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中的他們,如何自處》
邱吉爾、戴高樂、羅斯福,都曾身處亂世中。
當無人願意站在第一線時,他們為國家上場。當戰爭結束時,面對無理取鬧的人民及反對派,他們選擇面對,然後離開:尤其是邱吉爾和戴高樂。
邱古爾26歲就出道,英國政壇最閃亮的政治明星⋯⋯但他一路被排擠,也犯過政治及政策錯誤,直到66歲,希特勒兵臨城下時,沒有人要當投降首相,那些本來汲汲營營的政客,全跑了,全禮讓了。此時喬治六世才任命了邱吉爾。
那是某個下午六點左右,邱吉爾知道他接下的不是一個政治職位,而是扛起國之興亡的重擔。
他恭敬地告訴喬治六世,深夜之前交出內閣名單予國王。
結果三個鐘頭不到,深夜,邱吉爾的「戰時內閣「已經組成。他首相身兼三軍統帥,副首相由反對黨主席艾德里擔任。其他陸、海、空部長,由自由黨黨魁、保守黨重要人士分別出任。邏輯很簡單,英國打羸這場戰爭只有一個前提:「團結!」沒有團結,英國必敗無疑。
戰後希特勒剛自殺,副首相馬上翻臉,編造一堆與糧食配給有關的謊言,要求邱吉爾解散國會,重新選舉。三個月之後,邱吉爾大敗:敗在當年戰爭期間他一手提拔的副首相艾德里,更敗在民眾的無知,相信了謊言。
面對這樣大的挫折,邱吉爾偶爾跑回鄉間老家畫畫:多數時刻在義大利一個朋友提供的湖畔莊園,以口述歷史方式撰寫《二次大戰回憶錄」。
下台四年,他懶得理謊言,因為謊言本來自己就會拆穿自己。
「二次大戰回憶錄」還沒有完全寫完,他又被叫回去組閣。
戴高樂更特別。戰後法國彼此互相對立至極端瘋狂,彼此批鬥。戴高樂看到邱吉爾的下場,1946年一月,主動宣布辭去總理。當晚馳車,回到巴黎近郊約兩小時路程的老家。
之後十二年,他不問世事,中午在大樹下吃簡單三明治,平常在莊園教導他的孩子,尤其一個得唐氏症的女孩子:特別教授她學習古典音樂。
十二年內。他沒有想過要東山再起,他不是過度自信或是算計。他只是心涼了。
他看到邱吉爾的下場,知道勢不可為,當大局混亂時,人民一定會鬧,也不會感恩前人的奉獻。
我從他們身上看到一個卓越的人物,首先要經得起不戀棧權力,尤其知道與無聊的亂局保持距離。
而戴高樂隱居的那十二年,法國居然換了23位總理。
人必要時,要能回歸平凡生活,不管過去你曾經是誰,愈老會愈懂得體會「平凡」,反而是幸福。
這些廿世紀典範人物,他們面對逆境的智慧非常驚人,而且往往長達12-25年:甘之如飴,享受孤獨,但不斷求知,並歡喜地過著一般普通人家的生活。
而小羅斯福最大的逆境是:在走向政治高峰的路上,罹患了小兒麻痺症。他沒有放棄自己,也沒有放棄抱負。
當選總統後,他堅持由大兒子扶著他,用走的,走得那麼辛苦。滿身大汗,然後挪一下腳步,在國會大廈外,於大蕭條時發表最著名的演說:宣誓就職美國總統。
閱讀典範偉人的故事不是讀歷史,而是把他們的態度當一面人生鏡子。當你面臨困境時,看看這些人怎麼做?當你面對自己以為排山倒海的壓力批評時,他們的人生教導你什麼?
他們不只是典範,他們是我們的鏡子。
—-圖片:今日繼續在家休息,把耶誕燈打開,把生病當成一個意外的一個耶誕假期。又是美好的一天!
面對逆境與挫折的 自處 之道 在 戴晨志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自得其樂、苦中作樂,
知足常樂、為善最樂!>
這幾天,全台灣都陷入花蓮大地震、大樓倒塌、民眾死傷的哀傷氣氛之中。
感謝大陸、馬來西亞的朋友與讀者們的關心,透過簡訊、電郵詢問我與家人是否安好?真是感動。
其實,花蓮,是我的老家。
父親曾經在花蓮新城鄉服務,所以我是在花蓮新城出生的。
現在,兩位姑媽與家人,都還住在花蓮,此次地震,也都幸好平安。
「天災」與「生離死別」什麼時候來到,微小的我們真的都不知道。
我的姊姊,曾在台南的醫院當護士,小夜班返家途中,暗夜途中,被一輛大卡車撞上,不幸就離開人世。
當時,我在美國唸書。爸媽也剛好第一次出國,到新加坡旅遊。
獨自處理姊姊後事的哥哥,當場立即決定,捐出姊姊的眼角膜,給長庚醫院,幫助失明人士~~
那時,姊姊得年35歲。
十年前的一夜,我在嘉義基督教醫院演講,接到哥哥來電,告知~~
親愛的父親晚上十點,洗完假牙就寢後,就在睡夢中,安然離世……
事前,父親沒有任何異狀、病痛,可能也不想麻煩我們孩子們;一月底,寒流來,天氣寒冷,他心臟不好,就靜靜的離開了我們……
那時,爸爸78歲。
真的,意外、生離死別,都不是我們可以預知的。它,都是靜靜的,突然發生,也不語的,無息離去~~
生與死,由老天決定;
活得精不精彩,由自己決定。
我們都在學習,在有生之時~~
「快樂、開朗、認真、豁達、積極的活出最棒的自己。」
生活中,總有挫折、病痛、失意、悲傷、哀慟,以及總總的不如意;
但是,我們可以鼓起勇氣、面對逆境,
也學習到~~
自得其樂、苦中作樂,
知足常樂、為善最樂!
面對逆境與挫折的 自處 之道 在 陳雪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婚姻與家庭
最初結婚的時候,對我來說,那是一種浪漫的誓言,想要與愛的對象共度一生,但「婚姻」到底是什麼,支撐著誓言的到底是什麼力量,我卻沒有真正的認識。
結婚第一年,我跟阿早同居兩個月就分開住了,那時我意識到自己有「親密障礙」,過往每一次同居失敗不是沒理由的,只要有人在我身旁時間久一點,我就會手足無措,不知如何自處,我沒想到因為我非常愛阿早,問題反而更嚴重。從同居的屋子裡各自搬走時,天好像要塌下來了,彷彿那是愛情失敗的證明,回到我的小套房時,非常絕望悲傷,我想著這個套房裡來來去去許多戀人,最後似乎大家都會離開(或者被我逼走或趕走),最後收留我的,就只會是這個小套房。
分居後,我們各自都住在套房裡,隔著非常遙遠的距離,漸漸地,我每週到她家住三天四天五天,東西又佔滿了她的書櫃,我自己的房子漸漸荒廢了,就像許多戀人那樣,我又覺得「既然如此,何不住在一起呢?」我是個衝動的人,起了這個念頭,就開始找房子。最後我們住到了現在這個公寓裡,距離我的小套房十分鐘路程,是在我最熟悉的地方,但是離阿早上班的地點要五十分鐘車程,他開始了長時間通勤上下班的日子。
第二次同居,我以為自己一定好多了,然而一真正住在一起,老問題立刻發作了,最初為了家具的擺設、東西的陳列,做家事的習慣,這些小事,不知爭吵過多少次,每一次爭吵,我都覺得「完了」,吵成這樣,還有辦法繼續下去嗎?我會想著,為什麼她都不讓我?不順著我?只要他稍微讓步,一切不就好多了嗎?在她面前,我似乎變成了一個毫無生活能力、沒有美感、品味,什麼都做不好的人,那種挫折感,讓我非常痛苦,我一痛苦起來,說話就會傷人,我看到自己那麼多軟弱、脆弱甚至不堪得的一面,心想著,他怎麼可能看到了這些還會愛我?我又要如何繼續面對這樣的她?這些經驗,都是過去戀愛裡沒有克服過的,每次出現這些問題,我都會以「個性不合」「感情生變」做藉口分手,我非常害怕衝突,沒辦法處理歧見,不知道怎麼從爭吵裡「復合」。
但是因為有婚姻(即使不合法),「結婚」就像緊箍咒、也像護身符,每當我想放棄的時候,都會想到當初的誓言,我沒辦法像以前那樣離開或逃走,夜裡兩人因為冷戰不說話,甚至分房睡,我總有衝動要跑出去住旅館,或者就逃到遠遠的地方,但當我走到外頭去,一圈一圈地沿著公園繞,最後還是會走回家,「結婚」這個抽象的意義,是我在水中浮沈時捉住的一根稻草,「但是我們結婚了啊」我想著,我只能硬著頭皮,跑去跟她求合,幸好那時有臉書,沒法對話的時候,我就自己寫文章,設法讓自己鎮定下來。
從前我談過很多戀愛,那些愛情裡的人,無論愛得多麼強烈,分開時有多麼痛苦,好像最後分開了,不多久,各自都會找到新的對象,我們雖然好像都可以當朋友,但也特別感覺到,愛情的可替代性,任何人、任何事,都會被新的人事物取代,任何傷心都會痊癒,這樣愛情似乎很健康,然而,一切也讓人感到虛無。
與阿早結婚後的這些年裡,我經驗到最特殊的一點,就是我與她的愛情,是不會輕易被取代的,不會因為痛苦而被取消,不會因為困難而放棄,如果有一天我們選擇分開,那必然也不會是為了要放棄,而只是進入了另外一種狀態裡,選擇另外一種方式相愛。
我們的關係裡,有著我們自己已經認定的,僅屬這個人,獨一無二的重要性,這個重要性呈現在每一個時刻裡,即使當因為我犯了錯、發脾氣、因為好強而說出傷人的話,當我覺得沒面子時故意的硬凹,或當我沒有安全感時,會刻意用非常複雜的話術把情況說得讓人摸不著頭腦,我不敢說出自己心中真正的恐懼,我還沒辦法面對那時的自己,連我自己都想躲避不看的時候,阿早沒有因此放棄跟我溝通,即使看起來我們好像在冷戰,然而,他從不曾讓我感受到「她要放棄我」。
正如,每次我想要逃走,每次我被她的硬脾氣弄得氣得不得了,我覺得她如果怎樣怎樣,事情就會好轉,最後我會知道,事情不會總是按照我想要的方式運作,我得讓他用她的方式跟我和好,不管他如何愛我,她不會因此改變她的人生觀,他處理事情的方式,他認為對的愛人方式。
我也應該堅持表達自己。
過去的戀愛,因為害怕痛苦,因為害怕孤獨,因為害怕受傷,或者什麼更為複雜的原因,相愛的人分開了,來不及處理傷害,面對痛苦,來不及消化那段關係裡帶來的所有改變,我們又各自陷入戀愛裡,以為可以從一段愛情裡,從一個新的對象,打掉重練,好像比較快。
結婚後,不能說放就放,沒有說走就走,堅持下來的結果,我才意識到開始從墜入情網,決定交往到兩人真正地相知相愛,決心共度一生,有著很遠的距離,不太可能一下子到達。喜歡與愛,是截然不同的事。選擇一個相愛的對象,需要更加慎重。
我不知道對其他人而言,婚姻是什麼,然而我們的婚姻,截至目前為止,讓我體會到,愛情,不只是兩情相悅,互相意愛,只是喜歡就好,而是需要深入瞭解對方,並且有機會陪伴、相處、共度,你們會一起經歷許多快樂的時光,你們也得經歷許多不太甜蜜的時刻,而不管喜怒哀樂,你們還是選擇一起走過,正因為曾一起克服困難,因為你從與這個人的相處相愛裡,理解看見了自己的傷痕、陰暗、痛苦、軟弱,也看到了對方的所有,你們沒有因為這樣而感到幻滅,而是一起進入了漫長的修復期,努力設法從困難裡爭脫出來,還是要繼續往下走。因為那些我願意,無論健康或疾病、快樂或悲傷、順竟或逆境都要一起共度的誓言,不只是一些美麗動人的句子,而是貨真價值,血淚交織的每一個真實的狀況,我想,這是年輕的時候的我做不到的,我確實必需要經歷那麼多愛情,那些即使看似徒勞,看似荒唐的一次一次經驗,那些看似可以被取代的經驗,實際上也有著不可取代的意義,那些經歷讓我們成長,長到有能力真正去找尋,理解,認識,到底要怎樣從喜歡一個人,成長到真正有能力去愛一個人,要如何走出自己的自我中心,真正碰觸到對方,有能力去愛對方。然後才有可能堅持,才有可能找到那個不可替代性的人,找到屬於彼此獨一無二的位置。
我們的婚姻與愛情,就在這樣看似互相影響,卻也互相幫助的情況下,讓我理解了愛情的意義,很多人認為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同居會扼殺浪漫與激情,減少神秘感,失去獨立性,然而,我卻是在失去那些之後,才知道,跟另一個人變成生命共同體,到底是什麼樣的過程,有著什麼意義,與另一個人的緊密結合,也讓我終於不再逃避,不再躲藏,而能夠真正長出對生命的責任,有能力去處理自己內在尚未痊癒的所有問題。這樣的我,與我愛的人,終於有機會可以開始建立一個家了。那必然又會是另一段艱難而漫長的歷程。
面對逆境與挫折的 自處 之道 在 大道之行- 考驗磨煉愈多,成就愈大 人在安逸中常忘記自己的 ... 的推薦與評價
人在安逸中常忘記自己的使命及原來的自己;在安逸中常不能忍受挫折,心容易受 ... 人常會因遇到逆境就產生畏縮、退縮之心,你們需要去面對它、解決它,才可能成功。 ... <看更多>
面對逆境與挫折的 自處 之道 在 如何走出低谷,克服困難和挫折,走出困境?最好的勵志演說 的推薦與評價
俞敏洪和馬雲的勵志演說剪輯,分享如何 面對 痛苦和煩惱,如何克服困難?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跟普通人有什麼區別?如何成功?如何 面對 失敗?遇到 挫折 如何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