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政策各有利弊,但為什麼「放棄核能」對台灣最有利? (04/22/2019 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核電雖然有其優點,但也不能不顧成本與核廢處理困難的風險。考量台灣的國土條件、政策排擠效應等因素,台灣不應走回核能政策的回頭路,應該集中力量,早日促成多元彈性的可再生能源配置,與更有效率的電網規劃。
為了解決不停增長的能源需求,兼顧分散多元與減碳,台灣一直在尋找火力發電以外的能源選項,像是風力、太陽光、地熱、洋流,或是核能。儘管核能是二戰後最受矚目的軍事與能源科技,但要不要核能,卻是台灣長年爭論不休的話題。
大國很愛,小國怕受傷害
核能技術本身是中性的,但是實務上的核廢安置,以及核廢衍生的欺負弱勢與區域發展不公平,都是政府感到棘手但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對於蘇聯、美國等國土巨大,並且有核彈需求的國家,核能發展一直是國家重點項目。因為這類國家較易處理核廢問題,甚至萬一核電廠失事也相對容易撤離。
在亞太地區,因為斷層太過活躍,核設施的安全需求便遠遠高過大陸國家。由於中國、朝鮮是獨裁國家,不需太顧慮人民死活,所以穩定發電還能拿來造核彈的核能,對獨裁者而言好處多多。但是單純作為能源需求,核能可能遠非最好的選項。像是日本與台灣,因為是地震頻繁的島嶼型民主國家,對核設施的安全需求便遠高於其他地區。
日本福島核災後,位於地震帶的擁核國家,紛紛開始檢討核設施的防震問題。尤其台灣近年發現,核電廠所在的斷層帶(山腳、恆春),並非原本認定的第二類活動斷層,而是更活躍的第一類;另外還發現新的斷層 ST-II。由於台灣老舊的核一、核二廠面臨除役,核四廠逼近啟用時程,在福島核災後,引發劇烈的反核聲浪,更促使當時執政的國民黨封存核四。
能源轉型長路漫漫
持平而論,在國民黨馬英九政府執政時期,能源轉型的政策方向就逐漸成形。除了較早成熟、適合南台灣的太陽能發電,政府也看中台灣海峽良好的風場,發展風電產業。但台灣、亞洲其實並沒有夠好的風電技術,不只陸上風機跌跌撞撞,離岸風機更是窒礙難行。
不只受限於技術,政治更是發展的障礙。因為政府的政策資源有限,當經濟部劃分較多預算、人力、時間在核電上,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就會受到排擠。由於國民黨政府的意識形態與擁核接近,甚至可說是共生,長期擁核的國民黨政府,自然無法全心投入可再生能源。
但政府對能源政策心有旁騖的狀態,在政黨輪替後便大大改善。民進黨蔡英文政府的政策規劃,非常明確地提出非核家園主張。為了替代核能,蔡政府花費心思調整可再生能源的政策。穩定的政策框架,吸引到許多外商注入資金。
以離岸風電為例,除了續推躉購費率與周邊的政策輔助,還推出競標費率與國產化產業鏈的方案,招商同時還為本國企業鋪路。原本缺乏離岸風電技術的台灣,也因此搭上亞太的第一班車,台灣的本土企業也受惠於國產化政策,得到採購大單與最珍貴的技術轉移。
然而看似美好的離岸風電,以及本文按下不表的太陽能、地熱等可再生能源,其實發展還有很多挑戰。超大型基礎建設,本來就不是易事,地形與氣象的挑戰也非常嚴峻,但最大最艱困的障礙,還是政治。
核能挺不挺?一場漫長的口水戰
不諱言,台灣的能源論戰,最初反核方不容易站得住腳。1990年代台灣民主化工程初始,威權意識仍然像大霧瀰漫。加上反核方早期的名人如劉黎兒,還無法架構非常成熟的論點(甚至曾聲稱燃料棒可能會爆炸),導致論點被拆個徹底。與官方意識形態立場一致的挺核方,要壓倒稚嫩的公民社會並不費力。
隨著公民社會漸漸成熟,不只反核方更能精準質疑核廢問題與除役問題,可再生能源的技術成熟,也讓核能可替代性大增,新的地質資料更降低擁核者的樂觀程度。前段提過的福島核災,是對挺核勢力的關鍵一擊,此後台灣加速走向非核家園。
但是擁核方仍然想著要扳回一城,原本中立、日漸偏激化的擁核社群「核能流言終結者」與國民黨結盟,在2018年通過了通稱「以核養綠」的「廢除電業法第95條第1項」公投案。然而核終一方面為了博取影響力,不停攻擊主張「非核家園」的中央政府,另一方面卻因結盟而迴避國民黨籍新北市長阻擋核廢料乾式貯存場的問題。
至此核終已經為了手段而忘記目的,原本提倡科學理性的核終,快速傾向仇恨政治的輿論模式。除了持續抨擊政府,還抨擊可再生能源廠商,為了要讓核能排在發展第一順位,不惜毀棄「養綠」的理念,甚至是曲解文意,稱核能就是一種綠能(按照美國環境保護局的定義,核能算是傳統能源的一個分類)。
冷戰後步入衰退的全球核電產業
目前各國使用的核電廠,多屬於第二代反應爐。台灣除役中的核一二廠、運行中的核三廠,都屬於此類。而封存未完工的核四廠,則屬於第三代反應爐。
技術較舊的第二代反應爐,不僅發電效率漸漸趕不上當代需求,高齡的設施也不得不逐批除役退場。然而原本接班的第三代反應爐,卻在全世界都變成大而無當、不停追加預算、完工遙遙無期的恐怖錢坑。
現在全球核能界都在觀望,第四代小型模組化核電廠,是否真如號稱一般更加安全環保?第四代使用的熔鹽反應爐,因為僅用少量濃縮鈾,無法製成武器,冷戰時代不受青睞。但即便今天,世上的第四代核電廠也尚未有成功商轉的案例。
儘管有許多投資人表露興趣,第四代核電進展卻非常挫敗。2018年重要的第四代核電開發商美國Transatomic公司,甚至宣布停止運作。Transatomic公開所有技術專利,寄望同行將來有人成功,但該公司執行長也不得不承認,過往對第四代核電的發電效率太過樂觀。
可再生能源成為新世代能源之星
相對於核電,可再生能源卻是蓬勃發展。舉個例子:美國太陽能廠SunPower在2018年第2季的研發投資高達3121萬美金。僅僅單季研發投資,就超過第四代核電廠的主要投資計畫金額。
近期台灣最熱門的能源議題,也是可再生能源。台灣西部海域被譽為世上最好、最有潛力的風場,丹麥、德國、加拿大、新加坡的風電開發商,丹麥國家出口信貸、澳洲麥格理金融集團等國際資本,對於台灣的開發項目都躍躍欲試。台南日前也剛售出第一筆綠電訂單,Google因為環保承諾,與台南的太陽能電廠長期採購,這也讓台灣的太陽光電成長可期。
看到可再生能源的爆發力,全球核電大廠GE,也決定快快投入離岸風電事業。相較之下,政治目的壓倒能源觀念的核終與國民黨,不顧全球能源發展的趨勢,天天抹黑綠電規劃,還想推出「核能減煤」新公投,喊出「2030年核電佔比40%」這一個原則上不可能實現的假目標。(現在核電佔台灣總發電約 10-15%,未來用電量也會逐步提升。在核一、核二除役情況下,即使核四商轉發電,也不可能佔比 40%。除非台灣經濟大衰退,用電量巨幅萎縮。)
眼睛雪亮的讀者,不妨比較各國股市資料,看看核電開發商與可再生能源開發商的成長趨勢,可再生能源技術已經趨近成熟,未來幾年很快就能兼顧用電、環保,並創造新的高價值產業。
核電雖然有其優點,但也不能不顧成本與核廢處理困難的風險。考量台灣的國土條件、政策排擠效應等因素,台灣不應走回核能政策的回頭路,應該集中力量,早日促成多元彈性的可再生能源配置,與更有效率的電網規劃。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7553
♡
「電業法第56條」的推薦目錄:
電業法第56條 在 林靜儀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不顧北京反對,今天發二個公投結果說明。
所謂以(倚)核養(殃)綠,是公投第16案,該案文字為:您是否同意:廢除電業法 第 95 條第 1 項,即廢除「核能發電設備應於中華民國一百十四年以前,全部停止運轉」之條文?
中選會11/30公告公投結果,經濟部12/4就廢除電業法95條第一項了。
公投案如果不知道內容是什麼,不要亂連署亂投好嗎?
#公投創制複決
電業法第56條 在 經濟日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核養綠公投通過,《電業法》第95條之1、即2025非核家園條文將自動失效,不過核一、核二、核三廠仍會如期如質除役...
#公投 #以核養綠 #電業法 #非核家園 #綠電
電業法第56條 在 法條依據: (一)、... - 高雄律師-蕭縈璐律師-免費法律諮詢 的推薦與評價
一、 法條依據: (一)、 電業法第56條:「再生能源發電業及售電業對於違規用電情事,得依其所裝置之用電設備、用電種類及其瓦特數或馬力數,按電業之供電 ... ... <看更多>
電業法第56條 在 偷電定義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電力公司(一)刑事:依刑法320及323條規定,違規用電屬竊盜罪,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 (二)民事:依據電業法及經濟部依據電業法第56條第2項 ... ... <看更多>
電業法第56條 在 [新聞] 史上第一!編赤字預算、增資經濟部「雙- 看板Stock 的推薦與評價
原文標題:
史上第一!編赤字預算、增資 經濟部「雙管齊下」救台電
原文連結: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6490168
發布時間:2022-07-26 20:53
記者署名:經濟日報/ 記者鍾泓良
原文內容:
台電因國際燃料成本高漲,今年負債恐超過上千億元,而明年預估國際油價仍高空盤旋,
台電面臨破產壓力。對此,經濟部首度在明年度預算「雙管齊下」,同步編列台電赤字預
算,且針對台電穩定供電計畫增資,確保台電後續營運。
台電資產為2.2兆元,負債為1.9兆元,負債比率逼進87.1%,短期內不會出現「資不抵債
」。台電資本額為3,300億元,截至5月累積虧損已達1,057億元,也就是說台電累計虧損
超過2,243億元,就因累積虧損超過資本額而破產。
然而,台電預估2023年國際油價仍舊不樂觀,很難一口氣回跌到2020、2021年水準,若油
價維持在80美元至100美元,明年恐真的瀕臨破產。
身為台電大股東,經濟部選擇為台電同時打上「止血針」及「強心針」,首次在2023年度
預算編列赤字預算,再針對台電3,000億元穩定供電計畫再爭取上千億元加碼投資。
官員解釋,台電面臨今年國際燃料成本史無前例上漲,甚至出現破產危機;政府編列預算
時以「國庫增資」科目針對穩定供電中的電網改善及電源開發增資,提升台電資本額水位
,避免台電因累計虧損過高而宣告破產。
然而,政府增資台電將會稀釋掉原本持股股東權益,雖然94.04%股東為經濟部,但仍有包
括台灣銀行、第一銀行等五大行庫及民眾持股;因此待預算通過後,仍須經過董事會、股
東會同意才可進行增資。
台電認為,董事會因為參與公司治理,因此應同意增資計畫;而該案勢必要召開股東大會
,也一定會面臨小股東反彈,甚至可能須走入投票,但也希望可以理解,雖然股東股權會
被稀釋,但「兩害相權取其輕」,因為台電維持不下去會更不利。
除了增資,經濟部也預期中油跟台電在2023年恐會出現虧損,因此均有編列赤字預算,其
中因中油仍有部分事業有盈餘,台電則是事業虧損較大,因此按預算邏輯是以台電赤字編
列較多。
經濟部官員強調,今年燃料成本大幅提升下,像是法國、日本等國家都有針對油價、電價
提供補助,就是為了確保不因能源價格成本波動牽動物價及國營事業營運,「這樣非常時
期下就須用一些非常手段因應」,確保國家能源穩定。
政府未按預算往例,全數編列赤字預算,選擇較「迂迴」幫台電填平財務缺口,恐遭質疑
「挖東牆補西牆」。對此,官員解釋,編列赤字預算除會影響員工隔年獎金、違背《電業
法》中的合理利潤要求外,透過穩定供電計畫為台電增資具有公益性,比較能「師出有名
」。
官員解釋,依照往例國營事業編列赤字預算,相當於提前預估公司隔年不會賺錢,若後年
再編列年終獎金經常會被詬病,不編獎金也打擊到員工士氣,屬於下下策。
然而,經濟部明年仍有針對台電、中油編列赤字預算,是否等同2024年兩公司全無獎金?
官員解釋,這須看是否有機會賺得比預估虧損多,又有多少是政策因素虧損,交由國營會
「經營績效獎金審議會」定奪。
而台電不宜直接編列赤字預算第二個原因在於《電業法》及公用售電業電價費率計算公式
有要求3%至5%的投資報酬率,台電按電價公式根本不該有虧損。
但實際情況是,台電常常為了配合紓困、物價穩定「凍漲」電價,雖然過往台電出現赤字
時,可透過「電價穩定基金」回歸合理利潤,但今年虧損幅度已遠超過基金水位;若此時
政府編大筆預算補救台電,恐成為在野黨批評政府強控電價、能源政策的軟肋。
最後,政府針對攸關國民用電安全的穩定供電計畫提增資公益性較高,也藉此幫助販售天
然氣給台電的中油;知情人士也指出,將預算編在穩定供電,如果遇上在野黨想刪除預算
,也較容易在政治攻防進行辯護。
心得/評論:
我是人我反核
不是啦
所以到底有沒有人想承認一下台灣現在能源政策有問題啊
現在的僵局感覺就是不願意承認廢核路線有問題
(注意我說的是廢核 不是廢核四 你不要核四可以那把後面能源問題講清楚)
你說兩兆風電 要搞綠能你好好搞就算
大筆預算砸進去
風電 0.026% 是洨= =?
然後現在說要靠天然氣
怎麼會覺得台灣的處境適合高度仰賴進口能源 (如果真的有一天要跟...)
各個產業都要用電 能源政策不是冷氣開28度就解決了
當年會投台電股票的一定覺得國營穩賺不賠 幫台電小股東QQ
或者如果有能力買比俄羅斯便宜天然氣也行
前提別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3.70.20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658881690.A.78A.html
先有人肯承認問題
問題才有解決的一天
沒人敢承認風力又不會突然變成10%
政黑仔先回去好好監督新竹棒球場好嗎
尻12億拿前瞻計畫弄棒球場門鎖裝成這樣你還笑的出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XkMTJdseow
很明顯現在台電的問題就不是只有天然氣的問題 =.=
※ 編輯: golang (114.43.70.203 臺灣), 07/27/2022 08:49:38
所以你誰
家人有台電股票需不需要跟你報備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