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首座多功能防汛公園「大里草湖防災公園」,兼具滯洪與遊憩功能,十四日舉行啟用典禮。市長盧秀燕表示,市府花費一億四千萬元,打造該多功能公園,因應汛期即將到來,市府已做好萬全準備,確保居民安全。
盧市長表示,大峰路與仁化路口颱風期間常淹水,為兼顧周邊居民需求,市府將草湖防災公園上層建為滯洪空間與多功能廣場,下層為地下雨積磚及儲水槽,公園首要滯洪,其次供民眾休憩,平時鄰近居民可在公園運動或舉行社區活動,當遇颱風、豪大雨時,即變為儲水池,有效降低區域淹水情形。
水利局長范世億表示,該公園面積零點七七公頃,滯洪量約一萬兩千五百立方公尺,是一座滯洪與遊樂兼備的防災公園,底部設雨水積磚儲水,地表鋪設滲透人行道,當豪大雨來臨、公園蓄水量累積至海拔四十二點六公尺時,將以國語、閩南語、英語三種語言廣播通知住戶避災,保護東湖、西湖里約兩千戶鄰近住家。
這場啟用典禮,包括市長盧秀燕、水利局長范世億、市議員林碧秀、李天生、林德宇、段緯宇、張滄沂及大里區長鄭正忠等人均出席,一同祈求今年汛期風調雨順。2020.05.14
雨水 滲透槽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為什麼以前沒淹水的地方都淹了
#3Q給你最完整的歷史與政策解析
文:3Q 陳柏惟
最近,大家很關心我下一步怎麼走,但不管怎麼走,高雄都會是我的故鄉。這兩週空餘的時間,我還是跟好過日的團隊一起繼續研究各種高雄市政問題,今天就先和大家一起談談719水災中,市長認為不重要,市民卻很關心的問題:到底為什麼像是高醫一帶,以前沒淹的地方這次也淹了?
這次的暴雨後,雖然災情遍佈全市283處,但其中從東三民到鳳山地區的災情相對集中,水勢還超過往年規模相似或更大的降雨。要了解淹水的成因,我還是老話一句,就得從「了解歷史」開始,才能知道為何城市的某些地方會淹?
以下的懶人包,分成幾個部分
#都市化以前
我台灣國南部平原地區,聚落型態以集村為主,村莊外是大片農田。三民區過去也是如此,這裡位在鳳山新舊城間,沒有太大的聚落,農田主要由曹公圳灌溉系統調節。在渠道與河川間,有許多大小埤塘,擔任調節水利的作用。
豐水期,這些埤塘可以儲水、蓄洪,就算大水,水也會先淹沒埤塘和田園,才會淹到聚落。而枯水期就可以當作蓄水池來提供農作用水。
#都市化前期
在日治時期,隨著高雄快速發展,高雄市區經過三次通盤計劃檢討,成為全台第二,規劃規模不亞於台北的大城市。在1936年間的規劃中,市區街道北緣只到愛河,也就是後驛一帶,之外都還沒納入都市計畫。
日本戰敗時,這個都市計畫實際的興築並未完成,一直到1970年代王玉雲時代,才把計畫中的公園、道路全都蓋完,在戰後到1982之間,都缺乏都市計畫的通盤檢討,也沒有國土規畫概念,整個城市發展出了日本人規劃範圍就亂了分寸。
在都市計畫區內,伴隨著棋盤狀道路,規劃有完善排水系統,水溝注入大排,再注入愛河或高雄港。整體來說南高雄排水系統完善,較不容易淹水。然而,在規劃區外,排水仍然依賴舊渠道,兩種系統的銜接就成了問題。
#都市化失控
1980年代,三民區還留有許多埤塘和田地,然而就是在此時,隨著都市擴張和土地炒作,以及公共設施的需要,窪地、埤塘被填平。水泥化的結果,逕流無處可去,每次的洪水就會縮短,而淹水狀況日益嚴重。
以這次淹大水的寶珠溝沿線為例,本來在科工館後方,有個叫做寶珠埤的狹長埤塘,但被填平為道路與其他用途後,寶珠溝變成部分加蓋的狹窄水道,而上游和鳳山一帶相連的灌溉渠道也陸續縮減,卻沒有足夠的雨水下水道替代。排水功能大幅降低,讓寶珠溝沿線變成易淹水地區。
#彌補的低衝擊開發政策
2005年謝長廷市長任內,為了因應氣候變遷,極端降雨越來越多,而城市排水系統設計根本不夠因應,因而開始引入「海綿城市」或說「低衝擊開發」的諸多概念,其中的代表就是滯洪池。
第一座滯洪池位於本和里,這裡其實就是以前的本館埤遺址,在本館埤被消滅後,本和里就變成逢雨必淹的災區。滯洪池的興建,其實就只是回復部分埤塘的滯洪、蓄洪能力而已!
本和里滯洪池的成功,也讓後續十多座滯洪池,以及附帶滯洪功能的許多濕地、河道改良建設陸續推動,而這些水利設施,其實很多就位在以前埤塘的位置。
這樣的概念,其實就是盡可能利用與自然構造相似的設計設施,透過滲透、貯留及蒸發等功用,減少暴雨逕流量,減輕雨水下水道排水負荷,進行雨水管理,有效解決都市排水問題。
#為何這次淹水這麼嚴重?
為什麼建立了滯洪池後,仍然還會淹水呢?
其實,這次災情及中的寶珠溝地區,就是滯洪池未完成,而原有水利措施又出問題的地區。
本來,接近舊有寶珠埤的地區,陳菊市長規劃了十全滯洪公園,滯洪池和停車場地下室,可以容納6萬噸洪水,原本去年底就要完工,工程雖有延遲,但去年底基本結構已經接近完成,然而,政黨輪替後,工程更加拖延,且就算已經接近完工,市府面臨颱風警報卻不做準備,在719時,已經可使用的水門居然不開,讓滯洪池失去作用!
再加上寶珠溝下游堤防工程同樣拖延,只用沙包暫時阻擋,被719大雨後的洪峰沖垮,就造成了河畔甚至高醫.十全路一帶先前未見的大淹水!
其他如鐵路地下化工程後,土方回填卻沒有施作臨時排水措施,都會讓排水更加不易。這些工程控管不良,臨時應變不足的問題,市府絕對難辭其咎!
#該怎麼做?
若要解決問題,必須有全面性的低衝擊開發思維,例如美國低衝擊開發手冊中,就納入生態滯留單元(Bioretention Cell)、 雨水花園(Rain Garden)、 樹箱過濾設施(Tree Box Filters)、 植生濾槽(Biofilter)、 植生溝(Grass Swales)、 綠屋頂(Green Roof)、透水舖面(Permeable Pavements)、雨水桶(Rain Barrels)或滯洪池等概念,達成立體全面吸水,減少逕流的目標,絕非是單一方式可及!但現有的草包市府,顯然缺乏通盤的思考遠見,只會作秀,把例行挖水溝當政績,卻忽略整體排水蓄洪系統的作用。
我們必須知道,面對極端氣候,須以「不怕水淹,減少損失」的想法,代替「絕不淹水」的空頭支票。負責任的政治人物,需要了解歷史、盤點資源、設定目標,才能帶給市民良好的城市治理。
這,才應該是政治人物的良心。
韓國瑜沒有,但我和我的團隊,會一起用心來打拼!
也邀請各位8月10號,和3Q一起來,了解我們的下一步!
雨水 滲透槽 在 顏純左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成為大師之前先把家裡打掃好】
容器管理及孳生源清除方法常見之戶內外孳生源,可概括為人工容器及天然容器二大
類。
人工容器即是因人的行為所製造的容器,而天然容器則是自然形成之積水處。
以下說明如何透過改變個人行為來進行容器減量、容器管理及清除孳生源:
一、種植水生植物的容器:一般常見的水生植物包括黃金葛、龍血樹(俗稱萬年青)、水芙蓉等,其容器應至少每週換水一次,換水時應將容器內部用力刷洗,以去除蟲卵;或將水草(水苔)、小石頭、泥土或彩色的膠質物置入容器,並注意水面不可超過石頭或膠質物表面。
二、儲水的容器:常見儲水容器包括做為澆花、澆菜及洗滌使用之水桶、陶甕、水泥槽等。可利用下列方法加以管理:
(一)不用時倒置或清除;
(二)使用時,加蓋或以細紗網密封;
(三)若因特殊需要無法密封時,可飼養食蚊魚(如孔雀魚、大肚魚等),並放置水生植物。
三、其他使用中的容器:以不積水為原則,例如花盆底盤,在戶外時以不使用為原則,而戶內可放置水草(水苔)、細沙等吸水物質。
四、暫停使用的容器:如空屋、空戶的水塔、冷卻水塔、馬桶等,應加蓋或定期檢查,並以不積水為原則。
五、廢棄容器:交由環保單位清理,並避免隨意堆積或亂丟廢棄容器於戶外,常見廢棄容器包括飲料罐、便當盒、臉盆、水族箱、浴缸及廢輪胎等。
六、人為建築:於建築時,避免留下可能積水之凹槽、坑洞或低窪處,例如庭院造景時,流水的四周勿留積水的水窟;竹子造型之水泥欄杆,勿留竹洞;水表應加蓋密封。
七、天然容器:包括樹洞、竹筒等。樹洞可以填土並種植植物以防泥土流失。竹筒可在竹節處砍斷,或於底部鑽洞,防止竹筒積水。
八、公園之雨水集水井或陰井,因其底部較排水管為低,故容易積水而孳生病媒蚊。可於集水井或陰井上方加設細紗網,避免蚊子飛入產卵,或定期施放殺幼蟲劑,避免孳生病媒蚊。
九、地下室積水:地下室可能因地下水滲透,水管管路、牆面或儲水槽破裂而發生積水之狀況,故平時應定期巡視避免產生積水之情況,如發現積水時,應迅速利用抽水機抽乾積水,並找出積水或漏水發生之原因,加以修補。如無法永久性阻絕積水問題,可將其列管並定期追蹤。
十、屋簷排水槽:清除管道阻塞或積水後,應找出阻塞或積水之原因並加以改善,如係落葉或雜物堵塞排水管路,可定期清理。
#大家也去收服積水容器吧
圖片提供:純左字幕組
圖片梗源:網路梗圖 神奇寶貝 大木博士
雨水 滲透槽 在 台北市富陽生態公園雨水回收紀錄片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富陽生態公園 雨水 回收系統工程紀錄,將回收儲存 雨水 作為公園內生態補給用水,可替公園節省相當可觀的水資源!:)# 雨水 貯留 滲透 水箱# 雨水 回收#海綿城市# ... ... <看更多>
雨水 滲透槽 在 活水泉源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基地保水、基地滯洪、雨水回收 的推薦與評價
本公司可提供適合每一位顧客的雨水回收設計規劃和相關產品,包含多種型式之過濾器、儲水槽、取水立柱及貯留滲透水箱系統等,不僅適合應用於私人別墅住宅,也能應用於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