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圍在床邊湊熱鬧,現在終於換我化成吸血鬼,每天都在一片哭鬧聲裡竭力搾取嬰兒與小孩們的血液,樽內的一點一滴全都得來不易呢。在兒科當值的首夜,當我定睛看著那豆釘的肥厚小手,翻來覆去也找不到一條可見的血管時,心裡禁不住想,要哭的該是我吧......
//這裡是兒科病房,人浪般的哭泣聲響個不停,巡房時更甚,醫生剛抓起床尾的迷你聽筒,人還未湊近,淚還未湧出,小孩就率先開啟哭鬧裝置先聲奪人,一個哭起來,下一個也就知道差不多是時候了。
聽聽心肺、照照喉嚨已哭成淚人,要替他們抽血簡直難上加難。護士先請媽媽出外等候,抽血房內隨即展開一輪激戰。不合作的小孩被綁在床上,奮力掙扎想要逃離密室,實習醫生則忙著跟幼細狹窄的血管玩捉迷藏,覷準了時機,手稍微一鬆,剛才僅僅看見的血管又再度躲起來了。//
兒科雜寫 -《童心未泯》
走過繪成繽紛壁畫的走廊,拉開住滿方舟動物的淺色布簾,我看不到十八個月大的面試之王,也碰不見會關心住屋問題的五歲小朋友,比補習社「你不愛競爭?但競爭會找上你!」廣告照片內那個女童更雙眼通紅、熱淚盈眶的小孩,倒是大有人在。這裡是兒科病房,人浪般的哭泣聲響個不停,巡房時更甚,醫生剛抓起床尾的迷你聽筒,人還未湊近,淚還未湧出,小孩就率先開啟哭鬧裝置先聲奪人,一個哭起來,下一個也就知道差不多是時候了。
聽聽心肺、照照喉嚨已哭成淚人,要替他們抽血簡直難上加難。護士先請父母出外等候,治療室內隨即展開一輪激戰。不合作的小孩被綁在床上,奮力掙扎想要逃離密室,實習醫生則忙著跟幼細狹窄的血管玩捉迷藏,覷準了時機,手稍微一鬆,剛才僅僅看見的血管又再度躲起來了。
傷風感冒、屙嘔肚痛對成人來說只是小病一場,我們大多選擇自行服藥,連醫生也用不著看,更不會因此入院檢查吧。但幼童發燒則可大可小,身體哪裡不適都只能以哭聲表達,所以兒科病房每天都運來不少只是患上呼吸道感染或腸胃炎的小小病人,事實上又怎會有那麼多奇難雜症讓我們研習呢?頭一次給我撞上川崎症,就發生在考試的房間裡!
雖然沒有機會遇見教科書裡的經典病例,但八星期以來跟大大小小的病童打交道,也見識了不同類型的兒科個案。最快出院的包括「喊唔停」、「俾蚊咬」和「食錯藥」,最可怕的經歷可算是發燒抽筋,最痕癢難耐的出水痘、猩紅熱,最敏感的哮喘與濕疹,最極端的過高過矮、癡肥暴瘦、太早或太遲發育,最脆弱的原發性免疫不全症,還有最令父母難以接受的兒童癌症。
以上短短數句或許難以展現兒科的博大精深,但至少我就讀得很辛苦。Developmental Milestones是幼童在各範疇的發展指標,例如十五個月大會走路,十八個月大就能把三個積木堆疊成塔,兩歲懂得答出自己的名字,四歲已經可以自行穿衣等等,說了這麼多,其實是想套用在醫科五年的學習生涯,假若我在某些科目上只能達到三年級的標準,又算不算是發展遲緩呢?總覺得每次考試合格都只是僥倖過關,欄是跨過了,步伐卻不穩。
那兩星期的Residency Period,每天待在色彩繽紛的病房,心裡卻一片灰沉,要讀的太多,記住的太少,後來慢慢適應才開始投入過來。能讓我投入兒科的世界,有幾個孩子是功不可沒的。
小六男生灝仔自小就有濕疹,以往一直控制不善,長期搔癢令其身上可見的皮膚都顯得又乾又厚,這次入院接受濕裹療法,要被濕布包裹全身,但他依然好動地四處奔走,活像個會跑會跳的木乃伊!我們上課的時候,他會鬼馬地在旁立正,又會記低我們每個人牌上的名字。其實他可能比我們更熟悉每張病床的情況,因為每天總見他到處搭訕,又聯群結隊到遊戲區玩大富翁,令整間病房的氣氛煥然一新,儼如醫院的親善大使。
在同一個病房,還有兩位患上厭食症的女生,醫生曾吩咐我們不要獨自跟這類病人問症,或許是怕刺激到她們的情緒,所以我每次經過床邊都不敢靠近打擾,然而那個小男生竟間接讓我跟她倆打開了話篋子。
年齡大概十五、六歲,小倩與芯芯看起來就是兩個高高瘦瘦的少女,但她們的雙腿比平常女孩異常地纖幼得多,甚至有點支撐不住身體的感覺。病歷裡雖曾記載她們的不穩情緒,但現在留院重新建立飲食習慣,她倆的情況亦漸漸改善,人也變精神了。閒談間,竟發現她們對醫科生活頗有興趣,連連向我追問起來,我就這樣被她們反客為主,成為了受訪對象。後來小倩的康復進展不錯,逐漸開始了半復課,見她穿起校服的模樣,根本就與平常的高中女生沒兩樣呀。
罩上黃色保護衣,越過雙重閘門,我又來到了一號隔離病房。一星期來我總愛有事沒事前來探望一下眼前的寶寶,現在一歲大的鋒鋒當時在二十八週便趕著出生,差不多應驗了所有早產兒特有的併發症,年紀小小就坐擁一疊厚厚的病歷簿,劃上疤痕的腹部更藏著一個不合比例的肝臟,今次他身上長出點點疑似水痘的紅疹,就從外科轉來這邊的隔離病房。
最初我是想把他的病歷寫成報告交功課,所以一直埋伏守候,等他父母一來,我就能立刻問症,可是一直苦候不果,翻看記錄才知道他的雙親皆是吸毒者,這句註腳或許解釋了一切,我也只好另覓個案撰寫報告。得知他的身世後,我更經常走進來逗他玩了,他會突然無緣無故的甜笑,眼珠子跟著我的臉轉動,隨便揮舞一下小玩具就足以使他開懷大笑。但有時他也會鬧脾氣,可能是尿布溼透的感覺不太好受吧,他一撒嬌,我也不忍心就此離去,結果常常不知不覺在那裡逗留了很久。
原本我還期待下一個星期能繼續與他約會,那天卻忽然發現,他不再在原來的病房了。聽說醫生們最後否定了當初的診斷,注射的藥也停了,而我和他的邂逅也就這樣無疾而終......
回想起來,其實還有很多細碎的事值得記下,例如一個有APC基因突變的小女孩同時患上兩種癌症,最初我們還認定坐在床邊的女人就是她「媽媽」,後來才問出原來女孩的母親從前也曾患癌,但在幾年前已經離世了。當時的確診年齡呢?三十二歲。身旁的姑姐還在苦苦思索,眼前這個年僅八歲的小女孩,已經平靜地回答了我們。
對很多病童來說,還未懂性就要開始打針吃藥的生活,長期住院必須把學業延遲,礙於身體機能不可以像別的小朋友一樣跑跑跳跳,我們常常把起跑線掛在嘴邊,但其實能夠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已經是幸福的一群,何苦要反過來把孩子逼病,倒模成一台台的考試機器?
電影中,呂校長問五個小孩有什麼夢想,門診裡,醫生也叫八歲的小彤把她的夢想描繪出來,畫功稚嫩,誰也看不出當中的意思。她一臉天真地說,我的夢想是擁有許多許多的糖果!所以嘛,家長們根本不用花費數千元購入平板電腦作玩具,也不用為了競爭而替孩子報讀什麼補習班,其實他們更加需要的是家庭溫暖、親子時間,甚至一句讚賞、一枚貼紙、一個小丑醫生扭出的氣球,就足以換取小朋友的快樂,最廉價的快樂,屬於童年的快樂。
雙和醫院瘦瘦針 在 偽文女生英國札記 Hong Kong Girl in UK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明明我已奮力無間 補充喪做
我不玩也為活得好......
為了應付一個月後的Final MB畢業試
最近我也晝夜無間地操練著歷屆試題
剛剛重溫到兒科的題目
令我記起了在病房裡遇見的幾個小孩
希望康復後出院的他們
不用成為「繁忙兒童合唱團」的成員吧
//一個有APC基因突變的小女孩同時患上兩種癌症,最初我們還認定坐在床邊的是她「媽媽」,後來才問出原來女孩的母親從前也曾患癌,但在幾年前已經離世了。當時的確診年齡呢?三十一歲。她的姑媽還在苦苦思索,眼前這個年僅八歲的小女孩,已經平靜地回答了我們。
對很多病童來說,還未懂性就要開始打針吃藥的生活,長期住院必須把學業延遲,礙於身體機能不可以像別的小朋友一樣跑跑跳跳,我們常常把起跑線掛在嘴邊,但其實能夠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已經是幸福的一群,何苦要反過來把孩子逼病,倒模成一台台的考試機器?//
兒科雜寫 -《童心未泯》
走過繪成繽紛壁畫的走廊,拉開住滿方舟動物的淺色布簾,我看不到十八個月大的面試之王,也碰不見會關心住屋問題的五歲小朋友,比補習社廣告照片內那個女童更雙眼通紅、熱淚盈眶的小孩,倒是大有人在。
這裡是兒科病房,人浪般的哭泣聲響個不停,巡房時更甚,醫生剛抓起床尾的迷你聽筒,人還未湊近,淚還未湧出,小孩就率先開啟哭鬧裝置先聲奪人,一個哭起來,下一個也就知道差不多是時候了。
聽聽心肺、照照喉嚨已哭成淚人,要替他們抽血簡直難上加難。護士先請媽媽出外等候,抽血房內隨即展開一輪激戰。不合作的小孩被綁在床上,奮力掙扎想要逃離密室,實習醫生則忙著跟幼細狹窄的血管玩捉迷藏,覷準了時機,手稍微一鬆,剛才僅僅看見的血管又再度躲起來了。
傷風感冒、屙嘔肚痛對成人來說只是小病一場,我們大多選擇自行服藥,連醫生也用不著看,更不會因此入院檢查吧。但幼童發燒則可大可小,身體哪裡不適都只能以哭聲表達,所以兒科病房每天都運來不少患上呼吸道感染或腸胃炎的小小病人,事實上又怎會有那麼多奇難雜症讓我們研習呢?頭一次給我撞上川崎症,就發生在考試的房間裡!
雖然沒有機會遇見某些教科書裡的經典病例,但八星期以來跟大大小小的病童打交道,我也見識了不同類型的兒科個案。
最快出院的包括「喊唔停」、「俾蚊咬」和「食錯藥」,最可怕的經歷可算是發燒抽筋,最痕癢難耐的出水痘、猩紅熱,最敏感的哮喘與濕疹,最極端的過高過矮、癡肥暴瘦、太早或太遲發育,最脆弱的原發性免疫不全症,還有最令父母難以接受的兒童癌症。
以上短短數句或許難以展現兒科的博大精深,但至少我就讀得很辛苦。
Developmental Milestones是幼童在各範疇的發展指標,例如十五個月大會走路,十八個月大就能把三個積木堆疊成塔,兩歲懂得答出自己的名字,四歲已經可以自行穿衣等等,說了這麼多,其實是想套用在醫科五年的學習生涯,假若我在某些科目上只能達到三年級的標準,又算不算是發展遲緩呢?總覺得每次考試合格都只是僥倖過關,欄是跨過了,步伐卻不穩。
那兩星期的Residency Period,每天待在色彩繽紛的病房,心裡卻一片灰沉,要讀的太多,記住的太少,後來慢慢適應才開始投入過來。
能讓我投入兒科的世界,有幾個孩子是功不可沒的。
小六男生灝仔自小就有濕疹,以往一直控制不善,長期搔癢令其身上可見的皮膚顯得又乾又厚,這次入院接受濕裹療法,要被濕布包裹全身,但他依然好動地四處奔走,活像個會跑會跳的木乃伊!
我們上課的時候,他會鬼馬地在旁立正,又會記低我們每個人牌上的名字。其實他可能比我們更熟悉每張病床的情況吧,因為每天總見他到處搭訕,又聯群結隊到遊戲區玩大富翁,令整間病房的氣氛煥然一新,儼如醫院的親善大使。
在同一個病房,還有兩位患上厭食症的女生,醫生曾吩咐我們不要跟這類病人問症,怕刺激到她們的情緒吧,所以我每次經過床邊都不敢靠近打擾,然而那個小男生竟間接讓我跟她倆打開了話篋子。
年齡大概十五、六歲,小倩與芯雨看起來就是兩個高高瘦瘦的少女,但她們的雙腿比平常女孩異常地纖幼得多,甚至有點支撐不住身體的感覺。病歷裡雖曾記載她們的不穩情緒,但現在留院重新建立飲食習慣,她倆的情況亦漸漸改善,人也變精神了。
閒談間,竟發現她們對醫科生活頗有興趣,連連向我追問起來,我就這樣被她們反客為主,成為了受訪對象。後來小倩的康復進展不錯,逐漸開始了半復課,見她穿起校服的模樣,根本就與平常的高中女生沒兩樣呀。
罩上黃色保護衣,越過雙重閘門,我又來到了一號隔離病房。一星期來我總愛有事沒事前來探望一下眼前的寶寶,現在一歲大的鋒鋒當時在二十八週便趕著出生,差不多應驗了所有早產兒特有的併發症,年紀小小就坐擁一疊厚厚的病歷簿,劃上疤痕的腹部更藏著一個不合比例的肝臟,今次他身上長出點點疑似水痘的紅疹,就從外科轉來這邊的隔離病房。
最初我是想把他的病歷寫成報告交功課,所以一直埋伏守候,等他父母一來,我就能立刻問症,可是一直苦候不果,我翻看記錄才知道他的雙親皆是吸毒者,這句註腳或許解釋了一切,我也只好另覓個案撰寫報告。
得知他的身世後,我更經常走進來逗他玩了,他會突然無緣無故的甜笑,眼珠子跟著我的臉轉動,隨便揮舞一下小玩具就足以使他開懷大笑。但有時他也會鬧脾氣,可能是尿布溼透的感覺不太好受吧,他一撒嬌,我也不忍心就此離去,結果常常不知不覺在那裡逗留了很久。
原本我還期待下一個星期能繼續與他約會,那天卻忽然發現,他不再在原來的病房了。聽說醫生們最後否定了當初的診斷,注射的藥也停了,而我和他的邂逅,就這樣無疾而終。
回想起來,原來還有很多細碎的事值得記下,例如一個有APC基因突變的小女孩同時患上兩種癌症,最初我們還認定坐在床邊的是她「媽媽」,後來才問出原來女孩的母親從前也曾患癌,但在幾年前已經離世了。當時的確診年齡呢?三十一歲。她的姑媽還在苦苦思索,眼前這個年僅八歲的小女孩,已經平靜地回答了我們。
對很多病童來說,還未懂性就要開始打針吃藥的生活,長期住院必須把學業延遲,礙於身體機能不可以像別的小朋友一樣跑跑跳跳,我們常常把起跑線掛在嘴邊,但其實能夠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已經是幸福的一群,何苦要反過來把孩子逼病,倒模成一台台的考試機器?
電影中,呂校長問五個小孩有什麼夢想,門診裡,劉醫生也叫八歲的小彤把她的夢想描繪出來,畫功稚嫩,誰也看不出當中的意思。她一臉天真地說,我的夢想是擁有許多許多的糖果!
所以嘛,家長們根本不用花費數千元購入平板電腦作玩具,也不用為了競爭而替孩子報讀什麼補習班,其實他們更加需要的是家庭溫暖、親子時間,甚至一句稱讚、一枚貼紙、一個小丑醫生扭出的氣球,就足以換取小朋友的快樂,最廉價的快樂,屬於童年的快樂。
雙和醫院瘦瘦針 在 偽文女生英國札記 Hong Kong Girl in UK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兒科雜寫 -《童心未泯》
走過繪成繽紛壁畫的走廊,拉開住滿方舟動物的淺色布簾,我看不到十八個月大的面試之王,也碰不見會關心住屋問題的五歲小朋友,比補習社廣告照片內那個女童更雙眼通紅、熱淚盈眶的小孩,倒是大有人在。
這裡是兒科病房,人浪般的哭泣聲響個不停,巡房時更甚,醫生剛抓起床尾的迷你聽筒,人還未湊近,淚還未湧出,小孩就率先開啟哭鬧裝置先聲奪人,一個哭起來,下一個也就知道差不多是時候了。
聽聽心肺、照照喉嚨已哭成淚人,要替他們抽血簡直難上加難。護士先請媽媽出外等候,抽血房內隨即展開一輪激戰。不合作的小孩被綁在床上,奮力掙扎想要逃離密室,實習醫生則忙著跟幼細狹窄的血管玩捉迷藏,覷準了時機,手稍微一鬆,剛才僅僅看見的血管又再度躲起來了。
傷風感冒、屙嘔肚痛對成人來說只是小病一場,我們大多選擇自行服藥,連醫生也用不著看,更不會因此入院檢查吧。但幼童發燒則可大可小,身體哪裡不適都只能以哭聲表達,所以兒科病房每天都運來不少患上呼吸道感染或腸胃炎的小小病人,事實上又怎會有那麼多奇難雜症讓我們研習呢?頭一次給我撞上川崎症,就發生在考試的房間裡!
雖然沒有機會遇見某些教科書裡的經典病例,但八星期以來跟大大小小的病童打交道,我也見識了不同類型的兒科個案。
最快出院的包括「喊唔停」、「俾蚊咬」和「食錯藥」,最可怕的經歷可算是發燒抽筋,最痕癢難耐的出水痘、猩紅熱,最敏感的哮喘與濕疹,最極端的過高過矮、癡肥暴瘦、太早或太遲發育,最脆弱的原發性免疫不全症,還有最令父母難以接受的兒童癌症。
以上短短數句或許難以展現兒科的博大精深,但至少我就讀得很辛苦。
Developmental Milestones是幼童在各範疇的發展指標,例如十五個月大會走路,十八個月大就能把三個積木堆疊成塔,兩歲懂得答出自己的名字,四歲已經可以自行穿衣等等,說了這麼多,其實是想套用在醫科五年的學習生涯,假若我在某些科目上只能達到三年級的標準,又算不算是發展遲緩呢?總覺得每次考試合格都只是僥倖過關,欄是跨過了,步伐卻不穩。
那兩星期的Residency Period,每天待在色彩繽紛的病房,心裡卻一片灰沉,要讀的太多,記住的太少,後來慢慢適應才開始投入過來。
能讓我投入兒科的世界,有幾個孩子是功不可沒的。
小六男生灝仔自小就有濕疹,以往一直控制不善,長期搔癢令其身上可見的皮膚顯得又乾又厚,這次入院接受濕裹療法,要被濕布包裹全身,但他依然好動地四處奔走,活像個會跑會跳的木乃伊!
我們上課的時候,他會鬼馬地在旁立正,又會記低我們每個人牌上的名字。其實他可能比我們更熟悉每張病床的情況吧,因為每天總見他到處搭訕,又聯群結隊到遊戲區玩大富翁,令整間病房的氣氛煥然一新,儼如醫院的親善大使。
在同一個病房,還有兩位患上厭食症的女生,醫生曾吩咐我們不要跟這類病人問症,怕刺激到她們的情緒吧,所以我每次經過床邊都不敢靠近打擾,然而那個小男生竟間接讓我跟她倆打開了話篋子。
年齡大概十五、六歲,小倩與芯雨看起來就是兩個高高瘦瘦的少女,但她們的雙腿比平常女孩異常地纖幼得多,甚至有點支撐不住身體的感覺。病歷裡雖曾記載她們的不穩情緒,但現在留院重新建立飲食習慣,她倆的情況亦漸漸改善,人也變精神了。
閒談間,竟發現她們對醫科生活頗有興趣,連連向我追問起來,我就這樣被她們反客為主,成為了受訪對象。後來小倩的康復進展不錯,逐漸開始了半復課,見她穿起校服的模樣,根本就與平常的高中女生沒兩樣呀。
罩上黃色保護衣,越過雙重閘門,我又來到了一號隔離病房。一星期來我總愛有事沒事前來探望一下眼前的寶寶,現在一歲大的鋒鋒當時在二十八週便趕著出生,差不多應驗了所有早產兒特有的併發症,年紀小小就坐擁一疊厚厚的病歷簿,劃上疤痕的腹部更藏著一個不合比例的肝臟,今次他身上長出點點疑似水痘的紅疹,就從外科轉來這邊的隔離病房。
最初我是想把他的病歷寫成報告交功課,所以一直埋伏守候,等他父母一來,我就能立刻問症,可是一直苦候不果,我翻看記錄才知道他的雙親皆是吸毒者,這句註腳或許解釋了一切,我也只好另覓個案撰寫報告。
得知他的身世後,我更經常走進來逗他玩了,他會突然無緣無故的甜笑,眼珠子跟著我的臉轉動,隨便揮舞一下小玩具就足以使他開懷大笑。但有時他也會鬧脾氣,可能是尿布溼透的感覺不太好受吧,他一撒嬌,我也不忍心就此離去,結果常常不知不覺在那裡逗留了很久。
原本我還期待下一個星期能繼續與他約會,那天卻忽然發現,他不再在原來的病房了。聽說醫生們最後否定了當初的診斷,注射的藥也停了,而我和他的邂逅,就這樣無疾而終。
回想起來,原來還有很多細碎的事值得記下,例如一個有APC基因突變的小女孩同時患上兩種癌症,最初我們還認定坐在床邊的是她「媽媽」,後來才問出原來女孩的母親從前也曾患癌,但在幾年前已經離世了。當時的確診年齡呢?三十一歲。她的姑媽還在苦苦思索,眼前這個年僅八歲的小女孩,已經平靜地回答了我們。
對很多病童來說,還未懂性就要開始打針吃藥的生活,長期住院必須把學業延遲,礙於身體機能不可以像別的小朋友一樣跑跑跳跳,我們常常把起跑線掛在嘴邊,但其實能夠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已經是幸福的一群,何苦要反過來把孩子逼病,倒模成一台台的考試機器?
電影中,呂校長問五個小孩有什麼夢想,門診裡,劉醫生也叫八歲的小彤把她的夢想描繪出來,畫功稚嫩,誰也看不出當中的意思。她一臉天真地說,我的夢想是擁有許多許多的糖果!
所以嘛,家長們根本不用花費數千元購入平板電腦作玩具,也不用為了競爭而替孩子報讀什麼補習班,其實他們更加需要的是家庭溫暖、親子時間,甚至一句稱讚、一枚貼紙、一個小丑醫生扭出的氣球,就足以換取小朋友的快樂,最廉價的快樂,屬於童年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