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颱風還沒到,查帕卡颱風的外圍環流先帶來不穩定的大氣環境,昨天與今天,午後從山區到市區接連下起強降雨和打雷。
烟花颱風環流大,移動速度慢,影響台灣機會高,預估將對台灣天氣帶來顯著影響,周四到周六將會颱風影響最明顯時刻。
所以下午市政會議上,我要求相關局處除防疫外,也要落實各項防颱整備工作,確保易淹水及土石流警戒區完成因應。
而下午兩點起團隊就進駐水情中心應變,預先淨空滯洪池、以及佈置機動性抽水機駐點待命。
並請水利局針對易淹水地區加強巡視,確保各項防洪設施及抽水站完成整備、環保局針對道路側溝清疏維持暢通、原住民各行政區及各區公所加強災害緊急聯繫通報機制,消防局完成各項救生器材等相關整備及應變措施。
今天也前往仁武區、大樹區、鳳山區、左營區勘查。
特別指示水利局,針對鳳山地區各集水分區範圍檢討調整提升保護標準,並積極辦理相關改善作為,尤其上游澄清湖、小貝湖等加強出流管制,降低下游鳳山地區的排水系統尖峰負荷,盼有效改善積淹水問題。
在這邊要特別提醒:
預估週末颱風逐漸遠離,中南部又將受到西南風影響,預計會有短暫陣雨或雷雨,請市民朋友還是要特別留意。
各單位也會持續戒備,不掉以輕心。
.
今日高雄市第19日+0,疫苗覆蓋率為24.4%。
每多一劑,就是多一份安心,感謝一起完成這份重要任務的醫護、防疫人員、以及市民朋友。
雷雨成因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天然發酵箱做法
#約83趴高水量的斯佩爾特主粉鮮酵核桃吐司
#這幾天
FB粉絲頁在幾天前告訴我說要改新版. 然後又提醒, 3天後就會全面改版. 我想想, 反正FB不都是那樣. 現在改三天之後改都是改.... 所以就讓他改吧~
超級難用. 因為我搜不到我以前的po文.使用吐司當關鍵字 . 只出現五個以下的文. 都是最近的.
覺得很洩氣. 不過, 想想那些照片我也都有備份. 只是文字上.....尤其是我這麼長舌的那些文字...... 想起來就很傷心....所以真的不太想po文.
然後就又埋頭回去繼續我自己的研究.
你可能覺得不是食譜都寫了嗎? 研究甚麼? 怎麼又是吐司?
我發現吐司的製作有很多很需要動腦的地方. 例如翻面的時機及中間休息的時間當然還有整形. 比起大麵包好玩很多. 不過, 為了穩定. 我都用鮮酵. 因為我不想又研究又沒食物吃. 畢竟, 我是在這種天氣做麵包... 我最近研究的是湯種.所以做了一些沒長很高的帶蓋. 為什麼? 因為我用的是燙種. 1.2水量加了54%😆😅 這裡面有兩個吐司是54% 的做法. 用了Emmer1300 當燙種.
成品很特別. 就是皮感覺有點鬆散. 3.4容積比. 有的還沒滿模! 因為我用的是類似減糖的生吐司食譜. 還好吃起來香甜.
保濕? 我也不知道.
也沒甚麼. 就是想細究一下燙種. 因為目前看到一些加燙種的食譜固定的烘焙比例都是粉80%燙種20% (我燙種加54%的原因是把那個20%燙種變成 20%粉+ 24%水左右. 也就是把燙種的水另外算. 讓粉類自成100%
當然. 你看到首圖這個照很多張照片的斯佩爾特吐司. 是以只有20%比例加水完成( 因為是原本就固定要發表的食譜) . 但是這其中牽扯到很多的想法. 例如Biga 的添加. 例如加水的時機. 還有後發時間. 當然, 還要考慮到粉的不同.
因為最近比較不常去某間超市買固定用的高筋粉. 所以一般超市都有賣的斯佩爾特就變成我最常用的主粉. 別看這幾天很熱. 我還是做了至少5個吐司.( 反正可以到樓上烤)
只是麵團完成溫度真的會飆很高. 而我最近都用手揉.
對~ 沒有用機器.
我們家的溫度可以地下室19度. 三樓31度! 超想都待地下室的~~~
不過最近又降溫了. 所以可以好好玩一下.
為了要給同事一個好處理的食譜. 我把後發的作法用這樣去完成.
通常很多後發都會告訴你要有70%左右的濕度. 你也可以這麼做.把蛋糕盒子噴水. 放27~28度的地方( 斯佩爾特, 一般小麥可以更高)
我覺得很讚!
夏天來了. 今天早上四點多起床. 因為熱, 我們沒把捲簾關緊. 把窗戶打開.我真的是被嘰嘰喳喳的鳥叫聲吵到不能睡. 你看到這個高水量吐司其實是我昨天上班前先把Biga 及燙種準備好. 下班後做的. 反正上班8小時, 也大概要10小時離開家...
做這些東西如果用沒時間可以塘塞. 但也不能說沒辦法做.
這是一個用Dinkelmehl 630 ( 斯佩爾特低礦物粉)當主粉 及Dinkelmehl 812(中礦物質) 當燙種, Biga 用的是Weizenmehl1050( 小麥高礦物粉) Emmermehl 1300( 二粒小麥高礦物粉) 完成的吐司. 氣孔很不錯. 用手揉的方式蠻療癒的. 只是沒辦法把一些燙種壓散.
這次用的是日式一斤吐司模. 跟磅蛋糕的模具其實只有差10ml 但是它烤出來的樣子確實比較好看. 磅蛋糕的模具是上寬下窄. 所以比較難做高水量. 但也不是不能做( 往前一篇文看)
德國的天氣就是熱上好幾天沒水很乾. 然後就突來的大雷雨. 降溫. 目前就是這種降溫狀態. 15~21度的溫度. 很舒服. 所以今天要騎車出門...
來這裡以後覺得玫瑰在這裡真的非常適合種植. 以前在台灣總是得抓蟲( 而且是食量很大的鳳蝶幼蟲) 這裡根本沒有那種蟲. 然後也因為天氣. 瘋長! 花期又久. 所以懶人如我. 打算多買進一些品種來玩.
因為知道要下雨. 所以把一些花剪下來插. 結果你也可以看到... 我們家的Teresa 走了花路!
一起賞花賞麵包!
雷雨成因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三星堆遺址」是夏朝的首都嗎?怎麼判斷「三星堆遺址」的來歷?|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夏朝一直都是人們很關心的一個朝代,如果能夠探明這個朝代的一些詳細信息,將會對人們研究古代歷史,又多一些資料。儘管人們常說夏商周,但是對於夏朝的瞭解卻始終非常少,原因之一就是文字,甲骨文其實並非是最早的文字,在此之前還有其他文字,但是現如今卻解讀不出來到底是什麼意思,因此對於夏朝的瞭解,就更少了。而現在有兩個地方,在「夏朝首都」上面引起了爭議,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夏都?
《國語·周語下》記載:「昔伊洛竭而夏亡。」又《竹書紀年》說,後桀伐岷山得二女而棄其元妃於洛。這兩條材料都明確地指出了夏都存在的地理空間。准此,則目前最有可能被確定為夏都的地方當有兩個:一是二里頭遺址所在地洛陽,二是三星堆遺址所在地廣漢。顯然,把夏都確定在洛陽或者廣漢,形成的夏史體系會完全不同。確定在洛陽,符合大部分人的傳統認知;確定在廣漢,則將顛覆大部分人的傳統認知。那麼,洛陽和廣漢,究竟哪一個才是真夏都呢?
在《二里頭文化與尋找夏朝無關!打破〈史記〉的歷史年代框架才是出路》這篇文章中,筆者談到了二里頭遺址不會是夏都的三條依據:第一,二里頭遺址所在地伊洛地區是文獻中的斟尋,斟尋為夏人氏族名稱,其居地並非王都。第二,如果要確定斟尋為王都,則《竹書紀年》「太康居斟尋」一句無法在二里頭遺址落實。第三,如果確定二里頭為王都,則在學術界主流意見把偃師商城視為湯都的情況下,無法形成自洽的邏輯。
既然二里頭不能是夏都,那麼,三星堆的夏都身份是否就可以確定下來呢?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下面,本文就在《夏與商周並行論》中提出的「夏分三段」之說的基礎上來談一談三星堆的夏都名號問題,請各位批評。
一、空桑
根據「夏分三段」的觀點,三星堆文化屬於虞夏聯盟政權的王都,為后羿所滅。《左傳》襄公四年,魏莊子諫晉侯言及」后羿代夏「之事時說: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遷於窮石,因夏民以代夏政。
此「窮石」一名,亦見於《離騷》,而研究夏都者皆不言及。實際上,窮石就是《呂氏春秋》、《歸藏》裡提到的「空桑」,在《左傳》、《帝王世紀》等文獻則稱「窮桑」,而《華陽國志》則記作「瞿上」,其音可比較今山南藏語的Khyung tshang,意思為神鳥之居。這些內容,筆者在《神鳥崇拜與空桑傳說》中已作論述,可以參閱。
二、雒城
在《從周人白狄論來談陝北石峁遺址、黃帝文化及其鷹崇拜》這篇文章中,筆者曾指出,khyung tshang是古代戎族對三星堆大城的稱呼,而與翟人有淵源的今彝語支族群則稱此神鳥之城為lo33 zi21,漢語直譯即為「雒邑」或「老丘」。三星堆遺址所在廣漢久有「雒城」之名,其緣故必當在此。從民族語言來看,「雒城」一詞是漢語和古代彝語的混合詞,其義為「城市」。如果考慮到彝族複雜的形成過程(另文說),實際上「雒城」一名也可以用形成彝族底層的百濮語言來讀,其義仍然為神鳥之居。換言之,「雒城」和「空桑」二詞雖語源不同,但語義相同。
從考古材料來看,漢語的「雒城」一名在西漢時期即已存在。1997年,廣漢市小漢鎮村民唐興鳳在石亭江河灘發現一件鐵質橋墩,上鑄銘文十六字:「廣漢郡雒江橋敦,重卌五石,太始元年造。」太始元年即公元前96年。1983年底至1984年元月,廣漢縣南門外導航站在修建圍牆時發現一批漢磚,磚上也鑄有「雒城」和「雒官城墼」等銘文。
從文獻資料來看,三星堆地區的「洛」字在《山海經》中就已經有了記錄。如《中次九經》說:岷江之首,曰女幾之山。……洛水出焉,東注於江。
洛水,亦作雒水。《漢書·地理志上》廣漢郡雒縣下條說:「章山,雒水所出,南至新都谷入湔。有工官。莽曰吾雒。」雒水即今石亭江,與湔水、綿水同為沱江三大主源之一。
湔水,即今流經三星堆遺址旁的鴨子河,古稱雁江。伊、雁二字上古音為鄰紐旁對轉,音本相近。因此,《國語》裡的伊水完全可視為今三星堆遺址旁鴨子河的古稱。
三、陽城
《竹書紀年》和《世本》均有「禹都陽城」之說,說者多有據告成鎮出土的屬於戰國時代的「陽城倉器」陶器而定大禹時期的陽城為王城崗遺址。王城崗遺址為龍山文化晚期的文化。如果按《史記》體系理解,從龍山文化晚期到戰國時期跨越了1500年,這相當於說一個南北朝時期的文化要靠一個當今21世紀的器物來驗明正身,顯然其可信度非常有限。
在《從歷史語言學破解夏代王族的自稱之謎》系列文章中,筆者曾說明三星堆文化具有鮮明的太陽崇拜特色,夏人王族自稱為「太陽家族」,並說明瞭夏人王族自稱在其延續文化中留下的歷史痕跡。據此可以推斷,陽城之名必當為「太陽之城」的簡稱,其名稱由來當與「太陽家族」有關。
四、歷史地理學和歷史語言學視野中的夏都輔證材料
三星堆遺址之為夏都,這還可以從多個角度的資料來進行輔助說明。
(一)從地理空間角度看
筆者在《夏代末年的岷山地震與大禹治水的傳說》一文中已經指出,所謂的伊洛竭是由岷山地震引起山陵崩陷形成堰塞而阻斷水流所致。及堰塞崩決而後,洪水出現,於是始有大禹治水之事。從地理空間來看,三星堆地區發生這類自然災害事件的可能性要比二里頭一帶要大得多。並且,把大禹治水事件放在岷江流域來進行解釋,也更加具有可信度。
(二)從歷史地理角度看
歷史事件的展開和歷史人物的活動都存在於一定的地理空間,但古代族群常存在遷移的情況,因此,在歷史研究中若能捕捉包含在地名中的民族、歷史、語言、地理信息,即能為研究結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下面,我們就此略作闡述。
1、 帝杼遷老丘:「成都」名稱之由來
三星堆文明毀滅後,成都西郊的金沙文化興起。金沙文化具有鮮明的繼承三星堆的特徵,這一點為從事三星堆研究者所熟知。筆者在《金沙文明解碼》中提到:金沙文明崛起的這一歷史事件,在《竹書紀年》中被稱為「夏啟殺益」,在《左傳》中被稱為「後杼復國」。
《竹書紀年》記載,帝杼曾以老丘為都。准此,則老丘必當指古代成都。那麼,老丘一名和成都的名稱會有關係嗎?
從考古材料來看,漢字的「成都」一名最早見於戰國時期,而其更早的名稱則為單稱「成」。1985年,沈仲常與黃家祥二位學者聯名在《四川文物》發表《從出土的戰國漆器文字看「成都」得名的由來》,從先秦時期漆器銘文的演變順序「成——成亭——成市——蜀郡工官」等對此進行了說明。
如上所說,帝杼之都「老丘」一名用彝語支語言來讀即lo33 zi21,意為「城市」。在古代漢語文獻中,「成」與「城」通用存在大量的例子,如《左傳》文公十一年「齊王子成父」之「成父」,《管子·小匡》、《呂氏春秋·勿躬》、《魯世家》等並作「城父」。又比如《論語·顏淵》中的「棘子成曰」,劉寶楠正義:「皇本‘成’作‘城’。」因此,考慮金沙文化與三星堆文化的關係,我們有理由推斷,古蜀人用漢語裡表示城市義的」成「字來記錄自己的居地,其實對應的就是「lo33 zi21」這個詞。
2、 彝族始源地洛尼山之謎
彝族典籍《洪水氾濫》、《洪水與篤米》、《西南彝志》等記載,彝族各支系的共同祖先阿普篤慕在洪水時期避居洛尼山。洛尼山,一般認為就在今雲南東北的昭通境內。《大定府志》卷47《水西安氏本末》云:
有曰祝明者,居堂琅山中,以伐山通道為業。久之,木拔道通,漸成聚落,號其地曰「羅邑」;又其山為「羅邑山」。夷人謂邑為「業」,謂山為「白」,故稱為羅業白。
這裡的朱明,即篤慕,意為君長。「羅邑」一詞,有的學者也譯作洛邑、洛宜、洛尼等,其原語即lo33 zi21。在《太陽家族與開明傳說(下一)》中,我們已經指出,形成當今彝族的重要源頭——昆明人與三星堆古族有密切關係,而彝族支系均以洛尼山為祖源地,這就說明《大定府志》的「羅邑」一詞與廣漢古稱「雒城」和成都古稱「成」是一脈相承的。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現在的昭通地區古稱「朱提」,這與《華陽國志》記載的杜宇娶朱提梁氏女利的記載暗合。此外,昭通地區及其周邊還出產一種含高放射性成因鉛的特殊銅礦。據金正耀教授研究,廣漢三星堆、新乾大洋洲、漢中成洋地區以及殷墟的早期青銅器都有大量使用這種特殊礦。這些材料無疑都是值得先秦史、民族史研究者重視的。
3、蜀王南遷與古代越南史上的「螺城」
秦滅蜀後,蜀王后裔中的一支曾南下交趾(今越南北部),建了越南歷史上的蜀朝,文獻稱其王為安陽王蜀泮。《水經注》卷37引《交州外域記》雲:交趾昔未有郡縣之時,土地有雒田。其田從潮水上下,民墾食其田,因名為雒民。設雒王、雒侯,主諸郡縣。縣多為雒將,雒將銅印青綬。後,蜀王子將兵三萬來討雒王、雒侯,服諸雒將,蜀王子因稱為安陽王。
又越南歷史學家吳士連《大越史記全書》云:安陽王,姓蜀,諱泮,巴蜀人也。在位五十年,都封溪,今古螺城是也。甲辰元年,周赧王五十八年,王既並文郎國,改國號曰甌貉國。初,王屢興兵攻雄王。雄王兵強將勇,王屢敗。雄王謂王曰:「我有神力,蜀不畏乎!」遂廢武備而不修,需酒食以為樂。蜀軍逼近,猶沈醉未醒,乃吐血墮井薨,其眾倒戈降蜀。王於是築城於越裳,廣千丈,盤旋如螺形,故號螺城。又名思龍城,唐人呼曰崑崙城,謂其城最高也。
古代越南的蜀朝稱其都邑為「螺城」,螺字古音與「雒」亦頗相近。另從考古文化來看,越南地區也曾出土與三星堆文化類似的玉璋、玉瑗、玉璧、玉戈等器物。關於古代蜀地文化與越南文化之間的關流關係,張弘、彭長林、雷雨等學者均有涉及,可以參閱。
1936年,越南北部的清化(Thanh Hoa)還曾發現金印一方,印銘為「晉歸義叟王」,這些材料都無疑證明蜀王南遷為可信的事實,並進一步證明三星堆遺址所在地廣漢的「雒城」一名來源非常古老。
五、總結
綜上所述,由三星堆遺址所在地廣漢的古稱「雒城」到成都的古稱「成」,再到彝族祖源地的「洛尼山」、越南蜀王朝王都的「螺城」,諸名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證據鏈。這些材料充分說明:三星堆遺址是我們真正要尋找的夏都。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雷雨成因 在 為什麼每天的雷陣雨,都發生在午後????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那可不可以解釋成白天天氣越熱,下午就越容易發生雷雨呢. 0. 引言; 留言. 回報 連結 只看樓主. 文章分享. 0/100. 阿哈哈哈. 阿哈哈哈; 個人積分:15分 ... <看更多>
雷雨成因 在 林老師氣象站- 【雷雨】有幾種? 【雷雨】是大氣極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雷雨】是大氣極不穩定的劇烈天氣型態之一,代表發展的雲系既厚,並常伴隨著大雨、雷擊或閃電,有時也會造成冰雹與龍捲風。它的成因就是溫暖潮濕的空氣(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