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痊癒了嗎?還是苦難的開始?--慢性COVID-19存活者的身心症】
COVID-19存活者,高達三成痊癒後仍被衰弱症狀所苦。有研究將此臨床表徵命名為「遠程新冠肺炎」(long-haul COVID),或「急性後期新冠肺炎症候群」(post-acute COVID syndrome),弗契博士(Dr. Fauci)在公開演說稱之為Long COVID。
Long COVID牽涉肺部、血液、心血管、腎臟、內分泌、神經心理、肝膽腸胃及皮膚等多重器官之複雜與表現型態多元的後遺症,持續時間從病癒後數週到數月之久。為了因應COVID-19存活者的慢性症狀困擾,全美已超過三十個醫療機構,設置多專科Long COVID 特別門診。
在所有症狀群中:全身衰弱、廣泛性肌肉疼痛、睡眠障礙、焦慮、憂鬱、頭痛及認知功能缺失等神經心理系統的功能性失衡狀態,因短期無致命風險,常易被醫護人員忽略,但長期累積後會導致嚴重的身心症,值得特別關注。
和SARS病毒感染後的病人一樣,30-40%的COVID-19存活者出現焦慮和憂鬱,這些症狀表現可能和病毒引發的細胞激素反應、神經性炎症反應及神經退化等生理機轉有關。無獨有偶,這些Long COVID 病人的症狀表現,和常見的「創傷後症候群」、「慢性疲憊症候群」及「纖維肌痛症」病人非常類似。
針對神經心理症狀的處置,頭痛除了給予標準的藥物治療,佐以影像學診斷外,頑固性頭痛病人則需轉介給疼痛專科醫師。標準的神經心理診斷工具可以早期診斷、持續監控焦慮、憂鬱、睡眠障礙、創傷後症候群、疲憊及纖維肌痛症,並早期介入溫和的精神舒緩藥物、復健、運動及身心療法等已被證實能有效改善纖維肌痛的治療。
護理人員可以發揮病人代言人角色,並在病人教育、病友支持團體及非藥物身心療法等介入措施發揮護理專業功能,協助COVID-19存活者的疼痛、疲憊、睡眠與認知功能缺失等慢性神經心理症狀。
▶ 更多護理相關精采文章,詳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https://forum.nhri.edu.tw/nursing_info
■撰文者:
蔡佩珊教授 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院
孫維仁主任 臺灣大學醫學院健康科學與生活中心
■審閱者:
王秀紅諮議委員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Reference】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109年研議議題
「台灣護理人力發展之前瞻策略規劃」
■議題召集人:王秀紅教授(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系)
■以護理人力的教育、考試、訓練與任用過程,並融合透過人力「輸入(input)─過程(process)─產出(output)」的概念分為7個面向,從護理人力之人才培育(護理教育)、護理專業之能力提升(專業認證、進階護理),以至從初級照護、次級急性照護、至三級照護的執業場域(社區護理、醫院護理、長照護理)之護理人力需求;再以科技護理橫貫人才培育、能力提升以及人力需求等層面的教育與應用。
➤https://forum.nhri.edu.tw/109-pp-3/
1.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1)Philips S., Williams M.A. (2021). Confronting our next national health disaster — Long-Haul Covid.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doi: 10.1056/NEJMp2109285. Online ahead of print.
(2)Nalbandian A. et al. (2021). Post-Acute COVID-19 Syndrome. Nature Medicine, 67, 601-605. doi: 10.1038/s41591-021-01283-z.
衛生福利部
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
高雄醫學大學護理系學生會
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院
私立高雄醫學大學
台灣護理學會
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
護理正義
護理人護理魂-hi,I'm CC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頭痛門診高雄 在 吳思穎 中醫師。針心為你。運動§醫學§美容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六月份 依舊無法支援 #鳳山醫院 ,星期二上午門診仍由其他醫師代診,期待七月能與鳳山鄉親們再見~
上週末,高雄疫苗兩萬一千劑全數施打完畢~周遭同事有的 發燒、頭暈頭痛、忽冷忽熱、肌肉關節酸楚、甚至腹痛腹瀉。#Dr541 手邊也處理了幾個案例,大方向不外乎是 柴胡、葛根、麻黃 隨證加減 🌿
#疫苗注射後不適 用中藥處理,無論是否配合西藥,均有舒緩的效果👍🏾 未來如果有一天全面施打,各位民眾可尋求中醫師協助!
#醫師學經歷詳見首頁「搶先預約」☝️
#運動醫學 #醫學美容
#暖男中醫師 #美食中醫師
#高雄在地中醫師
#全面防疫 #COVID19
頭痛門診高雄 在 小護士の打檔人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04/21/2021
想用一張舊照片訴說自己近況(文長
大概是去年十月到今天的一個近況。去年十月我離開了待了兩年多的產科診所,雖然不滿意主管的人事處理方式,但得說我在產科學到很多專業技術能力,也有好多產婦給予我好多回饋,還有說想再給我生的媽媽,讓我很高興自己在這一塊領域獲得滿滿成就。
離開以後,我休息了短短兩週時間,時間內還包括我去高雄上健檢護四天的課程,也全是為了同月份月底的巡迴健檢護士工作。在順利考取證照後,我開始了我的健檢路,老實說我沒有很喜歡,因為這份工作的服務對象不是病人,而是客人,起初我實在沒辦法讓自己習慣這模式。
但我想給自己多點時間適應這份工作,即便常常要清晨三、四點就起床出發,各地到處跑、搬儀器、架儀器、收儀器、再搬儀器,每天幾百幾百的人抽血,但我把自己想像成是在做專業技術,因此決定再多花些時間在持之以恆上。
我待的健檢公司就是最近上新聞的公司,待了三個月,我發現這間公司除了未依法給予醫療人員口罩使用,有時候甚至是超時工作卻無加班費,就連重要的心電圖檢查,都會交由無執照的行政人員執行。
除此之外公司的上頭還會用威脅的口吻來質問員工,好像不道歉出門就會有危險似的,還會個別約談強迫你簽立自願離職書,以「被資遣會有紀錄」的理由脅迫不懂勞基法的勞工。太黑了,於是決定離開。
離開前原本也找好下一家工作竹北育X,只是彼此雙方說好的勞資協議,卻在中途告知錄取條件有更,因此我的條件不被受用,以兩千元車馬費的名義想打發我,之後又說願意給我衛教師職位,但我不是白癡吧?誰會去啊?
但這也讓我等於直接失業,找好的工作突然沒了,還是在年前發生這些事,讓我難受不已,生活靠自己的我,還有保險、儲蓄的壓力,因此年前我也陸續了面試很多公司,求得只是一份溫飽、一份想脫去沈重包袱的地方。
二月底,我先行找到了貴院的兼職抽血人員,做的還挺上手,畢竟我是抽血達人。但一份兼職工作實在是無法應付我的壓力,於是我向護理部提出轉正職的需求,她們一開始與我面試時說我不適合ICU,但有兩個單位(內科病房或門診)可以讓我選,我說我回去思考一下。
因為那兩個單位都不是我所愛,我也清楚他所謂的不適合,只是想要我去補齊比較缺人的單位,也沒關係,我前陣子告知我決定轉門診,她突然告訴我「我現在沒辦法錄取你了,檢驗科不是還需要你嗎?你就是需要一份正職是嗎?」,讓我感覺我是被刻意壓榨留在檢驗科做兼職工作。
明明護理部也缺人,檢驗科缺的也是醫檢師,不讓我轉正職想讓我繼續賺沒有三節的時薪,我只能離開,因此最近又開始丟了幾家大醫院的履歷。
我很難過,壓力很大,但我總是告訴自己「要開心,要保有希望,搞不好到時候是我要去選擇醫院,而不是被丟來丟去,要相信吸引力法則,保持好的態度,好的事情就會發生。」。
於是,今天得知我面試的醫院有被錄取,而且也是到了要選擇的時刻,因為不止一家的感覺,我希望的真的發生了,開心之餘卻也頭痛了,有時候選擇多不一定是好事,但我卻真的好開心⋯
今天跟貴院提了月底離職,他們希望我可以再多幫忙一個禮拜,希望我不要鎖死、要留一線。我說我會和對方討論一下,他們很感激我,我只說「這是我應該做的,只是你們護理部讓我很反彈。」,他說「不光你,我也對他們很反彈。」。
今天下班前遇到一個約五十幾歲的阿伯,他說「你們這家醫院好乾淨」,我說「可能跟新蓋的有關係吧」,他說「對啊,而且人不會很緊湊的感覺」,我說「那也可能跟剛開幕所以沒有太大病人量有關係」。聊著聊著,當他知道這醫院不讓我轉正職而要做到月底的時候,他說「這樣真的很不好,如果你現在有選擇,那就要看哪個比較可以有成長的機會、有未來性」,我說「對啊我會好好思考」,最後他說「那真的非常恭喜你!希望你未來一切順利!很替你感到開心!」。
老實說,我很感動,一個才一面之緣的阿伯,也會替我感到高興、為我加油打氣,我覺得很溫暖!活在這世界上,也許你很努力的想做一位好人,卻還是會有壞人出現在你生活中,想迫害你、打擊你,但也有溫暖的人,想呵護你、擁抱你。
我想當溫暖的人,當一個有愛的人,雖然從去年十月到現在的不順遂,讓我陷入一陣長長低潮期,但人生就是半好半壞,我會加油,也為那些曾經感謝我,覺得我抽血技術很棒的病人們努力,因為有你們才有更大的我。
朋友最近問起我近況「你有沒有想過做其他的事業YouTube之類的,感覺你很適合哈哈哈,想說你之前的公司很瞎,感覺會對這個行業灰心」,我說「我還是想當護士耶~」。我想⋯我可能沒辦法逃離當一個溫暖、散發愛的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