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 AFIB)】
最近南非的奧運選手Richard Murray,宣布他被檢查出了有心房顫動的症狀,很可能今年奧運去不了,僅管本人還是很樂觀。
先插播一下,COVID19已經一年半了,當然不幸的有不少運動員確診,有的人完全康復回歸,也有人可能運動生涯就完結了。但也有不少人因為訓練狀況不理想,也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確診了?Richard Murray就是其中一個,他去年還自費去作了檢查,好險是陰性沒事。這陣子,這股自我懷疑確診的風潮可能也會在你我身邊出現,能做的防護與自我健康照顧,盡量去做,但也別過度自己嚇自己了,濕熱的台灣夏天,本來就很難練,不要因為數據不漂亮就懷疑自己確診!
回正題,心房顫動是心律不整的一種,整理所查到的資料,在台灣盛行率男性為1.4%,女性為0.7%,男性發生比率比女性高,且過了60歲後,會上升到4%。
心房顫動發作時心跳不規律,每分鐘心跳次數可能過快也可能過慢,心臟血液輸出量因而受到影響,會出現心悸、胸悶、呼吸困難、喘、頭暈等現象,如果心跳過慢或停頓過久,也可能出現昏厥,不過也有些病人並沒有明顯的症狀。
除了年紀,有高血壓、糖尿病、過量飲酒、肥胖等都有可能比一般人更高機率得到。
還有一類高風險族群,就是運動員了,尤其越頂尖的耐力運動員,因長期處於大量與高強度訓練,所以發生狀況也比一般人高上許多。就算你不是頂尖運動員,但過多的高強度或長時間超負荷訓練,還是有機會會碰上的。
身為個鍵盤叫練,我一直以來都是強烈建議要戴著心率帶訓練,光學心率絕對沒有心率帶準確。因為看訓練的心率,除了瞭解訓練狀況好壞以外,還有個很重要的事情是,看看每個人的心率長什麼樣子?趨勢又是怎麼走?
至目前為止,我至少抓出三個人有心率上的問題,主要都是會有不規則的起伏跳動,或是該高時反而低,該低時反而高,我都會建議他們要多留意身體有沒有狀況?有的話,可安排時間去檢查。
尤其,資料看多了之後,也的確發現每個人的狀況都很獨特,很多都跟教科書上寫的不同。舉自己例子來說好了,一般而言當人體處於疲勞、或賽後、或高強度訓練後的隔天,靜止心率RHR應該都會比正常時略高對吧?
我通常都是相反,正常的靜止心率約在45-48bpm間,但當我很疲勞時,例如要搞個連續幾天超負荷的話(例如切地瓜環島的那幾天),反而RHR會掉到剩40甚至以下,尤其一場大賽後,可能隔天會不到40bpm,最低看過34-36bpm的,但這種情況是很難拉上來的,可能130bpm就有平時160bpm的感覺了,所以當我發現心跳反而掉下來的時候,就是個疲勞的警訊,也是個與常識不符的狀況。不過通常只要疲勞退去,就回復正常了。
所以啊,蒐集出正確的資料,瞭解訓練狀況以外,也是幫助你更瞭解自己的身體。
祝福 Richard Murray早日康復,點播一首王力宏的心跳給你!
你的眼神充滿美麗,帶走我的心跳 ♪♪♪♪♪
你的溫柔如此靠近,帶走我的心跳 ♫♫♫
靜止心率45 在 Tnn滔新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科技快訊
Garmin「2020 亞洲區用戶健康數據報告」從中歸納出三大洞察發現做為參考。
洞察一:亞洲國家整體男性壓力指數比女性高,且男性深層睡眠時間少於女性。
洞察二:45 – 55 歲為運動最活躍的族群 台灣男性週熱血時間為女性 2 倍。
洞察三:2020 亞洲用戶平均每日步數平均下降 12.2% 台灣僅下降 7%。
更多科技報導在 科技滔心話
#Garmin
靜止心率45 在 滔科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Garmin「2020 亞洲區用戶健康數據報告」從中歸納出三大洞察發現做為參考。
洞察一:亞洲國家整體男性壓力指數比女性高,且男性深層睡眠時間少於女性。
洞察二:45 – 55 歲為運動最活躍的族群 台灣男性週熱血時間為女性 2 倍。
洞察三:2020 亞洲用戶平均每日步數平均下降 12.2% 台灣僅下降 7%。
Gar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