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筆記】191:告別育嬰假──人生唯一且不可逆的黏膩時光 (芳瑜)
今天7/31,是我為期兩年育嬰留停的最後一天。明天終於要正式恢復為有薪一族了😆
─────
「OO媽媽,您好!我是幼兒園老師,打來通知您⋯⋯」電話那頭傳來的問候十分陌生,卻又有一些似曾相識,令我想起三年前的時候⋯⋯
從月子中心返家後,為了準備復職,我們打算送孩子們去一家值得信賴的托嬰中心。
第一天上學的中午,我正踩著輕盈的步伐在外閒晃,享受產假的最後時光,突然接到老師打來:「請問是OO媽媽?孩子在這裡適應得很不錯喔!」
第一次接到老師的電話,第一次被稱呼為某某人的媽媽,內心百感交集。沒想到感觸瞬間即止,因為才上學一週,孩子們就雙雙掛病號。
先是Aaron發燒、掛急診、做了各種檢查,繼出生之後再度住進「嬰兒中重度病房」。幾天後換Evonne發作,加上狂吐、脫水,不得不送去和弟弟作伴。最後兩人都待了十餘天才相繼出院,這時候,他們才剛滿兩個月。
出院後不敢再送上學,我們懷著感恩的心,轉而請長輩們「支援托嬰」。
暘斌爸媽最辛苦,平日白天顧好顧滿,我爸媽也會在假日適時伸出援手。總之,在強大的後援之下,孩子們平安健康的度過了生命裡的第一年。
第二年,是我們夫妻共同請育嬰假的一整年,也一起完成了許多來自從前的想像。
我們努力吸收並實踐關於教養的理想;陪伴孩子們體驗不同階段的成長;帶著孩子們到臺灣各處探索闖盪。此外,我們的夫妻關係也在無數的磨練與考驗中漸漸昇華。
第三年,是我獨自請育嬰假的一整年,也是即將揮手告別的珍貴歲月。
還沒生養孩子的時候,我自認不是一個善於和孩子相處的大人,更不是一個有足夠耐心的媽媽。因此,在一打二之前,曾經有一段陷入自我懷疑的日子。
幸好藉由不斷的自我對話,釐清了恐懼、重拾了勇氣,並且在家人的支持之下,我所獲得的一切遠比起初的想像還要更多。
這一年,我陪著孩子們經歷了人人所謂的「兩歲豬狗嫌」,而且是double的份量。
在每一次事件發生的當下,都在在磨練著我的愛、耐心與智慧,而事後我所記錄下來的每一篇文章,對於自己而言,都是最有意義的過往省思與前進動力。
然而,絕大部分的時光裡,我所感受到最純真與信任的愛,也是double的份量。
共讀時,他們窩在我的身邊;外出時,他們學著照顧自己。
大汗淋漓時,他們為我擦汗;天氣寒涼時,他們為我擋風。
我付出的每一件小事,他們都銘記不忘;我犯下的每一個過錯,他們都輕易原諒。
如果在這段育嬰假期間,我的思想與性格上有任何正向的變化,我很肯定,無疑是孩子們階段性的發展 #引領著我的成長與蛻變,也是孩子們無條件的愛 #接納了我的不足與不安。
—————
育嬰假——人生唯一且不可逆的黏膩時光啊,因為妳,我更認識了我的孩子,也更認識了我自己。謝謝妳過去的存在,接著無論上班或上學,未來的路都將因妳而生。
今日,我要輕輕地向妳道別,不遺憾也不挽留,因為啊,我已將妳深深地刻進我的腦袋、血液與靈魂裡。
#2y11m
#全職媽媽下台一鞠躬🙇♀️
#感謝大家一路陪伴與鼓勵🙏
─────
🔸延伸閱讀🔸
📌育嬰苦海的沉溺與上岸 (暘斌)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159736072235342/?d=n
📌爸爸的育嬰假心得(上) (暘斌)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130736135135336/?d=n
📌好險,我沒有敗給恐懼 (芳瑜)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197726548436294/?d=n
📌爸爸的育嬰假年度心得 (暘斌)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198596491682633/?d=n
📌雙胞胎育嬰假上半場心得 (芳瑜)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266430471565901/
📌親子環島不只是打卡,而是⋯⋯ (暘斌)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175422797333336/?d=n
雙胞胎 月 子 中心住幾天 在 BoBoCan 寶貝幫【主播媽咪影音育兒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婚姻路上失敗! 能讓浪子回頭的,從來就不是賢妻良母》
成為媽媽,是一場體力和精力的較量,也是一場智慧和心胸的修行。台灣這個社會,女人看似有很多選擇很多自由,可是一旦回到生育的話題,女人哪有什麼選擇的自由?選擇生,失去事業;選擇不生,失去尊重。
我一個摯友,之前在公關公司當高階主管,日子過得充實。後來雙胞胎出生,就順理成章成了全職媽媽,結果生活完全換了個樣。她早上5點醒來,夜裡12點還沒能坐下來喘口氣。孩子6個月大前,得抱著才肯睡,兩臂又酸又麻,卻不敢換姿勢;然後家事也不少,剛把寶寶的餐具燙了消毒好,就發現髒衣服堆了一籮筐沒洗……直到夜深寶寶進入夢鄉,摯友才有一點自由支配的時間,她說「捨不得睡啊,哪怕已經很累了,都要硬撐著做一點自己的事。」
戲劇「三十而已」女主角顧佳在劇中曾說「當了媽以後,最大的感受就是憋屈,憋屈在一個叫媽媽的頭銜裡。」就是我這摯友的心聲。直到有一天,先生傳來出軌的消息,摯友才從虛幻無實的假象中醒來。她藏起了碩士畢業證書,全心全意為他做個賢妻良母,6年的時光,卻換來了先生的背叛。生下孩子後她完全沒有了自己,先生卻說她為這個家做的事不算事。無助和失落感襲來,她懷念起從前朝九晚五的日子。但當初生雙胞胎時,如果不當全職媽媽,改送到住家附近的私人托嬰中心,一個孩子每個月3歲前加尿布奶粉至少3萬3000元;每個月養兩個孩子低消超過6萬,還不算坐月子和住院的錢。等到想重回職場,台灣很多公司對於二度就業婦女不友善,只能以初階服務業回到職場,收入下滑。反觀先生,越活越精彩,工作上的成就帶給他滿滿的自信和驕傲,人際關係互動良好,妳瞧瞧,他多為自己而活。
我另一嫁到德國的朋友,則完全不用在女人「如何平衡家庭和事業」的選項中掙扎。德國一直都有孩童津貼,跟生養家庭是否富裕無關,因為國家政策認為孩子是國家人力的資產,所以投資小孩的成本,應該由國家負擔。從小孩一出生到找到職業的18歲,都有孩童津貼,一個月一個小孩至少可以拿到將近台幣7000元,如果孩子到18歲沒有職業可以自立,孩童津貼可以拿到25歲。政府還大量興建接收8周到3歲前幼兒的托兒所,一班最多12位混齡的寶寶由兩位老師照顧,登記的時候只要告知預產期,預定托兒開始日期還有選擇每天托兒時間,保證登記滿一年,都會分配到空位,讓媽媽可以兼顧生養照護而工作,結果締造了讓女性「高學歷、高就業、高生育」的三高良性循環。
但在台灣,我身邊的朋友當上媽媽後,只有靠自己、靠老公、靠長輩養孩子;如果老公跑了,親友也不支持,帶孩子就成了問題。政府與其每個月打賞個幾千元,還不如大量輔導托育人員、和提供低價而能夠信賴的托育機構,雖然非常燒錢,但對媽媽來說,卻是最直接的幫助。我們處在不是高福利、高保障的社會現實中,不想哪天承受我那摯友曾經歷的痛苦,那麼女人,妳不能成為別人的附庸,如果可以,在成為媽媽之前,要先成為妳自己;在成為媽媽以後,也不要放棄成為更好的自己。結不結婚,生不生孩子,都無所謂,活得明明白白,知道自己要什麼,怎麼都好。
雙胞胎 月 子 中心住幾天 在 BoBoCan 寶貝幫【主播媽咪影音育兒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婚姻路上失敗! 能讓浪子回頭的,從來就不是賢妻良母》
成為媽媽,是一場體力和精力的較量,也是一場智慧和心胸的修行。台灣這個社會,女人看似有很多選擇很多自由,可是一旦回到生育的話題,女人哪有什麼選擇的自由?選擇生,失去事業;選擇不生,失去尊重。
我一個摯友,之前在公關公司當高階主管,日子過得充實。後來雙胞胎出生,就順理成章成了全職媽媽,結果生活完全換了個樣。她早上5點醒來,夜裡12點還沒能坐下來喘口氣。孩子6個月大前,得抱著才肯睡,兩臂又酸又麻,卻不敢換姿勢;然後家事也不少,剛把寶寶的餐具燙了消毒好,就發現髒衣服堆了一籮筐沒洗……直到夜深寶寶進入夢鄉,摯友才有一點自由支配的時間,她說「捨不得睡啊,哪怕已經很累了,都要硬撐著做一點自己的事。」
戲劇「三十而已」女主角顧佳在劇中曾說「當了媽以後,最大的感受就是憋屈,憋屈在一個叫媽媽的頭銜裡。」就是我這摯友的心聲。直到有一天,先生傳來出軌的消息,摯友才從虛幻無實的假象中醒來。她藏起了碩士畢業證書,全心全意為他做個賢妻良母,6年的時光,卻換來了先生的背叛。生下孩子後她完全沒有了自己,先生卻說她為這個家做的事不算事。無助和失落感襲來,她懷念起從前朝九晚五的日子。但當初生雙胞胎時,如果不當全職媽媽,改送到住家附近的私人托嬰中心,一個孩子每個月3歲前加尿布奶粉至少3萬3000元;每個月養兩個孩子低消超過6萬,還不算坐月子和住院的錢。等到想重回職場,台灣很多公司對於二度就業婦女不友善,只能以初階服務業回到職場,收入下滑。反觀先生,越活越精彩,工作上的成就帶給他滿滿的自信和驕傲,人際關係互動良好,妳瞧瞧,他多為自己而活。
我另一嫁到德國的朋友,則完全不用在女人「如何平衡家庭和事業」的選項中掙扎。德國一直都有孩童津貼,跟生養家庭是否富裕無關,因為國家政策認為孩子是國家人力的資產,所以投資小孩的成本,應該由國家負擔。從小孩一出生到找到職業的18歲,都有孩童津貼,一個月一個小孩至少可以拿到將近台幣7000元,如果孩子到18歲沒有職業可以自立,孩童津貼可以拿到25歲。政府還大量興建接收8周到3歲前幼兒的托兒所,一班最多12位混齡的寶寶由兩位老師照顧,登記的時候只要告知預產期,預定托兒開始日期還有選擇每天托兒時間,保證登記滿一年,都會分配到空位,讓媽媽可以兼顧生養照護而工作,結果締造了讓女性「高學歷、高就業、高生育」的三高良性循環。
但在台灣,我身邊的朋友當上媽媽後,只有靠自己、靠老公、靠長輩養孩子;如果老公跑了,親友也不支持,帶孩子就成了問題。政府與其每個月打賞個幾千元,還不如大量輔導托育人員、和提供低價而能夠信賴的托育機構,雖然非常燒錢,但對媽媽來說,卻是最直接的幫助。我們處在不是高福利、高保障的社會現實中,不想哪天承受我那摯友曾經歷的痛苦,那麼女人,妳不能成為別人的附庸,如果可以,在成為媽媽之前,要先成為妳自己;在成為媽媽以後,也不要放棄成為更好的自己。結不結婚,生不生孩子,都無所謂,活得明明白白,知道自己要什麼,怎麼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