變化),最終會出現什麼新的湯品?
天知道
這道理,就跟你在煮一鍋傳統蘿蔔排骨湯,白蘿蔔換成紅蘿蔔、豬骨換成雞骨,味精跟鹽的加量調整,你多少還可以預期這是一鍋蘿蔔排骨湯。但有人高喊加香菜!!!加芋頭!!!可能就會有人覺得不爽,如果留法的說當然要加羅勒,去南美的說要加馬鈴薯還有辣椒,留其他地方的,這個說要加魚片,那個說要放麵粉,又跑來一個素食家說湯怎麼能放肉,全部撈掉換素肉....
這是黑暗火鍋吧?你會煮出什麼鬼,誰曉得。或許會出現嶄新的組合,但你要試試看嗎?
以上這段算是很簡單的當今進步跟保守派思維差異,看不懂的我也沒辦法。
若我們把角度放到個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價值觀(密度、比熱不一樣),有的人比熱很小,被稍微加熱就開始到處亂衝,有的比熱超大,鍋子邊緣都快燒焦了,他不動就是不動。
我們又怎麼能說,那個密度大的沉下去就該死,浮上來的就比較好?這要看你煮哪一種湯吧,清湯不撈掉浮沫會清嗎?當然就以那個要被撈掉的浮沫來說,心情肯定不會好。
液態社會對於比熱小的人來說是很有利的,容易得到能量、聚集群眾,這也是社會運動者都想要解構既有組織的理由,不解構怎麼會有新血加入。
這一定不好嗎?也未必。
一鍋湯沒有油不會好喝,越油的就越好喝,但比例不能太過,不然會變成喝油而不是喝湯,整鍋油加熱雖很快,喝熱油是酷刑而非享受。天天喝清湯會淡而無味,每餐都喝濃湯久了健康會出問題,若把人體跟社會譬喻成這個例子,我們要的是平衡。
所以回到生育率這件事,價值觀為何無解?這就跟圖片的例子是類似的,固態的社會要變動很難,越後進的就越難佔有優勢,想要改變是合理的。而液態化變動雖快,卻很難穩定下來,一旦能量耗盡,總會回到比較穩定的狀態,就算依然是液體,還是會根據內容物性質分層分區。
一種米養百樣人,每個人想的都不一樣,你怎麼能說自己的價值鐵定代表最好,其他人不服你的都該死?
你怎麼確定?
談論社會改變,第一個要做的,是認清自己到底是油還是水,比熱密度到底多少,我自己真的希望加熱到沸騰嗎,會不會溫度太高,瞬間脫離表面變成氣體分子,永遠離開這個社會?變成氣態漂到他處,那裏的狀態就真是你要的?
人都是想要找一塊自己舒適的地方待,覺得自己現在的際遇不好,但又沒有能量改變,會想要讓整體社會去改變(沸騰)的想法也是合理。只不過,你確定隨著強大對流(革命)走,最後自己會落在你想要的地方?
我想說的是,人只有過著適合的生活,沒有最佳的日子。只要科技進步,人類的生活水準,平均就是向上,只有更好沒有最好。而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怎樣才適合你?這是要問自己的。
學戰略的第一條會說重視情報,說白了就是你要掌握自己可動用的資源,身邊的地理條件,找出最適合的辦法。
也就是「認清現狀運作的邏輯」
如果你只是把自身慾望投射到社會改革,你不會得到改革成果,只會隨波逐流。多數人都是雙標,既想要留住傳統價值的優勢,又要靠向進步價值的便利,然後認為自己同時具備雙方的利益。
可能嗎?
人類數千年來的歷史,都告訴我們天底下沒有那麼好康的事情,你總要付出代價。只不過,多數人對於代價的認知,傾向於可以轉嫁,自己不用負責任。
講這麼多,我只是想說...
社會有很多人,工業社會走到後面,社會開始液態化後,會讓你有錯覺,認為自己屬於多數人,畢竟身邊的人無論密度比熱都差不多。
而那些留洋的同學,總會以為橫向移植作法有效,畢竟把排骨湯的排骨撈掉、蘿蔔丟掉,不要香菜也不要芋頭,多加一些水,然後放入大量的玉米粒跟奶油,就可以做出「台灣版的蘿蔔排骨湯」!!
【幹,這不就是玉米濃湯嗎?】
「不!!!這是改良版的蘿蔔排骨湯!!!」
階級複製 例子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記得打開CC字幕 #戀愛好難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00:17 志祺激推《瘋狂亞洲富豪》
01:10 門當戶對會不會比較幸福?
02:22 如果家人不支持那真的很恐怖
03:03 門當戶對的概念是來自於建築學
03:33 支持門當戶對的論點
04:10 反對門當戶對的論點
05:08 以心理學研究來看門當戶對到底會不會比較幸福
05:50 已婚ㄉ志祺ㄉ觀點
06:16 全民開講時間
06:38 掰比
06:42 ???
【 製作團隊 】
|企劃:沒有門當只有擔當ㄉ土龍
|腳本:沒有戶對只有心碎ㄉ土龍
|剪輯後製: 覺得幸福好難ㄉPookie
|演出:Nick志祺(Rachel呢????)
——
【 本集參考資料 】
→ 古人婚姻講求「門當戶對」 由建築學延伸而來:https://bit.ly/2OqRFqq
→ 大家談中國:請讀懂「門當戶對」的現代解讀:https://bbc.in/2NgGlIA
→ 結婚,真的需要門當戶對嗎?:https://bit.ly/2xVgNvV
→ 婚姻一定要「門當戶對」才會幸福嗎?勵志作家舉這些例子,道出相愛最重要的是…:https://bit.ly/2y9wIWI
【 延伸閱讀 】
→ 美國人結婚也講「門當戶對」了:https://nyti.ms/2Ovx1p3
→性別、財富、身分——談《東京女子圖鑑》中的階級複製:https://bit.ly/2DMfcOg
→台大超人氣「愛情課」:一定要門當戶對才會幸福嗎?:https://bit.ly/2NgGyeQ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vD4tWC2Ts0/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