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輕旅遊 Part3.
最後的行程來到大溪吃海鮮
千挑萬選之後還是吃了「廟口海產小吃」
漁港旁的代客料理還是讓人信心不足 #求推薦
不同的海鮮,千篇一律的調味路線
求速度不求質量,在表決時狠狠被我打槍
另一家網元魚枋很久沒去,看Google評論
時好時壞不知道現在品質如何,所以也被刪去
#之前的印象是還不錯
吃海鮮囉!
海鮮低標是尚介青,調味火侯才是考驗
雖然說口味這事見仁見智,套用最近很夯的米糕老闆說的
「你覺得太鹹,別人覺得太淡,不可能滿足每個人」
「嫌環境差吵雜不舒服~可以外帶回你家的宮殿吃」
也對~也不對,看人的啦!
不過那天吃下來,我們整桌的人都頗滿意
這肯定不是精緻路線,但料理的精準度很出色
一隻單價近5K的龍蝦,熟度將將好!剛好過熟透
肉質扎實綿密Q彈有勁,適度的鹹味帶出龍蝦鮮甜
好吃ㄝ!荷包君雖然苦,但也得到安慰
鮑魚人人有獎,一人一顆
超肥美尺寸吃的很滿足,適口的韌度
沒有用到刀叉,憑筷子跟一張口輕鬆解決
真心覺得鮑魚是個很特別的食材不論是味道或口感
都獨樹一格,每次吃都有趣
錢鰻 很醜但很美味
這海鮮是老闆娘強力推薦,她說有客人會專程來吃
不好抓,老闆懂的抓這水中蛟龍她不會,而且不是每次都有
不試試看可惜 #然後就被買單了
三杯炒法基礎上就已經超過60分了~真香啊!
魚肉口感超逗趣,皮Q、黏口、彈牙,咬開後雪白
的肉質非常細緻,接近邊緣的骨頭被處理到脆脆的
可以想像這口感的集合是十分有趣,咀嚼時香氣四溢
這道菜確實寫下了驚艷~得分
其他海鮮、湯、菜 水準有到
沒到出色也不顯落俗,中規中矩
在沒喝啤酒或其他酒精類飲品的加持下
還是吃得很開心!美賣,我們下次會再來
這家店前門是馬路,後門面海(這一排都是這樣)
稱不上無敵海景但也是心曠神怡啦
坐在冷氣房裡,面向蔚藍大海遠眺龜山島
心情哪有不開心的可能 是吧!舒服啊
沿著後面的堤防順著往南走是大溪國小
在不很炎熱的情況下,建議散步去看看晃晃
會有很特殊的 Feeling
#離開小學多久了
#某些記憶依舊在
店家資訊: 廟口海產小吃
----------------------------------
本文無業配,請安心食用
----------------------------------
#宜蘭輕旅遊Part3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9月16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MxzebDwPjvo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離開小學多久了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9月16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MxzebDwPjvo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1 086914 9
( 戶口名: Leung Wai in Tammy)
- 轉數快FPS 3204757
- PayMe 94515353
- Paypal : tammyleung96@yahoo.com.hk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第三波疫情持續逾兩個月,昨天本地新增確診病例終於「歸零」,疫情有受控迹象,當然是好消息,不過現在斷言第三波疫情快將告一段落,仍然為時尚早。隨着社會經濟活動逐步恢復,中小學分階段復課,稍後又有中秋節長假期,疫情會否出現反覆,未來兩三周才是真正關鍵。本港進入社會有序重開、疫情嚴防反彈的新階段,防疫措施鬆綁不能過急,社會防疫意識也不能鬆懈。普及社區檢測有接近180萬人參與,合計找出42名確診者,對於找出社區隱形傳播鏈,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亦揭示了之前病毒檢測工作的一些不足,當局應好好總結經驗,務求日後在抗疫工作方面做得更好。昨天本港新增4宗病例,全屬輸入個案,沒有本地感染個案。第三波疫情爆發以來,本港新增病例首度「歸零」,無疑令人振奮,然而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每天有上有落,現在絕非盲目樂觀的時候,即使防疫措施可以放寬,各方也不能掉以輕心。
蘋果頭條
前民間外交網絡發言人張崑陽今日(15日)缺席法院有關他被控在今年6月4日於維園,涉嫌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的聆訊,控方於庭上提到張已離港。張崑陽今晚透過社交網站確認已離開香港,又提到連日來不斷被跟蹤,伴侶和家人都被騷擾,出於安全考慮,惟有不情願地離港。張崑陽未有透露目前身在何處,只曾形容自己身在「自由社會」,解釋「由於種種安全丶策略等因素所以未能提供我現在身處的位置,還望大家見諒」。他提到月前「港區國安法」實施時,已在考慮應否及時離港,但他希望自己能堅持下去,「能留多久便是多久」;可是隨着「美中格局逐漸升溫,人質外交開始呈現」,自己被跟蹤的次數不斷增加,「更甚的還有伴侶和家人都被不斷騷擾」,情況在上月逐漸惡化,結果「出於安全考慮,我不情願地離開了香港。」
東方正論
特區政府近月一直呻窮,向外聲稱因為經濟下滑,再加上抗疫開支而出現財赤以千億元計,但騙得自己騙不得別人,始作俑者還是官員大花筒作風,最新鮮熱辣例子便是剛在周一結束的全民檢測,外界普遍形容為「燒錢」,埋單計算,整個計劃動用了五億三千萬港元,找出三十二個確診個案,每個耗費成本一千六百多萬元,成為史上最貴檢測。劣迹斑斑的政府,過往大力宣傳的措施每多雷聲大雨點小,何況今次因應第三波疫情而倉促推出檢測,急就章手忙腳亂,需要內地派員協助,更被別有用心人士冠上政治陰謀來抹黑中央,一開始走錯路,先天不足,外界一致睇淡。為期十四天的全民檢測計劃,聲稱目的是願檢盡檢,檢視社區感染情況、盡早找到隱形患者,專家老早已表明若有五百萬人參與才可以符合目標,但奈何市民反應冷淡,最終只有一百七十八萬人完成採樣,約人口兩成數目,勞師動眾,找出三十多個隱形患者,只能用「失敗」來形容。
星島社論
疫情帶來嚴重經濟衝擊,政府早前預告推出第三輪防疫抗疫基金。細節昨日出爐,政府將撥出二百四十億元,提升防疫抗疫能力、提供行業資助、租金寬減、收費豁免和進一步差餉寬減,協助市民和企業渡過難關。雖然今次金額較首兩輪基金為少,不過政府指三輪抗疫基金加上《財政預算案》的紓困措施,今個財政年度的綜合赤字會增至超過三千億元,財政儲備將降至約八千多億元,相當於十二至十三個月的政府開支,接近〇三年沙士後水平。政府強調要控制好疫情,讓經濟恢復最為重要。特首林鄭月娥昨日率領司局長公布推出第三輪防疫抗疫基金,她說:「大部分僱主、商戶告訴我們,最希望做番生意,而不是靠政府支援,所以把重點放在恢復經濟。」
經濟社評
本港疫情趨緩,當局昨公布放寬限聚令和第三輪防疫抗疫基金資助措施,惟資助金額規模縮水,疊加7,200名僱主放棄申請第二輪保就業計劃,反映商界對經濟前景不樂觀。港府短期要精準支援被疫情重挫行業,更應加快與內地恢復通關,外國疫情新高,旅遊復常談何容易,港府應聚焦大灣區尋出路。政府宣布,食肆後天起晚市堂食將延長至午夜,酒吧、浴室、主題公園和卡拉OK重開。當局並宣布總額240億元的第三輪防疫基金,當中45億元用來資助受疫情打擊的23個行業,另45億元用作延長失業特別綜援計劃,130億元採購疫苗。第三輪防疫基金資助規模明顯不及之前兩輪,因疫情隨着全民檢測結束趨緩,昨天僅4宗輸入個案,是兩個半月來首次社區零感染,反映普檢起了一定作用,至少找出42名確診者,切斷了部分社區隱形傳播鏈,讓當局可適度放寬限聚令,業界可恢復一定經濟活力,緩減損失。
離開小學多久了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魚蛋,將廉價魚剝皮拆骨打肉,化腐朽為神奇。王老太,王林記魚蛋粉靈魂人物,粗壯爽朗;年輕時是個美人胚子,困頓苦學至中三,在六十年代殊不簡單。
「我有個老師說,人的遭遇講你出生的環境。龍生蛇竇,你就當蛇,蛇一樣的遭遇;鳳生雞巢,你最叻也在雞群,飛不到哪裏。」68歲的她,從沒飛出筲箕灣,和魚蛋糾結大半生:小時在魚蛋檔劏魚;24歲嫁予魚蛋佬,做魚蛋軋斷三指;後來魚蛋佬變醉酒佬,工場與店,她苦苦獨撐……橫逆不息,她一一用狠勁對擊。鳳,終究不是雞;就像草根魚蛋,也蛻變為代表香港的美食。
王林記在筲箕灣東大街的盡頭,平日店外沒人龍,但由六七點早市直下,幾近座無虛席。不獨賣魚蛋粉麵,還有濃郁豬手清腸腩白飯多士;來的不是漁民街坊,就是白領熟客。王老太說,兒子阿傑認為貼名人相太老套,所以常來的發哥周潤發、方中信等全沒合照。
不過,眼前的王老太實實在在是一本魚蛋秘笈。是日清晨七點,跟她接收香港仔買手運來的漁獲。卸魚時,她已知魚新鮮不新鮮:「你看,䱛魚眼仔精精靈靈,好新鮮;倒下來那一下是雪味而非腥味,不新鮮才有腥味。」王老太中氣十足,聲大自信。
這天收了䱛魚、黑門鱔和鰽白。「竹籤(魚)我們也照打,因為現在魚很缺乏。今天有,明天不知有沒有。」她見過內地兩三層高「鐵拖」漁船,「戰艦一樣大,有先進雷達,一掃(海裏魚)就捕光了。」十多年前她發覺漁獲漸少,已置雪房,「魚多我就買多些,先冰封它,無魚了就要拉出來用。」
魚要有魚味
「做魚蛋,魚一定要新鮮。」王老太常掛嘴邊。「魚唔靚,你怎樣雪都無用,但新鮮的魚雪了,牠會有幾成靚存在。」在缺魚如休漁期,她預先冰封「撚手貨」,打魚蛋時再混合艇家釣回來的鮮魚。
今天,很多行家採用供應穩定、由越南菲律賓入口的大黃鱔,「那種大黃鱔,肉很白淨,但無味,你要放味道下去。」王老太鍾情中國海域的黑門鱔,「這種鱔魚肉鮮甜,我們潮州人很喜歡用來煲粥,放鹽和少少冬菜,那煲粥就好正喇!」如此鮮味用來打魚蛋,就不需要放太多調味料了。坊間魚蛋有些死實實,有些爽如蒟蒻,她形容「鬆化」才是正宗潮州魚蛋。人家多少會混些澱粉,她卻堅持全用魚肉不下粉,「我們喜歡幾種魚混合,譬如九棍、黑門鱔、大䱛細䱛,纖維不同;愈多種魚,俗稱的明膠就愈強。」至於魚肉混入多少水分和鹽、浸魚蛋怎樣調節水溫以致一粒魚蛋內外爽彈又鬆軟,全要歲月磨練。王老太的叔仔王炎興打了魚蛋50年,就在王林記擔大旗。
鳳生雞巢
不同魚種的纖維、黏性、魚味濃淡……王老太了然於胸,畢竟做魚蛋超過40 年,可是這並非她原來想走的路。她本名劉蘇女,祖籍潮州,在筲箕灣東大街出世,童年喪父,母親再嫁,弟妹眾多,小時候就很窮。「我們去魚蛋檔幫人免費劏魚,人家就送些魚頭魚春給我們作米糧。魚春當飯魚頭做餸,不飽,只是滯。」她想起也打嗝。
因為母親不識字,常被人欺負;蘇女誓要讀書,靠賣爛銅爛鐵讀上小學。她樣子像混血兒般玲瓏標致,成績也好,是校內的風頭躉;順利考上中學,卻交不出學費,加上家人溫飽排首位,只有去工廠打工,但仍爭取返金文泰夜校,努力讀至中三才再沒有精神兼顧下去。
「知識改變命運」終成泡影。就在失落的14歲,芳心許了同鄉小子王炎林,「我們青梅竹馬,也是初戀,雙眼盲咗!」王老太回到少女時,笑眯眯。24歲那年,患癌的母親病危,為了沖喜,二人半夜拜了王家祖先草草完婚,「媽媽心事了卻,我結婚那天她就走了。好淒涼!」
本來,丈夫在北大酒家做燒臘,沒多久轉跟他大哥學打魚蛋。「我好怕做魚蛋,因為我小時拿着石春揼魚,揼到手指全彎了。」當時她沒選擇:「嫁雞隨雞飛,嫁狗隨狗走,嫁隻馬騮通山走。老公做魚蛋,你就跟他做魚蛋。」
1979年,兩口子在山邊台(筲箕灣天后廟後山)母親遺下的山頂小木屋開設工場,做魚蛋批發。她日做最少18小時,每天吃11碗飯但體重才90多磅。「那時夜晚12點才吃晚飯,男人睡了,我還要洗衫洗尿片洗碗,兩點才睡。朝早四點五點就要起床,魚蛋我一個人浸,一個人切,一個人炸……到老公起床時,我第一批貨已經要出了。」28歲那年,因為睡眠不足,「絞魚肉,一插,插了入去,沒了一截。」她輕描淡寫,摩娑着左手三隻手指:食指和無名指指頭被削平,中指斷了半隻;今天已不當一回事。
牛的反抗
日積的勞累褪盡鉛華,88年蘇女腰痛至無法再推貨上下山,於是和丈夫商量買了東大街現鋪,前面擺十幾個座位賣魚蛋粉麵,後面做工場。兩口子從零開始,胼手胝足捱到有樓有鋪頭,她一直等待上律師樓和丈夫簽契聯名做業主,可是丈夫早已靜靜寫了自己的名字。
「為何我沒有?」有天她忍不住問。「有甚麼呀?你似甚麼呀?你似一隻牛罷了!牛耕田馬食穀。你有腦嗎?你無腦。」王老太憶述丈夫的回應,依然動氣。「就被他一句驚醒夢中人,原來我是一個無腦的女人。」抹乾眼淚,她明白不需再為這男人仆心仆命。
蘇女大解放,即刻重拾舊夢——返夜學,去英國文化協會讀Free Talk,又去劉家傑那裏學英語。家婆是個守舊潮州人,重男輕女,「我生了三個女,她已不喜歡;我讀書更加不得了。她說,你讀這麼多書為何?你想控制我王家呀!」丈夫以前打魚蛋,因魚肉要加冰,冬天尤其寒苦,習慣飲烈酒如瀘州大麯、拔蘭地禦寒。那時已上酒癮,功夫盡喪,也不忘揶揄她:「你學這麼多英文幹甚麼?東大街有幾多個鬼佬跟你說話呀?」
41歲的蘇女做到七勞八傷,於是向丈夫「辭工」。她一離開工場,丈夫無法做下去,唯有將工場和訂戶一起讓給五弟炎興。蘇女不參與批發,只負責店鋪樓面,丈夫自此再沒給她家用。「家婆教他不要過錢給我,怕我『走佬』。實在,我不捨得四個子女,不容易放棄這個家。」她於是跟丈夫「講數」:「得!你不用給我錢,但你供仔女讀書、出國留學。」丈夫對子和女總算公平,後來讓大女和孻仔放洋讀飽書。
貓狗也溫飽
2002年,王老太跟叔仔商量將王林記現鋪全做門市,在對面街另置工場。其時丈夫終日醉昏昏,店務早由她一手打理。至於4年前開大坑分店、今年9月開柴灣分店都是兒子接棒的後話,丈夫無從見證,因為7年前他「被酒浸死了」。
王老太自小命途多舛,心有千千結。45歲到志蓮淨苑學了4年佛學,種下因緣,慢慢放下從前怨恨。「兒女眼前冤,夫妻渡客船。到底是我太強,還是他太自卑?難說。對我老公恨與不恨都算數喇!總之我日日都有三枝香插給他。」她哈哈大笑。
現在,她在王林記已是半退休,主要任務是買魚收魚,9點吃過魚蛋早餐做了QC,便去筲箕灣避風塘游泳兼餵野貓野狗,風雨不改。三道防波堤不接陸地,十足孤島,上面卻有很多水上人棄養的貓狗;王老太見牠們無水又無食物,於心不忍。王林記每日都用老雞熬高湯,她就挑骨留肉,混入魚腩或牛腩碎作貓糧或狗糧。
「我餵了30年了。我們這一代,小時最緊要有溫飽。」她笑言,小時侯信基督教和天主教,因為前者派奶粉,後者派米,餓肚皮話事。因為自己困難過,幾十年來她買魚日日清數,不需買手墊支;教子女做生意,不可騙人也不可欠夥計錢。
「人又好,貓又好,狗又好,最緊要有溫飽暖著。」她慣租的小機船駛向石壆,高呼一聲:「貓!」十幾隻肥貓即從四面八方的石罅跑出來,翹首朝她喵喵叫;其他堤上的黃狗、黑狗,未待叫喚,老遠看見她,已不停搖着尾巴蹦蹦跳。
撰文:韓潔瑤
攝影:梁偉德
王林記魚蛋粉
地址:筲箕灣東大街10號東寶大廈地下A號鋪
電話:2886 0068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 6:30am-8:00pm
詳情: http://bit.ly/2R7wbwZ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離開小學多久了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春花望露」小說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陳素宜
內容簡介:
◎從一個現代女孩不幸的遭遇,認識二次大戰時一些女子所受的不公平對待。
跨越傷痛,迎向新未來!
從小成長順利的怡君,在某個補習班下課單獨回家的晚上,遇到最難堪、最強暴的性侵,讓她的生命從此變樣。爸爸不能接受她的遭遇,沒多久就和媽媽離婚了。媽媽帶著怡君搬家,從房東春綢阿嬤那兒,怡君認識了一群不幸的阿嬤。
阿嬤們年輕時聽信日本政府的謊言,以為可以到部隊當護士,賺取薪資貼補家用,因此離開家園隨軍駐外;沒想到一切竟是騙局,她們成了「慰安婦」,不僅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連戰後回鄉也飽受親人鄙視。大部分的阿嬤懷著羞愧鬱鬱終老,有些雖幸運的成了家,收養了兒女,但也都沒人願意提起那段飽受欺凌的日子;就算被春綢阿嬤捧在手心的女兒美雲,都不知道媽媽的這段往事。
直到「向陽婦女基金會阿嬤組」的義工雅婷的介入,阿嬤們的委屈才終於有了出口。怡君也因陪同春綢阿嬤參與基金會舉辦的活動,而學習到怎麼釋放自己的情緒。她決定在轉學後給自己一個新的機會,好好迎接未來。
作者簡介:陳素宜
誕生於新竹縣北埔鄉,秀巒山下的新街仔是最愛的故鄉,在新北市新莊區的國民小學任職多年後,現專職兒童文學創作,大漢溪畔成為久居的新家。畢業於新竹師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1987年在《國語日報》發表第一篇童話作品〈純純的新裝〉,此後開始致力於兒童文學創作,作品曾獲得金鼎獎及多項兒童文學獎項肯定,著有《千段崎》、《二十封想念》(小魯文化出版)等。
離開小學多久了 在 李佳燕醫師- 《孩子剛上小學要適應多久?》 九月了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每天都哭喊著~媽媽不要離開我 . 可能是小孩和站立的圖像. 11 個月 檢舉. 趙敏秀, profile picture. 趙敏秀. 我的小學三年級導師告訴我:一二年級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