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力發電和居民之間的衝突,並非台灣獨有,法國就是目前風電爭議如火如荼的國家,《上下游》聯繫採訪陸域風機與離岸風機監督團體,發現鄉村居民面對困境,與台灣如出一轍,因反彈強烈,甚至讓總統宣佈減緩陸域風機,能源部長承認「當前風力發展是無政府狀態」。
「在講到這些能源問題的時候,我們一直在討論風電,但是都沒有討論到該如何改善用電的方法?怎麼節省我們的用電量?」在專訪影片中,「守衛海角」協會理事勒卡本地點出關鍵:能源轉型是為了讓地球永續,若不從節電做起,再多的綠能開發也是徒勞無功。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55682/
【重磅調查:大風吹,吹什麼?風電重擊的海口人生】
https://www.newsmarket.com.tw/wind-energy/
EP16:重磅調查導讀》大風吹,吹什麼?風電重擊的海口人生,一集濃縮精華!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57229/
台灣是世界級的優良風場,將風轉成電,是能源轉型契機,可惜台灣制度尚未完備,風電即已急行上路,導致海線居民生活生計與生態受到巨大衝擊。
《上下游》歷時一年田野調查與跨國採訪,發現相較風電先進國的良好規範,台灣陸域風機與社區距離規範過於寬鬆,噪音眩影妨礙生活,海上的離岸風機則因缺乏海洋規劃與專法管理,風場與漁場、航道高度重疊,重創以家計型漁業為主的沿近海漁業。
《上下游》調查,全球離岸風電最大國─英國,制度最為完善,不僅成立專責海洋管理單位,也極為重視民眾的早期參與,透過「漁業聯絡」制度,風電商在開發初期就與當地居民和漁民開啟對話,謀求共存共榮之道。
《大風吹,吹什麼?風電重擊的海口人生》專題,由海岸的田野到跨國經驗分析,遍訪專家學者、政府相關單位、事件中各不同利害關係人,歸納出風電制度五大缺失和解方,企圖找出綠能與社區共存的可能解答。
https://www.newsmarket.com.tw/wind-energy/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離 岸 風電 困境」的推薦目錄:
- 關於離 岸 風電 困境 在 上下游 News&Marke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離 岸 風電 困境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離 岸 風電 困境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離 岸 風電 困境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離 岸 風電 困境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離 岸 風電 困境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離 岸 風電 困境 在 台灣離岸風場失競爭力?日.德廠商傳退出!工程搶船困境成本 ... 的評價
- 關於離 岸 風電 困境 在 風傳媒- 【#高銘志觀點】 作者指出離岸風電相較其他再生能源 的評價
離 岸 風電 困境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面對商船市場變化和接單風險偏高,該公司以慎選優質船東、承攬具有利基業務為前提,近期正接洽潛在新單中,包括有1,800至2,800TEU與5,000至7,000TEU的貨櫃輪;載重10萬噸和20.8萬噸的散裝貨輪;以及脫硫器加改裝商船等。
台船進一步指出,該公司這幾年來正積極轉型,朝多角化經營,力求擺脫營運困境,今年以「翻轉營運、穩定獲利」為衝刺目標,重心著力在「國艦國造」與「離岸風電」市場布局,並展開各項提升方案與基隆廠改造計畫執行。
其中,商船業務營收占比已從長期以來的90%以上,前年降至52%,去年更是降到30%;而造艦業務則大幅從早年的10%提升至61%,修船和海工業務也提升至8%。】
#台船
離 岸 風電 困境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請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ebRQXZfOLrKALxwUh84Sg 並開啟🔔
1)冰川報告:
法國圖盧茲大學於戈內(Romain Hugonnet)領導的研究團隊,將1999年美國NASA發射的特拉(Terra)衛星獲得的圖像,作為主要數據來源。
在比對全球21萬7175條冰流,過去20年的衛星圖後,研究人員發現,在21世紀的前20年,每年有近2700億噸冰消失。
科學家將結果公布在《自然》期刊,目前全球海平面上升,其中五分之一的水來自融化的冰。
2)梅克爾彼得堡氣候對話。
德國總理梅克爾在最後一次擔任總理的氣候峰會上,對來自約40個國家的代表表示,碳定價體系將有助於控制全球二氧化碳排放。
她在今年舉行的彼得堡氣候對話(Petersberg Climate Dialogue)上表示:從我的觀點來看,如果我們在全球範圍內也有一個二氧化碳稅價格,那將有助於減排。
3)COP26 什麼意思?(資料來源:BBC)
COP(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是指197個國家每年一次的首腦峰會,討論氣候變化和各國的應對方案、承諾和行動。
這個峰會是《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框架》的一個組成部分;全世界幾乎所有國家和地區都簽署的這份公約,主要目標是管控、限制人類活動對氣候的衝擊。
《公約》1994年3月21日生效,COP26是自那以來第26次峰會,定於2021年11月1日至12 日在蘇格蘭最大城市格拉斯哥舉行。
{內文}
龍捲風。
自拍民眾:我們就在龍捲風正中心。
大淹水。這裡是美國,5月的美國。正當南方遭受暴雨,狂雷,龍捲風吹襲的時刻,美國的西部,陷入極度乾旱
新聞片段:這是加州史上第4嚴重乾旱。目前全加州97.5%的土地,正承受著程度不等的乾旱。其中灣區,洛杉磯更是超過一半的地區,已經進入D3等級「極端乾旱」(Extreme Drought)。
台灣也是,從日月潭水庫。到新竹寶二水庫,再到石門水庫,這是我們對氣候暖化的切身之痛。隨著地球暖化,還有另一個地方的水,也在大量消失。
新聞片段:像這樣的畫面,令人痛心的成為了常態。一項新的研究顯示,幾乎全球所有冰川,正以前所未見的速度融化。研究作者/英國阿爾斯特大學 Robert McNabb博士:導致冰川急速融化的主要原因,是氣溫。
新聞片段:在他刊載於《自然》雜誌的報告稱,自2000到2019年,地球每年有近2700億噸冰消失。目前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其中1/5的水來自融化的冰。自2015年起冰川的融化加速,比先前平均每年多消失700億噸冰。
這不是想當然耳的推測,而是研究團隊對比了過去20年,地表上21萬7175條冰流(ice streams),由NASA衛星拍下的照片,得出的結論。
新聞片段:研究人員警告,冰川快速融化或釀成水患,或導致缺水。
Sky News新聞片段(2021.2.7):這是喜馬拉雅的南達德維冰川(Nanda Devi glacier),突然斷裂,掉入恒河的畫面。強大的水流撞破下游兩個水壩,並且摧毀沿岸整片房屋和村莊。
這是今年2月才剛發生的悲劇,也是快速融化的冰川,所帶來的水患,最直觀的災難。喜馬拉雅山上一塊冰川的斷裂,代價是近200人死亡及失蹤。但是快速融冰,為何也會導致缺水呢?再以喜馬拉雅山脈為例:原本在旱季,融化的冰是恒河,雅魯藏布江,印度河重要的水源。一旦冰川迅速的縮小,下游的印度和孟加拉,將在數十年後,面臨缺水及食物缺乏的困境。
氣候分析公司Jupiter Intelligence CEO Rich Sorkin:你可以視氣候變遷為癌症,你拖的越久,存活下來的機會越低。
也因此,2021年11月1日,於蘇格蘭舉行的COP26,被視為是2015年的巴黎COP21之後,最重要的一場氣候峰會,也是搶救地球的最後機會。
Channel 4記者 Alex Thomson:英國政府希望其他國家,能共同分擔減排的責任,這也意味著英國,必須以身作則。
新聞片段:英國在減排上確實有點成積,英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減少了49%,是過去十年G20國家中,表現最佳的國家。自柴契爾夫人起,英國就一步步擺脫煤炭,使英國成為全球離岸風電的領頭羊。曾經是最大碳排放來源的電廠,自2008年起碳排減少了67%。目前發電排出的二氧化碳,只占英國碳排的13%。然而英國仍可見到,與首相強森「綠色革命」(green industrial revolution)相抵觸的項目。例如英國8座機場的增建計畫,270億英鎊的道路基建計畫,以及新北海油田探勘計畫,還有短命的《綠色房屋補助金計劃》,今年英國的Cumbria,還表示願意審查新煤礦開採計劃。
英國國會議員 Philip Dunne:這些錯誤的舉措,令英國政府臉上無光。
不管你信或者不信,地球暖化帶來的極端氣候,都正在發生。而且政府是有能力,「做點什麼」的。
新聞片段:德國總理梅克爾,促請全球各國像對待新冠危機一樣,正視氣候變遷帶來的危機。她在今年的彼得斯堡氣候對話(Petersberg Climate Dialogue)上,與英國首相強森共同舉行視訊會議,梅克爾表示推行全球公定的碳稅,將是迫使全球減排的一項有力工具。
DW新聞主播:梅克爾與強森呼籲全球各國,必須立場一致對抗氣候變遷,不要讓新冠疫情帶來的經濟衝擊,打消了對拯救地球暖化的投資。
德國總理 梅克爾:我們德國,並沒有因為對抗新冠疫情,而減弱了對振興經濟的投資。我們沒有減少對氣候變化,或是減少對保護生物多樣性貢獻,反而是在這些領域裡,我們做得更多了。
新聞片段:全球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在過去30年呈翻倍增加,增幅超過60%。然而其中70%的污染源,可追溯回到僅僅100家企業。這些企業多半是石油或是煤炭公司。
新聞片段:等時候到了,人們必須會放棄燃燒化石燃料。無論是不是自己的「選擇」,抑或是「被強迫」。總之等到放棄燃燒化石燃料那一天,世界的面貌,將會與現在大不相同。
這一天何時到來沒有人知道,但我們知道時間不多了。
新聞片段:誠如各國政府在對抗新冠病毒上,毫無準備,將全球各國逼入絕境。這個教訓警醒著人們,必須立刻對抗氣候變遷的急迫性,而不是乾等著問題惡化再處理。
前英國氣候變遷特別代表 David King爵士:我們未來5年做出的行動,或將改變未來1000年人類的生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QUz2WtkA10
離 岸 風電 困境 在 風傳媒- 【#高銘志觀點】 作者指出離岸風電相較其他再生能源 的推薦與評價
高銘志觀點】 作者指出離岸風電相較其他再生能源,有著「遴選」和「國產化」的困境。 [本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也歡迎分享您的意見!] ... <看更多>
離 岸 風電 困境 在 台灣離岸風場失競爭力?日.德廠商傳退出!工程搶船困境成本 ... 的推薦與評價
22K views 2 weeks ago #非凡新聞 # 離岸 風場 # 離岸風電. 烏俄戰爭造成許多國家對能源的恐懼,全球 離岸 風場需求大於供給,國內業者已面臨搶船、搶風機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