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長笛演奏家的媽媽手問題】
兩週前有一位患者來看困擾她將近兩個月的問題—右手拇指根部疼痛。
這個問題其實臨床上很常見。
大部分的人會被診斷為「媽媽手」,
也就是「狹窄性肌腱滑膜炎」。
她在西醫復健科做過各種治療,包含電療、消炎止痛注射、增生療法⋯但都是頂多1-2天不痛,最終仍然無效。
最後一次回診西醫的時候,甚至被認為可能與風濕性關節炎有關,建議轉診治療。
聽完她描述西醫的診斷之後,我進行了詳細的觸診,發現她的右側上半身異常緊繃。
包含前側的胸小肌、三角肌,到頸椎的提肩胛肌、膏肓處菱形肌、斜方肌群,全部張力都是集中在右半邊。
同時在右腰薦關節處發現明顯筋結沾黏,這是很典型翹右腳習慣所造成。
於是便聯想到可能與她長期演奏姿勢有關,便請她做出平常演奏時的動作。
果然,右手抬起、肩胛後收做出吹笛姿勢,同時加上她習慣翹右腳的坐姿,造成整個脊椎像是扭麻花捲似的旋轉姿態。
我請她維持當下的姿勢,同時活動拇指看看,她驚訝的發現,竟然在這樣的姿勢之下拇指完全沒有疼痛。(她就診當下是很痛的)
然而在把手放下、坐姿正坐的時候,拇指疼痛又再次出現,於是我判斷她的拇指疼痛問題應該是來自於全身姿勢性造成的張力失衡、產生疼痛問題。
她表示,她的拇指疼痛,是自從兩個月前演出與練習長笛的次數減少,才開始出現。
這可以理解為,或許在過去十幾年下來,長期的演奏姿勢,已經讓她的筋膜肌肉組織形成另一種歪斜的平衡(右半身張力大且旋轉)。
就像是松樹盆景,一旦經過長時間的調整修枝,最終造成樹木姿態的偏移。
這樣的情況下想要靠自己強行轉直(站直坐正、不旋轉),反而會造成不適或是疼痛,站歪歪的反而比較舒服。
但是這樣長時間讓關節、肌腱、韌帶維持固定在錯誤的張力狀態,是可能會造成組織的慢性發炎,甚至是受傷變形。
與她討論之下,建議進行「筋膜圓針治療」,
將目前發現造成疼痛不適、張力失衡的筋結沾黏點進行鬆解。
由於她的姿勢扭曲是整體性的,一連串錯誤的張力從骨盆開始,最終受害於右手拇指根部,因此我們的治療範圍包含了肩頸、上臂、整條脊椎到骨盆。(拇指部分甚至完全沒有處理)
兩週後的今天,她回診表示,經過上次的治療之後,這兩週右手拇指在任何的姿勢下都已經完全沒有再出現疼痛現象。
人體許多的疼痛問題,其實發生疼痛的位置是「張力異常的最終受害者」。
是因為身體其他地方的張力出現問題,導致整個動作的肌肉動力鏈失衡,因此受害的肌肉被迫更用力或是被拉扯,於是才出現疼痛的感覺。
舉凡,
五十肩可能源於脊椎姿勢的問題;
足底筋膜炎可能源於骨盆站姿的問題;
膝蓋退化性關節炎源於站姿整體受力問題。
並不是所有的疼痛都需要在患處進行局部治療,消炎止痛藥物也只是暫時阻斷神經的疼痛反應,並沒有改善結構失衡、張力錯誤的問題。
【個案疾病治療內容已經當事人同意公開作為醫學討論研究】
【實際療效因個人情形可能不同,建議於門診向醫師諮詢!】
#沒有從根本處理軟組織張力問題
#再怎樣局部消炎止痛都只是暫時
#PRP與增生療法也不是萬能方式
-
#筋膜圓針鬆解治療
#改善結構張力異常
-
-
#陳家駒中醫師
#門診不能說的事
#京水堂中醫診所
-
多囊調經|婦科不孕|體態控制
內科雜症|皮膚疾患|筋膜圓針
-
診所地址:台北市南京西路22號(捷運中山站)
聯絡電話:02-2558-5592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現代科技進步,生活、工作型態也隨之改變,我們長期滑手機、用電腦等,若沒維持正確姿勢又缺乏運動,長期下來就會對身體造成諸多壓力。復健科醫師侯鐘堡從頭到腳一次詳解,日常生活活動應維持的正確姿勢!從打電腦到搬重物,只要用對姿勢,痠痛毛病、身體傷害不再來。 錯誤姿勢造成身體傷害 頸部 「正常的頸椎是呈現...
「頸椎狹窄復健」的推薦目錄:
- 關於頸椎狹窄復健 在 陳家駒中醫師.門診不能說的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頸椎狹窄復健 在 Dr.李薇復健與生活頻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頸椎狹窄復健 在 DJ Eri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頸椎狹窄復健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頸椎狹窄復健 在 三個字SunGut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頸椎狹窄復健 在 頸椎自我復健術健康2.0 20151031 (2/4)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頸椎狹窄復健 在 頸椎牽引復健目的:減少神經壓迫、放鬆肌肉! 健康2.0 的評價
- 關於頸椎狹窄復健 在 【長安醫院居家復健輕鬆做】頸椎運動(1-3) 頸椎後縮運動 的評價
- 關於頸椎狹窄復健 在 椎間盤脊椎專家Dr. SKY 名冠診所 的評價
頸椎狹窄復健 在 Dr.李薇復健與生活頻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頭暈頻繁,不可忽視:腦血管中風!』
復健科李醫師繪畫故事
62歲陳氏公司總經理,
本身有高血壓及高血脂,
固定服藥
因數月頭暈就診,
有時還偶爾有暈眩,
看東西如天琁地轉,
暈眩跟姿勢移動無關
病人同時有脖子肌肉很緊症狀,
常常開會到一半需離席休息
病人說三個月前,有一次右半邊無力,
但只有一次,
症狀只有半小時就消失
目前其他症狀:
沒有步態改變、平衡困難,
沒有手腳無力、口齒不清,
沒有吞嚥異常、沒有大小便失禁,
但有右手輕微麻木,
兩個月前至耳鼻喉科門診檢查:內耳無異常、聽力無損
頸椎x光顯示有輕微退化,
耳鼻喉科醫師建議他到神經科或復健科就診找原因,
但病人自覺是頸椎神經壓迫導致,
加上近期公司擴展,
會議太多太累,
故不以為意,
常常去給按摩師推拿,
特別加重頸椎按摩
但這個月頭痛情形越發加劇,
血壓也常常飆到收縮壓180mmHg,
吃了降壓藥,頭暈也無太大改善
『腦部核磁共振』及『頸部超音波』顯示:
『腦幹血栓性中風』,『內頸椎動脈及椎動脈』有70~85%的狹窄阻塞
住院打點滴觀察,服用抗凝血藥物,
住院期間,
病人太太也一直問:是不是按摩師給按壞的?
其實這個問題不好回答,
我想病人本身就頸椎動脈阻塞狹窄,
至於何時,腦部血管栓塞?或這栓塞又是因了而來,
我們無法推測
住院時,四個兒子女兒從外地回來,輪流照顧,
每次查房時都倍感溫馨,
病人能走能動,只是吊個點滴,
兒女們排除工作上的萬難,爭先陪伴
9天後,病人頭暈好一半,
出院回家休養,
暈眩逐漸恢復……
頭暈很常見,
而大部分頭暈為內耳 或 頸椎的神經肌肉問題,
少部分為腦幹、小腦血液供應不良所致的中風,
然而腦幹、小腦中風,
輕為暈眩,(較輕為暈眩,不易察覺)
嚴重的會導致心跳、呼吸、血壓失調,甚至喪命。
然而病人曾發生過一次小中風(三個月前,有一次右半邊無力)
加上高血壓及高血脂病史,
中風或再中風機率就高,
若曾經發生過小中風的患者,
建議每天喝2000cc以上的水、戒菸戒酒、好好控制三高、多做溫和運動
未來當出現無法靠藥物或休息改善的暈眩,
提醒您,需小心腦部或頸椎血管的中風,儘速就醫!
頸椎狹窄復健 在 DJ Eri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剛好看到X Japan-Yoshiki 的近況
Yoshiki這週在部落格上分享了自己在進行頸椎椎管狭窄症手術三年之後的現況,主動透露自己的左手仍沒有知覺,雖然如此但目前自己還是能夠打鼓、彈琴。
Yoshiki 左手的問題困擾他已經超過 10 年時間,分別在 2009 年因為「頸椎椎間孔狹窄症」動刀,並於 2017 年進行了人工椎間盤置換,手術結束當天 Yoshiki 在服用止痛藥之後便直接前往錄音室工作,最後在醫護人員的勸阻下,待了半小時才回家休養。並在兩個月後按照行程進行了 X JAPAN 的六場不插電演出「X JAPAN WORLD TOUR 2017 WE ARE X Acoustic Special Miracle~奇跡の夜~6DAYS」,並在年末紅白重新拿起鼓棒進行演奏,成為當年的熱門話題。
希望 Yoshiki 可以好好休養,早點恢復健康,新專輯什麼的,我們大家早就已經看開,像現在這樣接些合作或是廣告宣傳,其實大家也都看得很開心。
以上內容分享自「宇宙電波」
覺得好像應該來首 Endless Rain
https://youtu.be/QhOFg_3RV5Q
頸椎狹窄復健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現代科技進步,生活、工作型態也隨之改變,我們長期滑手機、用電腦等,若沒維持正確姿勢又缺乏運動,長期下來就會對身體造成諸多壓力。復健科醫師侯鐘堡從頭到腳一次詳解,日常生活活動應維持的正確姿勢!從打電腦到搬重物,只要用對姿勢,痠痛毛病、身體傷害不再來。
錯誤姿勢造成身體傷害
頸部
「正常的頸椎是呈現倒C字型,」侯鐘堡醫師從頸部開始說明,若長期以「烏龜脖」的姿勢打電腦,頸椎關節就容易退化、長骨刺,甚至造成椎間盤突出及頸椎過度僵直等問題。
腰部
「其實根據人體的構造,腰部不是拿來彎的,」侯鐘堡醫師指出,髖關節才比較適合彎曲,若長期以腰部為支點搬東西或抱小孩等,就容易造成椎間盤突出、椎間盤退化及椎間盤狹窄等問題,引發長期腰痛、走路走不遠、坐骨神經痛的症狀。
膝部
侯鐘堡醫師指出,非常多人有膝蓋問題。他說明,如果長期蹲跪,膝蓋承受的壓力將是平常的6、7倍左右,容易造成關節退化、長骨刺、軟骨磨損。
錯誤姿勢如何調整?
1、確認視力
「首先要注意眼鏡度數是否足夠,」侯鐘堡醫師指出,若眼鏡度數不足,在打電腦、滑手機時就一定會向前傾。
2、電腦螢幕高度
電腦高度應維持與視線水平,或稍微向下10度也可以。
3、調整座椅高度
座椅高度要調整成讓手肘能適當的靠在桌面,才不會造成聳肩。「聳肩也會造成頭部前傾。」
4、手腕靠墊
侯鐘堡醫師指出,若有腕隧道症候群或滑鼠手的患者,手腕部分建議要有靠墊,鍵盤也要好好選擇。
5、座椅選擇
建議座椅需有腰靠設計。「如果沒有腰靠,大概坐20分鐘,腰部就會開始疲勞,自然會向前拱,對腰部健康不太好。」侯鐘堡醫師說,建議坐著每20到30分鐘就向後靠,降低腰部壓力。
6、避免長期蹲姿
有些長輩做家事需要蹲著,但膝蓋已經開始退化,蹲姿就會對膝蓋造成更大的負擔,加速退化程度。「所以會建議他準備一張小椅子,用坐取代蹲,就能降低我們膝部的壓力。」
侯鐘堡醫師示範動作
髖關節伸展運動
長期久坐容易造成髖關節僵硬、梨狀肌緊繃,就建議多做此伸展。
步驟:
1、坐姿預備,翹腳維持90度,並吸氣。
2、吐氣時身體向前傾,會感到臀部髖關節、梨狀肌的伸展。
3、此時可將腳尖稍微勾起,伸展的感覺會更明顯。
4、一次維持30秒至1分鐘,即可換腳。
正確搬重物方法
侯鐘堡醫師指出,一般人沒有經過訓練,要搬重物時很容易直接彎腰,此時就會對腰部產生很大的壓力,就容易有椎間盤突出及腰椎退化等問題。
方法一:腰椎打直,彎髖關節及膝蓋下蹲,將重物搬起。
方法二:運用重訓當中的「硬舉」動作。腰椎打直,彎曲髖關節、屁股向後推,下蹲將重物搬起,將比彎腰輕鬆許多。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2月號《 足健康,90%疼痛不會來!》,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619
【相關文章】
「頭痛醫腳」有根據!3招鬆筋膜、強化足弓改善全身痠痛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008
痠、痛、僵、麻…是筋膜沾黏!扶椅拉背一口氣放鬆腰臀腿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010
足健康:90疼痛不會來!腿有力、更長壽,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疾病都能防!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057
【相關影片】
腰腿又痠又痛 腰椎間盤突出是這麼回事【骨力顧健康/陳怡孜醫師】
https://youtu.be/a7gwkPY12E8
打造自癒力,逆轉退化性關節炎【蔡凱宙醫師/破解健康密碼】
https://youtu.be/wYbKW5N7uQI
如何正確舒緩"椎間盤突出"引發的腰痠背痛【蔡永裕主任/疼痛麥擱來】
https://youtu.be/FLBKRB_uEMQ
#侯鐘堡 #復健 #足部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頸椎狹窄復健 在 三個字SunGut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之前有位復健科醫師因為不認同轉脖子影片的內容,所以在留言區問我的執照是不是用雞腿換的?
轉脖子影片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McaF0eGJbY
因為這種3-5分鐘的衛教影片本來就不行塞太多內容,所以一些細節的部分會被刪剪掉,這些都是不影響一般民眾了解內容的,我把比較多人問的放在下面。
1. 我建議大家不要做轉頭的原因是,大部分正常的人,他們椎間孔空隙夠大,的確是不會壓迫到神經的,但也因此他們是不會想主動扭脖子的,都是已經有軟組織發炎,或是頸椎錯位、甚至是椎間盤凸出導致他脖子慢性痠痛的人,才會想一直轉脖子,那也就是這樣的人才會導致神經容易被壓迫
2. 一般民眾不會知道怎樣的脖子才是ROM(活動度)夠大,結構有沒有異常,有非常多的人本身是不會脖子痠痛背痛的,但他的脖子結構卻是有問題的,只是他沒發現而已,尤其現在人手一機,還有誰的脖子會是完全正常的?
而既然這樣的動作危險性比較高,容易壓迫到周圍的軟組織,不如建議一般民眾不要做,改做收下巴這種能夠讓椎間孔變大的運動,不論是正常或是已經有痠痛問題的人,都可以做的運動
3. 甩頭功癱瘓並不是個假新聞https://news.tvbs.com.tw/life/610771
其實類似新聞隨便查都一大堆,我挑個比較特別的來講而已
4. 我沒有說骨刺刺斷了神經,這是新聞報導中醫師的判斷,我曾經做過影片解釋骨刺不是刺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f1Gu4MGd4w&t=21s,我認為婦人應該是因為椎間孔狹窄,或是有頸椎錯位的問題而摩擦到神經,但實際狀況還是要問當時幫婦人看診的醫師比較確定,這種細節部分其實一般民眾完全不懂我們在講什麼
5. 復健科醫師和物理治療師其實學的是完全不同的專業,雖然復健科醫師通常都是物理治療師的老闆,但希望還是可以尊重一下專業,我們應該是互相配合協助的,而不是互相看到誰缺雞腿就丟誰的。
頸椎狹窄復健 在 頸椎牽引復健目的:減少神經壓迫、放鬆肌肉! 健康2.0 的推薦與評價
本集完整內容:https://youtu.be/Ys3b_StPte8落枕、手麻、骨刺、胸悶,都是 頸椎 病症狀!台灣大約有20%年輕人有 頸椎 病,卻有些人不耐長時間治療, ... ... <看更多>
頸椎狹窄復健 在 【長安醫院居家復健輕鬆做】頸椎運動(1-3) 頸椎後縮運動 的推薦與評價
這個動作的目的是放鬆上斜方肌及協助 頸椎 椎間盤歸位. ... <看更多>
頸椎狹窄復健 在 頸椎自我復健術健康2.0 20151031 (2/4)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六、日晚間9點首播主持人:陳月卿TVBS官網:http://health.tvbs.com.tw/index.htmlFB粉絲頁:https://goo.gl/zV7X1n.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