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文摘:英國鬼才建築師Thomas Heatherwick 新作品》
* 《讓工作有趣的兩個方法》羅素
使工作有趣的有兩個元素:第一是巧技的運用,第二是建設性。
每個練有什麼特殊本領的人,總樂於施展出來,直到不足為奇或不能再進步的時候為止。這種行為的動機,在幼年時就開始:一個能頭朝地把身子倒竪的男孩子,在頭向天正式立著的辰光,心裏是不甘願的。
有許多工作予人的樂趣,和以妙技為戲得來的樂趣相同。
一個律師或政治家的工作,其包含的樂趣一定還要美妙得多,正如玩橋牌遊戲時的趣味一樣。雖然,這裡不但有妙技的運用,也有和高明的敵手鈎心鬥角之樂。即在沒有這種競爭元素的場合,單是應付一樁艱難的工作也是快意之事。
一個能在飛機上獻本領的人感到其樂無窮,以致甘願為之而冒生命之險。
我猜想一個能幹的外科醫生,雖然他的工作需要在痛苦的情勢之下執行,照樣能以手術準確為樂。同樣的樂趣可在一大批比較微末的工作上獲得,不過強烈性較差而已。我甚至聽到鉛管工匠也以工作為樂,雖然我不曾親身遇見一個這樣的人。一切需要巧技的工作可能是愉快的,只消它有變化,或能精益求精。
假如沒有這些條件,那麼一個人的本領學到了最高點時就不再感到興趣。
一個三英里的長跑家,一過了能打破自己紀錄的年齡,就不復感到長跑之樂。幸而在無數的工作內,新的情勢需要新的技巧,使一個人能一天天地進步,至少直到中年為止。有些巧妙的工作,例如政治,要在六十至七十歲間方能施展長才,因為在這一類的事業中,豐富廣博的人情世故是主要的關鍵。
因此成功的政治家在七十歲時要比旁人在同年齡時更幸福。
在這方面,只有大企業的領袖堪和他們相比。
然而最卓越的工作還有另一元素,在幸福之源上,也許比妙技的運用更加重要,就是建設性。
有些工作(雖然絕非大多數的工作)完成時,有些像紀念碑似的東西造起。
建設與破壞之別,我們可用下列的標準去判辨。
在建設這件事情的原始狀態是紊亂的,到結局時卻形成一個計劃;破壞正是相反,
事情的原始狀態是含有計劃的,結局倒是紊亂的,換言之,破壞者的用意是產生一種毫無計劃的事態。這個標準可應用於最呆板最明顯的例子,即房屋的建造與拆毀。
建造一所屋子是依照一預定的計劃執行的,至於拆毀時誰也不曾決定等屋子完全拆除後,怎樣安放材料。固然破壞常常是建設的準備;在此情形中,它不過是一個含有建設性的整體中的一部分。
但往往一個人所從事的活動,以破壞為目標而毫未想到以後的建設。他大抵把這點真相瞞著自己,自信只做著掃除工作,以便可以重新建造,但若這真是一句托詞的話,我們不難把它揭穿,只要問問他以後如何建造就行。
對這個問題,他的回答必是模糊的,無精打採的,沒有重點的,不比他提及此前的破壞工作時說法又確切又有勁。
不少的革命黨徒,黷武主義者,以及別的暴力宣傳家,都是如此。
他們往往不知不覺受著內心仇恨的鼓動;破壞他們所恨的東西是他們真正的目的,至於以後如何,他們是漠不關心的。
可是我不能否認在破壞工作內和建設工作裡,一樣可有樂趣。那是一種更獷野的,在當時也許是更強烈的歡樂,但不能給人深刻的快慰,因為破壞的結果,很少有令人快慰的成分。
你殺死你的敵人,他一嚥氣,你的事情便完了,因勝利而感到的快意也不會久存。
反之,建設的工作完成時,看了令人高興,並且這工作的完滿也不會到達無以復加的田地。最令人快慰的計劃,能使人無限制地從一樁成功轉入另一樁成功,永不會遇到此路不通的結局;由此我們可發現,以幸福之源而論,建設比破壞重要多多。
更準確地說,凡在建設中感到快慰的人的快慰,要大於在破壞中感到快慰的人的快慰,因為你一旦充滿了仇恨之後,就不能再像旁人一般在建設中毫不費力地獲得樂趣。
所以人要治療憎恨的習慣。
—-羅素
* 理想的動物社會沒有盼到,而他們反倒落入了這樣一個時代:誰也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動輒狂吠不止的惡犬到處橫行,你不得不眼睜睜看著你的同志在招認了醜惡罪行後,被撕成碎片——她不知道怎麼會鬧成這樣的。—-喬治歐威爾
* 羅斯福自一九三三年就任美國總統,提出一連串百日維新政策,使用的都是憲法裡賦予總統的緊急行政命令權。
到了一九三六年,羅斯福在美國的聲望已經到達最高峰了。
什麼叫最高峰?零負評嗎?不是的。
他的主張等於是抓住社會主義裡某些重要精神,然後補足資本主義貪婪及製造災難後所形成的不平等;雖是資本主義,可是用了部分社會主義的精神。
這個結果是什麼?結果是他兩邊都沒有討好。
美國企業界、政治菁英普遍認為他太左。
而哈佛大學──羅斯福的母校,現在在美國被認為是平等及自由精神的象徵──在當時三百週年的建校紀念會時,羅斯福走進去, 本來以為會迎來美國最高學府學生給予他的掌聲,但他面對的是噓聲!
學生以噓聲對他表達抗議。因為有很多社會主義信仰者認為,羅斯福應該以更符合民情需求的方案,來取代資本主義的經濟結構,當時左派在美國校園裡已經開始萌芽。
羅斯福怎麼自處呢?他憤怒?委屈?或是討好年輕學子?都不是, 他一跛、一跛的走上台、發表演說,一如往昔,充滿自信。
他告訴學生們:
這個國家現在正步上經濟復甦的路途,我們當然會繼續尋求改善美國工人的工作環境;我們當然也會繼續為降低電價而努力;我們仍會繼續為年輕男女、殘疾同胞、失業保險、老年福利及女性保護等問題而努力。
但是我們才剛開始,有太多類似的問題要被解決,制度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年輕學子沒有耐性,他沒有說服這些學生。
但美國下層社會的人們心中,羅斯福是他們的英雄。那個時候羅斯福所到之處受歡迎的景象是:一位資深記者記錄小羅斯福來到紐澤西州澤西市(Jersey City)這個地方,車隊通過荷蘭隧道(Holland Tunnel)——連結紐約市跟紐澤西的一條隧道──洞口之後,如雷的掌聲已經響起,整個城市沸騰。
在萬里無雲的晴空下,舉目所見是一片搖動旗幟的人海。
當時在美國華府最重要的辯論,並不是我說的在哈佛大學,而是剛好與哈佛大學學生批評的方向相反,也就是「羅斯福把整個國家帶離資本主義太遠了。」
所以當哈佛的學生罵他:你還是在保護資本主義啊,你還是在保護貪婪的富人!但共和黨與民主黨參議員對他都有意見,認為他:太左了。
很快的,一九三七年進入羅斯福第三屆總統的競選活動。
選舉有時候是媚俗的,因為民主政治的前提是由老百姓決定國家未來。
當一個制度危機可能連專家都非常困惑時,人民怎麼可能有他們的理性分析、合理及最好的政治選擇?
面對一九三六年年底大選時,共和黨提出競選主張,最重要的四個字叫作「平衡預算」,在美國這可是天經地義。
他們認為,羅斯福拿太多國家的錢創造「新政」,留下太高的國家負債。
共和黨當時批評:美國正處於危急之秋,美國人的福利太高了,高到那些人根本不想工作,美國年輕人沒有任何前途、看不到未來,政府又有這麼高的赤字。
共和黨不是希望贏得總統寶座,他們知道沒有人可以打敗羅斯福, 他們要的是贏得參眾兩院。
但他們不知道正由於那一次的競選勝利之後,共和黨大贏了國會,他們真的如願以償:但代價是:華爾街股市因政府過早走向平衡預算,再度大崩盤,美國走向「二次衰退」,失業率又大升,美國做為世界經濟當時惟一的中心,世界經濟又再度被拖垮。
於是,大西洋這邊納粹主義達到巔峰:太平洋那端日本軍國主義羸得絕望社會的全面支持。美國平衡預算不到一年,日本發動七七事變:美國平衡預算剛好兩年又九個月,德國侵佔波蘭。
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戰爭:二次世界大戰正式掀開序幕了。—-陳文茜《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
* 1940年二戰已經開打了半年,根據一項蓋洛普民意調查,8%的美國人支持同盟國,只有2%的人支持納粹;可是問他們要不要捲入這次歐洲戰爭,90%美國人說:不。
今天我們所熟悉的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是不存在的。美國眼看著納粹在整個歐洲連戰皆捷,不動如山。
美國不想捲入戰爭的民意,多麼的深入人心,幾乎在每一個美國人的血液細胞裡流動。
然而,羅斯福對於國際事務的看法不一樣。其實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他看到威爾遜總統支持國際聯盟卻被國內批評,他曾經説:自己也很想找各種理由來反對國際聯盟,可是想破頭也想不出理由。
在那個年代,羅斯福很感慨的說:「我們就算中立,也不應該不聞不問吧?」
可是他拿這樣的美國一點辦法都沒有,唯一能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敦促國會,廢止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禁止軍火出售的規定,也就是可以賣一些軍火到歐洲去。
其中,出口44%軍火都賣到英國。
從一九三九年到一九四○年春天,經過幾個月的觀戰,德國已經在很短的時間裡不只是打下了奧地利、波蘭,一路打到了北歐,征服丹麥;征服了東歐,打到北歐了。
此時,英國人才從幻想和夢中驚醒,但美國人仍然置身度外。
全英國開始恐慌了,因此邱吉爾出任了首相。德國在歐洲大陸勢如破竹,這個情形一直到一九四○年九月,眼看希特勒下一個目標就是英國。
美國和英國有一種特殊關係,但美國人普遍厭戰,他們深信正是因為一次大戰美國沒有介入,美國才能超越英國、成為世界第一的大國。
面對反戰的民意,羅斯福採取一項大膽的措施:他以總統的行政命令權,把五十艘服役已久但還可以用的驅逐艦,以退役為由送給英國,交換可以租借英國在海外的海軍基地。
一九四○年,又時逢美國總統大選,羅斯福在這一刻面臨抉擇。過去的慣例,總統連任兩屆就不選了,可是他覺得為了歐陸戰爭,他必須參選。
他知道大多數美國人民並不瞭解,美國人不可以把自己置於國際事務之外,他必須用個人的聲望來領導這個世界,所以他決定競選第三任。
那時候的美國憲法沒有禁止競選第三任或第四任總統;直到一九五○年,美國才通過新的憲法修正案第二十二條,美國總統任期最多連兩任。
羅斯福想解決歐洲事務,他覺得只有他可以做得到, 但當時他也沒意識到這即將成為人類史上最慘烈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
其實人處在二次世界大戰中,都還未必意識到這就叫做二次世界大戰。當時的羅斯福說:我好幾個夜晚都躺著想,自己問自己,身為美國的三軍總司令,是否有權力呼籲美國人,自我訓練為國家效勞,然後拒絕一己之私呢?面對危難,每個人都不應該逃避應負的責任。
但是他自己也知道,在那一刻並不容易。
其實他對於競選第三任,自己也常常處於搖擺之中,沒有那麼堅定,他曾說:「有一部分的我很想退休,回到海德莊園。」
也就是回到他出生的羅氏大宅,寫寫回憶錄。
可是他的良知不允許,所以這次他仍然競選了。當然,輿論的批評就大了, 批評者認為他不該打破慣例,世界大戰干美國人什麼事情;連他曾經在大蕭條時期史無前例的在田納西河谷設立管理局,成立一間水力發電公司,等於是美國第一次有國營事業,也被拿出來批評是左翼,或說這就叫做官僚作風。
選舉的結果,羅斯福還是連任了,得票數是二七二四.四萬張,和他競爭的共和黨候選人叫威爾基Wendell Lewis Willkie,他的得票是二二三○.五萬張,美國人打破總統連任兩屆的傳統,讓羅斯福繼續領導,可是贏的票數就沒有羅斯福第二次連任時這麼多。
這說明瞭其實大多數老百姓未必知道自己所面臨的危險是什麼;其次老百姓容易很厭煩一個人,我們都已經看了你八年,我還要再看到你?──這當然是老百姓的一種天性。
所有的英雄都會令人厭煩。這是一位很有名的歷史學家保羅• 甘迺迪Paul Kennedy講的話。
美國國內本來還為羅斯福勝選問題繼續吵,但是吵到一九四一年, 突然沒什麼人再吵下去了;因為美國已經變成民主同盟國家的兵工廠,利用了租借法案,將飛機、坦克還有其他用品送到英國。
簡言之,美國從歐陸的戰爭,開始嘗到甜頭,發現了一門好生意。
那時中國也開始因為抵抗日本侵略獲得美國的援助,貸款達到五百億美元。同時,羅斯福凍結德國、義大利這些法西斯國家在美國所有的存款以及信用,接著日本也被列入凍結的對象。
羅斯福和英國首相邱吉爾兩人會晤,共同發表《大西洋憲章》,宣稱確保世界遠景更美好的共同原則──可是請注意,即便如此,美國仍然沒有參戰。
歐陸戰爭打到英國時,美國出口大增,失業率開始大降。美國人突然在那一刻發現一件鬼魅般的事, 原來支持其他的國家打仗,變成軍工廠,可以解決美國大蕭條的問題──這是之前他們從沒想到的,他們只想著如何避免捲入戰爭。
但這件事情很重要,因為這使得美國後來出現「軍工複合體」。他們發現此事,實在太穩賺不賠了。
美國第一次嘗到甜頭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許多人難以想像,包括最優秀的經濟學家。
等二戰快結束、一九四五年時,美國的失業率只有1.2 %。
從一九四○年的10%,短短四年之內降到1.2%,幾乎達到充分就業。
所以經濟及歷史學家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挽救了美國的大蕭條:也從此改變了美國人的思維。—-陳文茜《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
圖片:https://www.archdaily.com/554750/bombay-sapphire-distillery-heatherwick-studio
同時也有1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860的網紅跟著領隊玩,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新世界降臨《我的起源》由你主宰 ios下載:https://apps.apple.com/cn/app/%E6%88%91%E7%9A%84%E8%B5%B7%E6%BA%90/id1407226348 Android下載: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
雷 切 坦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葉郎每日讀報 #娛樂產業國際要聞揀1加2條
│密談合作多時的 Comcast 確定將和 ViacomCBS 聯手在歐洲市場推出新串流品牌│
• 眉來眼去一兩個月的兩個好萊塢媒體集團 NBCUniversal 的母公司 Comcast 以及 Paramount 的母公司 ViacomCBS,今天終於宣佈他們確定將合作的項目:不是先前謠傳的合併兩家公司,也不算是將各自的串流旗艦品牌 Peacock 和 Paramount+ 合併成一家,而是雙方將在歐洲市場聯手推出一個新的串流品牌,以便與目前稱霸歐洲市場的 Netflix 和 Disney+ 在同一個量級上爭霸。有趣的是這個新品牌名稱沒有 Peacock 也沒有 Paramount 這些字眼,而是選擇用 Comcast 旗下既有的歐洲衛星電視品牌 Sky 和 ViacomCBS 旗下的美國電視網 Showtime,組合成新的名稱—— SkyShowtime。
• 這樁合作密約最早爆開是大約一個月前華爾街日報獨家報導 Comcast 執行長 Brian Roberts 和 ViacomCBS 董事長 Shari Redstone 六月底在紐約的秘密約會。外界猜測兩人除了針對各自家裡的串流服務遠遠落後對手的慘狀(Peacock只有4200 萬用戶而 Paramount+只有3600萬用戶的)互相取暖之外,很可能談及了雙方在串流業務甚至整個媒體集團上的合作。
• 其實就在密會發生的差不多時間前後,華爾街日報就引用消息人士的話指出擁有 NBCUniversal 的電信業者 Comcast 有意透過併購機上盒業者 Roku 或是與競爭對手 ViacomCBS 合作甚至合併,來擴大自己在串流大戰中的量體規模。當時報導稱更早之前 Comcast 和 ViaccomCBS 曾密切就交往可能性談過一陣子,但後來 ViacomCBS 推出自家的 Paramount+ 服務之後就失聯了。
• 媒體原本猜測 Comcast 和 ViccomCBS 眼前能在串流大戰中做出的最激烈手段不外乎合併兩家的串流服務,或是像 WarnerMedia 和 Discovery 那樣索性合併兩家公司。後面這個選項鑒於今年以來美國新政府對於反壟斷政策的標準緊縮而變得不切實際。兩週前 Hollywood Reporter 則掌握到了接近局部正解的內部消息,指出 Paramount+ 將藉助 Comcast 簽下歐洲的電視服務 Sky 的幫忙開始進入歐洲市場。今天揭露的方案中的合作深度遠比兩週前的報導還要深入許多,因為最終這個新平台 SkyShowtime 上將囊括兩個集團內包含 Showtime、Nickelodeon、Paramount Pictures, Paramount+ Originals、Sky Studios、Universal Pictures 以及 Peacock 等多個內容部門的影視節目。等於是兩個集團跳過了美國市場和美國政府的監理,手牽手跑去歐洲變身成一輛巨大的串流坦克,開始砲攻歐洲市場。
• 過去的好萊塢電影藉由授權或是在地分公司發行的方式征服全球市場。但經營一個跨國界的串流服務要面對的市場和法規更加破碎,甚至還有各種外國人一時半刻難以全盤掌握的道德地雷區不停引爆爭議。比其他平台早了好幾年布局全球市場的 Netflix 因此站在一個其他競爭對手短時間內難以超越的制高點,得以在沒有競爭對手的情況下侵吞蠶食各國市場好幾年。其他好萊塢的串流服務除了 Disney+ 正在努力追趕之外,其他家都以舉步維艱的速度掙扎著前進。反應在數據上,如今 Netflix 的用戶成長力道就完全來自國際市場,也使他們將節目的製作中心迅速從美國中心化轉向各國在地製作遍地開花。在美國串流市場吃鱉的 Comcast 和 ViaomCBS 宣佈聯手經營歐洲串流 SkyShowtime,也等於抄了 Netflix 的決戰海外策略。反正國內一時半刻追不上,不如先去別的沙坑打有勝算的仗。
◇ 新聞來源:
Comcast, ViacomCBS to Launch SkyShowtime Streaming Service in Europe(https://flip.it/KxGJkD)
ViacomCBS Teams With Comcast’s Sky to Launch Paramount+ in Europe(https://flip.it/Tjv-Ex)
───────────────
其他今天也可以知道一下的事:
│迷因股民在電影院產業各種壞消息之中繼續推高 AMC 電影院的股價│
◇ 新聞來源:AMC Continues to Soar as Meme-Stock Phenomenon, Despite Bleak Future of Cinema(https://flip.it/_LCCpu)
│Spotify 透過他們併購的 podcast 製作公司 The Ringer 取得美國職業摔角 WWE 的獨家 podcast 合作協議│
◇ 新聞來源:Spotify and WWE Ink Exclusive Podcast Deal, The Ringer to Develop New Slate of Wrestling Shows(https://flip.it/RwrfO2)
雷 切 坦克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聞寫作有哪些技巧?】
大家可能多少聽過「非虛構寫作」,是近年興起的新聞報導寫作方式。和以往平鋪直述的公式化寫作不同,更強調以「故事」的方式來呈現。
而這次要和大家分享的這篇文章,就整理了這方面的寫作技巧。一起來看看吧~
-
新聞寫作的核心 / 白岩松
一、被顛覆的金科玉律
我上大學的時候,學校用了一個學期進行「新聞導語寫作訓練」。導語是什麼?導語就是對新聞內核最精煉的濃縮。八十年代的新聞專業教育,寫導語講究的是五個W:什麼人(Who)、什麼事(What)、什麼時間(When)、什麼地方(Where)、為什麼(Why)。
我一直以為「五個W」是金科玉律。但是最近二三十年,當你看到國外的很多新聞導語,發現壞了,半數以上不再是完整的「五個W」。
2000年9月1日,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因為那天我兒子第一次上幼稚園。我把他送到幼稚園,看他哭完,撒腿跑機場,飛到雪梨去做奧運會報導。
一下飛機就聽說:「中國奧會施行了最嚴格的興奮劑檢測程序,一大堆著名運動員都被『幹掉』了。」
我們到記者村去看電視,首先看到的是中央4套的節目,這條消息是傳統的報導:「今天下午×點,中國奧會主席、國家體育總局局長袁偉民,在召開的××會議上強調,寧可犧牲成績,也要一次乾乾淨淨的奧運會。」大致是這樣的內容。
很標準,五個W都有。我們也沒覺得有什麼異樣。
隔了一個多小時,又看到澳大利亞電視臺的一條新聞,也是反映這件事,但突然看出不一樣了。畫面裡,一個運動員在宿舍裡收拾東西,報導一上來大概就是:「中國的運動員×××正在收拾行李,但他不是去參加雪梨奧運會,而是要回到他的老家。」
「五個W」是不全的,但我們一下子就被這條新聞抓住了。
這條新聞結尾,是×××走出體育總局大院的畫面,解說詞:「×××只需要幾個小時的行程,就可以回到他的老家,但是沒有人知道,他要用多長的時間再回到這裡。」
當時我就覺得,這個新聞表達跟以前很不一樣。我們都不太敢於去寫這樣「五個W殘缺不全」的導語。但是後來持續研究下去,我才發現,國外的新聞報導在過去二三十年間,導語寫作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早已不再強調完整的「五個W」,而是越來越強調這四件事:主人公、故事、戲劇化、懸念。
二、「人」和「人性」的故事
新聞的核心是「人」。先有對「人」的關注,才有對新聞的關注。講一千、道一萬,人類所有文化產品的實質,都是在描寫人和人性,從來沒有偏離過。
對於新聞,也是如此。我們要用個體的「人」,去化解宏大命題。
比如交給你一個選題—727萬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過去的表現形式可能就是「大裡來、大裡去」,現在,一定會有更多的新聞人選擇由一個個體、一個具象的概念切入報導。
或許這個片子或者這篇報導,上來就是講述一個人物,用電視畫面或文字語言去描繪:「星期五這天,清晨4點多,胡寧(假定人名)就起床了。他拿出一套平常很少穿的衣服,準備去參加在工體舉辦的招聘會。這已經是他進入大四之後參加的第十二場招聘會了。」
接下去可能會有一個轉折:「其實,這天要早起的不只是胡寧,與他命運相同的還有727萬名大學畢業生,比去年『史上最難就業季』的人數還多出30萬。」
一下子就將報導面橫向拉開了。然後繼續加入宏觀的觀察,但最後還是要回到胡寧身上,回到個體的故事裡。
國外的新聞報導幾乎已成共識:通過具體人物,表達宏大事件。沒有主人公就沒有事件,就會讓新聞可信度,尤其是吸引力降低。所以,你首先要明白,新聞寫作傳播,就是一個寫故事和講故事的過程。
不要在「故事」和「虛構」之間畫等號—真實的事情,也需要通過「講故事」的方式進行傳播。我們在對外、對內的宣傳當中,有相當多的失敗就是因為不會講故事。花了很多錢出了很多力,卻沒有好的效果。
三、邏輯:站在受眾的角度思考
要講好新聞故事,第一個準則,就是站在受眾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反過來,站在自己的角度。
過去我們設計廣播或電視的節目結構,都是假定受眾從第一分鐘開始聽或看,一直到最後一分鐘節目結束,由此完完整整地來考慮它的起承轉合:怎麼開頭,怎麼推進,怎麼高潮,怎麼收尾。
但國外的傳媒調查顯示:聽眾和觀眾會在任何時間進入、任何時間離開。這就對我們過去那套「線性邏輯」產生了挑戰—中途進入看不出眉目,立刻就換台了。所以現在,「平行邏輯」正在快速成長,要讓任何時候進來的受眾都可被抓住。
我小時候,一放學就跑到電線杆子底下,聽袁闊成、單田芳的評書,一聽就是半小時,聚精會神。現在,你給我講半小時故事試試?你能讓多少人從頭聽到尾?更何況,還是連續一百天,每天半小時。很難。
現在的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對故事的心態和審美不一樣了。同樣是半小時,過去你可以慢條斯理地講一個長故事,現在卻可能要把長故事分解成好幾個完整的短故事,再組合在一起。比如《舌尖上的中國》,你任何時候打開電視,都能跟著它的故事走。
受眾的需求發生了變化,講故事的人必須適應這種變化。
四、細節:直指人心的力量
一個好故事,從內容層面上看,有了人和人性、懸念和邏輯,還有很重要的一項—細節。新聞人應該養成這樣一種習慣:無論做什麼樣的選題,首先考慮人物,其次尋找細節。
我們常說,一篇文章寫得「有血有肉」,細節就是文章的「血肉」。好的細節,會在聆聽者產生倦怠的時候,將他再次帶入故事。被細節牽引著的人,聆聽的狀態都是不一樣的。比如,大家平時一聽到「主旋律」這三個字就頭疼,話題太大!如果把大話題轉化成故事、再引入一些細節呢?
無錫有兩大家族:榮氏和錢氏。榮氏家族出了榮毅仁這樣的國家副主席,錢氏家族出了錢穆這樣的大學者。錢穆有個侄子,1931年考上了清華大學,語文、歷史都是第一名—雙百。他的名字叫錢偉長。
錢偉長進了清華以後,陳寅恪希望他學歷史,聞一多和朱自清希望他學文學。可是入學第二天,就爆發了「九一八」事變,錢偉長夜不能寐,覺得學歷史、學文學都無法拯救民族命運。他左思右想,跟同學探討交流,只有學造坦克,強大自己的實力,國家的前途才能慢慢變好。
造坦克就得學物理。第二天錢偉長跟學校說「我要學物理」。老師打開成績單一看,樂了:中文和歷史都是100分,物理5分,數學加化學一共20分。考成這樣,您敢學物理?
因為錢偉長態度很堅決,學校跟他達成了一個協議:在物理系試讀一年。錢偉長答應了。他畢業的時候,成績是物理系第一名。
幾乎所有人聽完這個故事都熱淚盈眶。這是不是主旋律?當然是!但這裡沒有標語、沒有口號,只有人、只有故事、只有細節。
再舉一個關於「細節」的例子。
上世紀五十年代很有名的女指揮家鄭小瑛,剛當母親不久,就被送到莫斯科的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深造,一去幾年回不來。
終於熬到畢業,她成為全蘇聯第一個走上柴可夫斯基音樂廳指揮歌劇的女指揮家。演出那天,她把孩子的一張笑著的照片,夾在樂譜的最後一頁。演奏開始,一章一章、一節一節地往下行進,當最後一個音符結束,在全場長達幾分鐘的雷鳴般的掌聲裡,鄭小瑛一直熱淚盈眶地看著樂譜最後一頁,照片上的孩子也正笑著看她。
請告訴我,這樣的故事可以抓住人嗎?當然能!然而有多少人會去挖掘這樣的細節?沒有這樣的東西,你的故事怎麼會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我們平常都在忙什麼?輕易去站隊,去互相攻擊,你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嗎?生活中有無數這樣的故事。我們想像一下,不管你弘揚什麼還是批評什麼,那些都是外在的要求。如果掌握了講一個好故事的方式,還怕沒有「制空權」嗎?
雷 切 坦克 在 跟著領隊玩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新世界降臨《我的起源》由你主宰
ios下載:https://apps.apple.com/cn/app/%E6%88%91%E7%9A%84%E8%B5%B7%E6%BA%90/id1407226348
Android下載: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icantw.ori&hl=en_US
《我的起源》以生存創造、復甦世界文明為主題,萬人同服在線大世界狩獵探索手游。
【探索有溫度的綺麗大世界】
遊戲運用實時光影與卡通渲染技術,塑造了一個明亮絢麗的3D幻想大世界。
晝夜陰晴、四季更迭、彩蛋奇遇、鮮活NPC等元素組成了這有溫度的奇麗大世界。
【生存只為進化】
為了拯救早已崩壞的未來世界,你將回到文明衰落、科技破敗的原始世界。
抵抗生存挑戰、重塑進化歷程、復甦世界文明這將是你作為探尋者的使命。
【萬物有靈且美因你而起】
物質槍一槍吸盡,世界萬物均可為你所用。
解鎖海量配方即可創造特色烹飪、實用工具、武器裝備,還能建築個性化的房子,打造獨一無二的家園。
【一切起源.開創新世界】
千奇的原始生靈皆可捕捉馴養作為專屬騎寵/戰寵;創新的仿生科技玩法,提取寵物基因可研製個性套裝與戰備。
【萬人大世界狩獵探索】
首款支持萬人同服在線的大世界狩獵探索手游,玩家可與好友一起創建家族共建家園。
還能與其他家族小隊在大世界展開競爭、爭奪稀有資源、創造你們的時代!
~~~~~~~~~~
《我的起源》 職業定位
和許多MMORPG的職業設定有所不同,《我的起源》並沒有明確的戰士、法師、牧師這樣的職業設定,但寵物卻是有分成四大類型喔!也就是說,當我們決定要走哪個路線時,首先抓到對應的寵物,然後打造該職業最適合的武器及設定搭配的次元槍技能,就大致完成這個職業的雛型囉!以下,我們便依照寵物的四大類型來跟玩家們說明各職業的特定、定位吧!
近戰輸出
走近戰輸出路線的玩家,武器的選擇基本上就是刀劍類或是錘類的武器,初期搭配的寵物建議可以選擇嚴風獸,它算是初期我們能較容易取得的高攻擊輸出的寵物。近戰輸出的職業,雖然攻擊力強,但是防禦的部份會稍弱一些,相對其他職業來說比較容易上手,注意好血量就行了,另外在進行團隊副本時,再多留意一下BOSS的動向,是否要放大招技能,事先懂得預防或閃避,也可以減輕補師的負擔。
技能的部份,火屬性技能強化攻擊,或是護盾類的技能增加自己的防禦能力,都是可以考慮的路線。在團隊副本當中,近戰輸出職業就是衝第一線,跟近戰坦克型的玩家在前方抵擋敵人,讓後方遠程輸出的職業可以安心的集中火力。
近戰輸出職業,在武器上就是以刀劍類型為主。
近戰坦克
近戰坦克在武器選擇上,槍盾類的武器是不錯的選擇,像是逆流槍盾、黑甲全盾之類的,想辦法拉高自己的血量跟防禦能力,才是近戰坦克的生存價值。而搭配的寵物,甲龍、冰石蟹對新手來說會是個容易取得的好夥伴喔!
而技能的部份,這裡則是建議完全以護盾技能為主,如果在進行團隊副本時,近戰坦克玩家別忘了要站在最前面保護所有的隊友安全喔!因此,在裝備的部份也要盡可能穿上防禦加成最多的裝備。
甲龍雖然移動速度慢,但防禦加成效果很不錯喔!
遠程輸出
遠程輸出職業,還可以再分成是物理遠程還是法術遠程,基本上定位沒什麼太大不同,就是武器選擇上有所區別而已。物理遠程輸出,武器就是弓類武器,而法術遠程輸出,則是以杖類武器為主。由於遠程輸出職業,在血量跟防禦上,並不如近戰類型職業那麼強大,所以寵物搭配上建議以移動速度快的大角鹿為優先考量,至少萬一有生命危時,還可以即時轉頭就跑。
在技能的搭配上,由於是遠程輸出,所以同時得兼顧技能攻擊力以及能否困住敵人,讓自己可以跟怪物拉開距離。在這樣的考量之下,冰霜新星會是初期不錯的選擇,而學會雷擊之後,就可以施放範圍技能,在清小怪上會很好用喔!遠程類型的職業,對新手來說也是相對好上手的,所以在遊戲中的任務引導也是要我們先抓大角鹿及做出鹿角弓這種遠程職業的搭配寵物、武器。
大角鹿的移動速度非常快。
治療輔助
治療輔助職業,可說是每個遊戲中都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職業啊!雖然初期可能攻擊力不高、血量不多、防禦不強,在打怪練功上的效益不是最好的,但還好《我的起源》中獲得經驗值的方式不是只有打怪而已,所以在等級成長上,對玩家來說應該不會是有太大的困擾。
武器搭配上,就是以杖類武器為優先考量了,而團隊中的定位基本上就是擔任補師的角色,顧好隊友的血量生命,尤其是近戰坦克的職業,請務必優先確保他的血量,這樣後方的輸出職業,才能安心集火。搭配寵物的部份,水棲獸能夠在治療上給予不錯的加成效果。而次元槍的技能,會建議搭配護盾或是治療類的技能,治療技能很好理解,就是幫隊友補血嘛,那護盾的部份同時可以幫隊友也能幫自己加成防禦,可以更有效的抵擋怪物攻擊。
治療輔助職業在操作上相對來說會需要比較多的技巧,除了要隨時注意隊友的血量之外,自己也要懂得走位,遠離戰火中心,遇到怪物放技能時,也要懂得事先閃避,不然還沒幫隊友補血,自己就先有生命危險,隊伍就會整個大亂囉!
雷 切 坦克 在 Dint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訂閱DinTer的頻道► https://goo.gl/CU6gp1
對方打野明明是反我野,但因為犯了這項大忌,反而讓我更肥?!
把龍女玩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就是當我喊誰、誰就得死!
又秀了一手鬼之閃重!重龍我可能會失誤,但重玩家...Never Fail!
精華實況時間 ►2020/06/09
實況VOD連結►https://youtu.be/JfUcareZfSw
►Prev上一部影片 【DinTer】大陸禁角-瘟疫之源!強攻圖奇Twitch JG直切後排、大絕一穿三!玩老鼠三要素?根本小狗2.0?! https://youtu.be/dnysf3EH9wE
►More Highlight 更多精華 【DinTer】萬分之一搶龍的機率成真了?相位衝擊葛雷夫Graves JG 不可能死的存在!坦克流滿血1打5?! https://youtu.be/jhoEfRhCD2w
更多丁特 More DinTer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DinTerlol
►Twitch:http://www.twitch.tv/dinterlolz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user/Dinterlolz
#Dinter
雷 切 坦克 在 Dint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訂閱DinTer的頻道► https://goo.gl/CU6gp1
我方陣容看起來很戳,但沒想到這冷門角圖奇1等團戰打起來這麼OP?
高端老鼠1等不點毒爆的、而是點Q,才有操作空間!
只要照著這三個要素來出裝,後期團戰直接隱身進場,開R噴歪三個後排!
精華實況時間 ►2020/06/01
實況VOD連結►https://youtu.be/jH4sie9duMU
►Prev上一部影片 【DinTer】萬分之一搶龍的機率成真了?相位衝擊葛雷夫Graves JG 不可能死的存在!坦克流滿血1打5?! https://youtu.be/jhoEfRhCD2w
►More Highlight 更多精華 【DinTer】史丹利傳授魔防貝殼出裝法?征服者雷珂煞Rek'Sai JG看RP發現賽事級劇情!隊友孤兒式後門完美羞辱對手? https://youtu.be/aUVHW8KBrzA
更多丁特 More DinTer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DinTerlol
►Twitch:http://www.twitch.tv/dinterlolz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user/Dinterlolz
#Di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