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到來,當心隱翅蟲出沒!隱翅蟲遭擊殺時,蟲體所含隱翅蟲素因擊殺導致由體液外漏,會造成皮膚紅腫或較嚴重的皮膚炎,高雄市農業局提醒民眾,發現隱翅蟲只需將其撥開,勿用手拍打或捕捉,更要避免隱翅蟲與皮膚接觸。
隱翅蟲狀似白蟻,是一種體長不到1公分的小型甲蟲,體長約0.5至1.0公分,棲息地主要生活在濕地、水溝、雜草叢、水田等陰暗潮濕的地方,具有趨光性,在受驚擾時及夜晚時因光線吸引而出現在住宅附近。在農業自然生態上,隱翅蟲會捕食食鱗翅目幼蟲、蚜蟲、葉蟬、飛虱、薊馬、捲葉蟲和螟蟲及雙翅類等20多種害蟲,常被視為農業益蟲。
隱翅蟲幼蟲 在 蘇浩 Anthony S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毒隱翅蟲:一拍即中毒 毒隱翅蟲殺入民居
16年最強厄爾尼諾現象,多雨暖冬令隱翅蟲肆虐民居。毒性強,隨時一拍即中毒的隱翅蟲,過往一向只於夏天活躍於樹林,惟因今個冬天不太冷,隱翅蟲的繁殖期得以延長,大量的隱翅蟲因而殺入民居。日前有大埔居民便多次在家中發現毒隱翅蟲的蹤影,令居民人心惶惶,擔心不慎拍打而隨時中毒。有昆蟲專家直指,隨着全球天氣暖化,隱翅蟲會不斷繁殖,而屋苑的花圃及花槽更是其溫床,加上該蟲有趨光習性,因而愛直撲民居。皮膚科專科醫生提醒,接觸隱翅蟲毒液後,皮膚會紅腫及長出水泡,嚴重更會引致細菌感染,呼籲切勿再胡亂觸摸身體其他部位。
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教授翁建霖指,隨着全球天氣暖化,加上今年冬天不太冷,令活躍於4至9月的隱翅蟲,現時在11月的攝氏20多度天氣下,仍然不斷繁殖,「隱翅蟲鍾意喺濕潤嘅地方生長,亦喜好喺草叢或樹林,如果屋企外面有樹,就要小心啲。」
「隱翅蟲屬趨光性,會貼近白光燈飛行,經常喺夜晚出沒,樹林、公共廁所及居所比較常見。」香港昆蟲學會副會長饒戈表示,因毒隱翅蟲的幼蟲喜愛在濕潤的泥土內生長,屋苑內的花圃及花槽為其最好居所,而屋苑多不愛用強力或太頻密的殺蟲劑,造就該蟲可在上址生長,加上今年天氣和暖,更適合該蟲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