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8 #收盤 #重點
#美國 #華為
根據《華爾街日報》消息,美國商務部正在修改外國直接產品規定(Foreign Direct Product Rule),將規定外國晶片製造商,若想使用美國設備替華為製造晶片,就必須獲得相關證照。不過川普尚未對法案更改進行審查,也並非所有人都支持這項提議法案。
#蘋果 #營收
蘋果公司17日發表了投資人更新報告,表示若武漢肺炎疫情仍未改善,將無法達到本季營收展望數字。蘋果指出,中國的iPhone生產無法達到全球需求目標,另外,iPhone在中國的需求也受影響,不僅蘋果專賣店開店緩慢,且客流量很低。
#蘋概三王 #台股
蘋果表示難以達成本季營收目標。蘋概三王股價同步走弱,台積電午盤重挫逾 2%,跌破季線、大立光重挫逾 3%、鴻海在平盤下震盪,其餘大型蘋概股如可成、台達電、光寶科、和碩等也同步走弱。台股今(18)日也在這些因素影響下,加權指數盤中一度重挫百點,跌破11700點關卡。
#台積電 #股價
台積電今(18)股價表現疲弱,以324.5元、跌7元開出,盤中最低323元,下跌8.5元、跌幅超過2%。不過台積電表示,第1季財測目標沒有調整計畫,如果有變化,將會對外宣布。而台積電年初法說會預估,第1季季營收約為102到103億美元之間,將季減0.9%到1.8%。
#國巨 #KD #MLCC
據供應鏈透露,原本傳出被動元件大廠國巨規劃調漲積層陶瓷電容(MLCC)報價約3成,但由於實際產出比預期更少,對 MLCC、電阻價格的調漲幅度將達5成,自 3 月起生效。而國巨此次報價調漲幅度高於預期,也是被動元件自去年第四季價格止跌回穩之後,漲幅最大的一次。
#神達 #新聚思 #雲端 #宅經濟
神達(3706)與關係企業新聚思(Synnex Corp.)攜手搶攻北美雲端伺服器商機,佈局頗有斬獲,加上雲端伺服器產業今年成長看好,以及武漢肺炎疫情將擴大宅經濟效應,資料中心的建置將更為殷切,將有益於神達的長期營運發展。
#法人 #自動化 #亞德客
自動化產業在美中貿易戰趨緩,有利於客戶需求回溫,疫情雖有短期影響,但目前觀察庫存仍足夠因應,整體產業循環平穩向上,自動化族群在亞德客-KY(1590)今天創下2018年6月以來新高帶動下,上銀(2049)、直得(1597)、全球傳動(4540)相較大盤都呈現逆勢上揚。
#達爾膚 #配息 #現金殖利率
達爾膚(6523)今天18日召開股東臨時會,由董事長吳奕叡主持,會中通過以資本公積配發現金股利每股10元,依昨日收盤價格82.7元計算,現金殖利率高達12.1%。另外,會中核准修訂公司章程,授權董事會分派現金股利,讓股利分配政策更具彈性。
#財經 #新聞 #非凡新聞 #ustvnews #news
雲端電表價格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淺談新能源市場現況(下):從公民電廠2.0 思考智慧電網新趨勢.....(01/09/2020 DigitTimes科技網)
公民電廠2.0」 所擔綱的角色,不單只是提高再生能源產能比率,而是成為具備反應能力的電力蓄洪池。
作者:顏哲淵
在上兩篇文章中提到,面對「持續成長的電力需求量與尖離峰差」與「能源比重移轉至高波動性的再生能源」,這兩大趨勢將大幅提升現行電網穩定營運調度的難度。過去僅依靠備載容量,移轉集中式電網風險的作法不再可行。因此近年來智慧電網、新公民電廠等概念,從美中日德等能源大國快速發展。
FIT 政策終止 舊公民電廠全額躉售模式受衝擊
日本自1993年至今已建立千餘個地方公民電廠,過往搭配固定躉售FIT (Feed-in-tarrif)售電補助,讓銀行更願意提供融資,而市場因有FIT制度形成完善的產業結構與服務,再加上相關資訊的透明化與公開化,減少公民電廠資金取得問題。然而隨著再生能源佔比逐漸達成政策目標,日本政府也每年調降FIT補助金額,甚至正商討是否於2021年終止FIT終身固定躉售政策。促使電力公司、太陽能相關企業開始嘗試除全額售電外,其他可靠的電力商業模式。
能源轉型的第二個里程碑 電力調度尚有 3 大挑戰需克服
過往FIT政策成功使日本2017年再生能源佔比提高至16%水準,並矢言在2030年落實綠能佔比22~24%目標。然而若依照日本「能源基本計畫」,將再生能源定位為「主要電力來源」,面對未來電力供給與需求的高波動性,「即時監控電力需求與供給」、「預測電力需求與供給趨勢」、「彈性即時的調度」三大環節缺一不可。
比如,若僅是一再提升再生能源佔比,卻未有彈性的調度系統,將白天超額供給的再生能源有效儲存,或調度至其他地區用電,再生能源將因電網滿負荷運轉而被迫停機。因此日本也開始討論如何從地產地消(註1)的「公民電廠」,走向以自發自用(註2)為導向的「公民電廠2.0」型態。
公民電廠2.0新趨勢 打造智慧電網的未來雛形
公民電廠與公民電廠2.0的區別在於,電網是否具備「反應能力」。自1997年開始,日本公民電廠開始有談論能源地產地消的概念,但因過往FIT售電價格優惠,再生能源的電力商業模式都是先售予電力公司,由電力公司在區域內輸配電。區域電網的電力供給與需求相互獨立,因此雖說是電力地產地消,實質上電力還是需要回到中央電網調度。
這邊定義的公民電廠2.0,是指地區再生能源與地區用電需求相結合,由產電地區消費後再將餘電躉售給電力公司。因有先將再生能源導入區域,在太陽能供應充足的情況下,搭配儲能設備,公民電廠2.0具備電網孤島運行的反應能力,在未來有緊急事故時,區域與區域間可以分區降載,扮演電力調度的調節樞紐。
為同時完善電力數據的監控、預測、調度,「公民電廠2.0」除了建設太陽能外,也需導入區域能源管理系統與儲能設備。藉由智慧電表與物聯網技術,打造具備「反應能力」的智慧電網,區域內不同的用電單位,如學校、農地等等,亦可共同參與電力公司契約容量、需量反應、電力輔助計畫。而社區集結了區域大量電力的供給與需求,自動成為電力公司可靈活調度的小型「虛擬電廠」。
其中智慧電表所蒐集的住戶電力數據,可共享給情報銀行與第三方協力企業,應用於社區安全、老人照護、物流運送等領域,共同創造比過往全額躉售案場更高的「社會價值」。如此一來不僅提高了銀行融資意願,也使電力在地生產、在地消費,避免運送過程中電力線損。
多元的商業模式也讓公民電廠,不再單純依靠案場規模獲得報酬。即使是分散式的太陽能場域,在具備了蒐集用電數據與調度能力後,也另外開拓了更多建置再生能源的潛在市場,有效解決過往公民電廠適合投資之案場不足的問題。
藉由公民參與串起電力的供給與需求,未來「公民電廠2.0」 所擔綱的角色,不單只是提高再生能源產能比率,而是成為具備反應能力的電力蓄洪池。以往負載追隨(Load Following)的概念,藉由區域調度調節,也能變成根據發電狀態來用電,能源轉型不單是政府的政策,而是落實到每個人生活中的價值。
註1:日本公民電廠的地產地消,指的是區域產電區域消費,過去因 FIT 躉售價格高,區域所產生的再生能源會先全額躉售給電力公司,再由電力公司輸配回用戶端使用。
註2:自發自用是指產電端的電力需求,優先以自身發電供給,有別於地產地消的概念,自發自用的電力會先提供發電場域所使用,剩餘電力才會再躉售至電力公司。
本文作者:顏哲淵/聯齊科技總經理
NextDrive 聯齊科技創辦人兼執行長,產品榮獲日本 ET/IoT Technology 大賞特別獎與 Good Design 產品設計獎。曾任 Ninecom 創辦人兼執行長、美商 Fresco Logic 台灣區總經理,亦為 DIGITIMES 專欄作者,專注於能源管理服務與分散式能源議題,期望透過物聯網、雲端和大數據,創造每度電都被善加利用的智慧生活。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digitimes.com.tw/col/article.asp?id=1151
♡
雲端電表價格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區域間能源調度的微血管—虛擬電廠扮演的核心角色。
科技持續進化,我們現在擁有從前未曾有過的電力調度手段可以改善供電狀況!(07/01/2019 DigiTimes科技網)
(顏哲淵 報導)延續上篇文章談到的區域型能源系統(Community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CEMS),本篇將帶大家探討達成CEMS的重要因子—虛擬電廠(Virtual Power Plant)。
虛擬電廠一詞最早可追朔到1997年Shimon Awerbuch博士在其著作《虛擬公共設施:新興產業的描述、技術及競爭力》一書,其指出所謂的虛擬公共設施是指獨立且以市場為驅動的實體之間的一種靈活協作。
過往傳統集中式發電系統,好比大動脈般,將電力由電廠一次運輸至用電所需區域,由於無法及時調整,且需提前一日就決定電量,造成電力調度上有許多困難之處。
虛擬電廠(Virtual Power Plant)
虛擬電廠並不會改變現行電力輸配的方式,而是透過需量反應技術(Demand Respond;DR)、IoT物聯網裝置與AI數據分析,調度各區域儲能系統、電動車等不同類型的分散式能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DER),為區域間提供最適配的用電模式,有如能源調度的微血管,讓區域與區域之間可以靈活且即時的互相調配、運輸電力,以達成用電最具效率化及降低電網於用電尖峰的負荷。
面對未來電動車產業發展與再生能源占比逐漸提高,如何因應無法預期的電力消費突增或再生電力供給的顯著間歇性和強隨機波動性,成為虛擬電廠的絕佳應用場景。
而之所以虛擬電廠在過去十年無法有實際落地的應用,主因還是在於通信技術與基礎設施(儲能系統)的限制。然而,這些因素近年在日本已有重大突破。
先以儲能系統來說,因日本在2019年FIT太陽能固定收購價格到期,總數超過兩百萬的太陽能家戶,紛紛考慮轉往購買蓄電池,以儲存太陽能發出的電力;而在通信技術上,智慧電表與家庭能源管理系統(Hom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HEMS)的部署已日趨完備,特別是具備買電與賣電計量功能的智慧電表安裝數已逾四千萬,至於負責調度電力的自動需量反應(Auto Demand Respond;ADR)技術,則是目前各大廠商競逐的重點。
自動需量反應(Auto Demand Respond;ADR)
去年我們與早稻田大學國際標準實證中心測試了自主開發的自動需量反應(ADR)技術。透過家庭能源管理系統HEMS (Hom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與ADR,可經由雲端的指令,自動抑制用電戶的電力支出,藉此舒緩尖峰用電時電廠的備載容量壓力,並讓加入需量反應計畫的用戶,能得到電費的減免或賺取額外的收益,將環保與經濟利益結合。
除此之外,日本最大電力公司東京電力(TEPCO)及日本電子零組件大廠京瓷(Kyocera)也都在今年展開了大規模的驗證計畫。日前,東電已在關東地區14個工廠,以再生能源、蓄電池及緊急發電機等系統,進行電力調度的實驗。而京瓷則是於橫濱中山事業,以P2P的交易平台,驗證將區域內太陽能發電設備的電力,有效分配到各用戶間的可行性。
在日本,相似的虛擬電廠實驗案在近年愈發頻繁,主因乃是達成虛擬電廠的基本要件逐漸成熟。自2011年的311福島核災後,太陽能設施的普及率急速上升,而蓄電池等儲能設備,也因為北海道大地震造成的斷電危機,有了顯著的增長。種種跡象皆顯示,實踐虛擬電廠所需的創能、儲能設備已日趨完備,而大量能源所產生的節能及電力調配服務,更讓相關業者嗅到了全新的商業模式。
走過天災和人為的重創,日本對於能源供需的危機意識,始終領先全亞洲,並率先成為了亞洲第一個電力自由化的國家。可以預見,在不久的未來虛擬電廠應用將在日本落地,屆時其衍生的全新的電力交易模式,將可望為市場帶來總值破兆的「電商機」!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digitimes.com.tw/col/article.asp?id=10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