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南俊尼ㅠㅠㅠ
——-
南俊26歲生日向聽覺障礙學校捐贈一億韓元 支援音樂教育 為了聽力障礙的孩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方式欣賞音樂
南俊27歲生日向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捐贈一億韓元 用作美術書製作支援 為了讓不方便進入美術館的青少年也能輕易的接觸藝術文化
怡🌿
Cr.小涡xi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吳尚霖以肖像攝影聞名,尤其是《畢業照》計畫,不僅僅是將台東成功鎮三民國小的畢業紀念冊化為攝影集,還請師生們表情平靜、閉眼進行拍攝,推反長久以來畢業照的拍攝方法,重新思維與定義觀看與被觀看的關係。 他自言是個人喜好的關係,關於充滿情緒的臉,總是覺得不耐看。反倒是沒有表情的臉,更能演現出人與所處空間的關...
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 在 StoryTeller 說故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展覽故事:【繆斯神殿 Temple of Muses】
那是1759年的英國。
他終於站在倫敦大英博物館的大門前,興奮地拿著那足足等了幾星期才拿到的門票。
他不是著名藝術家,也不是王室貴族,卻終於有機會步進這從前只會讓上流社會參觀的博物館,也曾是貴族的大宅。
聞說大英博物館的建立源於一位內科醫生以及收藏家漢斯•斯隆爵士(Sir Hans Sloane)。斯隆一生中共收藏了71000多件珍藏物品。斯隆去世後,將自己全部的收藏以捐獻國家的名義遺贈予國王喬治二世,後來,這些藏品被獲批為基礎建立大英博物館。
「71000件珍藏物會是怎樣的東西?」他一直很好奇。
終於,博物館在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博物館裡寫道:「凡好學與好奇者,若想一睹本館之藏品,必先呈一書面申請。博物館嚴格規定每天的接待量,每小時售出的門票不超過10張。」
他雀躍地遊走在那奇妙的空間,古老的書籍、奇珍異寶的自然標本到各式各樣的徵章......全都是他從來沒看過的。
「大概藝術家就是懂得透過本來沒有生命力的東西傳遞情感,帶給它們和觀賞者生命力。」他想。那一幅幅讓人看著著迷的畫作,雖然不懂畫畫,他卻莫明感動。
他不懂藝術,但從此愛上了博物館。這地方成為了他生活的繆斯。
後來他才知道「博物館 museum」一字始於希臘文的繆斯「Μουσεῖον」,意思是「繆斯神殿 Temple of Muses」。繆斯是希臘神話中司文藝的九位女神,她們各司史詩、抒情詩、愛情詩、頌歌、歌與舞、悲劇、喜劇、歷史、天文。
"Free for all studious and curious persons” 他看著在大英博物館裡寫道的這句話。
生活原來不只是以食物為生,也需要以各種精神食糧來能填飽靈魂。
「這繆斯神殿應當屬於所有人所有。」他想。
因為那一點點的好奇心,似是微不足道,卻能改變生活,甚至世界。
+ + + + + + + + +
#關於虛擬的繆斯神殿
來到二百多年後的今天,目前大英博物館已擁有藏品800多萬件。要參觀大英博物館,雖然已沒有階級的規限,只是,直到現在大部分博物館都坐立於較富裕的地區。但最近,因日益嚴重的武漢肺炎疫情,世界各地多間博物館都決定暫時休業,Google 的「藝術與文化」因而與多間博物館合作,以 360 度攝影機拍攝實景,製作了大量博物館虛擬遊覽服務,所有人都有機會在網上參觀博物館了。這週末,足不出戶,不如一起逛博物館。除了大英博物館,以下是部份我們認為值得一「去」的博物館:
Everyone can see the world without boundary of reality. ☺️
👉🏻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 London)
https://bit.ly/2JiixVm
👉🏻荷蘭梵高博物館(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https://bit.ly/3dCdrB5
👉🏻美國華盛頓國家藝廊(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D.C.)
https://bit.ly/39qPJo6
👉🏻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National Museum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rt, Korea)
https://bit.ly/2yf44Hy
👉🏻你更可以直接到 Google「藝術與文化」探索更多博物館:https://artsandculture.google.com/
不喜歡博物館的話,你也可以選擇美國加洲 Monterey Bay 水族館提供的水母(https://youtu.be/2gHKDHmgVlU)、企鵝(https://youtu.be/p9SjR0VNQZY)和鯊魚(https://youtu.be/wNcwiMcbiWg)的直播 ⋯⋯
在疫情當下,不同網站都提供了大量免費資源,目的都是為了讓你花更多時間留在家中 —— 盡量可能留在家中,就有助截斷社區傳播鏈,避免讓自己成為醫護人員的負擔。
這個週末,就好好的留在家中吧。捱過了疫情,我們才有機會和心愛的人一同親身去逛博物館。
#StaySafe #StayHome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Subscribe our newsletter: https://bit.ly/2YWEwYs
📮投稿你的故事/藝術作品:https://bit.ly/2FwN6G3
如有任何問題、創作提案、廣告企劃或慈善推廣,歡迎電郵至說故事工作室 info@story-teller.com.hk
#EveryoneIsStoryteller
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 在 嗯嗯。莉莉嗯 Touch and Lif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MMCA是我人生最喜歡的美術館前三名
你是文青抑或憤青?都可以去看看。
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吳尚霖以肖像攝影聞名,尤其是《畢業照》計畫,不僅僅是將台東成功鎮三民國小的畢業紀念冊化為攝影集,還請師生們表情平靜、閉眼進行拍攝,推反長久以來畢業照的拍攝方法,重新思維與定義觀看與被觀看的關係。
他自言是個人喜好的關係,關於充滿情緒的臉,總是覺得不耐看。反倒是沒有表情的臉,更能演現出人與所處空間的關係。吳尚霖希望藉由被攝者直接以自身面對鏡頭的復原手法,促進觀者去思索活在社會框架與安排下的種種狀態。
而錄像作品《回家計畫》則是邀請小學生帶著攝影機回家,拍攝從下課至家的過程,也藉由影像凸顯現代兒童的樣貌,並企圖透過他者的移動,召喚出各種關於空間的記憶。
關於
吳尚霖,1977年出生於台北,新媒體藝術家,從事攝影、錄像、行為等跨領域創作,目前居住於淡水。2008 年法國巴黎第八大學聖德尼新媒體與當代藝術碩士,2007年法國第戎高等藝術學院碩士,2000年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藝術學士。
近幾年,吳尚霖分別於韓國.國立高陽藝術工作室、台灣.台北國際藝術村、日本.阿庫斯計畫等地進行駐村創作。其作品主要在探討當代城市在其不斷擴張的背景下所產生的種種問題,並經由其自身的觀點與其他人之間的交流,透過不同的面向呈現每個個體對其當下處境所選擇的應對方式。
吳尚霖同時也是獨立策展人,計有《不可能的旅行》、《亞洲之道》、《微光─亞洲工業圖景》、《城市體溫》、《與時空的一場對話》、《旁觀者》等。他曾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台北市文化局補助,以及台新藝術獎提名、亞洲文化協會獎、韓國國立當代美術館獎助等。
其個展有《好奇樹》、《內觀感》、《家景》、《畢業照─不一樣就是不一樣 》,《城市變奏》、《台東計畫─故事》、《城市肖像─回憶之境》、《城市肖像─凝視,感獸》、《城市肖像─柏林計畫》、《城市肖像─邊緣與核心》、《城市肖像─迷境》等,聯展則有《光華門國際藝術節》、《1 2 3計畫》、《城市體溫》、《與時空的一場對話》、《第二屆高雄好漢玩字節》、《Faux Amis - Une vidéothéque éphémère》、《後窗─一個關於凝視的展覽》、《Multiscape》、《藝術工作室連網》等,展場遍及台灣台北、台南、高雄、台東和韓國首爾、德國柏林等地。
相關新聞
http://bit.ly/2SK7mbb
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 在 Uki Law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第一集:
https://youtu.be/L_zR8CBuuvE
我還沒追金秘書,可是都被朋友劇透了!!
來劇透大家~
國立現代美術館首爾館
30 Samcheong-ro, Samcheong-dong, Jongno-gu, Seoul, 韓國
去了解更多我的影片:
3天2夜一個人勇闖台北遊:崩潰!在香港機場都找錯路 Day 1
https://youtu.be/GMeE-MenPFE
如何清除粉刺黑頭?(一)凍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izDE1Xkstw&t=3s
夏日必試|7個短髮造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U8rWEPSeok&t=547s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ukilaw/
facebook : fb.me/ukilaw13
weibo : ukilaw羅雪妍
email: [email protected]
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 在 Sandra Tavali李婉菁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時間:
2017-11-19(日) 15:00~16:30 (GMT+8)
地點: 台北市牯嶺街小劇場二F
台北市中正區牯嶺街5巷2號 (捷運:中正紀念堂站-2號南門市場出口,沿南海路往重慶南路方向,步行約五分鐘到達。)
秋日電音~比Perfume更香濃的在地花露水—電子異響聲音創作。
很多人因為Perfume喜歡上電音,在台灣也有一群人,在電音創作上嶄放著另一種優雅的氛圍,值得您來鑑賞。
ㄧ場結合劇場、即興、電腦互動程式、異響、即時混聲的電音音樂會,在秋日的午後,與您一起度過。
11/19(日) 15:00 @臺北牯嶺街小劇場2F,演出:黃柔閩、邵韋傑、張欣、林亭君、黃芮盈、余致賢、楊政、李婉菁
秋日電音
2017 電音工作坊創作發表音樂會
時間:2017/11/19 週日 3:00pm
地點:台北市牯嶺街小劇場二F (台北市中正區牯嶺街5巷2號)
購票:本頁
電音工作坊,源自於2013年夏天的一場長達10次的「手作電音工作坊」,由李婉菁與許志遠(DJ Point) 開始發想,在身體氣象館團隊多年的大力協助舉辦下,發展如何在不限制軟體,任何筆電都可以製作、創作電音的工具主軸下,呈現出每一個參加者心中的聲音創意。當時之所以取名為 「手作」,並不是要去手作器材,而是希望學員從像是媽媽煮的菜或縫補衣服的感覺,回到自己本質的溫度,去創作自己的電音作品。 工作坊除了標榜使用只要是可以上網的筆電、耳機,不需要有音樂學習背景,不需要會看五線譜之外,應用大量的視覺藝術家作品,如康丁斯基、羅森伯格等來啟發聲音創作的思考是最大的特色。五年來令人驚喜的是,藝術家們不斷地自我發展,累積成創作與演出的風格,其中幾件獲得國際展演或現場演出的作品所獲得的鼓舞,更是讓藝術家們累積許多持續勇往直前的動力。
電音創作者/演出人員簡介:
黃柔閩
Rou-ming Huang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音樂系畢業。國小教師、劇場演員、電視暨電影演員。1990年代初曾赴美研習達克羅斯音樂教學法,後於西雅圖與舊金山等地研習音樂治療與即興舞蹈表演, 並多次發表即興音樂(人聲與大提琴)與舞蹈表演。曾擔任第一屆台北市國際舞蹈節「音樂與肢體」課程助教。劇場演出作品有《妻夢狗》、《我用我的身體和靈魂在旅行》、《軍史館殺人事件》等。電視作品曾獲金鐘獎最佳女配角(公視人生劇展《月光》),以及金鐘獎、新加坡亞洲電視節最佳女主角入圍等。另有《三方通話》等多部電影演出作品。 2016年,演出電視電影「上岸的魚」。公視人生劇展「最後的詩句」。「麻醉風暴2」影集。周美玲導演網路劇「替身」。關於生之重力的間奏式─第十屆第六種官能表演藝術祭。為你朗讀「Merry land」讀劇演出。 2017年,花樣年華全國青少年戲劇節評審。青藝盟戲劇營隊老師。現任景興國中表演藝術課、戲劇社團指導老師。博嘉國小全方位藝術教育實驗課程指導老師。公視青少年創意表演營隊講師。
安德森
Anderson
中國文化大學戲劇學系畢業。曾赴“上海新偶像藝術學校”研習戲劇表演。參與多部電視廣告、MV、短片及魏德聖導演電影《52赫茲我愛你》演出。2012於廈門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演出《我們一同走走看》舞台劇。近年編導《遇見小王子》、《親愛的小王子》,創作「一齣由孩子們演給大人們看的兒童劇」。 曾任青藝盟戲劇營隊講師。中華微電影創新產業發展協會「繁星計畫」演員培訓講師。花樣年華全國青少年戲劇節capatain。受邀「2017慈光萬盞-教育公益交流計畫」,遠赴斯里蘭卡分享戲劇課程。公視青少年創意表演營隊講師。 2016年與黃柔閩老師共同創立37度2戲劇工作室,致力於戲劇教育發展與推廣「身體對話—感官開發訓練工作坊」。現任博嘉國小藝術教育實驗課程指導老師。景興國中表演藝術、戲劇社指導老師。華岡藝校表演藝術科兼任教師。
張欣
Shery Cheung
出生於加拿大溫哥華,目前居於台北。她的藝術實踐是變化性的,常透過共感的過程與他者對話,以錄像、聲音、表演等方式進行。其抽象繪畫與合唱的背景深刻地影響她的認知過程。作品曾發表於上海新時線媒體藝術中心、台北滲透影像藝術節、台北失聲祭、JOLT Arts Festival、韓國Jeju National Art Museum。她的表演《Inland》於2013年獲得Arte Laguna Art Prize提名。
林亭君
Xia Lin
lololol藝術組織共同創辦人,使用多媒體、錄像、文字及行為創作,2013年網路作品參與Homeostasis Lab - The Wrong: 新媒體藝術雙年展、2016年於韓國濟州美術館展出、2017年藝術項目 ”3C形意拳” 於台北當代藝術中心發表。
黃芮盈
Raying Huang
台中人,畢業於台中二中,國防大學應用藝術學系,曾師事陳明宏老師。現就讀國立中山大學音樂研究所,主修作曲,現師事張琇琇老師。在校期間擔任復興崗合唱團鋼琴伴奏、2011年於「台灣原味好聲音─原夢計畫」擔任原住民歌謠音樂改編。2017年9月於中山大學「好樂」聯合作品音樂會發表個人器樂創作。
余致賢
Chih-Hsien Yu
喜歡尋找與創造生活中有趣的小事
楊政
Cevo Yang
現場電音即時演奏者、配樂工作者。使用電腦音樂當作創作媒材,關注聲音與現今社會的現代性關係,透過聲音/物件/文本傳達一種普世狀態。常與其他領域藝術家合作嘗試物件與文本的透過聽覺設計置入演出空間,以及前置取樣/現場取樣的手法與表演主體做互文的手法,曾獲數個國際電腦音樂節徵選,於國外演出相關電聲音樂作品,也於台灣舉辦過數場無門檻電腦音樂、聲音藝術的講座與工作坊分享國際經驗。
李婉菁
Sandra Tavali
西拉雅人, 東吳音樂系、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琵琶地音樂院電腦音樂研究所畢業,師事Dr. Geoffrey Wright,畢業論文 “A Performer's Musicological Research in Performing Interactive Computer Music” 獲選發表於 International Computer Music Conference [國際電腦音樂協會 - ICMC] 2004。經年致力於電腦實驗音樂的演奏與創作,並於台北/台南長期主持「電音工作坊」,培育年輕音樂人。近年來並常與台灣藝術家姚立群、吳俊輝、陳明秀、陳偉、劉守曜、區秀詒等,以及探索頻道合作,擔任配樂製作。 創作風格傾向專著於使用冷冽的電子音色表現最真摯的人性面。音樂型式跨越古典、電子異響、重金屬搖滾等。曾任閃靈樂團鍵盤手。2009 年起,結合電腦音樂、配樂作曲、黑腔形式、聲音採集混音與環境音樂等多重形式,與聲樂手、DJ、劇場導演創作並發展實驗音樂劇《黑暗巴洛克》(牯嶺街國際小劇場藝術節 2009/驅魔記 2009)。 音樂作品〈扮仙〉獲選音樂資訊檢索領域專業級別的年度國際學術會議展演(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usic information retrieval [ISMIR], 2014, 台灣)、電聲暨音樂大會(Sound and Music Computing Conference [SMC], 2015, 愛爾蘭)、2016 klingt gut! 聲音研討會 ( 2016 klingt gut! Symposium on Sound,德國); 〈Dirge〉獲選 [ICMC]展演 (2015, 美國-德州),〈River〉獲選 [ISMIR] (2015, 西班牙)、紐約電子音樂節既紐約愛樂雙年展展演(New York City Electroacoustic Music Festival and New York Philharmonic Biennial, 2016, 美國-紐約); "The Wind Bloweth Where It Listeth (風隨意 )" 受邀發表於 WOCMAT-ISMIR 2016。 現為台北牯嶺街⼩劇場/ 身體氣象館聲⾳與⾳樂策展人之一。(sandrawcl.wix.com/de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