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婞淳照片的背後故事
相信大家昨天都有被這張照片洗版,這是我國舉重選手郭婞淳在挑戰個人新紀錄失敗後倒地燦笑的照片,無論從肢體、表情與構圖來看都是極為經典的照片,搭配上 TOKYO 2020 與奧運五環背景,可以說是教科書級的運動攝影作品也不為過。
這一系列特殊的俯視視角並不是攝影師爬到樓上去拍照,而是利用了特殊的攝影機器人,它是由美國紐奧良攝影師 Chris Graythen 所拍攝,由於運用了無人相機技術,讓他能夠同時捕捉到郭婞淳正面以及正上方的視角,第四張常見於新聞媒體的照片也是出自他之手。
拍攝器材是 Canon EOS 1D X Mark II 加上 EF 70-200mm F2.8 L IS II USM 鏡頭,這組設備並不難買到,關鍵是它採用了 Getty Images Japan 開發的攝影機器人 ロボットカメラ,整套器材可以架設一整組機身+鏡頭,並利用無人遙控的方式在遠端監看相機取景角度,同步做到變焦與對焦動作,攝影師本人只需要透過控制器與搖桿就可以完成拍攝。整套機器人不含相機鏡頭的售價是 2 萬美元,在整個東京奧會上一共裝設了 10 至 20 台左右。
其實在運動攝影領域亦不乏利用無人相機來拍攝的先例,最常見的就是利用架設在足球球門柱、曲棍球球門柱後方的相機來捕捉進球畫面。不僅限於相機本身,Getty Images 也在現場架設的專用伺服器讓攝影師傳輸照片更便利,根據日媒報導,整套系統最快可以在拍完照片後 30 秒就將照片發表在新聞媒體上。
至於這位來自美國紐奧良攝影師 Chris Graythen 則是運動攝影的能手,在新聞媒體中經常可見他拍攝的賽車類競速活動,大家可以去他的 IG 看他拍攝的作品。在 2019 年的訪談中他曾經提過,一般出勤拍攝至少會帶兩台 Canon EOS 1D X Mark II,一台搭配超廣角,一台使用變焦鏡,如果在偏遠地區拍攝還會帶兩套備機(也就是總共帶四台),整套裝備價值大概是 8 萬美元。
如果你想要收藏這張照片的話,可以在 Getty Images 官網找到授權連結,相同俯拍角度的組圖總共 13 張,單張授權費用是 450 美元,這張流傳最廣的照片事實上有經過裁切剩下 650 萬像素(3122x2082),其中也有拍下整個舉重台構圖的 2000 萬畫素(5472x3648)未裁切照片。除此之外,攝影師 Chris Graythen 同時也拍下了郭婞淳正面(第四張)、側面以及頒獎台上的照片,雖然授權費用並不低,但以奧運金牌的價值而言可謂意義非凡。
同步附上攝影師的推特:
https://twitter.com/ChrisGraythen/status/1420021472974843905/photo/1
攝影師的 IG:
https://www.instagram.com/chrisgraythen/
這張作品的授權連結:
https://bit.ly/3zDsF2Y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汽車籽:軸芯人物】 假如有睇開本地車評,或一直有留意我們的〈汽車籽〉,應該會對廖宏俊(Lawrence)有點印象。沒錯,他就是經常出鏡試靚車的「牙擦」車評人,但原來他還有另一個身份──就是年資接近30年的模型愛好者,曾奪得香港公開模型大賽全場總冠軍,是名副其實的「模型王」。透過社交網絡,Lawre...
頒獎台背景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有留意三鐵運動的朋友,大概會知道英國有對布朗利(Brownlee)兄弟。
近兩屆奧運,兄弟二人都能站上頒獎台。弟弟喬納森(Jonathan Brownlee)一銅一銀,出色了吧?但哥哥阿利斯泰(Alistair Brownlee)更厲害,連奪兩金。所以有人打趣說過,喬納森真「不幸」,奧運會上得此佳績但在家裡也做不成最強那個!
再想想,這種一門雙傑甚至多傑的例子,在跑界也不難找——香港跑友最留意的川內優輝就是如此。兩位弟弟,川內鮮輝是超馬好手,另一位川內鴻輝即使去當議員,馬拉松也能跑出2:20。甚至連他們的母親川內美加,年逾五十去跑波士頓馬拉松也可跑出3:41。這個成績,足以令無數比她年輕一截的男跑手(包括筆者)瞠乎其後!
看到川內一家的長跑基因,旁人難免會想:「這家人,有事嗎?」繼而不禁認為除了置業之外,難道連運動成績也要「靠父幹」?
同時,有另一派的論者認為,所謂「天才」其實就是努力一萬小時的結果。只要跟從有水準的導師,通過恰當的方法,其實誰也有機會出類拔萃。例如一直以來給人認為是典型音樂天才的莫札特,其成就實際是從小通過漫長艱苦的練習得來。這個觀點,對平凡人來說非常勵志,經過暢銷書《異類》(Outliner)宣揚過之後更是被不少人奉為圭臬。
對啊,回心一想體育界,雖然確是有馬甸尼父子、尼維利昆仲、威廉斯姊妹等「家族優勢」。但反例也不是沒有吧?例如荷蘭告魯夫兒子祖迪的足球成就已難與其父相提並論,又例如英格蘭球星朗尼有個同是在愛華頓出身的弟弟約翰,但他職業生涯大部分時間只能在低組別聯賽載浮載沉。
要成為頂尖運動員,到底是基因重要,還是後天努力更加關鍵?這個正是《運動基因》一書要探討的問題。
作者艾普斯坦(David Epstein)本身是記者,專門報導體育新聞與相關科學。對於先天與後天的爭議,他身體力行,用了數年走訪了無數國家的科學家及運動員,以橫跨不同運動領域的眾多案例嘗試解開謎題。
在哥倫比亞大學求學期間,艾普斯坦是八百公尺好手。也許因為這樣的背景,所以書中有不少篇幅都與跑步有關。由第十章以後的內容,作者由短跑說到超馬,分析牙買加、肯亞的卡倫金族、埃塞俄比亞的奧羅莫人,何以分別能在近年的短跑及馬拉松能取得壟斷優勢。
閱讀《運動基因》的其中一份趣味,就是看作者像偵探查案似的,如何從無數例子抽絲剝繭理出頭緒,分析到底基因還是其他因素主宰了運動員日後的成就。假如閣下對生物學、社會學、運動史感興趣的話,這本書應該會相當對胃口。
但如果你只想知道結論的話,這本書你可能只會覺得囉囉嗦嗦欲言又止。或者我不怕「劇透」吧,作者到頭來也無法提供一個肯定的答案。而事實上,一位精英運動員的誕生,又豈會是單一條件完全說了算?舉個例,米高佐敦之所以成為籃球之神,你覺得只是因為他傳說中過人的騰空能力與低比例體脂?這種論調,無疑也詆毁了他段段無人問津的訓練時光。
作者長時間的研究,發現了傲視世界的體育精英是萬中無一,有著良好基因再加長年訓練的結果。對於沒有天份而想晉身頂尖行列的運動員來說,這樣的分析結果也許有點殘酷。不過我倒是相信,世事也確是如此,不是單憑一份努力就可改寫一切。不過,對於普通業餘運動愛好者而言,這也不失積極——因為你明白自己即使不是精英,你也想知道自己經過一番努力之後可以有多優秀。
所以,我也不妨借作者在全書結尾的一句為本篇作結:祝訓練愉快!
原刊於2021年4月號《Sportsoho運動版圖》
蝦叔專欄「巴克利一頁」
頒獎台背景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年一場頒獎台上引發的政治風波,徹底改變了金馬獎。自隔年開始,金馬獎遭到了中國電影的抵制,也連同影響了許多香港商業製作的報名意願。以今年為例,中國電影僅剩一部紀錄片與一部動畫短片入圍,台灣電影佔據了大多數入圍席次,最後也包辦了18個獎項。許多人懷疑這是不是代表金馬獎的影響力大不如前。
.
但在2020年,卻又有另外一個現象同時發生。由於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的肆虐,好萊塢商業大片紛紛取消上映計畫,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下半年接力上映的金馬獎佳片一躍成為市場主力。
.
在沒有疫情的平行時空,國片肯定是被擺放次要位置,不可能與美國大片爭取到更多放映空間。在沒有被中共抵制的平行時空,國片可以入圍金馬獎的席次勢必會遭到一定程度的壓縮。但在2020年,兩種極端條件同時發生,致使國片成為大家的首要選擇,也是目光焦點,金馬獎的頒獎典禮甚至創下近三年的收視率新高。
.
雖然總是會有人想潑冷水,認為⋯⋯
(詳全文請點下列連結)
.
.
本文重點
●疫情過後的台灣電影會被打回原形?
●具有同志指涉的電影或許早在五十年前的台灣就不是禁忌?
●一個成熟的電影產業最需要的是什麼?
●目前院線還有哪些電影值得推薦呢?
.
https://ankemedia.com/2020/25744
電影本事|六部第57屆金馬獎不容錯過的得獎影片
.
.
(附圖為《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劇照)
安可人生 金馬影展 TGHFF #金馬獎 #金馬影展 #無聲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同學麥娜絲 #親愛的房客 #消失的情人節 #孤味
頒獎台背景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汽車籽:軸芯人物】
假如有睇開本地車評,或一直有留意我們的〈汽車籽〉,應該會對廖宏俊(Lawrence)有點印象。沒錯,他就是經常出鏡試靚車的「牙擦」車評人,但原來他還有另一個身份──就是年資接近30年的模型愛好者,曾奪得香港公開模型大賽全場總冠軍,是名副其實的「模型王」。透過社交網絡,Lawrence以「模型王」的身份認識了來自不同背景的模型愛好者,並跟新一代模型迷分享自己累積多年的「砌嘢」心得,一齊努力砌靚車,再次踏上頒獎台。
=========
全新副刊,推動知識文化多元。培養品味,立足香港放眼世界。不畏高牆,我們站在雞蛋一方。
《果籽》 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