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強了,感覺台灣的大學應該也都可以用英語雙語教學,最好是
「計畫也說明,「雙語教學」指單一節課的教學語言以英語為主、國語為輔;其中以英語教學的時間至少達該節課程時間50%以上。蔡清華補充,如果為推行雙語教育,規定一堂課完全不說中文,導致學生聽不懂,反而不好,故鼓勵各校漸進式調整。
蔡清華坦言,邁向雙語國家,「師資」是最大難題。蔡清華表示已加速培育,109學年已有14所大學開設雙語師資培育,共691人修習;另開辦在職教師雙語教學增能學分班,共125名在職教師修畢。」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5414642?from=udn_ch2_menu_v2_main_index
雙語教學師資培育課程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世界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
#世界以英語為溝通用途的國家
非洲有很多國家不是英語,反而是法語,集中在西部非洲,是過去法國的殖民地。北非跟西亞的國家,則是阿拉伯語為主。中南美洲大部分是過去西班牙殖民地,為西班牙語。巴西則是葡萄牙語。
歐洲則是多元語系。(德語、芬蘭語、希臘語···)
英語其實跟大英國協比較有關係!
#2030年臺灣雙語教學政策
未來教育各階段推行英語融入教學
是否有所成效,這樣是如何用英文來上學科,
抑或是英語溝通的情境···
開始思考地理與英文的連結
教育部在109年開辦在職教師雙語教學增能班,計招收150名在職教師,並自110年起擴大培育職前與在職教師,預計每年培育1500名雙語師資。
「國外實施雙語課程,主要對象是移民,透過雙語教育,移民的第一語言(或母語)被高度重視,可作為媒介,用來學習各個學科內容,而移居國第一語言(例如英文)成為移民的第二語言,則是逐步融入,角色從輔助演變為引導,在學校課程的學習中,取得和移民原來第一語言使用的平衡。
臺灣的情況與國外雙語教育發展的時空脈絡有明顯差異,我們的學生主要在人造的英語情境中學習,和前述移民大不相同,他們在生活中擁有相對豐沛的英語文學習的自然環境,或許正因如此,我們才會在有意無意間急切地將雙語教育窄化為英語文教育。」
「臺灣在推動雙語教育時經常以新加坡為師,這是令人費解之處。晚近新加坡中年以下的人民,包括華人,日常在家中已經幾乎以英語交談,出門在外或學校教學也幾近是全英語溝通,這和臺灣以國語(華語)為主要媒介的情形大不同,不可不辨明。」
#臺灣社會 #臺灣教育
雙語教學師資培育課程英文 在 李妍慧 Yen Hui Le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竹教育之呼吸 第壹式,推動雙語&國際教育』
❤️小英總統說:提升台灣普遍的英語能力,我們要來真的!❤️
今天蔡英文 Tsai Ing-wen以及賴清德 副總統召開 #2030雙語國家政策諮詢會議,會議中邀請了不同階段的教育工作者共同參與討論,包括Studio Classroom空中英語教室 的創辦人彭蒙惠(Doris Brougham)女士、主播 #張雅琴、藝人Janet Hsieh #謝怡芬 以及 #PTT創辦人杜奕瑾 等,為提升台灣人普遍的英語能力,汲取民間經驗,擘畫政策藍圖。
《2030雙語國家》其中 #雙語教育政策 正是我過去幾年關心推動的重點。我在上週五(11/20)第十屆第四次定期會市政總質詢中,也對「新竹市推動雙語&國際教育」提出了最新建議,歡迎市民朋友一起討論:
👉一、與世界接軌,雙語&國際教育勢在必行:
流利的外語能力是與世界接軌的門檻,歷年來我們學生英語能力,存著雙峰現象,城鄉差距、家庭資源、政府政策等影響,有能力的家庭學習資源較多,讓孩子補習、送私校,但其他家庭呢?若台灣期待培養國際人才,需要透過更普及的雙語學校教育課程,來讓孩子們及早習慣使用英語。
#公校雙語課程,雖不至於讓孩子能以流利英語溝通,但至少開啟孩子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語的機會,進而培養興趣以及在生活中運用、學習使用外語。當前全球化浪潮下,雙語&國際教育漸受重視,如何讓學生「從在地出發、看見全世界」已成為學習主流。在臺灣普遍少子化浪潮下,讓 #新竹孩子從小實行雙語教育,未來才有機會與世界接軌。
👉二、2030雙語國家,竹市如何超前部署:
針對新竹市未來教育發展,配合中央推動雙語國家政策,我在去年定期會中推動新科國中開辦雙語教育,成效良好,因此對於新竹市未來雙語教育發展,我提出進一步建議:
1、 推動 #一區一雙語國中:東區(新科國中)、北區(南華國中)、香山區(富禮國中),藉此讓新竹市偏遠國中能夠透過推行雙語課程吸引家長讓孩童就讀意願,改善明星學校學生集中問題。
2、 #培訓教師擁有雙語專長:對於師資培訓問題,教育處與清華大學師資培育中心配合,鼓勵老師們參加研習,培訓第二專長(雙語),配合學校開設雙語課程,老師們使用英語教學,讓新竹市學生有更優良學習環境。
3、 聘用外師提升教學成效:外師透過英語教學的實施,讓孩子習慣使用英語,另外辦理國際交流活動、沉浸式英語、雙語教學等計劃,打造校園英語學習環境。
👉三、除了雙語教育,國際教育也需要栽培重點:
#國際教育 不是雙語教育,與世界接軌、培養國際素養,絕對不只是「具備雙語能力」,孩子從小培養國際觀,認識世界,從台灣出發。東南亞職場專家何則文曾經提出「#內國際」概念,在現今各國疫情持續燃燒狀態,培養國際素養,出國並非必要,其實在臺灣,還是有很多國際交流機會。
我支持推動國際教育,除了掌握與時俱進的競爭力之外,《Cheers》雜誌去年針對Z世代族群做調查,發現有意願到海外工作的人超過七成,賺取更高薪資、嚮往異國生活、培養國際競爭力,是吸引他們的三點原因。透過交換學生、姐妹校連結、跨校實習以及寒暑假學習營隊等,讓孩子知道「國際村」不是一個口號,而是真實的在眼前發生。
台灣孩子需要養成移動能力,不一定是腳要走動,而是眼睛、腦袋跟著動,看得更多、想得更遠。推動「雙語&國際教育」,是我們給下一代,最好、最重要的禮物。😊
#新竹市議會第十屆第四次市政總質詢
----------
加個Line(妍慧選民通報站):https://line.me/R/ti/p/%40leehui
加個IG(日常妍慧都在這):https://instagram.com/hsin.chu.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