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分享,「應徵過雙語幼稚園英文帶班老師,上課都要用英文溝通上課,結果說裡面老師最高2萬7…這家還是我親戚孩子都有去上,學費很貴的」
#幼兒園 #老師 #YFB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雙語 幼兒園 學費 在 住在台灣桃園香港人妻Kinkifish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談台灣幼兒教育
幾個月前,在家附近看到一個媽媽,靠在美語補習社的窗前,看著女兒上英文課。牽著兒子的我,停下來陪她看了一會兒。有位外國老師和8位孩子玩遊戲。那位媽媽指著一位可愛的女孩,跟我説:「這個最小的是我女兒,女兒讀公幼,公幼就是幫你帶孩子的意思,但我覺得英文很重要,所以給她來上課。」
一聽到補習社,給自己的女兒額外上課,大家都以為,她一定是虎媽了。相反,我看她非常仁慈,看著女孩在教室和外語老師互動,一直在微笑。
最近,開始為兒子入讀幼稚園,有做一些功課。台灣公幼、即是政府的學校,每次只能選一間,需要抽籤,每天約4點準時放學、有寒暑假,規定禁止學校教注音、英文,之前甚至不給用筆寫字(現在我不確定),課程內容不太透明,都是由校方老師去安排。相信原本理念是仿效西方文化,希望透過互動方式,讓幼兒學習。學費約NT$1500.
台灣亦有非營利幼稚園,準公幼、私幼。
非營利幼稚園內容和公幼大致相同,但有延托服務,非營利學費約NT$3500.
準公幼前身就是私幼,需報名抽籤,以每間幼兒園都有不同的課程、理念,特式。學費約NT$4500
私幼需自行報名,有雙語、全美語,每間幼兒園都有不同的課程、理念,特式。學費約NT$10000-30000起。
身邊較有經濟能力的家長,都認為抽到念公幼、非營利就好。身邊有經濟壓力的家長,寧願省一點,有能力的話,都想孩子讀私幼。怕他們到小學追不上學業之餘,私幼托管時間較晚,他們下班後才可接送。
那些比較放鬆的父母,都是有經濟能力,送到什麼學校都不用緊張,事實孩子的未來如何,他們都有時間能力支援。十分有錢的,更沒有煩惱,直接就從小到大讀貴族學校。
我相信現在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快樂就好,但快樂的孩子,應該在一個教育資源分配平均的社會。父母不應因教育問題花大錢,怕孩子失去與別的孩子的能力。家長自己有要求、孩子追不上進度、幾種才藝班的另當別論。
目前看到的是,幼兒教育體系,導致大部分家長,害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點。假設,政府學校能提供與私校參不多的課程內容;或控管大部分私校授課內容,導師標準等與公幼規則一致。就讓家長的憂慮變細了。還促使凡只要有英文安親班、補習班、私立學校、就貴到爆炸。不合符人民收入水平。
一份調查指出過香港的語言教育,是亞洲第三、新加坡第一。我不敢說現在的香港,但過去在香港教育,讀不讀書,多數與自己和家庭背景比較有關。看見不少同學,憑知識改變命運。
很多家長,聽到別人額外花錢、聽到別人有經濟壓力都送孩子到私幼,然後隨便怪責一句: 「現在是家長的思維要轉變,孩子應該童年開心就好?」如果這位母親,只想孩子有語言力,等不等於就是一個虎媽?她只求孩子在學習語言時,啟發孩子的興趣。孩子日後能運用這種語言快樂地與人溝通,認識國際世界。可能日後在人生路上,多個工作選擇機會。這個問題就值得深思了。
沒有得選擇的人,自然接受現實,有得選亦可有自己的觀點。但指責別人應要給孩子開心的人,沒有想過代價,可能會換來,讓本身沒有優勢的家庭,繼續犠牲那些孩子。未來父母花大錢給孩子去英文安親班;放棄不管,就可能在低薪惡性循環。我知十個人,總有幾個例外。只是用普通,最實際的思維去分析,教育是不是,應該先讓大部分孩子接受同樣、差不多的根基,路怎麼行,再任由他們選擇呢!
#我不是想吵架 #我想大家思考 #台灣很好
#但仍有不足 #因為有愛 #才肉緊 #台灣 #幼兒園 #幼兒教育 #移民台灣
雙語 幼兒園 學費 在 外星人溫蒂Wind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2歲,你大學畢業了,因為你的專業並不好找工作。
頭幾年你沒找到工作,宅在家中,
忍受著孤獨和父母的抱怨。
24歲,你找到工作了,
工作薪水並不高,
還要經常加班到深夜。
30歲,你結婚了,
對象是媒人介紹的,
父母問你喜歡那個姑娘麼,
你愣了愣說:“喜歡吧。”
33歲,你因為身體越來越差,
加班越來越少,
晉升的速度也越來越緩慢。
那天下班,老婆告訴你:
“孩子要上幼兒園了,
雙語的一個月10000。”
你皺了皺眉頭,那邊就已經不耐煩了,
“隔壁的老王家孩子,一個月15000!”
“你已經這樣了,你想讓孩子也輸?!”
你沒說話,回屋給老婆轉了15000塊錢,
這筆錢,你原本打算給自己過個生日,買個新顯卡。
36歲,孩子上了一年級。
老師說一年級最關鍵,打好基礎很重要,
你笑著說,是是是,老師您多照顧,
新生接待的老師看著你不明事理的臉,
給你指了一條明路:
“課外輔導班,一個月8000。”
38歲的時候,孩子上了三年級。
老師說,三年級,最關鍵,承上啟下很重要。
你笑著說:“是是是,正打算再報個補習班。”
42歲,孩子上了國中。
有一天回到家,她對你說:“
爸爸,我想學鋼琴。”
你沒什麼猶豫的。
你以為這些年,你已經習慣了。
但那句“爸爸現在買不起”你始終說不出口。
好在孩子比較懂事,她說:“爸爸沒事,要不我先學陶笛也可以。”
你看著這麼懂事的孩子,卻開心不起來。
44歲,孩子上了一個不好不差的高中。
有一天你在開會,接到了老師的電話
,電話里說你的孩子在學校打架了,
叫你去一趟 。
你唯唯諾諾的。
和那個比你還小5歲的主管請了個假,
到學校又被老師訓了一通,
無非台詞就是那一句:
“你們做家長的就知道工作,能不能陪陪孩子?”
你看著這個老師,有點可笑,
因為他好像以前說:
“家長在外辛苦點,
多賺點錢讓孩子多補補課。”現在的他好像和以前的他不是一個人。
48歲,孩子上了大學。
很爭氣,是一個好學校,
她學的專業你有點看不懂,
你只知道工作不一定好找,
而且學費還死貴。
你和她深夜想聊聊,
準備了一瓶高粱,一碟花生米,
你說著那些曾經你最討厭的話,
還是要為以後工作著想
挑個熱門的專業
活著比熱愛重要
你們從交流變成了爭吵。
你發現,你老了,
老到可能都說不過這個18歲的孩子。
你說不過她,只能說一句:“我是你爸爸!”
孩子看著你,知道再怎麼爭辯都沒用,
這場確立你最後威嚴的酒局不歡而散,
你聽的不真切。
在孩子回自己屋的路上好像叨叨了一句:
“我不想活的像你一樣。”
你怎麼就哭了呢?50歲的人了,
一定是酒太辣了,對不對?
一定是酒太辣了。
55歲,孩子工作了,似乎有一點理解你了,
但你卻反了過來,你說不要妥協。
56歲,孩子也結婚了。
你問她喜歡那個年輕人麼。
她果斷地說:“喜歡吧。”
你很欣慰。
60歲,辛苦了一輩子,你想出去走走。
身邊的那個人過了30年,
你依舊分不清到底喜不喜歡,
你們開始規劃旅游路線。
這麼多年了,
你們還是存在分歧,還是在爭吵,
某個瞬間,你覺得,
這樣可能也挺好。
當一切都準備好了。
女兒說:“爸媽,我們工作太忙了,
可以幫我們照顧一下孩子麼?”
你們退了機票,又回到了30年前,
70歲,孩子的孩子也長大了,
不用天天操心了 。
你下定決心說:“一定要去玩一趟 。”
可是手邊的拐杖 ,
只能支持你走到樓下的花園。
73歲,你在醫院的病床上 ,從昏迷中醒來,
身邊聚滿了人,
你迷迷糊糊的看見醫生搖了搖頭,
周圍那些人神情肅穆。
你明白了,你要死掉了,
你沒有感到一絲害怕 ,
你突然問自己,
我到底是什麼時候死掉的呢?
你想起30歲的那場婚禮 ,
原來,那時候,你就死掉了吧。
依照慣例,死前的3秒,
你的大腦要走馬燈,倒敘你這73個年頭的一生,畫面一張一張的過,
1秒、2秒、兩秒過去了,你面無表情的看著這兩秒內的回憶。
第3秒,突然你笑了。
原來已經回到了15歲的那一年,你看見一個男孩,他拿著一瓶牛奶,
背著書包,後面跟著一群男孩,
那個男孩從另一個女孩家的陽臺下跑過,
他朝窗戶里看了看,
那是15歲的你暗戀的那個女孩子,
你想不起來她長什麼樣子了,
最後一秒你努力的回憶著,
3秒過去了,身邊的人突然間開始嚎啕大哭,你可能聽不清了,
你最後想起了一個畫面,
也許是因為過於疲憊,
隱約看到一個白色制服的高中生,
用粗壯的手臂扛著你的大腿,
「學長我不敢了~」你帶著嬌羞又有些靦腆的叫著,
此時你才憶起,
原來當年你愛著的那個女孩,
那在微風中帶有點花香的女孩,
是南崁高中的宗翰學長(((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