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別人告訴你的缺點, 在世界另一端的英國卻是你的優點】
時間真過好快
下禮拜一要正式考CIM了
總共是三小時的時間
你要用這漫長卻又如此寶貴的時間
回答出所有的問題
總之就是要不停地想
不停地思考
然後不間斷的一直寫
對於英文不是母語的我
還要特別注意拼字和正確用語
但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事情是
當然你要寫得整齊
讓英國人能夠看得懂
在台灣的我
總是很擔心別人看不懂我在寫什麼
因為在台灣 朋友或長輩看到我字時
都會給我以下這些評語
你的字好像小朋友
你的字好醜
或者是你可以寫整齊一點嗎
基本上都是些蠻負面的話
但你們絕對想不到
離台灣飛行一萬公里距離
那些英國人 對我的字跡
卻是有著完完全全不同的看法
大學時期時
當那些英國同學看到我寫英文時
他們都說 天啊 你的字好漂亮
你怎麼有辦法寫這麼整齊
甚至還拿相機拍我的筆記
更請我寫英文字 在他們的筆記本裡
說也想效仿學我的字
一開始以為可能只有同輩會這樣講
但連工作和面試的英國人
看到我手寫的策劃時
居然都異口同聲說
Oh My God
我心想 天啊 該不會是要說我字很醜吧
沒想到是說 你的字好整齊
我們真的好喜歡你寫的字
看你的字 就知道你一定是個很有組織規劃的人
而下禮拜要考的CIM考試
英國朋友們看完我寫的筆記
也都是說 你的字好整齊
為什麼我們的字會這麼潦草
還説很想要學我寫的字
甚至那些英國人還説
想跟我交換筆記
(照片當中就是這次的筆記)
一開始只覺得這些英國人是瘋了嗎
但當一個 兩個 三個
到只要看過我寫英文的英國人
都會跟我講一樣的話時
居然也開始慢慢覺得其實我的字很美 哈哈
這個自己真實的勵志故事
讓我學到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就是當別人和你說你的缺點
或者是你自己覺得是缺點的事情
它卻不盡然全部都只剩下缺點
因為在世界的另一端
在某個國家的某個角落
在其他國籍人的眼中
有人卻是把它當作優點在欣賞
就像亞洲人最在意的
皮膚要白 要瘦 眼睛要大這些事情
在英國人的眼裡卻是完全相反
在他們的審美觀念是
皮膚要黝黑 才是健康才是漂亮
不要太瘦 才是代表你身體好
有鳳眼 沒有雙眼皮的亞洲人
在英國人的眼裡那才是美女
在英國的我們
為什麼可以比生活在亞洲還快樂
我想那是因為
這裡沒有人會和你比較
所以我們可以生活得很自己
不需在意別人的眼光
因為世界上本來就沒有一個人
會同時擁有著同樣的想法和意見
最重要的就是
每個人也都是與眾不同的: )
而今天星期五的夜晚
我瘋狂認真唸了八小時的書
飽讀詩書的感覺真好也很充實
我喜歡星期五
和朋友狂歡喝酒放鬆的日子
也很喜歡這樣一個人
靜靜地吃著司康
把每一個字句理論學到透徹
Work Hard Play Hard
一直是每個人待在英國生活的口號
我很開心自己有能力把人生安排得很平衡 : )
面試評語負面 在 Ruby 狄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 感言篇 1
17天的排練,1天總彩,3天演出,
就這樣過去了,
那天導演向觀眾說了他對本地演員感到悲哀的一小段話,
臉上笑着,心裡哭着。
你們或許不知道,
在這21天里,我心里的感觸和改變是有多大。
一年三個月的空窗期不容易過,
錯過廣告,錯過影視,
眼睜睜看著機會一再溜走,
就因為牙套。
每個人問我,某某也是戴牙套,為何還是一樣拍戲?我不知道,別問我。
太多的問題需要回答,
太多的猜測需要解釋,
太多的負面流言需要面對,
太多的手段需要對付;
儲蓄沒了,為了維持生活,唯有回到以往的工作環境,繼續當個工作機器,就為了生活,
累,真的心累。
掙扎,憂鬱,頹廢,自閉,甚至想過放棄,
我很珍惜感情,
朋友出賣的真心是我一路上最大的傷害,
我不是來自富裕家庭,
沒能讓家人安心是我追求夢想最大的虧欠。
我,就想好好的演戲,唱歌跳舞,勾心鬥角阿諛奉承的戲碼我真的沒興趣。
可身在的環境,讓我慢慢的忘記自己最初最想做的是什麼。
思考,自責,自我鼓勵,振作,
我站了起來,
開始籌備那些本來就該進行的計劃,
做自己愛做的事,
也非常幸運有貴人扶持。
雪梅姐,就是其中一位。
那時在臉書看見顏永祺導演«年度紀念舞台劇»招募演員(已截止報名),不知道為何心裡有種感覺這導演應該很厲害,就向雪梅姐打聽,一問才知道原來還缺女演員,原來還來得及。
聽聞導演很嚴苛很兇,而當時的我不知道哪來的勇氣,面對著他雖然緊張卻沒有害怕。嗯,我只想繼續演戲。
緊湊的時間,根據程序聯絡製作人,發資料,發視頻,真人面試,成功拿下 "冉妮婭" 這個角色。
就這樣開始了我人生中的第一部舞台劇。
Zhenya 冉妮婭,
出道以來第一次飾演的女神角色,
是一位極具自信的漂亮姑娘,
可那時的我,自信這東西早就隨著負面評語飄走了。
每一天的排練讓我的身體吃不消,
喉嚨疼痛,失聲,發燒,舊傷復發,
都撑過去了,
原來我還是那麼堅強。
這一切太難得,
感謝雪梅姐的推薦,
感謝製作人的幫助,
感謝導演的青睞,
我才能參與一部這麼棒的舞台劇。
它,讓我重拾自信;
它,讓我能夠在一年空窗后重新回到崗位上,能夠好好的當個演員;
它,讓我更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我想,這是我目前的演藝生涯里,最珍貴的回憶。
感謝你們在我的演藝生涯里畫上了美好精彩的一頁,
感謝所有到場或沒到場的朋友,祝福全都收到了。感恩,有你們真好。
面試評語負面 在 羅智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誰來應徵蔡英文發言人?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華爾街日報》投書談及他的兩岸主張。在分析蔡英文的投書前,我想先分享一位網友在我的臉書中貼的文章。
「對於死刑存廢議題,需要社會有一定的共識,而且要有完整的配套及過渡,用謹慎的態度面對這個問題。」「對於修憲相關議題,需要社會有一定的共識,而且要有完整的配套及過渡,用謹慎的態度面對這個問題。」「對於兩岸交流議題,需要社會有一定的共識,而且要有完整的配套及過渡,用謹慎的態度面對這個問題。」
這位網友接著說,「我可以應徵蔡英文的發言人嗎?」這位網友的留言,不正是對蔡英文投書最好的評語嗎?
看完蔡英文的投書,不就是一如以往,蔡英文還是在畫一個空中的大餅,告訴大家:「如果有這塊餅,大家一定可以吃得飽。」、「我一定會讓大家吃到大餅」。但看一看蔡英文的料理桌,空空如也,不要說沒有烤餅的爐子,連用來做餅的麵粉都沒有。
「一個更穩定一致且可持續的對中關係是施政重點」、「建立透明的機制,以強化兩岸互信與合作」、「確保合作精神繼續指引兩岸關係的改善」。這些話誰都會說,誰都不反對,可是人們只想問蔡英文3個問題:「方法呢?方法呢?方法呢?」
在蔡英文訪美前,筆者即曾「預猜」,蔡英文談話的「上限框架」,最多就是「三不變一創造」。也就是「兩岸既有的協議不變,兩岸關係的現狀不變,中華民國的外殼不變,以○○共識創造兩岸的○○框架。」然而蔡英文訪美到目前為止,這個「上限框架」似乎還是太高估也太為難蔡英文了,她的發言,遠比大家所能想像的還要空泛,甚至她出國前還會說的「維持現狀」,現在都藏了起來,立場不進反退。
還有一點更特別的是,當台灣沸沸揚揚地憂心中韓FTA對台灣將帶來的負面衝擊。蔡英文彷彿住在平行宇宙裡,對這件事隻字不提。在蔡英文腦海的治國地圖裡,不但中國那一大塊陸沉不存在,連韓國這一塊也人間蒸發。這怎麼會是一個有志總統的政治領袖應有的態度?
當然,蔡英文這種「化餅充饑」、「望梅止渴」的政治話術,在選舉上可以讓蔡英文的主張隱形化,創造看不見就打不著的戰術效果,是蔡英文避鋒閃火重要的保護色。但紙上的餅不會讓台灣一天一天邊緣化的經濟止饑,想像的梅也不會真的讓台灣漸漸枯竭的經濟解渴。
許多人關心蔡英文在美國的面試會不會過關,我的看法是,當然會。因為美國雖然關心東亞的區域安全,在意台海情結,但如果蔡英文一意孤行的要玩「飢餓遊戲」,美國也拿她沒法子。
但如果這樣一個提不出方法、說不出主張的蔡英文躺著就能當選,大家真要好好想想施明德對蔡英文若當選的4字評語:「毛骨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