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學館的《我香港,我街道》今年出版續集《我香港,我街道2》,加上副題「全球華人作家齊寫香港」,邀請不同作家書寫他們親密的街道生態,織出香港社區複雜多元的藍圖,而多位評者如鄭政恆、葉嘉詠、崔舜華等,都從書中篇章回望自身對這一座城市的想像。過去一年,香港社會以至全球或已改變甚多,但作為離散的共同體,各地的華文寫作者都有著某種精神維繫,節同時異,初衷不改。
#我香港我街道2 #小輯 #街道 #書寫 #香港文學館
全文:https://bit.ly/3i1dhri
◤
想閱讀更新更多「虛詞」內容,歡迎先讚好專頁,再將專頁揀選為「搶先看」!
◤ ◤
《無形》於各獨立書店有售,包括(港島)艺鵠ACO、見山書店、銅鑼灣樂文書店、銅鑼灣Desk-one溫室、glue咕嚕館、PMQ Humming Books;(九龍)序言書室、油麻地Kubrick、旺角樂文書店、合舍、貳叄書房、旺角Desk-one溫室、榆林書店、博勢力書店(尖沙咀)、夕拾x閒社(觀塘);(新界)神話書店、荃灣Desk-one溫室;(澳門)邊度有書,售價港幣20元正。
◤ ◤ ◤
「一句到尾」專題徵稿,7月31日截稿。《無形》及「虛詞」歡迎自由題投稿,稿例:http://www.p-articles.com/contribution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為何一個酒鬼可以寫出這麼厲害的小說? #瑞蒙卡佛 #美國小說 #文學 ─── ☞〈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25/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瑞蒙‧卡佛 ☞Instagram|https://www...
離散文學作家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我的理想中,即使人不在香港,但透過一些香港的記憶、香港的意識跟香港的情感……有些經歷、共同知道的東西把他們連在一起,這就是『#離散者的精神』。」
2021年6月,香港《蘋果日報》編輯部遭到突擊搜查、母公司高層被警方依港區國安法拘捕,並遭凍結銀行帳戶與資金而被迫停止營運,於6月24日,以「港人雨中痛別,我哋(們)撐蘋果」為頭版標題推出最後一期實體報紙,旗下其他刊物與網路平台亦先後宣佈關閉,為26年歷史劃下句點。
2020年《我香港,我街道》出版,源自香港文學館的「我街道,我知道,我書寫」計畫,集結了54位本地作家書寫街道故事、集體記憶與常民生活,建構出一個風貌繁複的香港。今年4月推出的續作《我香港,我街道2:#全球華人作家齊寫香港》( 木馬文化 ECUS Publishing House)引入外地視角,包括台灣作家以及現居外地的香港作家,透過海外維度補全本土之概念,在更多的對照與差異中想像連結與共同,以精神高度作為維繫,凝聚港人「離散的共同體」。
兩書出版期間,香港這座繁華之城因大疫與暴政產生巨變:示威、衝突、鎮壓、國安法頒布、移民、出入境管制、封城、隔離、抓捕……Openbook閱讀誌專訪香港文學館總策展人及二書主編鄧小樺,探問如何透過文學取得話語權,以街道為題折疊過去與現在,深入香港的表象與內裡,#以記憶與文化維繫過去_現在以及下一代香港人的精神。
(引文)你認為自己的本質是有根的還是無根的,我認為是不一樣的。當然,有根與無根是一個光譜,每人下的點都不同,就像一條線,每個人覺得自己是哪個點,每個人可以有不同的坐落點,並不是絕對的對立,而是程度的問題。我自己就是,雖然選擇留在香港,但在我的意識上,並不一定要堅守固定地方才是一個香港人。#他們離開香港,#還是香港人,#香港還是有一部分留在他們那裡。
透過文學藝術去面對痛苦👇👇👇
────
👉訂閱電子報,收信掌握本刊完整報導:https://lihi1.com/EbuBe
👉追蹤Openbook IG:https://goo.gl/Enkzy3
離散文學作家 在 看書的日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日常書訊]
《我香港,我街道2 :全球華人作家齊寫香港》,香港文學館主編,木馬文化,2021。
.
《我香港,我街道》出第二集了!先讀讀編者序:
.
「由於希望有別於抱持過客心態的「南文人」、「北望神州」之懷鄉心態,著重香港本土性的作者,常希望趨避於刻板的懷鄉主題,寧可選擇漫遊、游離的姿態,像徐克早期電影《倩女幽魂》的結尾,「去那邊看看」,遠在路上。漂泊者,回首有時並無故土可歸。再回到文首說的西西<浮城誌異〉故事,其實香港人讀來會莞爾,據說我們群中時常存在這樣一種人:上餐館時你問他吃什麼總說無所謂,但再問到具體菜色時總是這個不好那個又不行,結果整本餐牌都看不上眼。小說寫的就是這種人,但同時觸及了「移民」的核心:移民或者是選擇,不得已的選擇,主體被衝擊搖晃動土編修,香港人最希望有選擇,而又時覺得沒有選擇——因為如果有選擇的話,他們會永遠選擇「另一個」。因為,與「欲望」同構的,遠追尋不到的那一個,或者,才可稱為,理想。#理想,#或者理想的故土,#並不固於實地實存,#而是牽於我們的精神追尋。一旦我們放棄或者腐敗,一切就真正陷落,等於不存在。我們的離散共同體,需要精神的高度作維繋。」
離散文學作家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為何一個酒鬼可以寫出這麼厲害的小說?
#瑞蒙卡佛 #美國小說 #文學
───
☞〈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25/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瑞蒙‧卡佛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你相信感情有保鮮期嗎?已經腐壞的感情,還可能更壞嗎?有什麼比失戀還更慘的?這是我們今天的主題,來自伊格言老師的文章〈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上一集中我們講述了瑞蒙‧卡佛的短篇小說〈為什麼你們不跳個舞?〉,一對年輕小情侶(男孩與女孩)遇上一位在車道上變賣家具的中年男子。頹廢的中年男子幾乎是無條件接受小情侶的殺價,自暴自棄,一路慘賠到底。
這對撿到便宜的小情侶,開了張購買清單給男人。而後男人便邀請男孩和女孩對酌(他手邊正好有剛買來的威士忌和啤酒),又打開了電唱機,悠閒地聽起音樂。男人帶著些許醉意,提議:「為什麼你們不跳個舞」。Why Don’t You Dance?小情侶說:Why not?
於是他們真的相擁跳了支舞。先是女孩和男孩,而後是女孩和男人。臉頰相貼的時刻(伊格言說,「他們感受彼此的體溫與氣息,於一短暫之瞬刻,彷彿依戀,那陰魂不散的,曾經的愛情」),男人輕聲給予祝福(「希望妳喜歡妳的床」),女孩也溫柔回應(「你一定是為了什麼事情很急,」她說)。
這女孩還滿體貼的對吧?不,對卡佛而言,無論是體貼或溫柔都易於朽壞,帶著殘酷的保存期限。小說的結尾是這樣的:
幾個星期後,她說:「這男人大約中年,他所有的家當都擺在院子裡。我們真的醉了,還跳舞呢。他放唱片給我們聽,你們看這台電唱機,還有這些破舊的唱片。你們能想像這些爛東西嗎?」她不停地說,告訴了每個人。不只如此,她還想辦法把這件事流傳出去,但是過了一陣子,她就放棄了。
小說結束。在此一萍水相逢的經歷中,所有曾短暫存在的善意或溫柔皆被摧毀(女孩殘忍地說:「你們能想像這些爛東西嗎?」),男人的哀傷自棄維持原貌,而女孩和男孩也終究只是撿了個便宜而已。伊格言如此分析:
他們所獲得的並不比那些便宜的二手貨更少或更多──它們就是些二手貨,陳舊,酸腐,如同他們多年以後的愛情(以及男人現在失敗的愛情),注定疲累困乏。So why don’t you dance?Why not?那只是為期一個小時的小小奇遇,笑料,某種談資;此刻賞味期限已過,甚至連當個談資的資格也沒有,因為那不夠聳動辛辣,也沒人想聽;所以,「過了一陣子她就放棄了」。
一切終將朽壞──這是卡佛小說的重要主題。比失戀更慘的是,對失戀的體貼不是真的,而你失戀的故事甚至還沒人想聽。同樣的主題出現在另一則短篇〈所有東西都黏在他身上〉中。。。。。。。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