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批評自己,理解自己的選擇]
‧要「最好」的有用醫生
這幾次看到育仁,感覺他放鬆很多。
「之前那樣哭一哭,好像真的有一些東西變得不一樣了。」育仁笑著說。
「喔,有什麼東西不一樣了?」我好奇地問。
「也許就是比較輕鬆了吧!現在在工作上,比較不會像以前那樣發脾氣。」育仁聳聳肩。「很奇怪,好像諮商也沒做什麼,道理我都懂,可是,就是感覺到自己有些改變。」
「你覺得,諮商前跟現在比起來,在面對一些工作上不愉快的狀況時,感受、想法或是處理方式,有些什麼不一樣嗎?」
育仁發現了自己的不同,我想要陪著他爬梳看看。了解自己在面對這些事的感覺、想法與行動,以及他內在的人生腳本,是否有什麼鬆動,讓他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去因應、面對這些困難與挑戰。
畢竟,他的生活與工作中,會一直遇到這類的難關,瞭解自己擁有哪些資源,可以幫助自己跨越,是非常重要的。
接受現況後,一切變得不一樣
育仁靠在沙發上,閉著眼睛想了一想。「可能最大的不一樣,就是接不接受吧!」
「怎麼說?」
「以前我遇到這些事情的時候,會覺得很生氣。一方面是因為挫折,但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我認為這不是我選擇的。我本來認為,當醫生是我爸媽要的選擇,不是我要的,我是被逼的。」育仁摩挲著自己的大腿。
「不過在跟你談的過程,討論到生存策略時,我才發現,雖然我的確是為了在我爸的情緒下生存;但是,決定當醫生,仍然是我為了生存做的選擇。因為我評估過,做這個選擇,可以讓我不用一直花力氣、處理我跟爸媽的衝突,還可以讓我趕快存到錢,搬離這個家。」育仁突然笑了。「而且當醫生常常需要值班,所以我就有不回家、可以住在宿舍的理由。
「當我發現,原來當醫生還是我自己的選擇,我不能全部都怪到我爸頭上時,後來,在工作中面對鳥事的時候,我好像變得會跟自己說:『呃,可是這個工作是你自己選的,以後這種事說不定還很多,所以你得想出辦法面對才行。』
「很有趣的是,我這麼想以後,心情反而平靜了不少,有些鳥事也變得能忍受很多。因為,醫院就是充滿鳥事的地方,沒有鳥事才奇怪吧!」育仁大笑。
我非常佩服育仁自己的覺察與調適能力。
「這是我的選擇」,並不等於「這是我的錯」
有時候我們人生最難受的,是發現:原來現在的痛苦、境況,跟自己的選擇有關。對於許多在人生中已經傷痕累累的人而言,要承認這件事,等於是在怪自己說:「所以現在會受苦,是你自己的錯。」
這是讓人非常難以承受的。
當然,承認是自己的選擇,並非代表是自己的錯;只是,大部分的人,容易把「負責任」和「犯錯」劃上等號,而很難不自我批評。
於是,使得這個「承認選擇、負起責任」的過程,成為重如泰山的責任巨石,壓得讓人動彈不得。
只是,當我們不能承認時,卻又難以拿回自己對生命的主導權;因此,可能繼續留在這個苦當中,氣自己,也氣別人,而無法動彈。
接受並承認自己所做的選擇,且瞭解自己做這個選擇,可能是為了生存、或逃避一些痛苦、或害怕,而不過度責怪自己,也不逃避承認與面對。
這,其實是最辛苦,也是最困難的部分。
但育仁卻自己跨越了這一段。
在心裡不舒服時,先讓自己離開現場……
我很想知道,是什麼改變,讓他能夠接受「這是我的選擇」,而不出現「這是我的錯」的非理性信念?
「我後來用你跟我談的方法,檢視了自己一下。」育仁拿起水杯,喝了一口水。「我發現,每一次我對別人很生氣的時候,常常是我批評完自己之後。」
這個發現完全引起我的好奇心,我很認真地聽著。
「之前像你說的,我心裡有個很會批評自己的聲音,姑且就把它稱為『唱衰魔人』好了。我留意了一下這個『唱衰魔人』的行為模式,發現它會在我挫折、工作遇到困難的時候,跑出來亂。」育仁笑笑地說。
「比如我被病人家屬罵,已經超級不爽了,這時候『唱衰魔人』還會出來說:『你看,你就是什麼事都做不好,所以都當醫生了,還會被人家罵。』
「聽到它的話,我當然就更不爽,就會越來越生氣,覺得這些人都很可惡,為什麼我要待在這裡被大家糟蹋。後面你就知道了,是我一開始來找你的原因。」育仁有點不好意思地笑了。
「後來我開始按照你說的,在覺得不舒服時,先不要馬上反應,讓自己可以離開現場什麼的。然後一個人的時候,再試著記錄一些自己的情緒。
「我發現,這個方法好像真的有用。離開現場之後,我讓自己稍微靜一靜,問自己到底怎麼了。幾次下來,發現那個『唱衰魔人』的批評實在太影響我。所以後來只要它唱衰我,我就讓自己冷靜一下,客觀評估整個情況,然後想像我自己去回應它的唱衰,跟他說,其實沒那麼嚴重。
「我發現,這好像可以讓我比較不那麼生氣,可以冷靜把後面的事情處理完,對自己的批評也變少了。然後,我有空的時候,用你建議的方法記錄一下,抓出我自己的情緒模式,結果就發現:
「原來我被批評的時候,會覺得自己很糟糕。像你說的,我沒辦法消化這些,就會想怪天怪地怪別人,然後現在的狀況就會讓我更難忍受,讓我覺得我是被迫的。
「不過,當我可以對自己停止批評後,要承認當醫生,其實是我自己的選擇,而不只是我爸爸造成的,好像會比之前容易一些。因為之前我真的會感覺:『我已經那麼慘了,為什麼還要負全部的責任?』就會覺得更生氣,哈哈!」育仁拍拍自己的大腿。
其實,自己不全然沒有選擇能力
發現育仁如此冰雪聰明,我決定再乘勝追擊一下。
「發現這是你自己的選擇,對你的幫助是什麼?」
育仁愣了一下。
「這是個好問題……我沒想過。但你這麼一問,我才發現這個想法的確有幫助我。我本來以為,認為是自己的選擇,就是不逃避、負責的態度而已。」育仁停頓了一下,想了想。「不過,當我發現這是我的選擇,我才知道,不管我爸是什麼樣子,我可能都是有選擇的。雖然有時候,選項本身可能不夠好。」
「你的意思是,不管你爸,或是身邊的環境給你多大的壓力,其實你都是有選擇的。即使有時,那個選擇不是你最好的選擇,但說不定,那個選擇是你評估過,所付出的代價可能比較少,或者,是你可以承擔的。例如,你決定當醫生,可能因為你爸想要你當,但你也有一些自己的考量,所以,你做了這個選擇。」我頓了頓,看看育仁的反應。
育仁很專心地聽著我說。
「因為當時是你的選擇,也就是說,在爸爸給你這麼大的壓力下,你仍然保有自己的評估,還能有做選擇的能力;現在的你,一定比那個時候更有力量、更有資源,所以,如果你想要做其他的選擇,其實也可以,對不對?
「因為,你很早,就有做選擇的能力了。」
育仁若有所思地看著我。
承認自己的選擇,不只是負起自己的責任;也是承認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有能力做選擇。
不過,有時候因為太苦,要承認是自己的選擇,其實是非常困難的。特別是,當身邊的人對自己很嚴苛,而自己為了適應生活,又內化了別人的標準當成自我批評的要求時──
勇氣,常在這些批評下消耗殆盡。
當我們願意理解:自己的選擇,只是為了生存、為了適應,而這些選擇沒有好壞。當我們能給自己一點同理、一點溫柔,一些空間,能夠好好呵護自我,讓自我能夠伸展時──
自我會慢慢長出力量,面對這個世界;也將有勇氣與彈性,讓自己的人生有其他選擇的可能性。
於是,我們不再只有努力做到別人標準的「正確答案」,而將能慢慢建立自己的標準,找到屬於自己人生的答案。
***
本書摘自周慕姿心理師的《過度努力》,周慕姿是《情緒勒索》的作者,歡迎購書
博克來:https://reurl.cc/L06nla
非理性信念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週我被諮商的作業是「練習感受被愛」。聽起來很簡單做起來難,雖然愛與被愛我經常掛在嘴邊,但是「感受」這件事情對我來說卻難如登天。
.
「如果感受到愛會怎麼樣?」
「可能有一天這個愛也會消失不見,為了避免這種痛苦,不如在我的旁邊蓋一圈圍牆,不曾擁有就不會失去。」我跟他說,背出經典台詞。
.
一直以來我都自我認同是逃避依戀,多多少少夾雜一些社交焦慮。所以和人之間保持某一種距離,很合理也很合乎邏輯。
.
這對我來說比較「安全」。
.
我不喜歡打擾、不喜歡吵鬧、不喜歡太靠近的互動,不喜歡被黏住的感覺。
.
#卡片恐懼症
搭建城牆的其中一種方法,就是我會快速地看送給我的卡片,然後就把禮物收好。無論是生日禮物、聖誕節禮物,或者是各種禮物,只要有文字卡片,我都會覺得很惶恐,因為我知道,這個卡片本身勢必蘊含著送禮物給我的人和我之間的一些感情連結。我很感謝大家寫卡片或者是送東西給我,但很奇怪的是我也同時會有一種矛盾的恐懼,就是覺得「把這些愛放到心裡面,好像會有點危險」。(為什麼最迷人的最危險,為什麼愛會讓人變殘缺🎵~)
.
——儘管我心裡很清楚這些都是非理性信念。(以下示範如何辨識自己的非理性信念):
-並不是所有的建立連結,都蘊含著會被黏住的結果。
-而且送卡片給你的人,很可能只是想要表現他的感謝,還有他當下的心情。
-一張卡片並不會吃掉你,真正吃掉你的是你自己關於愛與被愛的懼。
-所以,讓卡片回歸卡片,讓你回歸你自己。這樣你跟卡片都可以獲得某一種自由。
.
俗話說理實務要並重,光說不練是沒有用的,根據焦點解決的「一小步」法則,我應該要先從最小的恐懼開始挑戰起。於是我挑了我今年收到的卡片當中最小的一張,用心感受裡面文字的溫度。這張卡片是主任輾轉給我的,來聽的這位家長還特別交代要親手轉到我的手上。
.
我看完之後的第一個感覺是:好像認真閱讀卡片也不會怎麼樣嘛!
然後緊接而來的是一種鼻酸的感覺,原來一直以來我都辜負大家給我的愛,沒有用心去感覺他們寫給我的每一個字句。
.
我反覆看了卡片很多遍,有一種暖暖的感覺,雖然大家只是人生有緣、擦身而過,可是我可以感覺到他是很真誠的在寫這幾個字,還有那個玉佩,我真的好喜歡,感覺掛在有腰間上就會成煉獄大哥之類的。(不好意思我還是很蠻中二的XD)。
.
「接受別人的好,並不會讓你變得不好,你要相信自己配得這些好,不是隨口說說而已,你可以練習去感受每一次別人說你好的時候,放在手心裡面好好看照著,不要逃跑。很多可怕只存在於你的想像之中。」我跟自己說。
我很需要一些畫面,所以我想像:每一次在玩曠野之息的時候,林克用四顆神廟的徽章去換生命值的愛心,他都會把兩隻手伸出來捧住這顆愛心。
.
我希望今天這個小體會,可以變成我練習去感受愛的起點。從今天開始看每一張卡片、都能夠用心感受。讓那些文字的溫度,跟隨著墨水一起暈出來。
.
天氣又變冷、很快今年又要過完了,在今年的最後一個月,或許利用這篇貼文,你也可以跟你身邊的朋友說聲感恩,告訴他:有你真好。
.
#練習感受被愛
如果你跟我一樣一直活在某種標籤裡面而覺得安穩,在你還沒有打算撕下這個標籤之前,嘗試讓自己做點與這個標籤不太一樣的事情。
.
如果你自己就是那個抗拒或者是害怕「被愛」的人(病友舉手🙋),當別人稱讚你就會想要躲起來、當別人感謝你就會說沒有啦很想要逃掉,你也可以跟我一起練習發自內心像(林克一樣)接住他的感謝和感情連結,然後把它放在你的心坎裡。或許有一種前所未有的溫暖,會在你心裡擴散變成一道光明。
#謝謝送我這張卡片的朋友
#希望今天是改變的起點
#又到了歲末
#標記你想感謝的朋友
#也歡迎來參加週六我們撕掉標籤的年會
非理性信念意思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承認你的自憐和抱怨是你選擇的,你要負責。大家可能傷害了你,情況可能真的很不公平。但是,沒有人強迫你因此抱怨。沒有人,除了你自己。
如果了解到自己有多常抱怨,了解到這樣造成多大的阻礙,因而努力減少抱怨的話,就可以停止譴責自己、他人和這個世界。
取自《讓自己快樂》
*********************************
各位朋友,早安:
昨天我們的直播,因為訊號不佳,所以卡住了幾次。但其中提到開會的狀況,像是過於冗長、難以聚焦、無效溝通,這確實可以透過具體請求回應,改善這些開會常見的困境。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253781599195189/
很多時候,開會也是各種抱怨出籠的場合。但是只是抱怨,難以產生積極性的結果,也可能增加不同立場的人對立,不利合作。
意識到自己正在抱怨,覺察到自己內在的怒氣,驅使著自己不斷指責。然後這樣的指責,又容易變成自責。
重點是,抱怨常常不是具體的請求,而且可能流於操控。昨天提到,所謂的操控,常常是要對方走向「我好,你不好」的狀態。
祝願您,將抱怨的能量轉化為對自己生命的滋養,能為自己採取更有建設性的行動!
*********************************
為什麼你需要停止抱怨?
【文/ Albert Ellis】
1955年,在我創立 REBT 並積極地使用在一些案主身上後不久,我很訝異,甚至是震驚地發現,如果他們和我一起誠實面對其困擾,那困擾中通常都包含抱怨。就這樣嗎?嗯,或許不止,但大多如此。
當我了解到,我寫在論文〈理性心理治療〉(Rational Psychotherapy)中的十二種非理性信念,可以用三種主要的名稱來歸納的時候,這點就變得更加清楚了:①「我一定要表現良好,贏得別人的讚賞,不然我就是不夠格的人!」;②「別人一定要友好而公平的對待我,不然他們就爛透了!」;③「事情一定要是我想要的樣子,不然這世界就壞到極點了!」如果你堅定抱持一個、兩個,或三個這種想法,你就會常常為各種逆境抱怨與咆哮,讓自己處於高度焦慮與憂鬱。
仔細想想你就會明白,這三種非理性信念,皆屬自大型態的抱怨:「如果我沒有做到絕對必須做的那麼好,我就是個沒有價值、可憐的人!──抱怨,抱怨!」、「如果你沒有像絕對應該要的那樣對待我,你就是個卑劣的人,因為你那麼惡劣的對待可憐又悲慘的我──抱怨,抱怨!」、「如果我人生的狀況不是徹底的好,不是徹底必須要有的樣子,那這世界對可憐可悲的我來說,就真的是個恐怖的地方了!──抱怨,抱怨,抱怨!」
如果你有任何以上神諭般的要求,就要完全承認你是在抱怨。當然了,不要因為你的自憐而貶低自己。相反的,要去處理,幫助自己得到對抗抱怨的哲學觀。怎麼做?依據這些做法來進行:
一、 承認你的自憐和抱怨是你選擇的,你要負責。大家可能傷害了你,情況可能真的很不公平。但是,沒有人強迫你因此抱怨。沒有人,除了你自己。
二、 努力去了解,你發的牢騷和抱怨有多要命──自我挫敗、幼稚得像三歲小孩、沒有魅力、引發潰瘍和高血壓、造成生活設限的退縮傾向。這些都不會幫助你表現得更好、促使別人更公平的對待你,或是改變差勁的環境條件。
瓊恩的童年歷程並不太好。哥哥湯姆對他性虐待。父親在肢體上和言語上猛烈攻擊他,而母親則是忽視他,並說他是個愚蠢、無藥沒救的孩子—因為他有學習障礙。瓊恩十歲時,因為法院宣告家人不適合繼續養育他,而被送到寄養家庭。雖然他努力克服閱讀障礙,但是他沒有時間和金錢讀完四年大學。他拿到了副學士的學位,成為心理健康專業助理,而不是他想成為的心理學家。二十七歲時,瓊恩經常因為自己殘忍而不公的命運陷入嚴重憂鬱,因為沒辦法更有成就而非常自憐。對於哥哥和父親如此的差勁對待,他有很多抱怨。
在青少年時期,瓊恩曾做過幾次心理治療晤談,因為治療師的緣故而對 REBT 產生興趣,憑著熱情自學研讀這套方法。他先是不再執著於童年受到的惡劣待遇,原諒了父親、哥哥和母親,而能夠跟他們有稍微正面的關係。他全然接受他們是會犯錯的人類,試著幫助他們學習一點 REBT,對於他們沒有意願努力幫助自己、過更有建設性的人生,也接受了這無情的現實。在接受他們的同時,他也了解到,他先前發牢騷、抱怨他們過去那麼對待自己,讓自己暫時覺得在道德上高他們一等,而掩蓋了自己不夠好的感覺。他尤其會因為不知為何沒唸完大學、繼續攻讀心理學,而貶低自己。最後,他終於能坦承,他的確有合理的經濟因素,才沒有完成當時的大學學業。因此並不是「笨」,讓他屈就於選擇一個輔助專業的職業。
瓊恩的進步還不止於此,他也承認自己有點挫折容忍度低(low frustration tolerance, LFT)的傾向,或許甚至遺傳了他家人一些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傾向。一開始,他因為這項缺點而嚴厲批評自己,但是他努力去做到無條件自我接納,直到真的能夠接受自己在失敗中的責任,而不藉著怪罪他人來掩飾。
對於抱怨,瓊恩做到了他所說的「突破」,在最後幾次晤談中,有次他解釋:「從我在《理性生活指南》中第一次讀到REBT 開始,我就明白,我的挫折容忍度低,我還是會因為小時候的遭遇而抱怨。所以我開始努力處理這種抱怨,幾個月之內我就有了相當大的進步。我開始了解你說的,我們人類有困擾自己的生理傾向是什麼意思。我偶爾還是會退步,抱怨起小時候遭受到的惡劣狀況,出現一些真正的自憐感受。但是不會太久!我很快就會看出自己在做什麼,並停下來。」
「我最近了解到,我是藉著抱怨別人對我做了不公平的事,來掩飾我的某些自我貶抑。所以我開始努力對抗。接著我突然明白,貶低自己也是一種抱怨。我是在對自己說:『我不應該脆弱得這麼可憐。我應該努力奮鬥,還是拿個心理學的研究所學位吧。我是弱者,因為我輸給了經濟,還有其它對我不利的因素。』」
「因此從現在開始,我不要再說這種廢話了。我現在完全接受有這些缺點的自己。而隨著我的改變,我就看得更加清楚:我不是個可憐可悲的我。我只是個會犯錯的人類,就這樣,就跟所有其他人類一樣。我的缺點很明顯,但我不是個軟弱而愚蠢的人。」
「也許最棒的是,我現在有了堅定反抱怨的看法。我會一直質疑我的抱怨、找出來,予以駁斥。我不是每次都能成功,但是抱怨的次數一定降低了。不管什麼時候出現可以抱怨的事,例如最近得了流感,我都會注意我的抱怨傾向,予以阻止,然後繼續過日子。這樣就省下了很多時間和精力。我的挫折容忍度低,又受不了自己有缺點,這兩種狀況如今都只是偶爾出現。出現的時候,我就正面打擊下去!這樣做,真的能讓人精力充沛!」
案主和讀者對抗抱怨的戰役,未必都能得到瓊恩這樣的好結果。許多人回饋表示,透過練習,他們很快就發現了自己的抱怨,並防患於未然。但是其中有些人還是很容易故態復萌。REBT 說,如果了解到自己有多常抱怨,了解到這樣造成多大的阻礙,因而努力減少抱怨的話,就可以停止譴責自己、他人和這個世界。不過,你還是可能會常常抱怨,特別是經歷生活逆境的前後。的確,事後的抱怨通常會成為你事前的預測。反之亦然!學會反抱怨的哲學觀,將逐漸減少你的情緒困擾,也更不容易感到不開心。
.
以上文字取自
讓自己快樂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3844
大牌出版‧出版大牌
https://www.facebook.com/streamer2009/
.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非理性信念意思 在 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則是個體對激發事件A的認知和評價 ... 的推薦與評價
錯誤信念也稱為非理性信念。 如圖中,A(Antecedent)指事情的前因,C(Consequ ... 因此,事情發生的一切根源緣於我們的信念、評價與解釋。 情緒ABC理論的創始者埃利斯 ... ... <看更多>
非理性信念意思 在 你現在的痛苦,可能被「非理性」卡住了|認知行為治療6-3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調整想法的重要時刻#練習做不擅長的事#遇到挫折時如何釐清自己#找到並調整你的信念#心理學非理性思想00:00:00 駁斥 非理性信念 ~功能型駁斥00:08:18 ... ... <看更多>
非理性信念意思 在 鄧善庭諮商心理師-發瘋心理師's post 的推薦與評價
今天的#諮商技巧來聊聊非理性信念 / 認知-行為學派中的,理情行為學派創辦人Ellis認為:「你對事件的解讀會造成自己的困擾。」 什麼意思?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