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的資安攻防大戰!臺灣該如何見招拆招?
110/09/22
曾繁安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資策會資安科技研究所王仁甫策略總監專訪
5G 科技讓萬物聯網的新紀元已經來臨,代表著機器與機器溝通,人類過上全自動化的超便捷生活不再是夢。但這同時也意味著科幻電影中,邪惡駭客組織攻占重要機關的主機系統,引發一連串資安問題,甚至攸關社會國家安危的重大事件,也可能在現實中發生!
科技帶來的便利與風險並存的這個世代,來聽聽資安專家——資策會資安科技研究所王仁甫策略總監的精彩分享,一起思考 5G 物聯網下面對的資安挑戰。
一起跟資安達人瞭解 5G 如何翻轉我們的生活!
「16 年前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博士班學姐的一通電話,讓我踏上資安這條不歸路……」
問起投入資安領域的契機,王總監用打趣的口吻開場。當時在學姐的建議下,他參與了設計國内第一個資安指標的工作,從此開啓與資安的不解之緣。自稱「資安界 56 哥」的王總監,雖非一般人熟悉的另一位仁甫兄,但他對科技資安研究的敏銳觀察與豐富經驗,肯定令人甘拜下風。
他談到,4G 網絡的發展令網紅經濟崛起,你我都不曾想像『點讚、訂閲、打開小鈴鐺』會變成一種常態。而接下來的 5G 物聯網,將帶來更大的轉變與衝擊。
為什麽比起 4G,5G 有「大頻寬、高速率、低延遲」的特性?這是因為目前 4G 所在電磁波區間(約 450 MHz ~ 3800 MHz)已塞滿用戶,讓網速變得越來越慢,因此人類便把腦筋動到頻率更高的毫米波頻段(約30 GHz ~ 300 GHz)。增加了 5G 的區段,就像從塞爆的車流中,移到空曠的新路上。而頻率越高,頻寬也越寬,這條道路不止空曠而且比原先的更寬闊,於是訊息的傳遞能暢行無阻,理論上可比 4G 快一百倍!
「5G 最重要的,就是可以達成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
王總監舉例,自動駕駛和遠距醫療還未普及,是因為傳統仰賴的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傳輸訊息的速度不夠快,且成本高。雲端運算可以比喻作中央集權制,凡事都要經過朝廷皇上批閲議決,效率自然較低;但邊緣運算就像地方分權,讓數據可以直接在收集端附近實時處理和分析,無需先上報到雲端進行存儲、管理和分析運算,節省了上傳等待運算的時間,也減輕網絡和服務器的負擔。
在高速公路和手術檯上,微秒之差就是生死關頭。而 5G 搭配邊緣運算,大大提高的數據傳輸速率與極低的延遲,讓自動車之間可以維持安全的相對距離,遠端控制的手術刀可以精準無差地落在正確的部位。
也有賴於 5G 科技,需要大量運算資源的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也可以實現。這些發展促成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的建立,機器和機器之間可以達成溝通,整合各方數據資訊,迅速有效率地完成各種指令。小至個人智能家居,大至工廠機械、重要基礎設備如水壩、發電廠等等,都能踏入數位自動化的新境界。
越方便就越危險?機器與機器的連接也要小心
不過,5G 的特性也改變了用戶與網絡間的關係。傳統 4G 是直鏈狀的系統,由電信商自上而下提供網絡,再經由應用程式界面(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提供服務給用戶,存在一個封閉式的層級關係。但速率快、訊號覆蓋範圍較小的 5G(注1), 則是由邊緣端、應用裝置及用戶組成,數據傳輸相互往來的三角形體系,不再有上下權限差別的限制。為了形成物聯網提供更多應用,5G 網絡也變得更對外開放,被駭入的風險也會提高。
研究專長為駭客行爲的王總監提到,如今網絡犯罪的作案手法越來越多元。過去搶匪洗劫銀行,還要擔心實體鈔票金條太重,扛不動。現在駭客只要動一動手指,就能利用惡意程式讓銀行的上億元瞬間消失;或使用勒索病毒,鎖定廠商的資料庫,再以巨額款項要挾,否則就把重要生產機密銷毀或公諸於世。
「5G 應用得越深,危害的情境就越高。」
未來 5G 物聯網可能面對的兩大資安威脅,包括用戶 IP 可能被駭入後,可能被用作惡意中繼站或跳板繼續攻擊另一方,讓受害者同時也成了加害者。再來,當物聯網涉及的層面越來越廣,假如被不法分子入侵掌控的是自駕車、基地台,甚至是重大國家基礎建設如水壩、發電廠等等,造成的損失傷害不堪設想!
網絡戰資訊戰開打,台灣如何接招還擊?
從個人角度,平時養成謹慎小心的習慣,不隨便亂點不明連接,隨時留意最新的網絡犯罪手法,是保護自己的不二法門。但在通訊科技發達的今時,第三次世界大戰很可能就在網路上發生,資安可是攸關國家安危的重大議題。
自 2016 年起,台灣便喊出「資安即國安」的口號,而王總監也參與在草擬「資安即國安」1.0 與 2.0 戰略的工作中。在1.0 戰略中,首要步驟就是將資安鐵三角(資訊安全、通訊安全、國家安全)正規化。政府也修訂相關法規,將資訊和網際空間延伸為國家主權的一環,並把駭客攻擊與竊取智慧財產,納入情報蒐集的工作,才能為網絡戰做好準備。
「守護要自己來,就需要有人才。沒有資安人才,就沒有基礎的資安;沒有錢投入,也不會有資安人才。」
王總監强調,一個國家的資安要做好,最重要的就是資源與人力的投入。如果國内資安產業沒有妥善發展,資安人才缺乏,就必須仰賴國外的產品。若系統程式都不是由自己人開發,而是假手於他人,便難以確保檢測過程的可靠性,往往等到資安事件發生後,才驚覺漏洞的存在。因此,政府也編組了多支專業團隊,培訓資通電軍與資安產業人才,為國内資安把關。
而「資安即國安 2.0」的重點,除了規劃新設數位發展部、成立專責的資通安全署,就是主動式防禦(注 2)——與其乖乖等著被人打,不如自己先請外部團隊攻擊自己,作資安測試,去找出資安漏洞和弱點!舉例來說,業界為了找出系統防禦上的漏洞盲點,常會委外進行紅隊演練(Red Teaming)。就像在進行軍事演習,紅隊扮演進攻方,以無所不用其極的方法嘗試入侵,同時驗證藍隊防守方的偵測與回應能力。這樣的演練成本可不低,一次就要三五百萬臺幣起跳。
但台灣不用付錢,就有免費的資安攻防演練!王總監如此笑言。這是因為,在全球最常受駭客攻擊的國家排行榜上,台灣可是位居前列。根據網路資安商 Fortinet 的報告,2021 年第一季台灣遭受到超過兩百萬次的駭客攻擊,平均每分鐘就會遭遇逾 15 次的攻擊!所謂危機就是轉機,這些源源不絕的攻擊,也讓台灣深具適合發展資安產業的龐大潛力。王總監認為,資安產業要像台灣未來的台積電,扮演護國神山般的角色。
想投身資安產業?不需要獻出心臟,只要有一顆熱忱的心
「投入資安產業不要限科系,但是要有一顆熱忱、學習的心。」對於有心想往資安領域發展的年青人,王總監給出這樣的建議。
雖非資訊科學出身,但大學的工程背景,讓王總監有了程式語言的基礎。後來他取得經濟學、法學雙碩士,前者使他瞭解產業界的趨勢走向,法學則令他知曉資安重合規性與合法性的重要。在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權領域的博士論文中,他則從社會學、科技研究的方法分析駭客行為。他表示,跨領域的學習可以讓他從更廣濶的視角,釐清各方問題之後,找到痛點,來提供更好、更全面的科技與資安政策。
王總監指出,這一代除了要與人溝通,還要學會與機器溝通,所以掌握好程式語言的邏輯基礎是重要的,因此王總監所在的資策會資安所,除了研發研發資安監控平臺,將研發的成果技轉給業界,同時他也擔任台灣駭客協會(HITCON)理事和社團法人臺灣校園資訊安全推廣暨駭客培育協會(TDOH)理事,推展培育資安人才的各項活動,未來希望能舉辦小朋友駭客營,讓孩子在小學階段就能接觸和體會程式語言是有趣的。他也勉勵年輕人,能力好的可以負責找漏洞和抵禦攻擊,站在資安攻防戰最前線;即使程度不夠拔尖,也可肩負資安維運的工作,在各自的崗位上適才所用,都能為守護資安和國安,盡一份心力。
根據光速等於波長乘以頻率(c = f × λ)關係式,我們知道頻率越高的波段,波長越短,穿透能力強。所以 5G 電磁波訊號遇到障礙物時,會想强行穿越而非「繞」過,繞射能力弱,造成散失的能量大。因此 5G 雖然有著高速率、低延遲的優勢,弱點就是訊號覆蓋範圍小,故需要設置夠多的基地台方可實現,而電信服務商會提供用戶建設專網——既不同於覆蓋範圍大的公網,而是擁有特地目的、獨立運作的網絡系統。
此外,主動式防禦也包含三要素:歸因、阻斷、減災。歸因便是找出攻擊的背後原因,釐清駭客的犯案動機,才能對症下藥。再來,對惡意程式來源進行阻斷,往後才可以減少再次被入侵的風險。
附圖:王仁甫
和台灣知名藝人同名同姓的王總監,説話風趣幽默,整個採訪過程充滿笑聲。圖/台灣資安大會
邊緣運算架構
邊緣運算架構與傳統雲端架構不同的地方是,資料將改放在網際網路和本地網路之間的邊緣運算層作處理,等資料變少了,再將處理後的資料回傳雲端。
攻擊
台灣平均每分鐘就會遭遇逾 15 次的攻擊,源源不絕的攻擊讓台灣深具適合發展資安產業的龐大潛力。圖/pexels
資料來源: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tail?ID=0853796d-0b42-4a72-a0cb-ed70ddad9f77&fbclid=IwAR2H03H3PtQ6JhtQIy6KpMaz78iFa7NBgfizoTzEbAGba_58W6guaSHYBkg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認真聽】純愛不純|#台灣青春愛情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 李長潔 . 自2008年台灣電影再次興起以來,通俗的青春愛情故事,不但成為話題與票房的解方,也時常在各影展獲獎。以《#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為例,金馬獎就入圍5項,也榮獲「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盤點台灣青春愛情電影的興起,除了7...
非傳統威脅舉例 在 V媽教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維琪夫人信箱 】設定界線就一定要兇嗎?
小海帶媽媽:V媽您好,因為疫情關係好久沒有講座了,只能透過podcast 來聽聽你令人療癒的聲音。我家有一個七歲的姐姐和四歲的弟弟小海帶,四歲的小海帶很好動沒有界線,而姐姐恰好相反,敏感而黏人。因為弟弟喜歡四處探索,亂摸亂動,一打二時,我總要時時盯著弟弟,而姐姐狀況好的時候會配合處理好自己的事情,但情緒不好時就非得要我陪在她身邊,小海帶就又會開始亂來。我知道這是孩子們為了要吸引大人注意的方式,今天有職能老師告訴我,我應該要再兇一點劃清界線,告訴弟弟不要亂碰東西,兇一點告訴姐姐這時候媽媽無法陪你。老師同時也有示範,但是我覺得那好兇喔,連我自己都覺得不舒服了,孩子一定得要用這種方式才能明白大人的界線嗎?好矛盾難為啊~~~謝謝V媽。
V媽:
小海帶媽媽,首先我要恭喜你,你已經學會了檢視和理解自己的孩子們,而且認清楚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不一樣!你知道你自己有多棒嗎?!
在提到 #設定界線 的技巧和方法之前,我想先提醒一下,姊姊和弟弟都非常的需要被按摩和全心全意的擁抱。對敏感黏人的七歲姊姊來說,她可以透過擁抱和按摩慢慢架起自己的防禦界線,如此一來,她就比較容易安住在自己的身體裡面、而不會覺得弟弟又侵犯到我了!而對愛探索亂摸亂動的弟弟來說,也非常需要擁抱和按摩,透過觸覺的感受,他可以更知道自己身體的界線、慢慢練習知道自己的手腳擺放在哪裡。提醒小海帶媽媽,按摩,絕對是治本的方法!另外,按摩的時候,就一定會一對一的按摩,姊姊就會有獨自擁有媽媽陪伴的時間,這對每天看著媽媽每天都在關注(其實是盯)弟弟的姊姊來說,這段單獨陪伴的時間好珍貴!不過我也曾經聽我們學校老師分享,由於工作較忙,她在家裡按摩時間使用 #V媽慢慢刷 時,她家兩個男孩跟妳家姐弟一樣,兩個是不一樣特質的孩子,兩兄弟會選擇各自喜歡的毛刷,互相刷!我自己是沒這樣做過,但聽起來似乎是一個讓“無法按摩的忙碌家庭”的解套方式。
回到“#設定界線”這件事,有發現嗎?我用的是“設定界線”而不是”劃清界線“,對我來說,”劃清“這兩個字有主副、對錯之分,我個人不太使用”劃清“這詞,是因為容易把自己丟入一個你錯我對的階級教條、威權框架裡,而無意識的依賴威脅和懲罰,是我們要努力克服的傳統育兒系統的遺毒。因此,我喜歡用”設定界線“這個詞。設立適當的界線,確實是教養中比較困難的層面,常常不是太嚴格,就是太鬆散。
其實,#設定界線不等於兇!設定界線不等於很兇!設定界線不一定要兇!
我自己在學校教室裡的經驗,我們會先說清楚界線、遊戲規則,但每個孩子能內化規則的音量不同。比如說,你家兩姐弟,對弟弟我會大聲一點(但不是兇,因為沒有高張情緒起來)的設定界線、溫和堅定、音量放大一點的說清楚; 而對細膩敏感的姊姊,絕對不能大聲,溫和柔軟小聲說清楚就可以了!在班上這樣極端特質的孩子很多,但我們都可以不兇啊。
我們要練習訂立明確、平和、有同情心的界線,溫和堅定、不情緒化的說出來。這真的很需要練習,#堅守界線和規範,並不代表需要用強迫或很兇的手段或語氣,因為這些作法一不小心就會走向威權脅迫。相反的,我們要幫助孩子用輕鬆愉快的感覺來面對問題,這聽起來很奇特,但我想跟小海帶媽媽分享的是我在故事場最常說的一句話:『在威權強迫和鬆散縱容之間,有一條小小彎彎的河道,這河道的名字是故事~』所以,我們可以練習讓“故事”用幽默、有圖像的方式幫助我們教養上的界線設立。
這聽起來很虛無飄渺,很像言情小說一樣不可能真實發生對嗎?舉例來說,如果帶姊弟去親子館,在弟弟很想出發去四處探索前,我會跟弟弟說,這是一個大王國,你是溫柔的小騎士要出發去巡邏,國王說騎士啊騎士你的巡邏區域是這一區,或是騎士要待在眼睛能看到媽媽的地方、小騎士的玩具拿出來就要幫它帶回原本的家...之類明確但又有圖像的界線,然後我就放手讓他去玩,你可以想像嗎?你越放手信任他,他的眼睛越會一直回頭望著你。然後我會坐在姊姊旁邊看我自己的書(不是滑手機喔),姊姊在我旁邊看書畫圖,眼角餘光瞄一下弟弟,偶爾和弟弟四眼相對時對他笑一下、透露出“你好穩定的在親子館玩喔,真棒”的眼神訊息。如果,弟弟和別人衝突了而需要我去處理,我會很緩慢的站起來,把書擺在姊姊旁邊,我的手會溫柔地貼在姊姊背上,眼睛看著姊姊、慢慢對她說:“姊姊,妳幫馬麻顧一下書,我去看一下小騎士,可能是他的馬跑累了.....”(這句話有兩個意涵,一個就是別擔心,我都在,媽媽的書代替我的人陪著你; 另一個是不急著幫弟弟貼上又做錯事的標籤)
祝福小海帶一家人~
也提醒小海帶媽媽,按摩絕對是治本良方!
設定界線不等於兇,『在威權強迫和鬆散縱容之間,有一條小小彎彎的河道,他的名字是故事...』一起共勉~
----------------------
感恩蛋殼上裂縫的存在,因為有裂縫,光才能走進來~歡迎分享、留言互動喔!大家願意來看來留言來給讚就是對V媽最大的鼓勵~越多人來留言按讚,FB的演算法會更友善,V媽寫文的動力就越大😅
----------------------
如果您想每天看到V媽的新Po文,請在我們的專頁右上角按下 "讚"
---------------------
🔸V媽慢慢刷觸覺教養神器和大紙捲在現貨舖:https://vmashopping.cashier.ecpay.com.tw/
🔸V媽教室line群組,講座團購不漏接:https://line.me/R/ti/p/%40uwr7373l
🔸V媽福利社(會有隱藏好物開團或是廠商速報):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068499006858209/
🔸V媽教室Podcast:https://reurl.cc/Y1jkVx
🔸V媽教室在IG: https://www.instagram.com/vmaclassroom/
非傳統威脅舉例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前幾天看到奧斯卡頒獎,其中「猶大與黑色彌賽亞」獲得了最佳男配角以及最佳原創歌曲,有獎項的肯定,讓我更篤定地去觀賞這部歷史電影。
先說本片的大致背景,是描述美國1960~1970年代的黑人民權組織─黑豹黨(注意,是黑豹黨,不是超級英雄─黑豹,更不是說整個黨裡面都是黑豹比出瓦甘達手勢,而且諷刺的是,當初黑豹漫畫為了與黑豹黨劃清界線,還特別把黑豹給改名了),本片的故事,是FBI安插了一個臥底進入黑豹黨中,除了報告黑豹黨的計畫,更在密切注意其中的領袖─伊利諾伊州分部黨主席:佛萊德·漢普頓。
如果觀看以上故事,我想大家會認為:「又是一部講黑人民權的電影。」而實際上......它也的確是。
但是我看這部片,最讓我受到啟發的,卻是對「毛澤東主義」的新看法。
在我印象裡,影片中的主角曾說:「比起黑人主義者,我更是一個社會主義者!」
另外在某一場演說中,主角還說過:「想想毛主席是如何在游擊戰中抗爭......」
這時要介紹一下黑豹黨的抗爭性質,與著名的馬丁路德金恩的和平理念不同,黑豹黨非常敵視警察以及當時的美國政府(不過他們也的確有敵視的理由,大家想想,直到現在的美國,無論基於哪種原因,警察對黑人還是不太友善),敵視到......直接蒐集武器武裝自己,並且一天到晚叫囂:「殺爆那群蠢豬!」
擁有槍桿子、敵視政府、大部分黨員年紀很輕......喂!這不是跟老毛的中國共產黨極其類似嗎?
想當初毛澤東在絕對劣勢的情況下,利用政戰高度結合的游擊戰逐步逆轉戰局,最終建立新政權。這個歷程,對於不滿政府並且有心訴諸武力的人來說,絕對是相當迷人且值得學習的模板。(我也先說,我非常討厭毛澤東,原因等一下說,但我也不得不肯定老毛在內戰中的謀略以及決定方針,的確比起他的對手高出太多了。)
看電影之前,我知道國外有人專門研究毛澤東主義並且有些人頗為肯定,而我一直都覺得那群人要不吃撐了導致腦神經錯亂,要不就是腦袋浸水了導致腦殘,但看電影,並且看到黑豹黨的處境以及方針,我有如觸電一樣的意識到:「原來毛澤東吸引的是這樣一群人。」
試想,你看到社會已經被人固化定型,有不少比例的人在沒出社會以前,就知道按照現有社會規則走,自己只會在生存線掙扎,並且將被壓榨的社會地位繼續遺傳給下一代,而自己的掙扎,卻只是給操弄固化的人持續的從中得利。
那為何一定要按別人的規則走?即便這可能是政府制定或營造出來的主流意識?
這也就是為何要革命,毛澤東的共產黨當初是這麼宣傳,而電影的主角在演說中也一直不斷的說:「我們是革命者!我們是革命者!我們是革命者!我們是革命者!我們是革命者!我們是革命者!」
話說到此處,會不會有人說:「淦!你這姓金的為阿共站台護航!」
錯!
錯!
錯!
前面我說過:我非常討厭毛澤東。當我們前面看到,當初鼓吹革命是為了要打破不公,那毛澤東日後掌權的行徑為何呢?
答案是「文化大革命」(還他喵的繼續用革命名義),表面上是說要打破一切舊有思維,但實際上,卻是利用群眾運動進行政治鬥爭,將毛澤東一切的對手(而這些所謂的「對手」,都是中共建國歷程中賣命拼命的革命同志)。
直到死前都在喊著革命的老毛,他沒有消除不公,而是成為製造更多不公及特權的核心,而且這個不公的程度還遠超以往。
如果要用極簡單的一句話總結:「毛澤東背叛了他過往強調的革命!他的行為結果證明他在過往欺騙了所有人!」
電影的主角,最終生命結束在21歲,黑豹黨也在隨後的日子裡解散(這個團體其實活躍的時間只有十多年,算挺短命的)。我們無法得知主角以及黑豹黨人在年紀漸長後,是否會發生改變?或是有另一個假設,那就是這些懷抱理想主義的人在實際執政後,他們是否會發生改變?或是問:他們是否有能力執政?
(就拿他們的偶像─老毛,作為舉例,他後來提出的大躍進還有人民公社,直接讓中國民生經濟重挫,其災難的程度,甚至是日後的共產黨都無法幫他潤飾,而只能低調承認那的確是一場災難。
所以一個人真的不能看他某方面很棒,就覺得他其他方面也會不錯。老毛是個優秀的軍事家、宣傳者,但他絕對不是一個合格的國家領導,特別是在經濟層面上,但他在穩定執政上卻又是個做出成效的專家,因為論一肚子壞水,還真沒人玩得過他......除了那個始終不願意違反他並甘願為老毛處理麻煩的周恩來例外吧。)
當然我不是說他們不行,事實上,電影有呈現黑豹黨人為貧困的兒童提供免費早餐、為貧困百姓提供免費診所醫療......這難道不好嗎?我這也是現實世紀的複雜之處,除了文學創作,大概沒有任何一個團體是完全的惡或是危禍全人類吧?
(拿惡名昭彰的納粹黨來說,他們制定不少動物友善的政策,阿希以及另一個阿希─希姆萊,可都是愛狗人士,而納粹黨要是沒為某些人贏得好處,怎麼會有那麼多的死忠支持者?)
最後,電影很棒的一點,是呈現各勢力中,內部其實會有分歧的看法。黑豹黨中有激進黨員,還有......更激進的黨員,FBI裡有耍手段的探員,還有......不擇手段的探員。
(繼續拿共產黨舉例,在共產黨面臨國民黨圍剿時,就有分成轉進西南以及轉進西北的兩種分歧。後一種代表人物是毛澤東,前一種則是較不知名的張國燾,而老毛曾說,在某些時候,張國燾反而是他最感到威脅的對手。而共產黨昔日的死敵─國民黨......從以前到現在就一直是黨內互吵,當真是百年傳統從未更動。)
這些極其現實的呈現,都深化了本部電影,讓它不是淪為簡單二分法的公式化電影,而是看到製作團隊想要透過呈現歷史,希望衝擊觀眾,並進而讓人深思。
好的,我說了超瑣碎的內容。最後總結這部片:
本片有一定的觀影門檻,也不一定是大眾主流喜歡的敘事內容,但它於我而言,敘述的相當現實,而這種現實仍然在我們周遭持續上演,所以更讓我深思良多......
非傳統威脅舉例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認真聽】純愛不純|#台灣青春愛情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 李長潔
.
自2008年台灣電影再次興起以來,通俗的青春愛情故事,不但成為話題與票房的解方,也時常在各影展獲獎。以《#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為例,金馬獎就入圍5項,也榮獲「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盤點台灣青春愛情電影的興起,除了70年代瓊瑤式愛情的健康寫實延續,90年代台灣新電影借用愛情重建台灣性。但進入2000年後,一切開始慢慢不一樣了。
.
2000年開始,《藍色大門》(2002)、《盛夏光年》(2006)、《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2011)、《女朋友男朋友》(2012)、《等一個人咖啡》(2014)、《我的少女時代》(2015)、《六弄咖啡館》(2016)、《刻在你心底的名字》(2020),大量的青春愛情電影成為了台灣純愛想像的視野,他們以「青春」、「少男」、「少女」為名,表現出台灣人的情感文化模式。
.
我們今天的「偽學術 | 認真聽」,就來談談這20年來的粉紅泡泡。這廣大的戀愛流行文化是甚麼模樣?它們反映了怎樣的愛情轉向?從不同作品中又可以解讀出哪些文本隱藏的敘事?還有那些膾炙人口的電影主題曲。
.
📌 #今天的內容有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我的《藍色大門》與青春
▶ 「青春」的形構
▶ 「少男」、「少女」的理念型
▶ 純愛不純—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情感先於政治
▶ 愛情電影主題曲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k39z6z0zvfx0807v0lu7165?ref=android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4pHpNRfyLL7Tosl61J
.
📣 #spot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sbEXh0CwFSEICRNTdR09S?si=dyHHN9_qR-OzUF8q3P95JA
.
📲 #FB論述版: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674782469376038/
.
//// 完整論述 ////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想要談「愛情電影」,那勢必是要做個「#類型電影」操作型定義,儘管近年台灣電影的類型化飽受批評,但其的確是招喚大眾的一個方便途徑。或許我們可以幫愛情電影分類為:羅曼史(romance film)、通俗劇(melodrama)與文藝片。目前2000年後的青春愛情電影來看,則較多傾向文藝片。
.
也是因為電影類型化的緣故,其可以更清楚地連帶成一套系統、原則與期待。當「#愛情電影」正式成為一種培養台灣人觀賞電影的習慣,除了公式化的內部敘事外,向外延伸後,便足以展開各種文化工業的制度性生成,例如偶像明星的打造、週邊商品販售、主題曲的流傳等(Illouz, 1997)。
.
最終,透過類型電影的集體觀看,可以反映出一個社會的意識形態,或是文化模式。好比《#為甚麼愛讓人受傷》中,Eva Illouz(2012)藉由《傲慢與偏見》來理解西方個體主義的浪漫生態,或許我們也可以在這20年來的青春愛情電影裡看見自己。
.
▓ #我的藍色大門
.
在《#藍色大門》張士豪的那個年紀,夏天的午后是連續補習戰鬥的人生,週一、三、五是何明數學,週二與週四是徐薇英文,當然以我不學無術的青春,大部份都是呈現偷懶蹺課的狀態。那時候究竟能夠有甚麼煩惱?
.
2002年的《藍色大門》第一次開啟了我對愛情與性別的思考。導演易智言當年拒絕了參加金馬獎,不然,這部相當具有時代意義的作品,肯定有不錯的成績。片中孟克柔(桂綸鎂)、張士豪(陳柏霖)、林月珍(梁又琳)三人的關係,呈現了00年代台灣青少年的社會行動與市民生活精神。
.
▓ #青春的形構
.
我們以後會成為甚麼樣的大人,變成00年代後市民社會中年輕男女的煩惱。在後傳統資本主義社會的生活中,這些都市裡的小事件,個人選擇的養成遊戲,成為我們最需要煩惱的自由,一種集體規則與個人自由的協調抉擇。
.
「青春」,是一個重視自我探索的過程(過渡),無論是《藍色大門》或是《盛夏光年》,都試圖描繪這種秩序建構中的過渡,五月天同名歌曲的日文名稱就叫「#青春の彼方」-- 放棄規則,放縱去愛,放肆自己,放空未來。也是因為這樣的「#失序」,青春才讓人懷念。最終,沈佳宜說「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原本就是徒勞無功的」,的確,我們正在腐敗,但我寧可選擇相信《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結局的協調與釋懷是有可能發生的。
.
「青春」,也帶著台灣觀眾走出90年代的悲情。早期的青春愛情電影帶著濃厚的陰鬱,一直到《藍色大門》開始,我們開始談論同志情感、性別認同、家庭關係、三角戀愛等情感議題,青春變得多元而明亮。
.
青春愛情電影裡,反映著情感的真實體制(regime of emotional authenticity)(Illouz, 2012),非常強烈地要求內在性感作為行動與選擇的基礎。青春中的人們,因為初次面臨社會化規範,人們會認真審視自己與對方的情感(愛情、親情、友情),以判斷這段關係的重要性與強烈程度。這大量的自我情感檢視,一見鍾情的強烈情感暗示,時常就是「青春」的情感面貌。這也是青春迷人之處。
.
▓ #少男與少女的理念型
.
媒體中的少男與少女,帶給觀眾對性別角色的論述形構,一方面文本建立起一種戲劇性、典範式的形象,隨著故事的開展,加深觀影者的情感投射,另方面一起作用的是,少男少女的面貌外表的特質,也形成觀眾的欲望對象,產生明星化的作用,成為性別操演的模仿理念型。
.
青春愛情電影中的少男比少女更加倍重視,除了《藍色大門》與《我的少女時代》外,其它全部的愛情電影幾乎都圍繞著少男,少女通常則作為是推動劇情的力量。少男的姣好面貌,成為電影世界裡的耽美重心,隨便舉例就一堆,陳柏霖、張孝全、柯鎮東、陳昊森、曾敬驊,「#大男孩」的對純樸、憨直、大笨蛋的要求,他們表現忠誠、可受控制,並且,他們不會對(男性)觀眾產生威脅感。
.
至於女主角則以「#熱情開朗大方」為形象,如《女朋友男朋友》中的林美寶(桂綸鎂),就如同前述,她起了連結兩位男主角陳忠良(張孝全)與王心仁(鳳小岳)的作用,確實地帶動敘事的進展。
.
▓ #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2000年後的台灣青春愛情,某個程度上融合了日本和美國的純愛視野,前者展現了「#物哀」的精神,後者則更多在表現西方個體主義的追求。當然,不同的作品也有各自主題脈絡的側重,像是性別認同、性別麻煩(Butler, 1990)、青春成長、描繪時代精神、國家與社會變遷的隱喻、情感抉擇等等。
.
總體而言,台灣的作品更擅長挪用青春的反叛結構,去對應、甚至逆返「#國家體制的規訓」,這個台灣電影本土化的大主題。2000年後的新導演,以90年代前後為基礎,自然而然流露出了導演本身的「懷舊」情感,想是一個包含了情慾、戀愛、政治、社會、經濟裝況的「情感的共同體」。
.
▓ #情感先於政治
.
以《女朋友.男朋友》為例,其為一部愛情電影,也是一部歷史電影。該片採用序列式的線性時空,將台灣的多重現代性再現。許多文化學者會討論國族與愛情的辯證關係,大時代下兒女情長,微小的愛情被鑲嵌在巨觀的社會脈絡中。但實際進入電影文本,才會發現,楊雅喆並不是要說明這種台灣性的社會—歷史時空,反而,他進行一種「#逆反」,讓情感能量來主導政治的場景。根本沒人真正在鳥民主自由,這才是真正的自由,非常後現代的後現代的後現代。
.
楊雅喆幾乎總結了後殖民與後現代電影裏頭所有的多元主體:女性、情慾、學生、社會運動、娘娘腔、同志、小三、本土、鄉下人、都市人等等,運用了諸多遊戲般的情節將這些概念構成一個皺摺,裏頭緊密扎實情慾流動,展開又可以觀看台灣自由的進程。
.
▓ #那些年我們一起唱的主題曲
.
青春愛情電影還是成為一種類型了,也不是壞事,也許是必然,這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大眾流行文化市場,引導著戀情與自由的話題,反映著純粹親密關係的渴望。在電影裡,人們才可以淡化成人愛情經驗的功利性、功能性。如果能夠再有一首好聽的情歌那就更好了!
.
要能在腦中烙印電影裡的青春記憶,就一定要有一首讓人感動的歌曲,當旋律響起時,瞬間喚起洶湧的刻骨銘心,像是《藍色大門》的「#小步舞曲」、《我的少女時代》的「#小幸運」等。盧廣仲的《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就是一個不錯的例子。這首獲獎歌曲,編曲十分令我動心,第一聲,每次聽到小號與歌手聲線對唱,與法國號的穿梭交疊,都會全身起雞皮疙瘩。
.
這首歌起了關鍵的宣傳作用,五月天、魏如萱、周興哲、蔡依林、田馥甄、梁靜茹、李千娜、韋禮安、曾沛慈、徐佳瑩等歌手的cover版傳唱參與,更加豐富了電影文本與影迷/歌迷的連結。
.
結論是,該約唱歌了(?
|
#參考文獻
.
1. Illouz, E. (1997). Consuming the romantic utopia: Love and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 Univ of California Press.
2. Illouz, E. (2012). Why love hurts: A sociological explanation. Polity.
3. Butler, J. (1990). 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 routledge.
非傳統威脅舉例 在 非傳統安全威脅 :: 全台大學開課課程資訊網 的推薦與評價
全台大學開課課程資訊網,非傳統安全威脅是相對傳統安全威脅因素而言的,指除軍事、政治和外交衝突以外的其他對主權國家及人類整體生存與發展構成威脅的因素。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