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五大科技趨勢深度剖析
2021-01-18 09:09 聯合新聞網 / CTimes零組件
【作者: 編輯部】
2021年已經到來。在新冠疫情的陰霾中,半導體業繼續踩著既定的步伐往前邁進。在2021年,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半導體產業趨勢呢?CTIMES封面故事本月份的特別企劃,重點選擇了今年度值得關注的五大科技趨勢,這五大科技趨勢分別是:Open RAN、AI加速、工業數位轉型、第三代半導體,以及數位資訊醫療照護等。且聽本刊編輯部為各位讀者細說道來。
Open RAN
自從蜂窩式網路首次被數位化並展開2G通訊以來,其發展迅速,並且每一代技術的複雜性都在發生變化。近年來,行動網路的資料數據量不斷地增加,並大量支援各類新業務與應用場景,使得接下來的5G系統必須考慮更大的行動數據量與設備連接性。
無線接取網路(Radio Access Network;RAN)的設置,除了必須考量關鍵性能指標要求、網路商業營運能力,還有具備持續演進能力等三大因素之外,全球電信營運業者也希望有機會與第三方設備供應商合作,來推動介面的開放性並走向標準化的制訂,如此才有機會進一步降低設備成本。因此,5G無線接取網路的基礎架構必須走向開放化、虛擬化、靈活性以及與節能等趨勢。
在早期,電信營運商若有基地台建置需求,都必須向傳統電信設備商(例如Ericsson、Nokia、中興、華為等)購買基地台設備。這些營運商總是可以透過一個固定的電信設備供應商來提供其核心網路設備,儘管有效提升了整體的性能,但代價則是降低了來自不同供應商的RAN設備之間的互操作性。結果,使用這樣的解決方案很難將無線電和基頻元件供應商整合在一起。
到了接下來的第五代行動通訊系統(5G NR),將開始導入O-RAN(Open Radio Access Network)網路系統。透過O-RAN這樣的開放架構,未來營運商可跳過傳統電信設備商,直接向硬體設備業者(如廣達、中磊這類廠商)採購電信設備,除了有利於創建高靈活性的下一代無線網路,台灣資通訊廠商更有機會切入此傳統封閉的電信設備系統,建構出一套新的商業模式。
O-RAN架構以智能和開放的原則為基礎,是在具有嵌入式AI驅動的無線電控制的開放式硬體和雲端,構建虛擬化的RAN。O-RAN聯盟正在將無線電接取網路產業轉變成為開放、智能、虛擬化和完全可互操作的RAN架構。O-RAN標準透過更快的創新,可實現更具競爭力和靈活性的RAN供應商生態系統,而基於O-RAN的行動網路更能有效提高RAN部署和運營的效率。
AI加速
當前防疫所需的非接觸性應用、未來新常態的遠距應用,以及實現永續發展的自動化應用,成了數位轉型策略的重要引子—人工智慧(AI)技術則是主藥,從分析大數據的雲端平台,到即時決策的邊緣終端,凡是數據所在,都會看到AI更顯著地牽引著各大產業質變的動向。
國際數據資訊(IDC)2020年推出的報告預測,全球在AI系統上的支出將加速成長,2019~2024年間的年複合成長率(CAGR)可高達20.1%。因為對企業而言,要在數位轉型的過程中維持競爭力,人工智慧技術佔了部份。
疫情刺激市場快速轉型,AI猛地從產業部署的藍圖要塞上,躍然化為戰場主將,改善實際應用的效率,並推動新興的產業合作模式,將是後疫情時代的發展重點。2021年AI將會加速發展,但如何加速?答案或許可見於兩大面向。
其一,產業將會加速分工,鏈結從資料中心到裝置終端的開發資源。2020年NVIDIA與Arm的併購案就能當作這項趨勢的楔子。
累積多年的GPU研發與應用資源,NVIDA對雲端AI運算的核心技術可說是勢在必得,未來若成功將Arm在行動運算上的廣泛佈局納入麾下,就能在智慧應用普及化的龐大運算架構中,更快速地實現高度整合且易於彈性部署的AI解決方案。
雖說在商業上,這是在整併業務與開發資源,但就技術發展而言,卻是在深化集中式與分散式資料管理的分工模式。AI是改變未來科技開發與應用的首要關口,要加速AI落地,更細緻的產業分工,會是這條轉型之路起點上的一小步。
其二,AI應用將會加速,確切的說,產業將更積極建立AI應用的規則性,這不僅能確立問責AI的機制,實現負責任、可信、可靠的智慧運算(responsible AI),對加速技術普及來說,也至關重要。
AI應用涉及更複雜的軟硬體整合,從演算法的智財權界定、開發規則制定甚至是標準化,到通用或客製專用硬體的開發模式創新,最後是在大小規模裝置上,處理推論與做出決策時的資料可溯性與合法性問題,這些目前都還存在不少潛在疑慮。
2020年我們看到了由G7成員國提出的AI全球夥伴關係(Global Partnership on AI;GPAI)成立,業界亦有微軟、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等跨域共組的AI Global非營利組織,還有前身為MLPerf的開放工程聯盟(MLCommons)集結了更多的產業要角,共同推動機器學習技術的開發與應用。
正是有了產業共識,才能延續並穩定這波AI成長的動能,而在2021年,這些針對AI應用的跨國跨界協商與規則訂立將會持續。
工業數位轉型
2020疫戰,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日常,更極速的驅動了數位轉型及發展。這場全球化的疫情已從根本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並史無前例的加速了數位生活轉型。從一般生活層面、企業端,到製造業,都正經歷著一波數位轉型的革命。事實上,數位轉型早在疫情之前,各企業早就已經開始陸續佈局,然而疫情的突然到來,讓各企業原本的數位轉型加速進行,一波快速數位轉型的革命,正如火如荼的開展。然而所有的企業都一樣,在數位轉型的路上,總是遇到重重的關卡與挑戰,需要進一步克服。
事實上,不管任何企業,數位轉型都是一段漫長的旅程,例如正在工業4.0的框架下,加速邁向智慧化的製造業也不例外。製造業涵蓋多項設備,正以智慧工廠為目標,並朝向「自主化」的趨勢發展。目前製造業轉型面臨的痛點,包含產線設備效能有限,無法因應新興的與複雜的工作負載;過去部署的設備與新購入的設備整合不易,缺乏即時反應;以及設備、系統的安全性等。
為了解決上述痛點,成功的智慧化解決方案可由四個面向切入,分別是:效能、即時處理能力、資安與功能性安全。這「四大要件」在IIoT的部署中,扮演重要角色,將直接影響各式工業的發展,從工廠自動化、現有工廠設備的整合,到作業負載的整合,以及機器人的應用等。在智能化工廠的自主化發展趨勢中,下列幾點需要特別注意:
●可擴展的計算能力,以省電的方式解決不同的工作負載;
●結合安全性與即時性,避免系統故障或網路受損的潛在風險;
●隨著系統複雜性增加,來自多個感測器(如:視覺、雷達及光達)的感測器融合(Sensor fusion)訊息必須結合機器學習,得出準確及可行的資訊;
●所有硬體皆須透過整體性的規模設計,以運行自主系統所需的複雜工作負載,並同時具備高效能以進行商業部署。
第三代半導體:SiC & GaN
第一代半導體是矽(Si),第二代是砷化鎵(GaAs),目前市場所談的第三代,則是碳化矽(SiC)和氮化鎵(GaN)。
第三代半導體有什麼不同?其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在「寬能隙(Wide Band Gap)」上。能隙是一個基礎的物理學原理,主要用來研究電子運動的現象,其所產生的效用就是導電性的差異。能隙越寬,電子越不容易越過,當然也就越能承受高電壓的系統應用。
所以跟傳統的矽材料相比,使用寬能隙材料的半導體產品,就展現出對於大功率系統和較高溫的環境有良好的適性,並實現了更好的能源轉換效率,以及更高的穩定度與可靠性。
而基於先天材料上的體質優勢,採用寬能隙材料的半導體元件,並不需要太多其他的輔助設計,例如散熱等,因此也有助於減少裝置的體積,達成輕量化的系統。
上述這些特色正好符合了當前產業趨勢的需要,例如電動車、再生能源、工業4.0、5G等,這些應用的最大特色就是採用高功率的電路設計,也因此使用寬能隙材料的元件就受到市場的青睞。
目前全球主要的電源元件供應商都已陸續布局了碳化矽和氮化鎵的方案與產能,尤其是這類元件的材料製作的成本較高,產能十分有限,現在幾乎已成了兵家必爭之物。一線的大廠更是透過策略聯盟,或者收購的方式,來確保自家的產能。
像是英飛凌(Infineon)除了與Cree達成SiC晶圓長期供貨戰略協定外,近期也與GT Advanced Technologies(GTAT)簽署碳化矽(SiC)晶棒供貨協議;意法半導體則收購了瑞典SiC晶圓製造商Norstel AB,不久前也與羅姆集團旗下的SiCrystal GmbH,簽署了長期供應SiC晶圓的協定。
台灣的晶圓供應商環球晶,日前則公告了將收購Siltronic AG,以強化在GaN和SiC的製造能量;世界先進經過了多年的研發後,目前已逐步量產了GaN的產品。
依據半導體市場研究機構Yole的分析報告,採用SiC電源元件的裝置,在2021年將有25%的年成長率;2023年則將達到44%;2025年則會進一步增加至50%的年成長。
數位資訊醫療照護
在2020年COVID-19疫情重創全球經濟態勢之際,防疫科技和醫療照護產業相關的人力、技術及產品的需求都很迫切,也讓個人智能健康照護與數位照護服務系統的成效倍受矚目,例如其中的醫用輔助軟體、生理偵測系統及遠距問診等設備促進個人健康品質及管理的產品,正促進數位資訊醫療發展。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6903/5177162
電壓有效值計算 在 鰻魚家家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空氣清淨機二三事系列02】弄懂四大工作原理,買對你家適合的清淨機種! #文長 #但關乎健康
接續 #01【👧🏻80公分以下嬰幼兒,生活在家中最髒空氣裡?!】一文後 ,今天根據空氣清淨機的「設計目的」來談「工作原理」,枯燥卻對家人健康至關重要,我們也花了許多時間瞭解彙整,因為若需求與工作原理不能匹配,那錢肯定是白花的了!
.
舉例來說,有些家長,希望用空氣清淨機來改善家中小孩上呼吸道過敏的現象。然而,日常室內生活環境會造成噴涕打不停的主要原因,大概就是塵蟎。平常時候,塵蟎是夾在各種織品纖維中。當我們在整理舊衣物時,或資組拍打棉被時,翻動與拍打的動作會造成塵蟎與灰塵一起揚起在空氣中,然後被吸入到鼻腔裡,進而造成噴涕打不停的現象。
.
但因為塵蹣本身太重,因此很快就會落回地面或衣服中;也就是說,塵蹣因為很難持續漂浮在空氣中,所以空氣清淨機對於清除塵蹣幾乎是無效的,必須用專業真空塵蟎機,才能把塵蹣從家具與衣物中移除。
.
又例如說,這陣子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初期,各種訴求具備紫外線殺菌的產品都熱賣,表示多數人其實不知道紫外線只能殺死細菌,卻無法殺死本身只是RNA的病毒!
---------------------------------
拉回今天主題,目前市售空氣清淨機主要分四種工作原理:
✅(1)#濾網
空氣清淨機其中一個主用途,就是去除空氣中細小的「粉塵微粒」。
它們的直徑從 0.01~10 微米都有。大於100微米的,其實就是肉眼可見的灰塵,也不會持續漂浮在空氣中。對人體健康有威脅的,主要是所謂的PM 2.5,指的就是直徑在 2.5 微米以下的粉塵粒微,因為太小,因此可通過鼻毛、鼻腔中黏液,直達氣管甚是肺部深處,進而累積在肺裡;長期下來,就會造肺部組織變異。
濾網,則是過濾上述粉塵微粒的最好方式。
問題在於濾網的厚度與孔徑的密度,以及氣體通過濾網的速度,是不容易兩全其美的。
濾網的厚度越高,孔徑越小,當然可以過濾越細小的粉塵。但如此一來,空氣通過濾網的速度就變慢,空氣清淨機在每個單位時間可以過濾的氣體數量也就越少。若濾網要密,過濾速度又要快,也不是不行。只要將空氣清淨機用來帶動空氣流動的葉片做大一點,多片一點,轉快一點,讓進入濾網的風壓變大。(就是所謂的CARD值,後面會說明)
但問題來了!這樣的設計作為營業用的空氣清淨機,不是問題,對於家用者則又有聲音太大、太吵的困擾。
【對一般消費者來說,❓#該如何評估家用機種過濾粉塵的能耐?】
🔥#主要看三個數值:
① #HEPA等級
以往消費者選空氣清淨機時,會注意到濾網的等級。但近年來,HEPA12 以上的機種幾乎成常態,參考價值也就變低了。
② #濾網總面積
通常是總體積,越大越好。例如,厚10mm×500cm×50cm 的濾網,與5mm×18cm×28cm 或者 3.5mm×24cm×48 cm 的濾網,當然是第一個好。總體積越大,攔下粉塵能耐就越高,也表示可以工作的時間越長。因為濾網是個耗材,要花錢買的,所以計算「濾網式」空氣清淨機的成本,絕對不能只看機器本身,也不能只看一份濾網的價錢,而是應該把機器,以及兩年濾網的總成本一起計算。
③ #CADR值
「CARD值」意即每小時多少立方公尺的空氣通過。CADR越高,表示每個小時通過這台空氣清淨機的空氣越多。(⚠️ 但不等同過濾效果就好唷!)
📍 最後,當上述三個數值一起衡量時,#如何才代表這是一台每年能幫你帶來更多清潔空氣的清淨機呢?
→ HEPA 高+濾網總體積大+CADR 值也大
.
.
.
✅(2)#電子集塵
「電子集塵」的工作原理,就是讓空氣經過很多片帶電的金屬網,利用金屬網上的靜電荷抓住經過的粉塵,讓乾淨的空氣通過。
⭕️ 這種方式最大好處就是免耗材。此外,電子集塵網的密度低,可以通過的空氣多;或者說,它可以在高CADR 值的情況下(複習一下:就是每小時通過空氣愈多),維持很低的工作音量。
❌ 但它最大缺點則是需要專業的保養清洗。
省了耗材錢,卻多了人工用專業溶劑做清洗的錢。此外,金屬網也無法抓住細菌或病毒,更別奢望去除異味了。因此,它是工業用集塵最常見的方式,卻不見得是家用空氣清淨機的好方式!
當然,對家用機而言,「安靜」是電子集塵式最大的優點。如果你非常需要安靜的環境,同時目的只是除塵,也有能力及時間經常清洗集塵板,電子集塵式的空氣清淨機還是可以考慮的。
.
.
✅(3)#離子式:最有效應用在車用清淨機
相對於「電子集塵」將微粒吸付在集塵板上,「離子式」的作法則是利用高靜電壓的離子燈管,把燈管附近幾公分內的空氣分子離子化,然後再用風扇把離子擴散到空氣中。這些帶電離子可以讓空氣中的小微粒「相互吸付」成比較大的微粒,最後因為太重而掉落,自然達成空氣清淨的目的。
.
這也就是Part1 文章【80公分以下嬰幼兒,可能生活在家中最髒空氣裡?!】提到的 「落塵」。這種方式不僅不用耗材,連清洗都沒必要,而且機構簡單,只要離子燈管搭配風扇,就可以做出空氣清淨機。
.
但它的問題是『打出去的離子存活時間短,一般的技術僅能存活5秒內!』除少數先進的燈管技術可讓離子存活時間延長到10幾秒,甚至更久,並搭配有效風扇設計,讓離子儘可能遍佈在整個房間,否則離子式有效工作範圍通常很小。最有效的應用就是「車用空氣清淨機」,尤其是用在去除車內空間中的香煙微粒,這是CP值最高的作法。
✅(4)#一般光觸媒&固態光觸媒
前述濾網、電子集塵、離子式三種方式,主要目的都是去除空氣中的粉塵微粒,對於要去除揮發氣體、細菌、病毒,其實幾乎是沒有能力的,要達成後者,就需要用到所謂的「光觸媒」。
目前市場上以光觸媒為主訴求的機種,主要利用二氧化鈦當催化劑,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光觸媒會把接觸到的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CO2)與水(H2O),進而達成去污、減菌、甚至除臭等功效。
從化學原理來看,光觸媒是種讓光能透過半導體材料變成化學能,然後對觸媒表面的有機物產生氧化或還原作用,造成有機物分子的鏈結斷裂,而達成降解有機物的作用。雖然說,這種方式有效,成本低,而且副作用小,但是光觸媒降解有機物的作用是需要「時間」與「空間」的。
❶ #時間,指的是有機物接觸光觸媒表面的時間,這個時間如果太短,上述的氧化或還原反應就來不及發生。
❷ #空間,指的是光觸媒表面積有多大,表面積越大,可以接觸的有機物越多,降解的效率自然就越好。
.
例如說,如果把一片表面上塗有光觸媒塗料的版子,放入裝水的玻璃容器中,然後用紫外線照射,其實就可以有效減少細菌的滋生速度。但是類似的方法,在空氣清淨機的出風口塗上光觸媒,卻無法用在空氣清淨,這就是因為水中的細菌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和光觸媒塗料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但空氣中的有機物經過空氣清淨機的時間太短,表面積也太小,來不及完進行完反應。
這就是市售不少號稱光觸媒的空氣清淨機或冷氣機,光觸媒的作用,充其量只是「讓機器本身的濾網,不要成為另一種聚集細菌的地方。」對於清除空氣中的有機物或細菌,由於穿透時間過短,幾乎起不了太大作用。
而我們家目前使用的也是第四類,具有光觸媒的清淨機種,甚至連日本新幹線上也是採用同品牌,可同時有效去除車廂意味,更在新冠疫情期間,肩負起分解環境中細箘、病毒的重責大任。
---------------------------------
目前市售空氣清淨機,使用各大原理占比:
✅ 7成:濾網遮攔式+附加功能(擋下空氣中的粒子)
典型產品 ➝ honeywell 、LG、Andes 等品牌
常見附加功能 ↘︎ 活性碳 銀離子 兒茶素
✅ 2成:離子型+濾網
典型產品 ➝ 國際奈米水離子Nanoe、夏普除菌離子Plasma cluster
✅ 1成:電子集塵
典型產品 ➝ 大金 LightAir
---------------------------------
#Part3待續(後面還會有我家空清機去除異味實測)
#留言加1或設定搶先看,FB才會通知你
電壓有效值計算 在 年獸兩隻-家有三千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防疫動起來。自製消毒臭氧水隨身帶著~藍氧棒2.0
🔺即日起~2020.02.10止
🔺出貨日期:2020.03.23
🔺下單網址 https://pse.is/QKZCX
⚠️第一次跟團者請先點連結送出申請(直接以臉書帳號送出)
⚠️等送出核准後,再進同一個連結下單即可😊
—————————
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各式各樣消毒用品熱銷
但其實不只有在有疫情時需要消毒
生活中充斥各種病毒、細菌🦠⋯
尤其有幼兒的家庭,每年是花很多錢在買消毒用品😂
也因為有這個需求,所以就有各式產品問世
藍氧棒第一代募資的時候就有注意到
後來推出升級版2.0,產品各種功能更穩定值得購入
我們家一定有的就是75%酒精,因為撿狗屎後需要🤣
其他的消毒清潔液就沒有買太多
一方面媽媽很懶、二方面奉行勤洗手
但是帶小孩外出的時候,很常需要有消毒需求😯
之前媽媽群組有人提到藍氧棒,討論後覺得很適合懶人我
除了好攜帶,就是生成臭氧水的速度很快👍🏻
但也因為易氧化還原,保存時間不會太長
所以偏向現做現用的概念,我自己也蠻滿意👍🏻
實在是很多消毒噴液也有各種不同有效期限,很難記
若有一個藍氧棒,就可以隨做隨用....
不用囤積一堆瓶瓶罐罐☺️
更不用因為忘記效期,噴了一堆沒有消毒效果的的東西
藍氧棒的體積很小,就是一支筆這樣🖊
攜帶非常方便,完全不佔空間重量
使用也很簡單,就是瓶子裝水插進去按下去...
大概1-2分鐘就完成了!
這樣是否簡單到不行🤣🤣🤣完全無腦上手
一次生成最多容量是240ml,濃度有0.4ppm
這個濃度就足以破壞細菌、病毒標準!
所以用來加入掃地機器人水箱拖地也很安心
或是外出隨做一瓶,就能噴桌面消毒
讓不必要的病毒、細菌遠離~~~~~
🙋🏻♀️最讓我感到方便的,就是使用「自來水」就可以!不用特地找RO或純水喔😊
而這個電壓電解形成臭氧的過程
完全沒有添加任何化學物質,所以對環境最友善♻️
「臭氧是目前世界公認最強效、環保的綠色消毒劑
透過氧化作用,臭氧水可有效破壞細菌、病毒的結構使其死亡;殺菌速率比氯或其他殺菌劑高 600 至 3,000 倍;且還原後只會轉化為氧,沒有任何殘留和二次汙染。」(摘自官方文宣)
藍氧棒 2.0 平均電池壽命約可使用 3 年以上
以最低生成容量 30ml 計算
總計可產出 750L 臭氧水
相當於 1,000 瓶 750ml 漱口水
或 1,500 瓶 500ml 酒精
或 7,500 瓶 100ml 次氯酸水。
(⚠️注意:這邊是用單次生成最低容量30ml計算唷!一次最高可以240ml唷!)
還有,藍氧棒2.0是0耗材😚
環保而且不用多支出耗材費用,能有效消毒
省下家裡不必要的消毒噴劑支出近萬元
怎麼看都很值得帶一把~
丟在包包裡,永遠不怕要消毒沒帶到
靠藍氧棒2.0自己製造,快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