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便秘、愛吃辣食物、舉重、孕婦也可能得痔瘡?!🙀🙀
痔瘡是生活中十分常見的疾病之一,四個人中就可能有三個人有過痔瘡
痔瘡發作時常讓病人痛到beh tahan、坐立不安,屁股好像有針那樣,根本坐不下,甚至影響日常工作與作息
每一次instagram的QnA,也一定會有人問關於痔瘡問題
那到底什麼是痔瘡?怎樣改善/解決?
.
.
.
➡️痔瘡通常稱為「肛門和直腸的靜脈曲張」
就是指肛門和直腸下段內部還有周圍的血管發生不正常的擴張和膨脹,
導致充血血管及肌肉纖維破裂,就會形成痔瘡。
➡️因為肛門和直腸位於人體的下半部,血液回流本來就不容易,這種狀況更容易發生在久站、久坐的人身上
長時間累積的壓力可能造成血液回流不足的情況,就會導致痔瘡充血
.
.
.
❓怎樣分類痔瘡❓
在肛門部位有一個稱為「齒狀線」(Dentate Line)的構造,
在這個線以上的痔瘡成為內痔,而生長在線以下的稱作外痔
.
.
➡️內痔
早期症狀以排便或便後出血為主,晚期可能因痔瘡體積慢慢變大,排便時會被推出肛門外(脫出)
.
.
⚠️內痔也有嚴重度分級⚠️
1⃣️第一級:排便時可能出現少量出血,也可能會覺得搔癢感也有分泌物,痔瘡沒有脫出肛門。
2⃣️第二級:除了會出血外,排便時痔瘡會脫出肛門,但排便後會自動縮回。
3⃣️第三級:痔瘡持續增大,排便脫出肛門後,必須用手將痔瘡推回肛門。
4⃣️第四級:痔瘡大到無法推入肛門,並且會伴隨著劇痛,甚至爆裂流血。痔瘡長在肛門四周,由於與衣服及皮膚摩擦而產生劇烈疼痛。無論站、走動、躺著都會痛,影響日常生活。
.
.
.
➡️外痔
形狀較不規則而且也不容易出血,時常會以疼痛腫脹、搔癢、異物感為主要的症狀,而疼痛及搔癢感比較為明顯的症狀。
.
.
.
⚠️誰比較容易得到痔瘡?痔瘡的高危險群⚠️
1. 平時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是造就疾病的原因
2. 熬夜、作息不正常
3. 便祕、腹瀉,不良的排便習慣
4. 纖維和水分攝取不足
5. 愛吃辛辣食物
6. 久站、久坐、懷孕,使腹部壓力增加
7. 家族有痔瘡的歷史(有家人得過痔瘡)
8. 酗酒的病人
9. 時常搬運重物的人或者練舉重的運動人士也是痔瘡好發人群之一
(由於在舉重時會增加肛門內壁的靜脈壓力,當靜脈被長期施壓,就會變成內痔,情況惡化的話還可能變成外痔)
.
.
.
⚠️痔瘡的症狀⚠️
➡️排便時出現鮮紅色的血
➡️肛門有腫大的異物感
➡️動肛門時會痛或者持續性的疼痛
➡️搔癢感、灼熱感
➡️有塊狀的物體從肛門脫出來
.
.
.
🩸預防痔瘡方法🩸
🚫避免久站、久坐
🚫避免排便時間過久:一般排便時間建議不要超過5分鐘,所以不要帶手機或書籍進廁所,以免分散注意力而延長大便的時間,肛門壓力增加,更容易引發痔瘡。
🚫養成定時排便的好習慣:大便時大不出的話也不要硬硬去擠出來,會造成肛門受損,有便意才上廁所
🚫保持肛門清潔與乾燥,便後可用清水沖洗肛門
🚫避免熬夜,以及飲酒或辛辣類等刺激的食物
🚫足夠的飲水量,正常人一天需要喝至少1.5升的水,可以軟化糞便更容易排除,也可以預防便秘
🚫多吃高纖蔬果,可以使大便鬆軟,預防便秘
🚫多運動,促進血液循環
🚫如果是練舉重的人,運動時需要注意調整姿勢來減少下半身的壓力
🚫孕婦因為嬰兒的重量壓迫肛門的血管,所以是無可避免的,孕婦可以練習放鬆緊繃的肌肉、骨盆,血管也會一起放鬆,來預防痔瘡
.
.
💊痔瘡治療方法💊
➡️依據每個病患的痔瘡程度不同,醫生會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案
1️⃣用藥:
痔瘡如果尺寸小的話,一般都無痛無癢,可以靠定時服用、塗抹藥物治療/減少疼痛感、消炎,也或者會搭配一些瀉藥來軟化糞便,幫助排便(這些藥物可以去詢問pharmacy)
2️⃣浸泡溫水/冰塊:
把屁屁浸泡在溫水可以促進肛門周圍血液循環,減輕壓力、減少疼痛。方法是以臉盆或容器裝水,使整個屁屁泡入水中,水溫約40度,每次浸泡10分鐘,每日約3-4次。而冰塊可以減少痛楚感
3️⃣橡膠圈結扎Rubber Band Ligation
透過橡膠圈結扎痔瘡,阻止供血讓它萎縮,幾天後痔瘡就會自然脫落,跟著糞便排出體外。適用於第一、第二期、第三期的痔瘡患者
4️⃣痔瘡環狀切除手術Stapled Haemorrhoidopexy
就像訂書機的原理,在痔瘡根部訂起來,然後把痔瘡和部分肛門內的組織切掉
5️⃣痔動脈結扎Hemorrhoidal Artery Ligation
這是一項微創治療,縫合所有供應痔瘡吸收血液的動脈來切掉痔瘡
6️⃣紅外線治療Infrared Coagulation
通常用於第一/第二期患者,用紅外線造成痔瘡的組織壞死
7️⃣傳統痔瘡切除手術
第四級的痔瘡必須使用傳統手術刀,將脫出來在肛門外的痔瘡完全切除
除此之外,不同醫院也提供不同的痔瘡手術,所以一些其他的手術,更詳細的手術資料可以詢問相關醫院
.
.
.
🥶那⋯⋯痔瘡治療後還會回來嗎❓❗️
➡️痔瘡還是有可能在接受切除手術後的半年或一年後復發
因此,如果曾經患上痔瘡的人,都真的必須改善生活習慣來減低復發的機率❗️
.
.
🔹Instagram:
lyhuylau
https://www.instagram.com/lyhuylau/
🔹Ly Huy The Pharmacist 藥劑師不只是會派藥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3nnyBdOxpnDLcTWsYk86Vw
靜脈炎分級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癌症病患疫情期間之照護應變策略建議 】
美國幾個癌症相關醫學會組成任務導向的專家委員會,針對感染新冠肺炎的癌症病患,提出照護資源和指引。應儘量預防癌症病患被新冠肺炎感染,並提供癌症病患常規醫療照護。
✅在治療方面
治療前應確定癌症病患無感染新冠肺炎,若是不幸被感染,其癌症相關治療應等到新冠肺炎痊癒後再進行,或可考慮採行遠距線上醫療照護機制,及提供其必要的個人防護裝備。
但對特定癌症,例如: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病患,因有時間急迫性的療程,治療前務必確定癌症病患無感染新冠肺炎,對確診病患應延後療程。
此外,醫療團隊成員須由無新冠肺炎感染者組成,以確保癌症病患安全;另外,儘量避免癌症病患因治療因素,需到醫療中心的長途旅行。
✅在安寧緩和方面
建議使用視訊方式與病人溝通,尊重病人意願,避免進行病人不想接受的治療,在疫情期間,建議使用視訊方式來告知病人家屬病人過世的消息。
因目前疫情嚴峻,開啟採行遠距線上醫療照護機制的可行性,某種程度可將因新冠肺炎而採取的線上醫療,轉化為常規的癌症醫療照護方式。
雖然目前大部分醫療資源均以照護新冠肺炎個案為優先,但須在照護新冠肺炎個案和癌症病患之間取得平衡點。(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蔡慧如博士摘要整理; 原文連結:https://www.cell.com/trends/cancer/fulltext/S2405-8033(20)30135-7)
✏此外,七間歐洲腫瘤核心醫院在疫情共識會議中所提出的癌症照護應變策略建議。內容涵蓋一般性建議及癌症病患治療處置(化學治療、開刀、放射治療)的優先順序分級表。
在一般性建議部分,針對醫院整體、門診、日間照護中心、放射治療及手術各面向,提出原則性的建議。諸如:在不影響病人的預後的前提下,減少病人的來院及住院次數。
使用電話追蹤病情,取代到院門診追蹤;以口服或皮下注射方式給藥,取代靜脈注射;減少留院時間;採用具相同療效的方法取代手術治療(以放射線治療攝護腺癌,取代開刀切除)。
重新審視降階抗腫瘤處方的可能性,朝向毒性更低、更精煉(more-refined)的治療,減少因抗癌治療導致的免疫低下相關併發症等。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吳綺容醫師摘要整理; 原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0-0874-8)
✏針對在COVID-19流行期常被提出的癌症患者照護問題,歐洲血液學協會 (European Hematology Association) 提出的共識建議如下:
1⃣癌症患者罹患COVID-19及進展至重症的危險因子有哪些?
由於COVID-19病毒是新興病毒,大多數人都不具免疫力,目前也沒有證據顯示癌症患者及健康族群罹患COVID-19的風險不同。
不過,要特別小心嚴重免疫低下、淋巴球低下、長時間嗜中性血球低下及高齡COVID-19患者的疾病進程,因為過去研究顯示上述因子是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發展為重症的危險因子。此外,也要注意癌症患者排出病毒(viral shedding)的時間會較長。
2⃣預防COVID-19的方法有哪些?
最重要的防護措施是接觸隔離及手部衛生,並遵循當地國家衛生單位的建議。強烈建議要避開人群聚集的場合及有呼吸道症狀的家屬。若無法確保接觸隔離,應配戴口罩。平時應維持健康衛生的生活習慣。
3⃣哪些患者可以延遲或中斷癌症治療?
通常癌症被控制住的患者比較不會得到感染,因此治療目標是控制癌症不使其惡化,而危及生命的癌症要即時治療。
於無明顯癌症症狀患者,若使用的癌症藥物不會造成嚴重免疫低下,應持續使用藥物;但若治療藥物會引起嚴重的血球低下、淋巴球低下(如使用CD20單株抗體)或毒性,應仔細評估是否續用這些癌症用藥。病人若出現下呼吸道感染症狀,會造成過敏性肺炎的癌症用藥也要考慮停止。
4⃣癌症兒童何時要接受COVID-19的篩檢?
免疫低下癌症兒童會出現COVID-19不典型症狀、預後也較差,因此即使初期為輕微的症狀,也要進行COVID-19的檢查。
5⃣癌症兒童在接受化療之前都要接受COVID-19的篩檢嗎?
有些單位建議在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前都要先篩檢,有些單位則針對染病高危險群才需篩檢,如曾接觸COVID-19患者、或家屬有呼吸道症狀。
6⃣癌症兒童感染COVID-19的特徵為何?
兒童糞便持續檢驗陽性的時間較長,胸部電腦斷層病灶影像也和成人稍有不同。在訂定治療照顧策略時,要將上述因素列入考量。(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吳綺容醫師整理; 原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75-020-0832-y)
✏癌症病患於新冠疫情期間的照護
✅門診:
限制門診;限制醫護人員的人數,以降低全部感染的風險;考慮限制照護人員至確實需要照顧的病人;當病患確實有需要時,如有身體或心理上的限制,限制陪病人員一名;延後所有的追蹤檢查,若資源許可,則轉至遠距問診,直至疫情穩定;考慮遠距問診,以允許恰當、安全、及快速的分流;考慮延後所有不必要的介入措施。
✅治療計畫:
當地患者:可進行影像學及實驗室檢查,並同意醫師以電話討論後續處置;遠地患者:考慮在當地進行影像及實驗室檢查並將病歷資料寄給醫師已討論後續處置;國際患者:考慮延後國際患者的問診。
✅安寧照護:
了解病患生活品質的需求、病患生命末期的期待、照顧計畫、疼痛及症狀護理、及照顧者支持仍是醫療團隊的首要目標;跨領域合作以盡速確保支持及安寧照顧的需求;對門診及住院患者考慮遠距醫療以減低患者及醫護人員感染風險;對支持及安寧患者而言,家人的參與是最重要的。(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莊淑鈞博士摘要整理; 原文連結:https://ijgc.bmj.com/content/early/2020/03/27/ijgc-2020-001419.full)
📁 資料來源: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COVID-19學術資源
】- 「癌症病患疫情期間之照護應變策略建議」:
https://forum.nhri.edu.tw/covid19/guideline/
靜脈炎分級 在 朱珍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健康Q&A】
政府說不清楚的 瑤瑤來說清楚系列-認識乳癌分類...」
乳癌的等級及分期:癌症已發展出許多分級及分期系統,其根據是:
1.原發病變大小。
2.擴散到局部淋巴結的程度。
3.是否有 轉移。
※常見的分期方法是TNM分期系統:
T原發腫瘤(Primary Tumors)
TIS癌瘤發病前期,非侵潤型管內癌瘤,或乳頭不具明確腫瘤的 Paget 病變。
T0乳房不明確腫瘤。
T1腫瘤最大不超過2公分。
T1a:<0.5㎝
T1b:<0.5㎝ - 1㎝
T1c:1㎝ - 2㎝
T2腫瘤超過2公分,但最大不超過5公分。
T3腫瘤最大超過5公分。
T4任何大小的腫瘤直接擴展到胸壁或皮膚上。
T4a:固定於胸壁。
T4b:水腫乳房、皮膚潰瘍,或限於同側乳房的靜脈、皮膚結節。
T4c:以上兩者皆有。
T4d:發炎性乳癌。
N局部淋巴結(Regional Lymph Nodes)
N0同側腋部並沒有可觸知的淋巴結。
N1同側腋部有可移動的淋巴結。
N2同側腋部淋巴結含有腫瘤,且互相固定於其它構造上。
N3轉移至同側內乳淋巴腺。
M遠處轉移(Distant Metatases)
M0:沒有明確的遠處轉移。
M1:有明確的遠處轉移,包括乳房上的皮膚。
資料來源:婦科教科書/馨懷乳癌關懷協會
靜脈炎分級 在 腳的傷口換藥就可以了?靜脈性潰瘍早期介入治療的大型隨機 ... 的推薦與評價
靜脈 性潰瘍性傷口#早期介入治療#新英格蘭雜誌隨機試驗報告✍✍很多人覺得有傷口,換藥不就可以了? ... 先做治療會不會讓傷口發炎更嚴重?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