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一不留神,新的書就一直疊上來不及消化的書堆裡,大概是之前被七月選書《樹冠上》消耗過多精氣神(https://bit.ly/3j22BJr),而這排約莫落在七月中到八月中入手的書籍,先稍微做個紀錄,因為下個月的書單相當豪華,類型遍及電影、音樂、系列小說等等,大概需要先把額度留下來,九月真的非常值得期待。
⠀⠀⠀⠀⠀
這個月的選書並沒有特別獨立出來分享,因為是新版重出,這本在我多年前首度讀到的時候就頗為喜愛,為蕭麗紅的代表作《#千江有水千江月》,而此次恰好是四十周年紀念版本,希望能好好地為這本書寫篇文章。故事以布袋的蕭姓大家族為中心,敘述傳統大家庭的習俗和人情瑣碎,並探討生死、親情、愛情的衝突與矛盾。生於世代養殖漁業維生的大家庭,主角貞觀巧遇表哥大信,開始了一場若有似無的愛戀。這段戀情直到貞觀上臺北工作,大信到金門當兵,兩人間的情愫也因誤解而產生令人唏噓的變化。在蕭麗紅的內容敘述中,充滿了臺灣民俗的瑰麗與趣味,而貞觀與大信古典又含蓄的戀情,為臺灣逐漸失去的純然戀歌,悠悠地低吟了一遍。
⠀⠀⠀⠀⠀
接下來是掛名推薦的兩本,一本為早已提過多次,正在進行贈書活動的馬修麥康納回憶錄《#綠燈》,50 歲的他,花了 42 年的時間釐清自己生命中的謎題,35 年的時間記錄下解答的線索,他想要知道如何當個好人,如何得到想要的東西。如何使生命得到意義,如何更成就自我。他寫下日記,記錄他的成功與悲傷,理解與回憶。他說他書寫,是為了遺忘。敘述該如何在充斥「不」的世界中得到更多「好」,以及如何認出可能是「不」的「好」,關於抓住綠燈、並理解人生中的黃燈與紅燈遲早會轉綠的書。
⠀⠀⠀⠀⠀
再者,也已提前分享過的電影《#火口的二人》白石一文原著小說,故事敘述十天後將舉行婚禮的直子回到家鄉福岡,來到昔日戀人賢治面前。多年後再重逢,沒有一聲問候,也沒有一句質問,只是如昨日才剛分別一般,平淡中透著一股熟悉地拉開序幕。在二人熟悉的老家中,直子翻起一本舊相簿,裡頭盡是她與賢治一絲不掛的黑白性愛照。一頁一頁,往事的物證翩然眼前,那張如回憶之鑰的富士山火山口海報也隨之乍現,直子不禁脫口說出:「我最喜歡這張照片了。」二人之間曾不顧一切燃燒的火焰,在即將被宣判死刑的愛情面前再度復甦。等待直子未婚夫歸來的倒數五天,二人似末日到來般無法無天的徹夜歡合,如乾柴烈火覆水難收。肉體的歡愉、禁忌的血緣、沒有未來的放肆,在愛情與生命都將終結之前,二人最後看見的風景,名叫 —— 活著。
⠀⠀⠀⠀⠀
另一本為曾寶儀《#一期一會的生命禮物》,透過她真實經歷的四段旅程,在阿姆斯特丹,見到第一位合法執行安樂死的醫生,他說死亡為什麼不能是一場盛宴?在瑞士,和 104 歲的人瑞擁抱,她開始不斷與七年前的自己對話在洛杉磯,見到「Hamony」,世界第一具 AI 人工智能性愛機器人。在美墨邊界,很多人看見了暴力,分離,界線,隔離,但對這裡也有愛,勇氣和希望。在聖地牙哥,一場「長生不老大會」激情展開,那是令人完全無法想像的未來世界。這本書希望是一趟思考的旅程,更靠近真實自我的旅程,直視生命的旅程,以及全然自由的旅程,當旅程結束,你也有了一份屬於自己一期一會的生命禮物。
⠀⠀⠀⠀⠀
此次先介紹三本華文作品,若要選一部個人最喜愛的本土劇集,無疑是現在正在播出第二季的《俗女養成記》,而原作者江鵝也推出了另一本散文集《#俗女日常》,有別於上一本以在傳統中藥店家庭養成的台南女兒故事為主軸,最新文集不改幽默詼諧本色,卻更多聚焦於成長後在台北打拚的都會熟女人生。江鵝曾在訪談中表示,她跟「陳嘉玲」最大的共同點,是中年對生活各面向的反思,還有勇敢離開職場,做一個普通女人。這本《俗女日常》,也可說是這位勇敢的「普通女人」醒悟後學著做自己的第一手實驗記錄。回到俗女的日常,說普通也不普通,玲瓏通透的智慧和文采,清爽的文字挾帶著不可言說的魔力,既療癒又提點,不只讓同世代的六年級女生心有戚戚,五至七年級的都會女子讀來應該也都會覺得毫不高深,卻又如獲天啟。
⠀⠀⠀⠀⠀
其次為,胡晴舫主編的《#我臺北我街道》,集合不同世代、不同背景的二十位作家的全新創作,他們各自以詩、散文、小說書寫記憶中的台北街道。小說與詩提煉出意象,散文貼近個人記憶與生活,不同文體、長度產生不同的閱讀效果,就像散步每一條街道感受到各自獨特的氛圍。焦元溥寫消失的羅斯福路唱片行,馬世芳寫來不及參與的麥田咖啡館,張亦絢寫她的木柵路,崔舜華寫她的潮州街,吳鈞堯寫他的重慶南路,何致和寫永遠在他心底流動的西藏路,馬欣寫敦化南路的前世今生,王盛弘、羅毓嘉在這座城市私藏了他們的男孩記憶,郝譽翔在椰林大道度過了她的憂傷青春,以曲折方式學會在台北安置自己的馬翊航、王聰威,更有陸穎魚在台北街頭思念香港,顏訥在往生者帶領下探索她不知道的台北,陳雨航在文章不斷叩問,自己是否是台北人?而被言淑夏形容為春天繼母的台北街道,也有楊佳嫻的 236 公車呼嘯而過,裡頭住有陳宛茜認識的清朝耆老、陳又津描寫的公娼,以及駱以軍眼中身懷內力的各路高人。除了作家視角,更有來自法國的攝影師余白,用鏡頭拍攝他安身立命這麼久了的第二個家。閱讀他們的台北,讓我們更深刻了解這座城市。
⠀⠀⠀⠀⠀
第三本是兼具編劇與作家身分的劉梓潔新書《#希望你也在這裡》,她以這部小說,揭開路上的迷人和迷惘,熱鬧和寂寞。對生命的種種疑問,也許那些錯身而過的風景就是解答。有些人是天生的流浪者,有些人在飽嘗人的來去後才終於能夠出發,也有的人不知道前方有什麼,卻越走越寬廣。生命際遇各自不同的四個靈魂,在人生這張地圖上交錯前行,彼此纏繞又轉瞬消逝。面對旅途中的每個岔路,他們會做出什麼選擇?當漫遊變成探索,漂浪轉為追尋,旅程的盡頭,會有他們想要找的那個人,或者答案嗎?旅人歸來回首一望,種種混亂都已經過去了,一切才剛開始而已。
⠀⠀⠀⠀⠀
此次翻譯小說特別想讀的,有《林肯在中陰》作者喬治桑德斯小巧精美的《#狐狸小八》,他回歸短篇小說場域,加上喬西卡迪諾的插畫,有著喬治歐威爾式荒謬的情節設定,狐狸寫給人類的一封信,卻真實地切中人與自然日益惡化的衝突。不過,桑德斯始終相信本質上是道德的,可以引導我們更好地去愛。只要記得,整個故事的敘事者是隻小狐狸,他嘗試學習語言與「人累」溝通,我們生而為人可以更溫柔地對待自然嗎?人類該如何回覆狐狸小八?闔起書本看著書封,不難發現作者虔心期許眾生的良善、平等與和諧。
⠀⠀⠀⠀⠀
以及另一本同樣短小精悍的作品,西班牙作家胡利歐亞馬薩雷斯寫於 1988 年的《#黃雨》,被譽為是歐洲二十世紀文學的顛峰之作。在庇里牛斯山區一座荒廢的小村艾涅爾,1970 年代,那裡完全廢村。但屋舍仍矗立原地,在靜謐中、遺忘中,在冬雪中緩慢腐朽。老人安德烈斯是廢村僅存的最後一位居民。在寂靜和冬雪的包圍下,在悲涼和屋舍的廢墟之間。嚴冬漫長的十二月夜裡,只剩他孤零零一個人在艾涅爾度過黑夜。他喃喃念起逝者的眼眸、盤根錯節的回憶,那些死寂佔據破落凋殞裡的清醒與夢囈。這座村莊是真實存在的。瀰漫全書的孤獨、絕望、夢境與回憶,難以抵抗的時間年輪,深入存在的虛無,內心的孤絕、無力,理智和瘋狂。訴說時代如何遺棄鄉村,留予靜謐大地深沉的平靜。黃雨洗去一切,沒有人被銘記。
⠀⠀⠀⠀⠀
還有等待許久的《魔戒》托爾金中土三大傳奇最終章《#剛多林的陷落》,繼《貝倫與露西恩》、《胡林的子女》之後,見證了第一紀元走向終結。這三大傳說既是《魔戒》那宏大背景的組成元素,更是《精靈寶鑽》必不可少的基石。講述人類圖奧在剛多林的旅居,包括他與精靈伊綴爾的結合、兒子埃雅仁迪爾的出生、部臣邁格林的背叛、隱匿之城的陷落和諾多族倖存者逃亡的經過。這個故事在托爾金想像的中土世界觀第一紀元中占舉足輕重之意義。遺憾的是,托爾金平生寫出的完整版本便僅止於那創作於青年時期的文稿,他雖曾著手重寫,但並未完成全稿。透過其子克里斯多福托爾金的整理,此書得以面世。
⠀⠀⠀⠀⠀
當然,克蘇魯的話題還繼續延燒,《#夢尋祕境卡達斯:H.P. Lovecraft 幻夢境小說傑作選》仍不容錯過。《幻夢境小說傑作選》,是由一連串異次元空間幻夢境的相關故事所組成,收錄的十篇故事,以藍道夫.卡特的冒險事蹟作為主軸,再加上幻夢傳奇的重要篇章《奈亞拉索特普》、《烏撒之貓》與《末日降臨薩納斯》,和劇情看似獨立、卻對後續故事有重要連結的恐怖短篇經典《皮克曼的模特兒》,以及將上述元素串聯在一起的長篇故事《夢尋祕境卡達斯》。幻夢傳奇與克蘇魯神話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它偏向帶有微妙恐怖的奇幻故事,而非完全傾向克蘇魯神話深淵般的太空恐怖劇情。此外,洛夫克拉夫特在其他故事偶爾提及的諸多神祕地名(像是《死靈之書》中經常提及的冷之高原),也會在本書中完整呈現在讀者眼前,讓這個系列,與《克蘇魯的呼喚》相關故事息息相關,卻又展現出自己獨特的生命力。有趣的是,在這裡,作者本人的化身藍道夫卡特,會如同神話故事中的英雄,循序漸進,帶領讀者深入幻夢境,首尾相連,將各個段篇故事拼湊為一個完整的冒險歷程,打造出一個如同《魔戒》般,精彩刺激的傳奇故事。
⠀⠀⠀⠀⠀
同樣帶有奇幻色彩的療癒小說是《#歡迎光臨夢境百貨:您所訂購的夢已銷售一空》,這個百貨公司是睡著後才能入場,客人們入睡後,進入最受歡迎的「達樂古特夢境百貨」,挑選陳列在眼前的各色夢境:想再次相見的人、期待前往的地方、害怕又想突破的事物,以及超乎想像、上天下海的瑰麗夢境等等,每一層樓都提供別出心裁的夢。這棟五層樓的百貨門庭若市,有睡長覺的客人,也有短暫睡個午覺的人類和動物。新人佩妮通過了與達樂古特本人進行的一對一面試,來到夢境百貨上班,準備好好推銷各個傳奇製夢師所設計的夢。然而,當她好不容易稍稍搞懂測量睡意的「眼皮秤」、從「夢境滿意度」轉換的支付系統等細節後,竟然惹下大禍,最貴的夢境費用從她手上被偷走了。眼看工作即將不保,她該如何化解困境?在這神祕的夢境百貨,在清醒與睡夢的邊界,她又將遇見什麼樣的人,以及他們心中渴求已久的夢?
⠀⠀⠀⠀⠀
若注重推理閱讀樂趣的人,應該不容錯過這本暢銷小說《#喜鵲謀殺案》,當編輯蘇珊拿到艾倫康威最新作品的書稿時,她怎麼也不會想到這本小說即將改變她往後的一生。和這位暢銷推理作家合作多年,蘇珊對他筆下的偵探艾提克思彭德瞭若指掌。而艾提克思彭德系列是蘇珊任職的三葉草圖書出版最暢銷的書。為了工作蘇珊別無選擇,只能忍受艾倫種種惱人的行為舉止。在艾倫的新作中,艾提克思彭德來到派伊府邸,一座鄉村內的莊園調查一樁謀殺案。是的,其中有死屍和許多各懷鬼胎的嫌犯。然而隨著情節的推演,蘇珊不禁越來越懷疑,在這份書稿字裡行間隱藏著另一個故事:一個充斥著嫉妒、貪婪、冷酷的野心,以及謀殺的真實故事。
⠀⠀⠀⠀⠀
接下來兩本是與女性議題有關,首先是關於一場性侵案與一封陳述書,打動上千萬人,也改變了美國司法的花漾女子故事《#這是我的名字》。2015 年 1 月 17 日,香奈兒米勒遭到史丹佛大學生布羅克特納酒後性侵。隔天,香奈兒在醫院醒來,才得知自己成了被害人。她不再只是香奈兒,在法律上,她被賦予了一個新的匿名身分:無名艾蜜莉 Emily Doe。香奈兒與艾蜜莉各自過著不同的生活。香奈兒繼續上班、社交、過日子,但她開始失眠,還會在沒人看見的地方獨自流淚、崩潰。艾蜜莉活在一個封閉的世界,她活在法院、警局,活在證詞與質問當中。沒人知道艾蜜莉是誰。而布羅克,這位有望代表美國參加奧運泳賽的明日之星,在被捕後不到二十四小時,就以十五萬美金交保,重獲自由。2016 年 6 月,歷經將近一年半,審判結果終於出爐,布羅克僅遭判監禁六個月。數日後,網路媒體 BuzzFeed 刊登了無名艾蜜莉的法庭陳述書,四天內點閱率破 1100 萬,引爆全美輿論。無數人民站上街頭聲援艾蜜莉,時任美國副總統拜登也公開支持。2018 年 8 月,加州針對性侵罪修法,該案法官遭罷免,布羅克的上訴被駁回,史丹佛也將他退學。艾蜜莉獲得了遲來的正義。2019 年,艾蜜莉以本名出版此部自傳《這是我的名字》。
⠀⠀⠀⠀⠀
後者是被稱作少女版《使女的故事》的南韓作家尹異形《#兩封合格通知書》。女孩收到卵子評鑑合格通知書,根據最新生育法案,她必須在卵子迅速老化之前短短三個月內,進入生物資料庫尋找「準爸爸」,準備懷孕。如能順利生下小孩,將會獲得不愁吃穿的財富,簡直比進入理想大學更令人嚮往。自身亦是人母的韓國文壇怪物級新銳小說家尹異形,自道內心的女性主義者於江南站隨機殺人案之後被喚醒,對於女性遭輕視物化的現狀無比憤怒。本書虛構的駭人法案左右著青年的生涯抉擇,「生育」赤裸裸地淪為階級晉升的工具。擁有生育能力,難道就非得拯救人口危機不可?小說直指當今社會制度弊病,讀者驚嘆字字句句引人痛切共鳴。作者多次強烈表示,「不要繼承這個世界,不要繼承我們現在的生活。」無論是對自己生育的孩子,或是對這個世界的年輕世代,她都傳達了不得不把如斯醜陋世界交給下一代的歉疚感。她說自己的名字意思是「奇異的形狀」,特立獨行,敢於說出人所不能言。自從江南站隨機殺人案發生後,尹異形才真正意識到,自己所處的世界是多麼輕視女性、多麼獨尊父權意識。在數年後迅速席捲全球的 #MeToo 浪潮之下,她仍持續以書寫探索女性在和平狀態與受迫處境之下的各種不公體驗。
⠀⠀⠀⠀⠀
最後是,不知道該怎麼拍進去的金磊《#鯨豚記》,觀賞過紀錄片《男人與他的海》的觀眾對作者應該並不陌生,榮獲英國自然史博物館「年度野生動物攝影師大賽」民眾票選大獎、法國「P×3 巴黎國際攝影大賽」金牌 、美國「IPA 國際攝影獎」榮譽獎等國際攝影大獎殊榮,台灣首位水下鯨豚攝影師金磊,大學畢業後,來到花蓮成為海上解說志工,開啟他往後 20 年的鯨豚追尋之旅。從水面上的影像開始,為了熟悉活動於不同海域的鯨豚種類,金磊前往世界各地下水拍攝鯨豚,磨練出深厚的水下拍攝技能與心法。一路追尋,堅持夢想的他,足跡遍及東加王國、日本御藏島、阿根廷巴塔歌尼亞、挪威極圈,與夢幻如抹香鯨、大翅鯨、南方露脊鯨、藍鯨、虎鯨近距離接觸,並拍下牠們的美麗身影,其中包括悠游台灣海域近 30 多種的鯨豚紀錄。全書收錄超過 200 多幅珍貴影像,金磊從拍攝鯨豚中認識自己,享受過在水中與鯨豚共游的震撼奇妙感,突破了恐懼、沮喪、撞牆的內心爭戰,更體悟到自己與自然之間的關係。透過過往生命歷程的反思,他在書中娓娓道出一張張令人驚奇影像的背後故事,那一段段的海洋冒險,難忘的神奇旅程,亦是他為邁入第 30 個鯨豚拍攝生涯所做的一次深度回顧。
⠀⠀⠀⠀⠀
⠀⠀⠀⠀⠀
⠀⠀⠀⠀⠀
(以上文字部分自出版社書介。)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謝春德,1949生於台中市,著名攝影家、藝術家。高中就讀一年即休學,當過鐵工廠黑手、廣告社學徒、郵局腳踏車管理員等。19歲便以前衛、超現實的風格,在精工社畫廊舉辦第一次個展。1970年代中期,謝春德與胡永、淩明聲、柯錫傑、莊靈、周棟國、張國雄、張照堂、郭英聲等人組成「V-10」(視覺藝術群)。197...
「電影影像與意象學」的推薦目錄:
- 關於電影影像與意象學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電影影像與意象學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電影影像與意象學 在 紀錄觀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電影影像與意象學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電影影像與意象學 在 徐佳瑩 LaLa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電影影像與意象學 在 A- KI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電影影像與意象學 在 通識#廖繼坤#電影影像與意象學- 輔仁大學板 的評價
- 關於電影影像與意象學 在 i-View 意象影像電影戲劇調光作品介紹 - YouTube 的評價
電影影像與意象學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認真聽】#你看見的不是鬼,你看見的其實是自己 | 魔神仔與聖誕老人的關係? | 榮格取向的鬼文本分析 // 李長潔 👻
.
聽膩鬼月千篇一律的恐怖故事了嗎?覺得鬼故事不就是要嚇人而已嗎?偽學術曾經從社會學、文化研究、民俗學、人類學等面向幫大家解析鬼魅文本。這次,在七月半的時刻,我們從「榮格精神分析」學派的角度切入,重新思考「靈異」(occult)與「科學」(science)之間的模糊地帶。透過「#黃色小飛俠」、「#邱高事件」、「#魔神仔」、「#聖誕老人」(關他甚麼事?)等精神分析式的鬼故事文本分析,發現個體生命經驗的隱密面貌。
.
最終,你會發現,幽靈,其實就是我們的心靈。
.
🙋如果你想要了解榮格的精神分析,可以從頭開始聽。如果你想要直接聽鬼故事,可以從22:49的地方開始。
|
📌 #今天的內容有
.
▶ 神秘主義的心理學家—榮格
▶ 什麼是「原型」批評
▶ 研究靈異現象的科學家
▶ 幽靈、死亡、夢境的研究
▶ 陰陽眼是一種內在知覺
▶ 鬧鬼時那些會發光的物體
▶ 阿公身邊的黑白無常
▶ 撞鬼是清醒的夢境
▶ 奇萊山上的小型人
▶ 魔神仔與聖誕老人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sh20tou0i1e082264yxtl4t?ref=android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XZ4mHCoT4XGDHob5sU
.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5Lx5MaODJ6fNh5JNqDw68U?si=QrdBjqTkRKaxL3xCgnobjA&utm_source=copy-link&dl_branch=1
.
📣 #apple 聽這裡:https://podcasts.apple.com/tw/podcast/ep-54-%E7%9C%8B%E8%A6%8B%E9%AC%BC-%E5%B0%B1%E6%98%AF%E7%9C%8B%E8%A6%8B%E8%87%AA%E5%B7%B1-%E9%AD%94%E7%A5%9E%E4%BB%94%E8%88%87%E8%81%96%E8%AA%95%E8%80%81%E4%BA%BA%E7%9A%84%E9%97%9C%E4%BF%82-%E6%A6%AE%E6%A0%BC%E5%8F%96%E5%90%91%E7%9A%84%E9%AC%BC%E6%96%87%E6%9C%AC%E5%88%86%E6%9E%90-%E6%9D%8E%E9%95%B7%E6%BD%94/id1516956557?i=1000532347340
.
📱 #facebook 完整論述: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834300230090927/
|
////// 完整論述 /////
.
▓ #從原型批評開始
.
大家知道,偽學術很喜歡日本精神分析師河合隼雄,他透過榮格心理學,分析過大大小小的日本神話、傳說、典籍等,尤其是用原型(archetypal psychology)的概念批評「鶴妻」、「浦島太郎」等等重要故事,探索了日本人的文化心靈,非常精采。
.
我們先來聊聊榮格(Carl Jung)與原型分析好了。榮格是佛洛依德的學生,因為在神秘經驗上與佛洛伊德意見相左,他不信服老師的童年經驗性欲本能說,因而自己發展出一套「集體無意識」學說。他認為,無意識中不僅有童年經驗,更存在著許多(被累積下來)原始的經驗。這個觀念,使得榮格的研究轉向神祕主義,從精神醫學轉向神話、民間文學的人類學。
.
這個集體經驗,在早期的榮格理論中,稱之為「原始意象」(primodial image),後來被正式命名為「原型」(archetypes)。原型作為集體無意識的結構,主要由被抑制的和被遺忘的心靈素材所構成,這在神話、傳說、占星術、煉金術等中得到非常明顯的表現。偶而也會發生在個人的幻想與夢境中,變成一些具有共同性的主題。而「靈異經驗」就是其中一種幻想的展示,這個(原型)的展示,有時候是心靈的,有時候則是物質的,在實際發生的情況下,並不相違。
.
▓ #靈異現象的病理學
.
榮格1902年的博士論文,運用降神會的實驗,寫出了〈論心理學與所謂靈異現象的病理學〉,就是研究了一位女靈媒(表妹)所發生的超自然經驗:女靈媒的「生動幻想」,呈現她是一個「多重人格」者。但其中仍有某些未解之謎,女靈媒居然可以在附身時,提出一個神秘哲學體系來解釋宇宙存在的目的,榮格認為那是一種深刻的智性見解,超乎凡人的人生經驗和智能。
.
這令我相當驚訝,榮格的學術和神秘經驗總是相關聯,但我從沒想過他的博士論文是研究「靈異現象」。所謂靈異現象,試指活人與死人的靈魂、靈界的鬼魂、或是超自然的物體、靈體、生命體,以不同程度的接觸,而發生的超自然事件(不符合自然邏輯)。
.
榮格的「共時性」(synchronicity)觀念,詮釋了「有意義的巧合」,像是夢境、預感、心靈感應,當作是群體聚集(constellating)的無意識。他主張,無意識心理學就是超心理學的範疇。其實,在心理學誕生的初期,與神祕主義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招靈會、催眠、附身)。從佛洛伊德與榮格的最終決裂,便可見一斑,佛洛伊德走向了科學的實證主義(但從科學哲學的角度來看也沒有多科學啦),榮格則選擇了神祕主義。
.
▓ #規律還是偶然
.
在《幽靈、死亡、夢境的原型取徑分析》(An Archetypal Approach to Death Dreams and Ghosts)裡,榮格的秘書,也是本書作者Aniela Jaffe提出了一系列有趣的提問:鬼魂出現光、模糊的白影、無頭或透明,這些幽靈的出現型態為何有著「相似性」?是規律還是偶然?她運用榮格心理學的方式,分析了民眾投稿的鬼故事,包含無意識、夢境、意象、幻視在幽靈超自然現象上的神祕表現。
.
我們可以想一下常聽見的鬼故事版本(像厲陰宅裡面那種)。那些腳步聲、敲門聲、打碎瓷器、撞擊牆面、晃過的人影、這些經驗幾乎存在於每一個文明中的長遠歷史中。這些原型包含了人類生活的基本關係與情境,例如父子、母子、男女關係,或是,出生、死亡、疾病、婚姻關係等。雖然在各自生命中有著不同的說故事方式,但其基調有著幾乎相同的原始樣貌。
.
▓ #經驗靈異的能力—靈視
.
「通靈預言家」,以前有一個學生,好稱自己看得到某些事情發生,也看得到鬼。這些人對榮格而言,是共時性的實踐者。從榮格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種自性化經驗,他們透過這種「神秘的指引」。這些夢境時常像是某種「冒險」、「旅程」、「公路電影」,它代表著無意識領域中所呈現的持續轉化,是內在知覺的投射。
.
▓ #鬧鬼的經驗
.
內在知覺的投射,也時常表現在撞鬼、鬧鬼的經驗中。我覺得,這會依照著文化中的神秘體驗,有著不同的詮釋,例如「發光的靈體」,也對照著榮格研究中的煉金術裡的「光人」,那是某種向內的、靈性的人。
.
以光做為「彼岸」的意象。我們在「西藏度亡經」中也可以見到,人死後會有一種耀眼的光,被稱之為「原初之光」,或法身之光,是完全開悟的境界。在各宗教中,許多對於「發生」、「原初」的描繪,都是帶著隱密的光芒。這預設了無意識領域的「絕對之知」,唯有在日常之識消滅時,才會真正地顯露出來。例如河合隼雄所提到的各種神話、傳說的「非常情境」。
.
不過,鬼魂也不總是神聖的智慧之光,很多時候是以「幾何」的形式顯現。例如白色的影子,在煉金術中,白色象徵月亮,是無意識的領域。黑色,其實並非白色的對立,而是象徵另一個面向,哀悼、告別、內疚。
.
▓ #清醒的夢
.
簡單地看過了榮格對「幽靈、死亡、夢境」的分析,大致上可以理解,幽靈現象,或許就是一種「強化的夢」。清醒的夢境,使得原型的、無意識的心靈內容,變得更加清晰,這樣的狀態可以理解為我們的夢一直持續到白天,但由於意識的占據、日常活動的阻礙,而無法被充分意識到無意識的顯現。所以,也就是說,或許我們在生活中的「見鬼」,可以被認識成「無意識」對日常意識的偷襲,可以試著透過「它們」,去理解個體的精神世界。
.
▓ #鬼談百景中的「影男」
.
我們以鬼談百景中的「影男」故事。裡面的媽媽就明顯地經歷白日夢、黑影、身體抑制、共同經驗的幾個轉折。或許是某種內疚的心理再現,記錄了自己的個體化過程(母親的角色)。
.
這種超自然事件經歷,時常是未來、現在、過去在現在的共時同步。從一般的角度來看,就是撞鬼了。但像是在《神鬼第六感》、《咒怨之始》、《厲陰宅》都運用了共時性的概念,去顯現了人們的超心理經驗。共時性事件是一次原型的顯現,是突如其來被「組織」起來的無意識「秩序」。
.
▓ #奇萊山上的邱高事件與照片裡的小人
.
再來一個耳熟能詳的鬼故事,「邱高事件」。這是奇萊山最著名的山難意外,發生在1972年。當時剛從東海大學畢業的邱高與高中同學李福明、胡德寧相約,3人決定一起攀登奇萊山,不料同年8月24日入山後,一行人就突然失去音訊;直到9月10日,邱高的父親一直等不到兒子回家,直覺對方可能出事,急得趕緊報警協尋。
.
幾年後,《玫瑰之夜》上登一張靈異照片,後面的影像被認為是「穿著胡德寧外套的小人」。因為就在邱高事件發生的9年後,某位登山者成功登上南華山能高北峰時,喜悅地拍了一張照片,獨照後面竟然出現了一個狀似「小矮人」的形影。邱高事件失蹤者之一胡德寧的母親,看到這張照片,激動地指認:「小矮人身上穿的就是她兒子登山穿的外套」。
.
▓ #鬼故事中的小人
.
在榮格的文本分析中,邪惡的故事(惡魔或路西法)通常會與「小人」、「小矮人」有密切關係。在煉金術的文獻中,這類形象多為小型人、地靈、地魔。是不是覺得跟魔神仔有點像呢。通常小人是死亡與厄運的通報者,榮格將之與赫密士—默丘利(Hermes-Mercurius)關聯在一起,具有轉化的作用,是「無意識精神」化為人身的代表。大部分訊息是關於死亡、災難、危機,乃基於強烈的利害相關需求。
.
很有趣,赫密士—默丘利是重要的「信使」,在邱高事件、黃色小飛俠等鬼故事中,鬼形象都有著「嚮導」的角色,儘管它們通報的是「死亡」。聽起來很恐怖,但其實,對榮格學派來說,這樣的通報,是一種「生命的實現」,這個實現當然也包含著「死亡」,他標示著一個體朝向自己的衰弱。
.
▓ #魔神仔與聖誕老人
.
這些形象偶而會被看見,但又不想要被看見,正如人們面對無意識時的態度。而小孩與老人又特別容易看見。在《魔神仔的人類學想像》中,林美容統計新聞中出現的事件,其中以「小孩」與「老人」最容易遇見魔神仔,這一方面有傳播學與生理學的意義,但從榮格的角度來看,小孩與老人都是比較容易接近無意識的生命時段。
.
魔神仔的故事具有雙面性,他不只是代表陰暗、迷失、自然、死亡,同時也給予被迷惑的人,豐富的食物與溫暖的場所。這與聖誕老人(他其實也可以是一種精靈)很類似,一方面他帶來甜蜜的糖果,另一方面則恐嚇淘氣的小孩,揚善罰惡,而且每一年都會來一次,他提示著人們,生命總是矛盾的,有生意盎然、快樂無比,也伴隨死氣沉沉、罪惡苦痛。這就是大自然的本質。
.
▓ #靈光乍現的片刻
.
從頭談到尾,我們可以發現,在榮格的經驗與分析中,「撞鬼經驗」與「鬼故事」可能可以分開理解。鬼故事,在偽學術討論的脈絡中,更多如涂爾幹的社會事實之意義,也就是說,透過大眾口耳相傳、爭相較勁、加油添醋的恐怖鬼故事、都市傳說,或許更能反映的是歷史性、社會性的結構再現。例如各種校園鬼故事(宮燈姊姊)、恐怖小說(吸血鬼)等。
.
而「撞鬼經驗」,就是那些真的碰到的人所訴說的體驗,那是榮格認為更加與個體相關,是一種心靈、生命在無意識上的展現。或許如夢境外溢組合出某種具體的斷簡殘影,或許是集體潛意識中那些被日常生活所致力排除、刻意遺忘的隱密、自然經驗。當有一天,我們自己真的遇見時,會不會感到是某種靈光乍現的片刻,而不是飽受威脅的懼怕。
.
而這些經驗反映了人類與自然的關係,我們現在以為自己看到的,僅是那些「觀察的自然」,具有科學性的邏輯因果關係。而還有更寬廣的「現實的自然」,即榮格的「純粹的自然」,則是某種難以言喻的方式存在於那邊,促使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中,學習著去將所有的現象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邁向更加深度與寬闊的存在。
|
#參考文獻
1. Jaffe, A. (1999). An archetypal approach to death dreams and ghosts (A. Jaffe, Trans.). Canada: Daimon Verlag.(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58).
2. ROWLAND, S. (2012). Jung’s Ghost Stories. Post-Jungian Criticism: Theory and Practice, 31.
3. Jung, C. G., Maslow, A., Rogers, C., Assagioli, R., James, W., Freud, S., & Fromm, E. (2018). The New Age Psychology of Carl Jung. New Age.
4. Petersen, B. A. (2001). Psychology and ghosts: A historical review and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 of apparitions perceived in the context of mourning. Massachusetts School of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5. 艾德嘉(2020)。【邱高事件】黑色奇萊的永恆懸案。
6. 林美容(2014)。《 魔神仔的人類學想像》。
電影影像與意象學 在 紀錄觀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樹房子 】公視+免費線上看👉👉https://reurl.cc/3a9qL0 (7/22-7/29)
「#家是人在世界的角落,庇護白日夢,也保護做夢者。家的意象反映了親密、孤獨、熱情的意象。我們在家屋之中,家屋也在我們之內。我們詩意地建構家屋,家屋也靈性地建構我們。」——加斯東・巴舍拉(Gaston Bachelard),《空間詩學》(The Poetics of Space)
《樹房子》的靈感來源許多來自加斯東・巴舍拉的《#空間詩學》(The Poetic of Space)。導演曾說要是沒有他的話,自己無法拍出這部片。在書中談到家屋的雙重存在,家不只是物理性存在物而已,不只是建築、物品、位置而已,#它同時也與靈性及回憶相連。非常地具有詩意與想像力,而在影片的一開始,攝影機沿著山勢移動,#小小房子閃著微弱的光,就是導演從書中得到的眾多靈感之一!
.
.
2045年,降落在火星的他,
要拍一部電影。
可他要怎麼在一塊,
自己沒有記憶的土地上拍片?
「家……遠離家園」,
他回憶起那些人的臉,
他們遠離自己的根源,
於是,一串動人畫面有意識地浮現。
越南叢林中原住民社群,住在樹屋的男人,在洞穴長大的女人
導演將這些破碎的故事,連結起來
以尋訪家園的詩意角度,重新理解自己的故鄉。
「家」彷彿卡在時間之流裡的一段時空,
靜止且沈默,那樣栩栩如生,卻又遙遠。
他企圖捕捉的,正是來自那段時空的回音。
.
.
#科幻實驗民族誌 #16mm
#家的記憶 #洞穴 #墓屋 #鄉愁 #遠離家園
#原住民 #火星生活 #越南 #越戰 #戰爭的傷痕
.
★瑞士盧卡諾影展
★鹿特丹國際影展
★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
▍【TIDF】此刻成為未來的過去:
越南導演張明貴《樹房子》的影像解殖與空間詩學
https://reurl.cc/Q9OkKZ
╔═══════════════╗
►設 紀錄觀點 為最愛!不再錯過好電影!
╚═══════════════╝
電影影像與意象學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謝春德,1949生於台中市,著名攝影家、藝術家。高中就讀一年即休學,當過鐵工廠黑手、廣告社學徒、郵局腳踏車管理員等。19歲便以前衛、超現實的風格,在精工社畫廊舉辦第一次個展。1970年代中期,謝春德與胡永、淩明聲、柯錫傑、莊靈、周棟國、張國雄、張照堂、郭英聲等人組成「V-10」(視覺藝術群)。1974年,謝春德召集吳念真、林清玄、馬以工與古蒙仁等作家及攝影家林柏樑與梁正居,記錄台灣景觀與人文。1976年謝春德再與胡永、鄭森池、李啟華主編《現代攝影》雙月刊,戮力推廣現代主義攝影。
謝春德曾為《時報週刊》攝影主編,以及MTV和CF的導演,代表作為王菲〈我願意〉MV、裕隆汽車與中興百貨廣告等,屢獲時報廣告金像獎。同時,他也是電影《兒子的大玩偶》、《金大班的最後一夜》、《老莫的第二個春天》、《殺夫》,與及雲門舞集、蘭陵劇坊、雅音小集、當代傳奇劇場、太古踏舞團、光環舞集、優劇場、表演工作坊等劇團的劇照師,亦曾擔任《今年湖畔會很冷》藝術指導。
謝春德早期個展有《古典的聯想》、《吾土吾民》、《窗與鏡子》、《時代的臉》、《家園》等等。1986年《時代的臉》攝影系列,謝春德為藝術工作者、文人學者以及影視演員如金士傑、席德進、三毛、趙無極等拍攝肖像。1988年,謝春德創作集結成《家園》一書。2002年發表《無境漂流》,集結數位後製與影像實驗的技術成果。2003年,投身餐飲業,與莊月嬌開設食方餐廳,名列全球百大餐廳之一。
2011年推出《Raw(三重)》系列,於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舉辦《春德的盛宴》,被選為當屆五大傑出作品之一。2013年歐洲藝術電視台ARTE來台拍攝謝春德專題紀錄片。 2013年,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謝春德回顧展《微光行/謝春德》。
謝春德風格多樣,意象猛烈,色彩濃豔,敢於直視人身慾望。近年,謝春德集中心力於視為最重要作品【平行宇宙】三部曲的創作,其第二部《勇敢世界》,以阿茲海默症老人為主題,於2016年發表個展,獲得廣大迴響。規模更為巨觀、結合影像、音樂及裝置藝術的第一部《天火》系列,於今年(2018年)9月在北師美術館盛大展出。
《天火》個展以「空間裡面的空間」、「多重宇宙穿越」、「超越死亡」為核心,將抽象概念全面實體化,謝春德藉此演繹自身的宏大生命觀,展演瀕死時的獨特領會,以及夢中與死神對決,隨後請求寬限生命的怪奇經驗。自言生命是撿來的謝春德,一方面透過《天火》展示生命有更多神奇可能的平行宇宙觀點,另一方面也寓意歷劫而回如浴火洗禮的重生感。
相關新聞
https://goo.gl/219A91
電影影像與意象學 在 徐佳瑩 LaLa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立即訂閱徐佳瑩LaLa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TheLaLaBarChannel
如果生命,可以用顏色比喻,
只有你的存在,能和我融為一體。
白色的你,與我的闇黑,相依,
那是愛過你,才能成為的,灰色自己。
徐佳瑩 第五張全新專輯《心裡學》
12.27 正式發行
全新專輯【心裡學】
溫暖再推薦 第二波全新單曲 《灰色》
《是日救星》金曲獎最佳單曲製作人陳君豪 x 徐佳瑩 再度攜手聯名合作
醞釀三年,睽違三年,完封多日的引頸期盼,徐佳瑩於2017年末祭出首波誠摯單曲《言不由衷》,旋即引發樂壇超量關注與話題,並在海內外各大音樂串流平台與銷售排行榜拿下冠軍,重磅出擊完美回歸。繼發燒單曲《言不由衷》後,徐佳瑩再度釋出新專輯【心裡學】中第二波全新單曲《灰色》,展現截然不同的音樂風格,備受期待。
初聽到《灰色》demo時,徐佳瑩就被這詩般的歌詞意境與寬闊悠揚的音樂格局深深打動,尚未決定錄製時,這首歌早已被徐佳瑩視為療癒歌曲,強大的後座力與餘韻,讓她每次聆聽總會有被淨化洗滌的感動。徐佳瑩說:「希望那些能夠療癒我的歌,也能療癒每一個人的心。」此曲由新生代創作人羽田和謝金林創作,歌詞前段饒富寓意地以棉花糖、梔子花、雲朵等等象徵來愛情最初最純潔的白色意念,深有所感的徐佳瑩,徵得原創同意後,將對愛情的想望與透徹灌注於歌詞中,以與白色對映的黑色深意,塵埃、黑盒子、卡特拉(冰島活火山)來比喻自身深層的黑暗與躁動,也意涵著生命裡歷經的折損與磨練。
寓意盎然如詩般的文字,悠揚溫暖的旋律,打造了這一首透著和煦陽光的動人情歌。製作人陳君豪以沉靜氣韻的大器編曲打造出《灰色》的電影格局,優美磅礡的管樂隊與弦樂隊交相輝映,滿溢情緒最終在電子搖滾營造下獲得釋放,宛如一場人生史詩電影,紀錄旅途中我們汲汲於尋找生命中那個最真實的人。愛情與人生一樣,都要歷過地獄,方得天堂。純白與闇黑共存,極致後幻化為灰色,以此象徵穿越蜿蜒波折後最終相遇的真實人生,那是歷經了傷痕、歷經了愛才能成為的灰色自己,最美的自己。
黑白影像彰顯二元意涵,歷經腦內革命,灰色人格升級,
隱喻自我與生命的進化,雙色反差,彩色拼貼,打造MV視覺極致美學
專輯第二波MV《灰色》由知名導演比爾賈執掌,MV特意選在日本長野縣,充滿文化氣息的松本市取景拍攝。為了體現歌詞裡純白與闇黑的二元意涵,導演藉由黑白彩色交替畫面來講述人格暗面與能量正面的意象,也精確巧妙地彰顯了徐佳瑩自身理性、感性並存的特質。『生命精采的部分在於不只有單一顏色,也不會只存在單一的情緒或樣貌。』徐佳瑩說:「就像我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在自我狀態裡尋找最美麗的平衡,是各種色彩揉合摻雜,平衡幻化為最好的顏色,這也是我以《灰色》定名的原意。』
為了打造此首歌的深遠意境,MV裡充斥著瞬間閃逝的杏仁核、Pantone色票、色盲圖像、基因顯性、腦部圖層等等拼貼影像,在比爾賈導演巧思構築下,這些意念透過畫面完美地引喻為生命探索的核心燃點,以『灰色大腦』為寓意,生命旅程所到之處的經歷,皆為激化成長的養分。《灰色》MV搭載著音樂曲式的鋪陳,以極致黑白畫面呈現沉靜內斂的意境,而後轉至高昂上揚的精采段落,比爾賈導演以大量快速拼貼、閃格繽紛的剪接手法,充滿意識流的鏡頭語言,象徵著我們在人生路途上不斷地進階升級的探索過程,將情緒集中至高點再絢爛地釋放,極致呈現了《灰色》一曲的完美意境。
詞:羽田/謝金林/徐佳瑩
曲:羽田
清晨捨不得醒的美夢是你
那柔和清甜的棉花糖是你
傳遞祝福的梔子花是你
那慵懶飄飄蕩蕩的雲朵是你
如果生命可以用顏色比喻
只有你的存在能和我融為一體
baby i have loved you from the start
現在過去未來都一樣
對你除了愛沒有其他
都一樣,多希望始終都一樣
白色(的你)x8
的我們 在哪裡
每日暗自拂去的塵埃是我
那神秘封印的黑盒子 是我
一觸即發的卡特拉是我
那無故流下眼淚的怎麼是我
如果我們可以 用顏色比喻
那是愛過你才能成為的灰色自己
baby i have loved you from the start
現在過去未來都一樣
對你除了愛沒有其他
都一樣,過去未來都一樣
你緩緩走來,一切都不言而喻,
任憑現實在我們佈滿傷痕的心底遊戲
就連我頭上那些歲月的痕跡
都是光 喔照亮我們 還想要牽手走過 的困境
白色(的你)x8
跟闇黑 相依
製作人:蔡政勳、陳君豪@成績好Studio
編曲:蔡政勳、田雅欣、陳君豪
鋼琴:蔡政勳
吉他:陳君豪
貝斯:方奎棠
合成器貝斯&鼓機:蔡政勳、陳君豪
弦樂編寫:田雅欣
合聲:徐佳瑩
弦樂Leader:劉涵 (隱分子樂團)
小提琴 I:蔡曜宇、朱奕寧、曲靜家、駱思云
小提琴 II:盧思蒨、薛媛云、王重凱、陳泱瑾
中提琴:甘威鵬、楊凱甯、吳媛蓉
大提琴:劉涵 (隱分子樂團)、汪逸修
低音大提琴:徐雅君
法國號:陳信仲、盧怡婷
豎笛(低音豎笛):張文馨
巴松管:許家驊
低音號:陳建勳
錄音工程師:黃文萱、蔡周翰、楊敏奇、鍾濰宇、葉育軒
音頻剪輯:鍾濰宇
錄音室:Lights Up Studio、89Studio、白金錄音室Platinum Studio
混音工程師:黃文萱
混音錄音室:WooJi Studio
製作助理:吳庭輝
【工作人員】
導演Director:比爾賈Bill Chia
助理導演Assistant Director:王新宜Cindy Wang、李培㚤Cathy Li
製片Producer:洪斐文Fumi Hung、姚錦鴻Kevin Yao、黃品禎Naomi Huang
攝影師D.O.P:張肇瑄Chao-Hsuan Chang
二機攝影師Additional Camera:鍾明達Duke Chung
攝影大助1st Assistant Camera:劉于豪IKA Liu
攝影助理2nd Assistant Camera:李廷麒Sevenguns、郭柏翔Maple Shawn
服裝造型 Fashion Stylist:方綺倫 Chi-Lun Fang
化妝Make-up:陳佳惠 Carlin Chen
髮型Hair Stylist:劉珈妘 Sydni Liu--ZOOM
【拍攝協力】
演出Actor:井澤治樹
長野縣政府
松本市觀光會議協會
ALPICO GROUP
Excellent High School
Yamabebossa Coffee
書肆秋櫻舍
HOTEL BUENA VISTA
Lion Adventure Hakuba
『心裡學』數位聆聽&實體通路購買資訊
https://LaLaHsu.lnk.to/TheInnerMe
電影影像與意象學 在 A- KI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作品介紹🎬🎬🎬
😎[團隊介紹]─
《台灣之光─萌戰隊》是張益彰A-King老師帶領台灣高雄「Monsda萌世代兒童舞蹈學苑」和「KDC金門流行舞蹈團」兩大街舞團所完成的「金門戰地文化街舞作品」。秉持著「愛,舞所不在」的精神,舞動和平旌旗、歌頌前人英雄。🙌🙌🙌
🌈[取景地點]─
金門擁有壯麗自然景觀及豐富戰爭遺址,飽受槍砲攻擊卻又仍屹立不搖,是臺灣最有故事的小島。「金門馬祖是防衛台澎的前哨,亦為自由世界鞏固西太平洋的生命線。」金門對於世界局勢的發展極為重要,且在種種戰役中,若當時金門沒守住,就不會有現在的台灣了!🌵🌵🌵
💗[核心理念]─
強調舞動金門生命力,讓世界看見台灣之美!全企劃以人道主義出發,包含五大核心:品格教育、文化傳承、軍隊故事、正能量、愛與關懷。使用創意舞蹈和電影特效,以潮流創新的方式,呈現「街舞融合軍事」的影像視覺饗宴。☀☀☀
🎈[舞作意象]─
一場戰爭,即為一個時代的濃縮。一支舞蹈,代表一個世代的和平。此舞作將金門飽受砲彈洗禮的累累傷疤轉換為美麗的印記,將過去戰爭中的砲彈轉換為藝術;除了象徵戰爭遠離,亦有邁向和平宣示之意涵;同時也讚頌與實踐和平價值之力量;重新闡揚並帶領大家共同探索和平的真諦。😇😇😇
💃[舞作內容]─
舞者們以高爆發力與節奏快速的舞步,呈現軍人訓練和作戰時的百樣風貌。動作上融合格鬥昇龍拳、如砲彈般的空翻、具有爆點的各式大招與組合技,以及各種創意動畫特效。在流行電子音樂與《黃埔軍魂》兩首新舊歌曲交融下,重新以這個世代的視角演繹「親愛精誠」此精神理念。舞者們精湛的舞技,不僅舞動金門進而舞動奇蹟,把金門「堅持到底」的作戰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
👼[目標起許]─
期待以歷史故事、創新話題、精湛舞技,來以舞會友、促進金門觀光、推動國軍招募、鼓勵民眾建立良好運動習慣;以及促使保存戰役史蹟、爭取申請世界遺址;回顧戰爭歷史,帶領民眾品味和思考戰爭背後和結果所帶來的價值與意義,進而反思和平的可貴,展現台灣人民希冀和平之善良美德。也有望更多國家政府單位、民間企業、新聞媒體,一同參與我們更多未來推廣夢想之企劃,一起讓「愛,舞所不在」!!❤❤❤
● [教室連結]─
1.Monsda萌世代兒童舞蹈學苑:https://goo.gl/LKmZja
2.KDC金門流行舞蹈團:https://goo.gl/caEAmY
●想了解更多秘辛「作品內幕」、賺人熱淚的「金門動人歷史故事」、和實地走訪的「觀光旅遊資訊」嗎?請點閱「金門故事觀光旅遊連結」:https://goo.gl/S91UzU
● [編創導演]─
A-King張益彰 : https://goo.gl/8rqN5T
----------------------------------------------------------------------------------------------
●The Glory of Taiwan – Team Sweet Warriors, a break dance performance celebrating Kinmen battlefield culture, has been released by Monsda and Kinmen Dance Crew.
●The production team for Dance Love Everywhere presents the performance with the humanitarian spirit of Taiwanese culture, which includes character education, cultural heritage, military story, positive energy, love and care.
●A-King, the director of the performance, celebrates past heroes with an innovative presentation through creative dancing and special effects. By gloriously implementing the warrior spirit, it transforms Kinmen’s war scars into beautiful marks, turning cannonballs into art – “fight ‘til the end!”
●Through historical stories, we wish to promote tourism in Kinmen, military recruitment, preservation of war sites and application for World Heritage. The review shows the virtue Taiwanese people anticipate and leads our audience to ponder what value and meaning wars create, reflecting how precious peace is.
●We hope there will be more public institutions,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news media joining us to popularize our dream project – DANCE LOVE EVERYWHERE!
[Links]─
1. Kinmen County Government: https://goo.gl/llGziu
2. Monsda: https://goo.gl/LKmZja
3. Kinmen Dance Crew: https://goo.gl/caEAmY
電影影像與意象學 在 i-View 意象影像電影戲劇調光作品介紹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DaVinci Resolve Linux高階版本為全球各地知名調色師使用專業技術設備,為 電影 、電視網路廣告、連續劇、微 電影 、紀錄片和音樂MV提供高品質畫面調光. ... <看更多>
電影影像與意象學 在 通識#廖繼坤#電影影像與意象學- 輔仁大學板 的推薦與評價
想請教一下版上的各位學長姐,廖繼坤老師的教學模式> <,由於我不太清楚這堂課是不是新開的課,希望如果有關於這個老師其他課的評價也能告訴我~謝謝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