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洪金寶,與一千個劉德華的故事】
第一個洪金寶
你很熟
他是香港知名的影人
但他老了
屬於他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他曾經這麼自嘲:
當年被他提拔過的演員
大紅大紫之後
就叫不動了
只有劉德華例外
只要洪金寶一句話
劉德華絕無第二句話
不計酬勞回來幫助
但後來我又聽到另一個故事
大意是…就算你沒幫過劉德華
只要你有難
劉德華也會主動來幫你
以上兩個故事擺在一塊兒
我就冒出了這麼一個疑問
「洪金寶是如何與人互動的?
為什麼只有劉德華一個人願意回來?」
真相我不知道
但第二個洪金寶的故事
或許可以幫忙解答
第二個洪金寶叫劉長灝(音同「號」)
綽號大熊
在我所認識的人裡面
他是最像洪金寶的人
首先是體型像
高大巨碩如熊
所以學生都叫他大熊老師
其次是職業像
大熊老師是綠光表演學堂的堂主
主業是教表演
同時也編劇
並參與戲劇演出
是個全方位的表演工作者
幾十年的教學生涯
光是學生就可以組成十來個劇團
以上是故事背景
底下才是重點核心
兩個洪金寶最大的差別是──
當大熊老師需要幫忙的時候
會有一千個劉德華回來幫他
包括我
我這麼說
你一定以為
大熊老師是個和藹到不行的人
錯,大錯特錯
底下是大熊老師的教學現場
當學生表演時
大熊老師會拿著一根長棍
在一旁盯場
當學生表演出錯時
大熊老師會猛地用棍子敲地板
這時,表演中的學生
會立刻跪、地、討、饒
跪地討饒?
有沒有搞錯?
我一開始也傻眼了
後來,我才理解
這裡面有戲劇表演的成分在裡面
但在那個當下
我還是被那個場面震撼到了
天啊
那簡直是電影《霸王別姬》
京劇老師父的教學現場嘛
錯了要打
對了也要打
「打你,是讓你記著
下回還得這麼背」
天啊,如果我是學生
肯定怕死這種老師了
逃都來不及了
怎麼可能跟他親近
我猜洪金寶大概就是這樣的人
但大熊老師太奇怪了
他明明比我兇一百倍
但學生緣卻比我好一千倍
我個性明明這麼溫馴
這輩子也教了不少學生
然而遇難時
卻只有兩三個劉德華回來幫我
這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我與大熊老師到底差在哪裡?
或者說
為什麼兩個洪金寶
最後卻走向不同的命運
答案就藏在大熊老師的課程裡
表面上,大熊老師教的是「表演的招式」
一如降龍十八掌
一招接著一招
紮紮實實的招式
它能幫你成為演員
但不只如此
大熊老師同時也教你「表演的心法」
那是做人的道理
不是古老的忠孝節義
而是現今的顯學
「表達與溝通」
從表演切進來
從表達切出去
中間完成了雙向的溝通
最後形成了你的個人魅力
我非常需要這門課
因為我明明那麼認真了
我應該要有一千個劉德華來相助啊
但…我不是吃苦的料啊
我那小小的心臟
無法忍受大熊老師
棍子敲地的聲音
就算明知是表演
我也跪不下去啊啊啊
幸好,這一切有解了
因為大熊老師
開了一門棍長莫及的線上課
現正募資中
(目前已遠遠超過開課門檻
確定會開課了)
「職場表演學:同理心表達自我,展現溝通魅力」
因為我是大熊老師發掘出來的劉德華
所以他特別給我一個優惠
只要在8/19-8/25
使用代碼「bearbobay」
就可以折價666元
(課程原價2250元)
這門課最適合想學「表演+表達」的人
教表演的人不少
有人會把你教成──演得很好的壞蛋
但大熊老師會把你教成──演得很好的劉德華
課程連結:https://linkingunitas.com/bobayhsu
8/19-8/25使用代碼「bearbobay」
可獲原價666元折價優惠!
(課程原價2250元)
另一個好康是
你也可於課程頁面
選擇與「許榮哲的故事課-三分鐘說18萬個故事」
https://hahow.in/cr/storyteller
雙課合購
一樣享有優惠唷!
Ps.圖是我在綠光的編劇課期末演出,大熊老師的學生傾巢而出來助陣
霸王別姬時代背景 在 半瓶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描述當時法國的年輕人把毛澤東當偶像不代表作者本人喜歡毛澤東啊
“我個人覺得奇怪,【末代皇帝】的導演柏納多·貝托魯奇明明就是一個左翼份子、馬克思主義者;但【末代皇帝】的文本中,所呈現的「文革」景象,卻充滿了嘲諷的意味......
他在【戲夢巴黎】時不適還挺喜歡毛澤東的嗎?
還是其實是我理解錯誤了?”
【末代皇帝】-無法逃出牢籠的皇帝,無法擺脫「皇帝」的中國
(The Last Emperor,1987)
故事的一開始,溥儀就被中共政權當戰犯,打入大牢。而這段被要求「自我檢討」的日子,使溥儀這曾經的大清國皇帝,開始回顧自己多舛的一生。
事實上,打從溥儀被召入宮中的那一刻起,他的人生就一直被命運的風雨給擺弄著;從他成為皇帝的那一刻起,他就始終活在牢籠之中。
電影裡的其中一場戲,年紀尚幼的溥儀,命令太監們玩「猜猜我是誰」的遊戲,讓眾人們隔著布簾摸裡頭的人,而自己則趁機躲到布簾後,體會被許多雙手觸摸的感覺。簡簡單單的一個畫面,卻讓我們感受到了這名小皇帝龐大的寂寞:由於他是皇帝,從小就被迫與家人、同儕分離;身邊不是臣屬就是奴才,小溥儀與宮中其他人的交際往往隔著一層繁瑣的禮數與無法跨越的階級;沒人可以與他談心、有情感交流,也沒人真正關心他的感受。
這是為何,小溥儀特別依賴他的奶媽,甚至即使到斷奶的年紀了還在吸奶。他不只缺乏母愛,他幾乎缺乏一切與人的真實交流;而他能觸碰得到的奶媽,則是唯一能暫時消解寂寞的情感依靠。
另外,宮中溥儀僅有的知交莊士敦(彼得·奧圖 飾),則是試圖在人格與思想上,將溥儀從中國五千年的負擔中解放。我們可以說,在奶媽離開之後,只有莊士敦看出了溥儀的寂寞與不甘,更對小皇帝嚮往自由的心靈了然於胸。所以這名西方導師送給溥儀「腳踏車」,希望他有行動自由;也為溥儀爭取了一副「眼鏡」,希望他不要被紫禁城的富麗堂皇給迷惑、遮蔽了。
我們發現,雖然小溥儀看似是萬人之上的皇帝,實際上只是一個被關在深宮大院裡,生活的一舉一動都由不得自己的籠中鳥而已。
同樣「布簾/遮蔽」的意象,是出現在溥儀成年後。
民國成立後,溥儀(尊龍 飾)雖已不再是中國的皇帝,但年輕氣盛的他,看不過太監、僕役們竊取宮內寶物中飽私囊的行為,於是大刀闊斧地在宮中展開改革。整部電影看下來,這幾乎是溥儀最鼎盛、最風光的一刻。於是他的皇后婉容(陳冲 飾)與皇妃文繡(鄔君梅 飾),都被溥儀的雄姿英發給吸引,當晚先後跑來找溥儀,於是三人就在被子底下纏綿悱惻。
這場雲雨可以說代表了溥儀暫時的掌握權力、掌握自己。可是這「被子」遮住的情慾,卻呈現了中國文化中「禁慾」的傾向。即便是皇帝、即便掌權了,歡愛卻還是要在被子底下進行,「個人的情感」還是要「藏起來」。這不僅是制度與傳統的箝制,更已根植於我們的價值觀裡了。
但也因此,這第一次,同時是唯一的一次,溥儀的情感得以「隱隱約約」地在被子的遮蔽下流露、舒展,顯得如此地珍貴而淒美。你會發現,這幕「三人形」的戲碼,幾乎是整部電影中最唯美、最溫柔的一刻。
等溥儀接受日本人的扶持,當上了「偽滿州國」的皇帝時,這個牢籠已不再是巨大牢籠般的紫禁城,而是他自己,是溥儀對往日頤指氣使的富貴生活的緬懷,是溥儀對於「掌權」的渴望。所以儘管眼前已非文武百官的浩大聲勢,面對蒼涼的曠野、人數寥寥無幾的登基典禮,他也堅持要當這皇帝。
這個「假皇帝」當得最可悲的時候,就是在會議上,所有的官員幾乎都不甩他,一個一個離席,溥儀發現自已無人可命令時;當他發現連皇后肚子裡的小孩也不是他的,而且還驚覺只有他一人被蒙在鼓裡時,他才意識到,自己這個「滿州國皇帝」的權力,根本是空的。這對於一個從小當慣了皇帝的人來說,豈不既可笑,卻又有著濃濃的哀傷?
而且,這過去的風光與如今憋屈窩囊的強烈對比,我想除了是道出了溥儀強大的失落感之外;某種程度上,似乎也代表著歷史上已輝煌了五千年的中國,卻在短短的不到一百年內,政治的動盪與外來文化的衝擊,讓中國人一夕之間喪失了對自己民族的自豪與優越。
正如前文所說,「皇帝」這身分,幾千年來一直是壓在某些人身上的重擔;可是轉念一想,「皇帝」也不只是個身分、職務,它更是一種文化的象徵、國族的圖騰,是一個「王朝/國家」的精神領袖。
電影中不管是溥儀也好,那些極力維持「皇帝的幻象」、甚至想復辟的老臣們也是,乃至於這一兩百年來所有因「中國不如西方國家」而困惑、迷茫的任何人,與其說他們思想上無法擺脫「皇帝」威權的統治與庇佑,與其說是不斷想尋回「大中華民族」的認同吧。
(「中國人要自立自強」的自卑心理,一直從清末,到五四,甚至到國民政府來台、毛澤東成立新中國,乃至於今天,一直若有似無的壟罩著所有的華人)
最後,電影有趣的地方在於,經過了十年的牢獄與歲月風霜,溥儀經過反省、沉澱之後,逐漸地能夠面對自己的身分與命運,不再被一個「皇帝夢」給綁住,而認清自己,開始安分地生活,當個小老百姓之後,一走到街上,卻發現這個社會又開始有「皇帝」出現了!文革時期小紅兵們對毛主席的歌頌與崇拜,其荒謬而愚蠢的程度,幾乎不雅於帝制時期下人對「天子」之權威的信仰。
這樣歌舞昇平的景象,在一個年華老去的末代皇帝眼中看來,應該是格外地諷刺吧?
(我個人覺得奇怪,導演柏納多·貝托魯奇明明就是一個左翼份子、馬克思主義者;但【末代皇帝】的文本中,所呈現的「文革」景象,卻充滿了嘲諷的意味)
如果要問我覺得【末代皇帝】厲害在哪裡,首先,本片與我看過的其他「史詩片」也不太一樣。大部分史詩級的歷史電影,諸如【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1939)、【滾滾紅塵】(1990)或【活著】(1994)等,往往都是以主角的個人視角與經驗,帶觀眾去看到某個「大時代」中,人的普遍處境。可是像這次的【末代皇帝】,或是甚至【霸王別姬】(1993),卻是以歷史、時代為背景,道出了特定情境之下,某些人的特殊心理歷程。
關於這點,我非常敬佩的是,柏納多·貝托魯奇以及其創作團隊對於中國的文化、民族心理與近代歷史之考究,這個「西方人看中國的眼光」,可以說是非常非常的精確,而且重點是它講得非常動人。以我的立場而言,其中當然也有有待商榷的細節,可是我想就算讓中國人、華人自己來講,可能都不見得可以這麼切重要點地,把一個皇上的心理與經歷說得那麼深刻。
#宥影評 #末代皇帝 #TheLastEmperor #BernardoBertolucci #MarkPeploe #Puyi #溥儀 #JohnLone #尊龍 #JoanChen #陳沖 #PeterOToole #WuJunmei #鄔君梅 #坂本龍一 #RyuichiSakamoto #VittorioStoraro
#露點
霸王別姬時代背景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武然:寫劇本之前要多讀書】
繼上週分享的編劇武然的文章,我們來看看下半部分的說法。
他主要提到了,為什麼我們不該看編劇書,而是該多看書。
內文也舉了很多例子,像是從歷史書中,我們能獲得最豐富的人物樣貌,讓我們設計角色時不至於太單薄。
來看看他給寫手們的建議吧。
-
編劇是一門手藝 / 武然
十一、
我們不能允許自己平庸,靠技術來維持的編劇終於走不了太遠。靠小聰明來寫作的編劇最多五部作品就難以為繼了。只有把自己的底子打厚,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編劇畢竟算是文人的一種,和作家是同等層級的概念。所謂說文史哲不分家,戲劇學院的文學系有八成的課程也是和中文系一樣的。在學校裡面就是逼著你各種讀書,讀各種書。中戲的文學系是要交讀書筆記作為作業的,不讀,你是寫不出來讀書筆記的。
有人會質疑這個觀點,我原來帶過一個小朋友就說過這樣的話,她說師父我只寫現代劇甚至只寫時尚劇,我為什麼要讀小邏輯為什麼讀歷史?史記陳涉列傳跟我有毛關係?
這個話看似是有道理的。——這就涉及一個讀書轉化成生產力的問題。
讀書不是讓你去偷情節,這是一個編劇最淺層次的讀書。讀書要讀厚了,去看一本書最本質的東西,現代企業管理學以剛才提過的《三國演義》總結了一套管理學經驗。他們從曹操用人,袁紹用人和劉備用人來講領導力,從謀士擇主而事(侍)來講團隊和領袖的關係。從魏蜀吳的三國建設來講企業管理。這就是把書讀透了。
我們可以從歷史書裡看到人的困惑,看到人的生存方式,看到人的一生之起起伏伏。那麼我們回來設計我們的人物的時候,就會潛移默化的有所幫助。
比如說我們想要講一個爺們兒的故事,說他在漫長的人生經歷中永不屈服。這就是很單薄的人物設計。如果我們讀過朱元璋,我們就可以知道他是怎麼在艱難困窘中撐下來的,如果我們讀過司馬遷,我們就可以知道他是怎麼不屈服的。
例子1:
如果我們讀過斯巴達,讀過古希臘傳說,讀過聖經,讀過伊斯蘭教義,讀過抗美援朝的史料,讀過法國大革命,讀過抗日戰爭文獻,讀過各個歷史時期我們的國家一路走來的經歷,讀過文革軼聞,讀過上海灘大佬的傳記。那麼我就可以知道很多很多不屈服於命運的人,我們腦子裡有這麼多人,再去設計一個人的命運,豈不是駕輕就熟?!
可如果我們腦子裡誰都沒有,那我們設計的硬漢是什麼呢?那只能是概念化的硬漢,或者說是你從電影電視劇裡看到過的硬漢。這就是我們經常遇到的問題,或者說我們可能很多人都從影視公司那裡聽到過這樣的回饋——
你這故事不新鮮啊。
這樣的退稿就是折了手藝。編劇就是編故事的,你的故事不新鮮,我們都看過。我為什麼要花錢買你的劇本呢?!
例子2:
再說一個例子,你要寫一個青樓女子,你知道什麼是青樓女子?琴棋書畫是他們的童子功,能陪著文人雅士聊天,交一錠大銀未必能拉著人家的小手兒。人家有的是跟你聊的都博學著呢。光聊也沒勁啊,她還會玩兒。會玩兒牌九,會打麻將,能猜牌能對點兒,想贏你就贏你,想輸你就輸你。
有個青樓女子有一手雕蟲小技,被眾多人競相花重金約她,就為看這一手,什麼雕蟲小技呢?嗑瓜子兒。她輕啟朱唇把瓜子兒放嘴裡,舌頭只那麼一涮,卷成個桶兒,然後招呼對面的公子張嘴,噗的一聲,瓜子兒仁兒就可以準確的噴進客人的嘴裡去,然後瓜子皮兒順著嘴唇掉出來正掉在眼前兒的盤子裡。
試問,如果我們把這些元素融會貫通,一個活生生的人不就出現在我們的劇本上了麼?而這一切都是青樓有關的文獻真實記載的。而概念化的風塵女子就是拿著個破手絹兒晃來晃去的說,爺,來玩兒啊!其實那都是低等的窯子。不上檔次的。這就是從影視劇裡看來的青樓,而不是真實的青樓。
寫染坊,比如張藝謀的菊豆,你得知道染坊什麼樣,寫當鋪,你得知道當鋪的規矩,寫梨園行你得知道怎麼個來去,寫醫療,你總得讀兩本醫書。
十二、
電視劇也好電影也罷,始終是文學的東西,文藝這個詞很準確,先文再藝。不要去理會現在的亂象,更不要被非文學的東西佔據了市場而左右你的選擇,要堅信影視作品是文學屬性的東西。90年代我們國家有大量的優秀電影和劃時代的電視劇,那就是因為當時有一批認真求是的人,更重要的是,那個時代,是文學復興的時代。所以,你對於人性的思考,對於社會變革的思考,對於人生的感悟,都是你在作品之中不經意流露出來的東西。
讀雜書之後就是讀精書,隨著你的寫作時間不斷增加,你自然會慢慢找到你最擅長的題材和類型,甚至說你可能會接到一些特定的專案,那麼你就需要在寫作之前做大量的準備工作。
比如我寫過兩個跨年代的故事,一個是從1948年寫到90年代末,一個是從90年寫到現在。我就需要準備大量的資料。時間必須準確,比如說麥當勞第一家北京店開在哪一年哪一天。這裡面還有個笑話,我寫過一場戲,說有個1993年有個老太太(男一號他媽),有一天回到家在胡同口看見了一個佈告,回家就抱著她的餅乾桶哭了。
公司的文學編輯是個90後,她就說武老師這場戲我理解不了。我就告訴她,你去問問你爸爸。那場戲寫的就是糧票取消的歷史背景,一個老太太省吃儉用攢了一餅乾桶的糧票,突然要作廢了,她當然擰巴了。所以才會有「我去自由市場換幾個盆兒也是好的啊!」這樣的臺詞。
我在微博中說過一件事:
我的劇本臺詞裡寫了一句「您這個人孝母賽專諸,人知道孝順,辦事錯不了」,我忙不迭的在下面加了一行註腳——「專諸」是個人,春秋吳國人,五大刺客之一,廚師鼻祖,侍母最孝。我倒不是得瑟顯得自己特別有文化來著,真沒有,我是怕他們念這句臺詞的時候給弄差了,這五個字念禿嚕了還真不好聽。比如賽母豬。
讀書不但可以豐富你的創作,讓你自己在文學底蘊上厚實起來,這樣的你才可以做的長遠。但讀書更重要的意義在於你對生活的間接體驗。
十三、
四十歲以下的人,包括我在內,是沒有資格說我們對生活有多少感悟的。所以讀書是我們豐富人生經歷的手段。一個人的成熟體現在處變不驚,平靜如水,而經過很多波蘭之後的淡定平和才是最真實的平靜,一切所謂的忍耐都是違背人性的,讀書的意義就在於,你會拓展視角,提高境界,看待世界的角度會有很多不同。讀書多了你就會發現世界是很美好的,一切都不是那麼過不去的事兒。這就是境界的不同。
我們必須清楚的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們做的是一個文化產業,我們自己應該首先是一個文化人。很難想像一個沒有文化的人可以寫劇本。我曾經說過一句話,編劇應該是一個攝製組裡最有文化的人。再轉一個我的微博觀點——
電視劇終於還是個文化產業,既如此就應該最尊重文化。學會尊重編劇,對劇本有敬畏之心(當然是好劇本),電視劇才能出精品。能達到二十年前每兩年一個載入史冊的精品劇的水準,就行了。遠學美帝近學日韓,看看人家是怎麼對待編劇的。一個作品的創作過程中,編劇酣暢淋漓,她一定是個好作品。
十四、
然後咱們說看片的事兒。
看好多片子意義不是很大。我覺得看片這件事博沒有用,要精。不要比你看過多少片子,而要說你要讀懂多少片子。舉個例子,比如說霸王別姬,你看過多少遍?你真的看懂了麼?你是當成一部同志電影來看,還是當成一部人戲不分的人來看待這個東西?你還是看到了他的思考和對人性的反思?
電影這種東西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看不懂沒什麼可擰巴的。我大學的時候,中央戲劇學院舉辦過法國電影展和巴西電影展,我在裡面睡的神魂顛倒,等我走出電影院的時候,我們的同學一個一個迷離著雙眼問我,看懂了麼?太特麼人性了!我只好再也不去參加這活動了。
所以真正去看懂一部電影是重要的,你才可以和這個導演這個編劇做一次靈魂對話,他想要表達的東西你懂了,這就是拉片子的意義。
什麼叫懂了呢?我舉個例子說吧。比如說話劇《雷雨》,這個大家中學都學過片段,裡面有個封建家長周樸園。說他在家裡面是很威風的老爺,大家都怕他。什麼叫看懂了這個人物呢?比如說你可以問出一個問題,周樸園穿什麼衣服上臺才對路呢?當然這是演員和導演應該問的問題。答案先告訴大家,他應該穿西服馬甲才對。而不應該為了表現他是封建大家長而穿長袍馬褂。為什麼呢?看劇本啊——
劇本裡有臺詞說他給他的太太繁漪請了一個精神大夫來看病,這個大夫是他在德國的同學。好了,周樸園有留洋背景。而全劇第一句就寫了,二十年代的一個夏天。二十年代他已經留洋歸來,那麼就是說,他是在一九一幾年去德國留洋的。正是新思潮澎湃的年代,他當然會宣導穿洋服摒棄長袍馬褂的傳統!
這個例子並不確切,有點兒死較真。但是,從劇中去證明你對於人物的看法的觀點,如果你可以做到並且很輕鬆,這個劇,您看懂了。
再說一個例子,比如話劇《茶館》,老舍先生的作品。裡面有個主要人物叫秦仲義,最早是藍天野先生主演的,後來的版本是楊立新老師主演的。他上來第一句話就是來看看,看看你們這幫年輕小夥子會做生意不會。好的,這句話怎麼說?真實的意義在哪裡?他為什麼上臺來?這在表演中叫做舞臺目的,他的舞臺目的是什麼?老舍先生為什麼讓他出場?
答案是,他應該是在茶館裡東瞧瞧西看看,看看這桌點了什麼,那桌喝的什麼茶。他是茶館的房東,後面有臺詞說了,他要「把資產攏在一塊堆兒,開工廠」,所以,他上臺是來算算你們茶館每天的流水,看看我把他盤出去值得不值得!
十五、
這樣一來你對這個人物就清楚了。這當然不是看一遍就可以解決的問題。這就是我要說的,看片你到底是用什麼角度在看?!
一直以來,你是在用觀眾視角來看片子的。而你現在要用專業人士的角度去看片子。要多問為什麼。他為什麼這麼寫。他怎麼三筆兩筆就描出一個人物?他這一場戲只有40秒,他要講什麼?是交待劇情麼?還是要帶來什麼提示?比如你看黑澤明的電影,或者看希區柯克的電影,你如果能帶著這樣的思考去一遍一遍的看,你就會發現他們的秘密。其實沒有那麼複雜和高深。
那麼要看什麼電影呢,我給你們推薦一本書,叫走進電影聖殿,是北京電影學院的一個老師寫的,他羅列了電影誕生到90年代最經典的一百部電影。有介紹也有評論。算是一個索引似的書。如果你能認認真真的把這裡面的電影都真正的看懂,你的看片就成了一套體系。各種風格類型都有所涉獵。博而精。但如果你把這本書只當成一本書看,那最多算是個愛好者。
你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美學,對影片深刻的理解。你再自己寫東西的時候會發現,其實世界那麼小。我可以做到的!我一直說過一個觀點,就是,編劇眼高手低不是壞事,你先要有一個高的眼光,知道什麼叫好。至於是不是能做到,我們還年輕,還有努力的空間。但如果你不知道什麼叫好,那就沒救了。
總而言之,學習是必要的。看書也好,看片也罷,都應該真的看懂她,而不是盲目的求量,甚至拿來當做炫耀的資本。那就沒意思了。學習是後山練刀的過程。你走出江湖,才會遊刃有餘。
我還得引一篇微博來說我的觀點——
編劇的門檻在門裡,而且門檻裡藏著一座大山。往往覺得簡單,於是紛紛湧入,進來走了幾步發現了門檻兒,傻了,此時退出並不難。走進去,越走越難走,不是你變笨,恭喜你,遇見山了。如果你有幸爬上了山坡就會發現這裡一路坦途吃飽喝好,再遇到坎兒就是在半山腰了,此時最擰巴,往上爬累,下去,捨不得。
這是我最真切的感受。越走的高就越得學習。學習不是為了與時俱進或者其他的目的,學習本身就是編劇這個職業的飯碗。編劇就像個蜜蜂似的,你采的槐花,你就是槐花蜜,你采的荔枝花,你就是荔枝蜜。
你的審美和知識結構都是最獨特的,建立一整套美學需要大量積累和思考,所以也很難徹底改變。與其改個不倫不類削足適履,不如把自己發揚光大。然後等一明白你的人就行了。堅信一定有這麼個人。萬不能倆眼一閉啥樣東西播的好咱就照著來。那怕也沒什麼成色,只會讓自己更迷失。
千言萬語一句話,打鐵還需自身硬!所以別老覺得影視公司拒絕你的劇本是他們不懂,我的劇本賣不掉是因為他們和我無法溝通。那句話說的特別好,才華就像懷孕,時間長了就肯定看得出來。我入行十五年,我真的沒有見過一個懷才不遇的人,真正有才華的都出來了。
有人能幹有人能混。能幹的不如能混的繁華,能混的不如能幹的久長。這是普遍的道理,但對編劇來說,能混一毛錢用都沒有。善於交際,認識的人很多,那都沒用。活兒混來了,寫不出來它還是白紙。有逮誰跟誰攀,要電話要微信的功夫兒,不如好好琢磨琢磨你的玩意兒。天天陪酒賠笑拉關係哥長老師短獻媚巴結,那不是編劇該幹的事兒。能寫出好劇本,自然踏破門檻兒。
所以,勤於學習,勤於寫作。就是編劇的不二法門。本事這個東西,是自己的!
十六、
下面再說一個更要緊的話題,就是你需要有點兒職業精神。
我剛才說過,不要以職業的標準要求自己,那是為了說明我們要有一個放鬆的心態,而在生活和創作中,我們需要有一些職業精神。
編劇的職業精神是什麼呢?
我相信你們關注了很多大大小小的編劇的微博。你們大概可以經常看到有些編劇說,哎呀我寫哭了一晚上,哎呀我沒吃沒睡已經兩天了。我認為這都不是職業編劇。
凡是聲稱自己寫的以淚洗面,寫魔怔了分不清現實和故事,寫的不吃不睡不洗澡,寫的六親不認,寫的神神叨叨。。。要麼是標榜自己認真投入,要麼就是業餘的。實際情況是,投入感情的寫作絕不是人戲不分,在寫作中投入感情只是對人物的塑造和體驗,編劇必須還要有冷靜的俯瞰角度來把握結構和全域的節奏。
投入和神經病是倆概念。
我們拿一個專職寫作者來舉例子,就是說他沒有其他的工作,那為什麼要熬夜呢?我在三十歲之後很少熬大夜,再忙也是兩點就睡了。可三十歲之前我天亮睡覺是常有的事。為什麼白天不能寫作?我剛才說過要生活在生活裡,什麼意思?就是你每天要有自己的生活,去買菜,去和人接觸,去感受生活。你只有在生活裡才可能去思考。天天把自己關起來閉門造車又能寫出什麼呢?
保護好自己,是一個寫作者首先應該做的。其次,我們要對得起我們的每一個字兒。確保每一個字都是我們要寫的,是我們真實的表達。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可以算一筆賬給你看——
一個電視劇1200場戲吧大概是,按500頁算,如果明星還不錯大概要用到5000萬投資,這已經是很基本的了。那麼就是說,您寫的每一頁A4紙,片方就要用10萬塊錢的投資來完成它!所以,編劇寫的每一個字都要有責任心,因為每一個字製作方就要花費差不多100塊錢!
100塊錢!
這就是編劇的職業性和責任心。
十七、
我給大家說個細節,當然你們可以作為一個訣竅來用。那就是你的劇本格式和排版。不管你寫的好壞,你應該給你的劇本排個漂亮的版面。不管是什麼風格的格式,港範兒,京範兒,小說範兒,戲劇範兒都沒問題——但讓人列印出來要覺得非常愉悅。你的劇本就過了一半了。錯別字和格式混亂犬牙交錯的排版都是大忌,起碼我一直很反感這樣的東西交到我手上。連這樣起碼的認真都沒有,能指望寫出個啥?
當然有人會說編劇都是藝術家,不拘小節也是有的。但我認為這不是小節,這是你對你自己作品的認真程度。
為啥說可以作為個訣竅來用,那就是你把版面排好了送到影視公司責編手裡,起碼先賺個印象分。這是我告訴你的小聰明。
當然,我要說的是認真。從資料準備,到構思,到草稿,最後到動筆,整個過程都不能有一點點糊弄。因為你面對的是普羅大眾。要有這樣的責任心。
一旦這個劇本投拍了,幾億人都看到了。你的一點點忽略都會被人看到的。尤其是帶有一點歷史的題材,決不能錯,哪怕是情節劇,也需要在歷史背景上做到大事不虛小事不拘。大事兒絕對不能錯的。因為你的作品可能會被年輕人看到,甚至被我們的孩子們以後看到。如果他看到你沒有考據過的歷史背景,你胡編亂造的情節,他會認為歷史就是那樣,愛情就是那樣。
我希望各位同道都記得一句話。我們做的是大眾傳媒。我們要帶著這樣的責任心去工作。有些東西是不能隨便往外聊的。做戲劇你的理念三觀不正充其量是影響了千把人,看戲的還多是有判斷能力的高知,但做電視劇三觀不正理念跑偏可能影響是無法估量的。責任心是要有的!
更重要的是,你自己的生活一定要正常。你的人生觀一定要正常。一個有著美好生活的編劇他的三觀一定是對的。他對於人生和生活的看法也一定是對的。這就是我一直說要首先把日子過好過正常。別先拿自己當藝術家的意義。
真的紮根於生活,你才會對生活有感悟。再說一個例子。我看了一遍《親愛的》,哭得像狗。幾年前我差點兒接了一個拐賣兒童題材的電視劇,沒接是因為我沒感覺。但是現在看這種題材的片子就心碎不已,這當然是因為做了父親的緣故。那時候我接觸過一些資料,丟孩子這種事並不是個案,也觸目驚心,但絲毫沒有感覺到疼痛。這種切膚的痛我們是親歷不來也承受不住的。所以體驗生活的本身就是寫作的儲備。
首先得對題材有感覺,營造出一個生活環境,然後讓腦子進入這環境。寫完劇本心累才是對的。手累,那就是幹活兒去了。技術都是扯淡,動心的劇本必然有成色。技術缺都能歸置出來。
十八、
繼續說職業責任感的問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責任心就是不能拖稿。如果你是自由創作,沒有合同管著,那你也應該對你的寫作做出詳盡的計畫,對不起我是處女座。。。
因為你有了計畫,才可能有緊迫感,會強迫你思考。我從不認為作品的精緻程度和時間成正比。憋仨月憋臉通紅不一定出來什麼好貨。她就是一氣呵成的,把我想講的故事說給你聽,如果我不一股腦的把故事說給你,磕磕絆絆拉拉雜雜,那只能證明我沒想明白。
電影需要瞬間靈感,而靈感都源自于平時建構起來的審美。僅此而已。一電影真正的寫作時間不會超過一個星期。當然我說的是想明白的前提下,想明白了非常快真的。那些摳著腳上著網喝著茶做寫作狀的人是不會有什麼作品的。
千萬別拿拖延症當個樂子。如果你最終幸運的變成了職業編劇,簽了合同拿了人家的錢,你拖稿是違約的。而更重要的是,你拖稿會耽誤整個投資計畫,甚至可能拖黃整個專案。再大牌的編劇也沒有辦法逃離資本市場的,沒有投資人有閒錢趴在這裡等著你。專心集中地寫作,不但是品質的保證,更是一種職業態度。
我工作室原來有個很有才但拖稿成性的編劇,後來離開我一段時間,在圈子裡闖蕩一圈回來找我,說師父我再也不拖稿了,浪子回頭金不換,得給孩子這機會。用才不怕毛病是我的原則。有才的人都有毛病。要學會包容。我這樣安慰自己。後來我又約她做一個項目,她跟我約時間是午飯前一定交。然後深夜時分她發了稿子之後,然後愉快的告訴我,我去吃午飯了。
導演是和一個團隊工作,編劇只有他自己。你自己產出作品才能產出編劇價值,否則就是浪費時間。有那麼美好的時間我們去做點兒什麼不行呢,幹嘛要坐在這裡寫劇本?既然是我們要投入時間寫劇本。就必須跟自己要生產價值,企業要利潤需要成熟的企業管理,我們也需要對自己有一個管理。
需要7天的活兒就是7天必須完成。如果總是給自己充足的時間,倆月裡有一個半月是磨嘰過去了。慢工細活這事兒都騙自己的,低效能生產並不能對品質有幫助。反倒是必須7天完成腦子全部集中於此,構思的東西反而精緻有效得多。嚴謹的生產計畫和惡狠狠地自我約束是做這行業的法門。
專業人才看的是專業性。專業優秀觀念新有思考勤奮認真,就是很好的人才。至於他是不是說話好聽會不會「做人」,這是很其次的考量。最怕專業人才終日鑽研溜須討人歡喜,那他一定是對專業不自信。孔子曰,有活兒好好幹,勝過請吃飯。看人要看本事和他是否有全情投入的勇氣。專業決定水準,態度決定一切。
日本的電視劇是我反復在各種場合提及的。他們的劇只有劇本好壞的差別,而在拍攝水準上都在一個基準線之上。這就是專業性。我順便說一個日本人的故事——
我聽過一日本演唱會的故事,說印歌片的劇務離開了二十秒被罵,總監認為,這二十秒可能影響直播計畫!劇務委屈的說看他們搬設備,太辛苦了!總監說,辛苦活該!我們是付過錢的。
這個總監的觀點就是專業性。
你做的事情,你通過你的專業性做到最好,你自己就是一個不可替代的人才。什麼叫社會金字塔,都知道塔尖好,可是能爬到塔尖的能有幾個?我們可能爬不到塔尖,那需要運氣甚至是造化,但我們必須做到不可替代。因為我們是最專業的人。
十九、
咱先不說劇本的好壞,咱就說一個標準來證明編劇的專業性——
一個劇本從頭到尾四五十萬字,每句話每件事兒每個行動,都不能讓人問出為什麼來,這是最起碼最起碼的要求。不管什麼題材,寫的是人類,就得說人話幹人事兒,是人幹事兒就得有個前車後轍前因後果,這絕不能想當然。就算您寫作態度不好或者您水準低咱都不論,這事兒是底線。
這就是邏輯的體現。如果編劇寫了個劇本漏洞百出。那就沒什麼可聊的了。您自己都沒想明白,你指望誰來拉你一把呢?!
專業性的另一個體現就是知道自己會幹啥。我可以說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如果哪天你聽到一個編劇說,我這人靈,寫啥都行。那你趕緊躲他遠一點。
沒有一個編劇可以做到什麼題材都可以的。
沒把握的事兒不往下談,當機立斷告訴人家來不了。越是親近的關係越不能坑人。掙了定金砸了手藝毀了人生的事兒是得不償失的。自沒要餓死,別騙人。手藝達到達不到,題材體例是不是自己射程範圍,這只有自己最清楚。你當然可以拍胸脯子,但拍漏了沒人給補。推活兒現在心疼,不推以後肉疼。
這是職業操守。
再引用一句我的微博觀點:
影視公司也好 個人也罷。都應該知道自己擅長的類型,手拿把攥的題材是什麼,跳跳也能做好的東西是什麼。饒世界抓劇本的公司和啥題材都敢來的創作者都是無知無畏。可以嘗試新的領域,但前提是正常運營的基礎上有規劃的嘗試。毫無規劃的胡來就是浪費資源,在這個行業裡自己公司的錢和人的才華是最大的資源。
二十、
不是說我們只做一種題材和一種類型。但我們可以把我們最擅長的東西做到頂級。
職業性的最大體現就是要敢修改,覺得自己的東西最牛逼,這是好事。說明你很自信。但是真正的劇本是修出來的。要耐心。
我替影視公司說一句話:
沒有一家公司是成心憋著跟編劇找事兒的。
誰都惦記著趕緊拍,我一個合作很久的資方今天跟我說了一句話, 把真金白銀變成一盤盤帶子很容易,把帶子變成更多的金銀很難。
這就看出來了吧。劇本成熟都想趕緊拍,所以作為編劇遇到意見要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當然,有很多野雞公司存在
你們也會經常遇到很多不靠譜的人
但是請記住我的一句話
因為你不靠譜,才會遇到不靠譜的人。
這個你,也包括我自己。
你只有自己立住了,有了成熟的作品,被業界認可
你周圍的人就會越來越好
不用刻意去認識誰
他們都會來認識你的
拿著錢箱子到你們家來
老師,咱寫一個吧
你能指望一個乞丐被尊重麼?
但你能看到馬雲在公開場合被人嗆麼
結語、
分享一個改劇本的技術:
改劇本的辦法絕不是修修補補,哪兒都不捨得就直接掉溝裡了。辦法是重開一個檔,把這一集的思路順清楚,拉個清單,畫畫圖,把你想好的都寫明白,然後補入新的橋段和情節,甚至新邏輯,再看原來有什麼可用的貼回來,最後整體刷一遍。
你捨不得你的東西,就是舍去了你的生命。
最後,再說一個觀點。
就是別老覺得誰都不靠譜,我們是作者,是編劇,是文化人,淡定一點兒去面對別人的意見。
你得雞賊一點兒
什麼叫雞賊,就是狡猾的意思
怎麼狡猾呢,你得這麼想問題
不管是誰都能對劇本提意見,這是編劇的悲哀
但你換個角度想呢,如果他們提的意見是對的,我改了,最後他不是還是我的作品麼?
總結一下吧,今天說了天賦和下笨功夫的事兒。編劇是一門手藝,手藝是要練的,不要講規矩也不要被規矩束縛,你寫出來東西好,你就是規矩!
再有,我們花了很大篇幅說了專業性的問題,要用專業的眼光去學習,用專業的手段去寫作。
最後我們說了一件事就是要擺平心態,沒人要跟你較勁,更沒人要跟新手較勁。沒誰想要欺負你。咱們做這行是自願的。所以擺平心態去改你的劇本才是正路。
我們要做一個不可替代的手藝人。
霸王別姬時代背景 在 曾有兩集叫《霸王別姬》,由羅啟銳導演,李碧華編劇。 演員方面 的推薦與評價
當年羅啟銳拍《霸王別姬》,北方背景的對白用國語, 劇情發展到香港,才出現粵語,語言調度,完全切合故事和角色需要,十分專業;但前陣子看那齣以 ... ... <看更多>
霸王別姬時代背景 在 霸王別姬ptt 的推薦與評價
霸王别姬,《霸王别姬》以梨园师兄弟程蝶衣和段小楼的人生经历和情感纠葛为线索,讲述了一段哀艳悲烈的往事。文学虚构与国粹经典、个体命运与时代变迁 ... ... <看更多>
霸王別姬時代背景 在 [好雷] 事隔十年重看霸王別姬-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研究所時期時,看過這部片一次,
可能當時還年輕,還沒有琢磨到電影裡大時代下小人物的點滴;
昨晚不小心在Netflix上點開這部片,今天還沈溺在各種餘韻之中。
我沒有特別喜歡的角色,因為每一個角色都好讓人喜歡。
從關師傅那一成不變的為五斗米折腰,而恨鐵不成鋼的教育起,
我覺得這就是一個普通老百姓的範本,不管什麼樣的朝代背景,
為了讓劇團生存下去,不斷重複這樣的訓練,只是為了試著重製另一個朝代的段小樓和程蝶衣,
直到生命終結的那一天。
當然這樣的訓練確實很殘酷,讓人不忍目睹,卻也讓人知道這樣的時代背景下,
角兒們為了站上舞台,不為人知的苦楚。
這樣的環境下,讓舞台前的段小樓和程蝶衣,看似緊密又牢不可分;
但有些關係對某些人而言,是本能、是人生,
對有些人來講,卻只是生存。
很多人都說段小樓是個渣男,在眾人的面前批判自己的兄弟、自己的老婆。
我卻覺得這個人其實讓人十分同情,
身為一個平凡再平凡不過的普通人,離開舞台後,他擔不起項羽楚霸王這樣角色,
卻為了生存在劇團、在生活,甚至整個人生都要跟這個角色綑綁在一起。
但他其實有諸多的不願意,下了舞台的他只是個「扮演者」,楚霸王並不是他,
卻為了留住這個角色帶來的基本物質生活,而繼續困在裡面;
婚後想要不再做角兒,想要替京劇辯白有些話,看到蝶衣被換角想要辭退,
卻每一次都困在他的師傅、菊仙、文革背景裡有苦難言。
直到戲尾聲的批判自己人一幕,
經歷一番掙扎後,他才真正完全地,跟自己的「各種不得已」妥協—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認為這種向現實的妥協,無非對他來說是一種解脫,
他終於不再被困住了,現實與本質的自己終於合而為一。
但卻是其他人痛苦的起點。
先說菊仙吧,我認為她真的很聰明,多少次拯救了自己的另一半,
也順手救了她其實沒有很喜歡的程蝶衣。
從一開始她的出現,我就很欣賞她那樣剛烈瀟灑的個性,
她的確曾經為了生存痛苦過,但她一開始就很清楚自己的路該怎麼走,
也的確有相應的能力,讓自己的生活不偏離預定的航道。
但她怎麼沒料到的應該是自己的枕邊人,其實永遠都不會陪她站在高樓頂端,甚至一起往下跳。
或者說她知道,但一直不想面對,
最了解她的或許是身世背景類似的蝶衣,只是一個本是女嬌娥,不想做男兒身,另一個卻是錯身為男兒身,卻為女嬌娥,
也剛巧他們都一樣那麼愛這個假霸王。
菊仙在蝶衣身上,看到了部分的自己,
她得到了段小樓的身體,卻永遠得不到他的心,她也不過是比蝶衣再幸福一點而已。
如果她不是這樣卑賤的背景,如果沒有遇見段小樓,
我相信她的人生也許會不一樣;
但最後小樓的批判,卻是讓她孤身墜下高樓的稻草,
最終她還是像她恐懼一般,只剩一個人了,根本沒有誰等在那邊,
所以她最後選擇離開,其實也是一種莫大的解脫。
就像程蝶衣一樣,至始至終都愛上了一個楚霸王的「扮演者」,這個人終究不是楚霸王。
我相信程蝶衣也很想要捨棄過去,不再提起那些往事,
可是她所捍衛的京劇、角色和段小樓,卻是不可磨滅的往事,
這些事情是今日他的積累,沒有這些東西的他,不可能是今天的程蝶衣。
我覺得程蝶衣真的活得太痛太沉重了,
每一次想必他都想要跟假霸王做了了斷,但在生存或是人生面上,
遺憾他們就是舞台上分不開的搭檔,和擁有革命情感的朋友,甚至是程蝶衣深愛的那個人。
就像是《當愛已成往事》歌詞裡寫的,
「往事不要再提 人生已多風雨
縱然記憶抹不去 愛與恨都還在心裡
真的要斷了過去 讓明天好好繼續」
當然程蝶衣很想忘記,經歷這些傷害,身為搭檔及好朋友的背叛後,
卻還是對段小樓無法恨下心,否定兩人曾經經歷的一切。
「我對你仍有愛意 我對自己無能為力」
我想,想到那些往事的時候,下面這段歌詞就是程蝶衣的心情吧?
「因為我仍有夢 依然將你放在我心中
總是容易被往事打動 總是為了你心痛
別流連歲月中 我無意的柔情萬種
不要問我是否再相逢 不要管我是否言不由衷」
只是可惜往事過不去,人也無法迎向新的未來,
有些過去太過難以割捨也無從捨棄,就算是燒了那些珍貴的戲服也是一樣。
程蝶衣當然還愛著眼前這個男人,即便已經殘酷地認清這個男人是個假霸王,但卻還是愛著,
試著割捨京劇的蝶衣還是無法忘記這一切傷痛,
只能一併帶著這些難受,離開這個世界。
有些人並沒有錯,有些愛也沒付出錯,
只是那個人永遠不會理解,而那樣的結果讓人難以承受罷了;
這是部需要有點人生歷練,才能理解的電影,
我想我以後不會在心情不好時點開,
後勁未免太強勁又清淡地縈繞在某些過往裡。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6.128.3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84436012.A.882.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