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定你被選為台灣對外展會的策展人,要和外賓介紹台灣的故事,以下何者會是你選定的主題:
1.台北101
2.台南府城歷史
3.台西沿海地層下陷
新媒體藝術家王奕盛的答案是3,身為全球最大劇場藝術界盛會「布拉格劇場設計四年展」臺灣館策展人,他策畫的《寶島浮沉》結合AR與劇場科技,讓地層下陷ing的廟中土地公本人親自現身說故事;這齣作品在國際打響名號後,接續在台北、高雄等地邀展。但是,到底他是如何將國中課本「台灣地理篇」那個連很多台灣人都覺得遙不可及的名詞,變成讓海內外觀眾都感動不已的文本?
初看到《寶島浮沉》,是設置在衛武營空曠廣場的一方雜亂土石,中間座落一個歪歪倒倒的小廟,本來想說就是這樣嗎?結果透過手機或平板掃描QRcode,故事便在螢幕中上演了:眼前的小廟四周正泛起海水,敘事者唱起唸歌,隨著海水漸高,小廟甚至整個被水淹沒了,這才知道敘事者就是無奈的土地公本人,即使被淹掉還是笑笑分享他和信徒之間的關係,訴說這塊土地在強權之間折衝的故事。王奕盛用前端AR擴增實境科技,讓觀者透過手中裝置,以自己的節奏和土地公共享了一段私密的表演與對話。
王奕盛在先前的訪問中,提到作品的創意啟發來自攝影家楊順發的系列作品《台灣水沒》,後者蹲點台灣西部拍攝地層下陷景象,再以後製呈現水墨畫般的空靈質感:那些被水阻隔的老舊房屋、野狗、廟宇和台灣都市景象距離有夠遙遠,但又真實發生著,並且有著奇異的美。
Openbook閱讀誌每年年底舉辦年度論壇,與讀者一同思索閱讀在現今時代的不同可能,首發場邀請到王奕盛老師來與大家聊天,除了對作品的更多介紹,我們也貪心的拋出以下提問:
●AR、VR或沉浸式媒介,是否有適合的文本或敘事特性?在說故事與文本創作又有那些有趣案例?
●隨著科技的演變,沉浸式內容觀賞或設計門檻逐步降低,越來越多人有機會使用到這類的敘事,未來可能作為工作或者社交的工具。這樣新起的媒介對於傳統敘事媒體如劇場、閱讀的影響?觀眾/讀者會因此被改變嗎?
編編在和王奕盛老師聯繫的過程中,感覺老師當天會準備非常充足、帶給讀者許多有趣分享與素材,相信講座絕對具有高CP!此外,王奕盛老師今年出版了新書,也就是說他現在同時是:策展人、新媒體藝術家、影像設計、作家,不知道對他而言,書籍/新媒體創作會有怎樣的不同?如果你也對各種形式的文本創作有興趣,並且對於未來將更趨多元的敘事媒介想要了解,歡迎來到我們下周三的年度論壇,與我們一起聊聊,精采絕對,保證好聽(沒錯,打包票):
▋跟著文本沉浸—AR擴增實境策展學
⧗日期:11/4(三)20:00~21:30
⧗地點:誠品信義店 3樓夜講堂
⧗講師 王奕盛
2017世界劇場設計展投影與多媒體設計銀獎
英國明亮騎士劇場影像設計類首獎
⧗活動皆為免費入場,無須報名,但因座位有限,建議提早入座
⧗了解更多:https://pse.is/wpmuk
⧗活動主辦單位
贊助:文化部、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主辦:Openbook閱讀誌
場地協力:誠品書店
圖片素材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