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月的陪伴,《天橋上的魔術師 公視影集》就如魔術師所言,一眨眼就演完了,熱淚盈眶的終點倒像是一個美好的頓點,三小男孩的戲到此為止,幾個家庭的戲到此為止,中華商場的戲也只能到這裡為止,火車該轉彎了,哭過笑過後剩下的,只能交給觀眾、交給我們努力好好記得。
⠀⠀⠀⠀⠀
其實能夠理解,親身走過中華商場年代的人或許會對主創團隊的刻劃、詮釋有所怨言,畢竟那無法代表他們經歷過的一切,甚至可能與百感交集的真實經驗有極大落差,但是,但是,我還是想加個但是 —— 能慎重將逝去的歷史以大眾藝術的方式被下一代留存、述說、傳唱下去,都值得予以肯定。因此藝術是危險的,人們才會持續去拍攝,去書寫關於一戰、二戰、越戰、納粹、南北戰爭等無數故事,舉凡虛虛實實的《兔嘲男孩》、《戲夢巴黎》、《霸王別姬》甚至是《俘虜》云云,都無法覆蓋或重寫任何真實記憶,故事是從記憶不在的地方長出來的,《天橋上的魔術師》提供了我們,以及未來的孩子一個無法拒絕的理由,主動認識《戀戀風塵》,發覺台北的另一頁歷史切面,接觸父母的父母的昔日生活碎片,然後,再回過頭來思考屬於這個世代生長在此塊土地上必須面對的種種複雜問題。
⠀⠀⠀⠀⠀
謝謝《天橋上的魔術師》,於我心裡,這齣戲劇雖然有其不完美之處,卻真正從各方面拓展了台劇的新格局,並立下一個難以超越的高標準,不但在於技術層面,在於改編、致敬,更在於戰戰兢兢謹守著熱愛電影藝術的創作初衷。
⠀⠀⠀⠀⠀
⠀⠀⠀⠀⠀
🎩以下文章皆有雷,尚未觀賞者請斟酌服用。
⠀⠀⠀⠀⠀
⠀⠀⠀⠀⠀
以文本改編角度而言,〈金魚〉的取捨與呈現方式是相當耐人尋味的,原本吳明益筆下的小說情節帶有不少成人色彩,對往日的回望來到劇集裡,搖身一變成為商場小男孩情竇初開的故事。一個是姊姊離家出走,被班上同學捉弄的冷漠金髮少女,一個則是失去了哥哥,家中從此不再有生氣與溫度的孩子。特莉沙和小不點就像兩隻活在水中的魚,只有他們能看見彼此的眼淚。
⠀⠀⠀⠀⠀
一以貫之地從多篇故事淬鍊出屬於童年記憶的明徹眼神,由畫裡跳進水壺的「透明感」金魚,變為一隻肉眼看不見的金魚,甚至可以說魔術師賦予了特莉沙化身金魚的能力,選擇以視覺之外的感受呈現,更能塑造魔幻寫實氛圍。手指比呀比,雙手遮住眼睛,中華商場周遭漸漸被升起的潮水淹沒,剩下夕陽染橘的天台,隔絕塵囂紛擾、抽離時間流動,記得哪裡痛就冰哪裡,全身浸在水中才得以麻痺生活帶來的疲憊與苦澀。
⠀⠀⠀⠀⠀
其實,大人們的負面情緒往往都是門後的孩子在承受。或許小不點也曾以為自己可以放下,可以對一切無動於衷,直到父母往常的熟悉呼喚穿透透明液體的屏障,暫時舒緩了某些傷口,宛若這個城市歷經風霜的道路,即使預見未來會再次支離破碎,仍在關鍵時刻做出屬於自己的抉擇。目送特莉莎漸趨透明的身影,這就是成長的瞬間。
⠀⠀⠀⠀⠀
「人生就像一齣電影,一眨眼就演完了。」
⠀⠀⠀⠀⠀
《天橋上的魔術師》亦是,終點屬於此趟旅程的一部分,以手腕上那支超時空手錶開啟,也以超時空手錶作結。面對家庭、教養、政治、愛情、友情、夢想、性別、自我、創傷等無數凌駕時空的命題,十字路口的人們迷惘而徬徨,時間的魔法一分不差於此時的黑暗中點亮火柴,絕望中彰顯希望,並於有限中創造出更多超越文字和影像的無限。
⠀⠀⠀⠀⠀
始料未及的是,吳明益老師書末信手提及的《戀戀風塵》中華商場一幕,竟成為整部劇集獻給影迷的最大驚喜,彷彿一層夢境再生另一層夢境,將虛構與歷史、現代與過去、創新與傳承完美融合。王晶文和辛樹芬再三出現,小不點和魔術師徘徊不去,都是對逝去國度的深情回望,「拍到的東西才會被記得,其他都會慢慢消失」,諸多無聲無息離開的人事物,像一霎風雨,教我們認識這個世界的哀傷。然而,這些人事物真實存在過的證明,在幾度雨停後,讓人更幡然領悟到世界曾經多麼美麗。
⠀⠀⠀⠀⠀
火車在這裡一定得轉彎,無論人在或人走,相遇或別離,此篇共同揮灑的龐大「讀後感想」扎扎實實創造了十集的奇蹟,為每一片從彼此生命經驗中呼嘯而過的風景覓得一處九十九樓,溫柔安放在時間與記憶之外,讓你我由衷相信,平行時空裡的他們仍會好好活出自己的故事。
⠀⠀⠀⠀⠀
⠀⠀⠀⠀⠀
⠀⠀⠀⠀⠀
▍延伸閱讀:
⠀⠀⠀⠀⠀
釀電影 多方探索的本月專題:《天橋上的魔術師》
https://filmaholic.tw/covers/2021-03/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霸王別姬 讀後感 在 新經典文化ThinKingD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講座快報 l 李爾的藝道之路----從小說 #國寶 到真實舞台人生
吉田修一小說《國寶》九月初即將上市,正逢被小說感動到落淚的吳興國老師「李爾在此」封箱演出。兩廳院找來吳興國與小說家張大春同台聊表演藝術談故事創作,更分享兩人對戲劇的情感。
在吉田修一這部宛如《霸王別姬》,描寫歌舞伎演員為藝獻上一生的小說中,吳興國看到許多和他在復興劇校學習成長過程相近,小說所觸及的時代變遷對傳統藝界的衝擊,也讓他讀後感觸求藝之道雖艱難但也迷人,製作人林秀偉也說:「宛如看到過去40年的舞台人生。」
曾推崇吉田修一代表作《惡人》用完全不同角度寫出人性的張大春,這次力推《國寶》是更厲害之作。 他和吳興國雖然首次同台辦講座,但10年前就因為對京劇的喜愛,聯手周華健合作過《水滸108》系列,將京劇現代化,引發兩岸三地轟動。
講座訂於9月11日晚上7點在國家兩廳院 #演奏廳 (地下一樓)舉行,免費入場,但需線上報名——報名請上:https://reurl.cc/A8gAyZ。
https://udn.com/news/story/12660/4818173?fbclid=IwAR2DUVWE1MipdavzYkhvrqUVhb1zkrpie-hf2lvk35PenXlY6BSKB2L87bU
霸王別姬 讀後感 在 項明生 James Ho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父親節禮物】
我知道,全世界讀者都離我而去時,他也會一字一句認真品味我的文字,然後用小楷寫一篇洋洋灑灑數千字的讀後感。
第一次和父親旅行,就是數年前跟他回杭州祭祖。首次回到江南,祖墳在西湖之濱,要買了西湖景點的門票後,再爬上後山,父親說是因為先祖是一個清代賢官,為民興水利,才得以埋葬在這般風景甲天下的地方。他用吳越軟語開始稟告先人,大意就是項家出了一個文人,寫的書還贏得了不少書獎之類,這是比發財立品更值得他驕傲的事情,要多謝先祖保佑。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我外婆經常掛在口中的一句話。
江南自古乃文人雅士之地,清朝狀元有一半都來自江南,即是二千年前的江東,無顏見江東父老的地方。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中國最著名的武將之一就是西楚霸王。項羽 “少時,學書不成”,但就百戰百勝、所向披靡、霸王別姬、烏江自刎,戲劇性結束三十歲的短暫一生。
有一個這麼霸氣(霸王這個名詞也來自於項羽)的先祖,我父親名字叫項楚,也是為了紀念這位西楚霸王。但父親的性格和項羽就剛剛相反,性格溫文軟弱,被 “川辣子” 的媽媽欺壓了多年,他一口文雅的吳越軟語根本不是我媽媽的四川罵人髒話的對手。童年時我是很同情父親,雖然不敢說出口,而媽媽每次一罵他就扔爛家中的瓷碗碟,最後我們都用塑膠碟子吃飯了。
今年的父親節禮物就是我的新書”明日世遺”,這是回饋他栽培我童年時就飽讀詩書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