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無法像猶太人一樣,不管流散到哪個地方,有什麼功業,賺了再多的錢,卻會大聲地說「我就是猶太人,我做的一切以榮光猶太人、以色列為依歸」,這就是台灣人欠缺的「台灣意識」…
「颱風 俚語」的推薦目錄:
- 關於颱風 俚語 在 Newtalk新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颱風 俚語 在 劉中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颱風 俚語 在 立法委員葉毓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颱風 俚語 在 1998/10--天氣諺語- 精華區NTUWCC 的評價
- 關於颱風 俚語 在 俗語"一雷破九颱.無雷九颱來" 專家:無根據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颱風 俚語 在 客家話的天氣詞彙“刮颱風” 客家話怎麼説?『客家諺語/熟語 ... 的評價
- 關於颱風 俚語 在 【颱風假學英文囉!5個有關風雨的超實用諺語!】...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颱風 俚語 在 2022立冬台語諺語-大學國高中升學考試資訊,精選在PTT ... 的評價
颱風 俚語 在 劉中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灣灶咖,家滋味》贈書活動
原來滷肉的時候要加一點黑醋,可以降低豬肉的油膩感。
炒空心菜,要從鍋沿加米酒才會香!
雖然我常做菜,但很多細節都不太清楚。
看著書,長知識了!
當初出版社寄電子稿來,請我推薦,那些美麗的插畫,光看電子檔就很過癮。
作者巧可用一個女兒的視角,用插畫跟文字記錄媽媽的味道,從傳統節慶的習俗料理,到家常料理。
畫風筆觸很溫暖。因為很喜歡巧可的圖,我跑去看她的粉絲頁
發現巧可是一位可愛的美少女哩!
應該是所有媽媽心中都會想要的那種女兒。
我最喜歡這種有夢想有才華還有行動力的人,所以我還買了她的Line貼圖,但下載了卻不知道在哪裡?不知道怎麼叫出來用……(昏倒)
對了,書中還貼心安插許多台灣俚語,陌生又遙遠。
我念不太出來
你可以試試!!
想念媽媽的味道了嗎?
多久沒回家吃飯了你?(以後我會不會這樣問小子?)
今天晚上就回家吧!
【本書特色】
從節慶文化到餐桌一日三餐、情感記憶菜餚,用插畫結合料理說故事,日子過得更有溫度、更有感情。
【新年】:長年菜是年夜飯必吃菜色,那是保佑一整年福氣順利和長命百歲的象徵。不過,有別於北部使用的芥菜,南部阿嬤家是食用整株嫩波菜,連莖一起吃下肚,新的一年才會福氣連連,長壽年年。
【端午】:每年端午,媽媽一定會親自包粽子,除了拜土地公和祖先,還要應付我們一家子的肚子。因為孩子們愛吃,也因為這樣才有過節的氣氛,即使手指因勒緊棉繩而長出厚厚的繭,媽媽從不喊累。而我也喜歡和她一起在炎熱的夏天窩在廚房裡忙進忙出,享受媽媽的手藝粽葉香。
【東坡肉】:半肥半瘦的五花肉中加入紹興酒滷製,講究的是滷完後成品像豆腐一樣堅挺方正;下鍋之前,先用麻繩或草繩將方塊五花肉綁牢固定,在滷製的過程中,豬肉才不會因為軟化而導致形狀散掉,以名模之姿展現在餐桌上的伸展台。
【颱風麵】:颱風天媽媽最常煮一道懶人麵,基本上就是冰箱有什麼煮什麼。聽著外面的風雨聲,一家人聚在一起吃熱呼呼的颱風麵,別有一番滋味。大家吃得好開心、肚子好滿足,保證鍋底朝天,一滴湯、一根菜都不會剩。
🌈🌈活動辦法
留言寫下「你喜歡媽媽的哪一道菜?」並TAG一位朋友,就有機會得到贈書。
🌈🌈截止日期:9/29(二)公布得獎者,得獎者請儘速私訊聯絡姓名、地址、電話,方便出版社寄送作業(限寄台灣境內)。
博客來|https://reurl.cc/zzM86V(限量桌曆組合)
博客來|https://reurl.cc/d5X0m2
城邦讀書花園|https://reurl.cc/A8Kq4d
金石堂|https://reurl.cc/Mdbv4m
誠品|https://reurl.cc/142xvp
#台灣灶咖家滋味
#插畫食譜書
#謝謝城邦文化創意市集贊助贈書
颱風 俚語 在 立法委員葉毓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攪屎棍出現了
#這個在路破天雨的花媽生日趴貴森森
鍾沛君日前的現身說法,本來只想印證年輕的Y記者被新聞局長臨幸凌辱的難言之痛,只因提起看過花媽護恭的臉,就招來陳院長辦公室主任的陳瓊華的炮轟,暗批鍾沛君當年態度不佳,雞蛋挑骨頭等等。
當然沛君就順勢把熊本市長在城破路斷天雨時,為花媽辦的生日趴和盤托出。
這個生日趴,給足花媽面子,讓花媽又驚又喜。
但這個生日趴為什麼當年沒有發新聞,要做新聞封鎖?
完全是因為當時花媽最大的負評,莫過於水災睡覺,颱風歡唱,這種人民受災、市長睡覺歡唱,防災指揮中心無人坐鎮的形象,是花媽揮之不去的夢魘。
沒想到這樁事,居然是被陳瓊華挑出來講。
可知,2016年熊本大地震時,花媽可是帶了4000萬的捐款去熊本,而那時,高雄才經過氣爆不久,全台捐了45億善款給災民與重建,但是其中有不少是拿來聘律師和災民打官司,並沒有花在災民身上。
在高雄災民的國賠案,尤其是小林村的災民,還被高雄市政府壓著打時,花媽帶著4000萬的善款去熊本,當然市長會送上花媽生日蛋糕,這可是好貴的生日蛋糕!
家母生前常用一句台灣俚語告誡我不要輕舉妄動: 屎坑母湯喇(糞坑不要翻攪),否則會臭氣沖天。
最大的攪屎棍出現了,那時的高雄市府原來如此臭不可聞!
雖然逆風的烏鴉【我不認為這件事對陳菊的權位有甚麼影響。】反正院長已經當上了,但他也認為【陳瓊華的作法,印證了一件事:就是陳菊的人馬已經不在意外界觀感,囂張跋扈到不需要思考危機處理問題,才會不假思索的這麼做。】
#高雄市府人才濟濟
#李組長的眉頭一皺
#其中必定有鬼
颱風 俚語 在 俗語"一雷破九颱.無雷九颱來" 專家:無根據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最近經常午後雷陣雨,台語俗語有這麼一個說法,一雷破九颱,無雷九颱來,意思是說農曆六月初一如果有打雷,就沒有 颱風 ,如果沒有打雷, 颱風 恐怕接踵而 ... ... <看更多>
颱風 俚語 在 客家話的天氣詞彙“刮颱風” 客家話怎麼説?『客家諺語/熟語 ... 的推薦與評價
客家話的天氣詞彙“刮 颱風 ” 客家話怎麼説?『客家諺語/熟語/慣用語Weather glossary in Hakka. How to say typhoon in Hakka? ... <看更多>
颱風 俚語 在 1998/10--天氣諺語- 精華區NTUWCC 的推薦與評價
古時科技不發達,人們對天氣的變化僅能依靠長期的經驗累積來推測,而中國以農建
國,作物的生長與天氣更是息息相關。雖然有許多的天氣諺語尚未獲得科學的解釋與証
明,但仍有大量的古諺被沿用至今,有些甚至較今人所預報的更為準確,在這一期的專題
論文賞析中,選了與氣象諺語有關的報告,希望讓你對這些先人的智慧有更多的了解。
◎前言—謝建輝
◎撰文—高春蘭、陳秋菊
一﹑西北雨
西北雨一詞原係福建方言,福建地勢西山東海,此只西北方山區移來的驟雨。雖然
台灣西部地勢恰與福建相反,但仍沿用此詞來說明夏天這來的急,去的也急的現象。古
典之記載,有續台灣縣志:『凡急風挾雨,驟至雨驟止,俗稱呼為西北雨,亦曰風時雨。」
又台灣鳳山縣志˙風信篇:「五﹑六﹑七月間多風時,風雨俱至,即俗所稱之風時
雨,西北雨也。……;瞬息風雨驟至,隨刻及止,……。」
淡水廳志˙風俗考載:「五﹑六﹑七月間盛暑,鬱機東南雲蒸,雷聞震厲滂沱立至
,謂之西北雨,蓋以東南風一送雨,仍歸西北也,此雨不久便晴,多連發三午。」
西北雨屬雷雨細胞所下的雨,期範圍僅數公里至數十公里,持續時間亦短。在西北
雨之前方,有下沈氣流造成的猛烈陣風,俗稱為風時雨。而雲中的上升氣流雨下降氣流
很分明,甚至雨落下來的範圍也很清楚,還有「西北雨落不過田畔」之說。
為何台灣先民沿用台晚海峽對岸的福建方言「西北雨」一詞三﹑四百年之久呢?炎
夏裡日曬強烈,蒸發量隨之增加,屢導致旱災。古時台灣住民泰半以農為生,此季正是
插秧期,不可缺水,農民渴望甘霖。可是,除了颱風與西北雨之外,幾乎無法降水。颱
風侵襲台灣的機率較多,台灣先民珍惜救星般的這句「西北雨」,並且沿用至今。
二﹑鼠尾風、龍風
台灣採訪冊:「青天白日,忽黑雲四佈,從遠岫起,人見之﹔有尾在雲際蜿蜒,不
知何物,咸稱之曰鼠尾,常上北路,至灣裡西,渡中流,見一物,在雲角間,或伸,或
縮,出見如絲,如鼠尾,再賭則如繩,如牛尾矣。少頃間,小者大者數十條,更有廣至
數圍,漸漸逼近,風遂暴起,舟子驚曰:鼠尾起矣。不速至岸,必被淹沒,舟人大恐,
甚有哭者。幸到岸,急風大至,雨輿夫俱蹲樹下,有頃風止,乃得行。」此段所言之鼠
尾,為延期是否抵達地面,應為漏斗狀雲。
又台灣縣志:「海船中見有黑氣一條湧出海面,漸及半天,名曰鼠尾雲,乃龍起也
。」此則謂水龍捲。
三﹑一雷止九颱
有關雷雨颱風之間相關性的記載為康熙二十二年澎湖亥海戰,記於福建通志台灣府
:「須臾雷聲殷殷,國軒推翻食案,嘆曰,天命矣。蓋海行占風,以雲起為風兆,聞雷
則散云。」其中風為颱風。劉國軒欲以颱風大敗清軍,但聞雷聲,則嘆曰颱風散矣。
又稗海紀遊:「康熙三十六年,……,夏天聞雷則颱不來,秋天則雷而颱風亦至。
諺曰:夏來一雷止九颱,秋來一雷起九颱是也。」
清˙柔遠記選錄:「光緒六年,……,凡海洋占候。雲和風生,雷鳴風止。」
雅言(1993):「六月一雷止九颱,七月一雷九颱來。」
歷史上的記載,似乎都說明了雷剋颱的結果,但在周明德所著之「台灣風雨歷史---
台灣的天氣諺語與氣象史」中,特別提醒,在十進位法的背景下,尚有一颱未破,當警
惕之。而劉昭明所著之「中華氣象學史」提及,一雷止九颱應為謬誤。他以為颱風環流
圈以外是沈降氣流,故而雷雨逢之則減,但在環流圈外,還是常有雷雨的發生。根據統
計,台灣確實為六月雷多而颱少,七月雷少而颱多的現象,但並非意味著雷雨與颱風的
絕對關連。
積雨雲,俗稱雷雲,會發生在空中電氣的基本原理,是雨滴(或冰晶)受到重力向
地面落下的過程中,亦受到上升氣流摩差而發生分裂,產生物理效應,空氣帶「負離子
」,水滴(或冰晶)則帶正離子」。上升氣流繼續向高空抬升,雨滴(或冰晶)向低空
下降,導致正負電氣分別集中於低空與高空。當正負兩電壓差約到十億伏特的時候,便
發生放散火花,即我們所稱之閃電。由於火花的溫度極高,所觸及之空氣急遽升溫,溫
度可達攝氏一萬度以上,才造成疏波與密波同時發生,引起音響,稱為雷鳴。
暴雨雲可分為氣旋雷﹑熱雷﹑鋒面雷等三大種,火山爆發﹑大火災﹑原子核子彈爆
發亦會造成暴雷雨。在颱風圈雷內發生的雷屬於氣旋雷,其雲頂高達10至15公里,半徑
亦可達百公里。可是令人驚訝的是此種雲竟為稀有閃電雲。原因是,風可分垂直雨水平
兩向量,通常雷雲裡前者猛烈而後者卻平靜,才會產生閃電雷鳴。颱風的雲雷則不然,
後者亦猛烈,此可能為「雷克颱」之關鍵也。
四﹑西北颱
當颱風略過台灣北部或是沿海時,台灣島西部盛行強勁的西北氣流,導致該地區豪
雨集中及河流阻滯,造成風雨其步的嚴重災害。老一倍的人雖然不知道這種西北氣流的
氣象原理,但憑著經驗也知道其後患,故命名為「西北颱」來警惕防颱,這是天氣諺語
「西北颱」的由來。
在歷史記載中,「西北颱」有多次意外被記載著,曾在光緒二十三年八月九日被第
一號颱風(當時尚無颱風名字),及1920年九月四日被編號第九十一號的「西北颱」襲
擊台灣,造成台北橋兩次嚴重的損毀﹔故當時為求長久之計,投下鉅款建造鋼筋混泥土
雙現吊橋並於1925年六月完工,才成為永久性的橋樑。
在1938年八月二十四日,由台北開往淡水的第195次列車冒著暴雨行駛到竹圍車站附
近時,被編號141號的「西北颱」引起的強風吹翻在一片蘭草中,又被洪水淹沒。而此次
車禍的主因可歸納為兩點:
1.西北狂風成為該列車的逆風,導致無法以通常快速行駛,因而行駛至此處右轉約45度
時,無法產生離心力來抵消由左方來的風壓。該列車在不穩定狀態下才被一股測風所吹
翻。
2.「西北颱」引起的西北狂風與轉彎後的列車方向為垂直,導致車廂所受到的風壓最大。
在1943年七月十七日有一編號172號「西北颱」侵入基隆海面後,轉向西南方進入
台灣海峽,造成大安溪下流之大甲溪一帶,發生了提防決口,使八個村落被洪水沖到台
灣海峽裡消失。
1963年九月十日葛樂禮颱風在石垣島東南方海面逐漸改西北西方向迫近台灣北部,
次日,進入基隆海面後,幾乎停滯將近一天,暴風雨範圍涵蓋全島。台北盆地盛行西北
氣流的暴風雨,正應正了「西北颱」。此日入夜後,台北盆地低窪地區的水位突然上升
,子夜時分台北橋的水位高達6.7公尺(超出平常約4公尺),一夜之間台北盆地成為一
片汪洋澤國。
五、西北醒
1984年四月五日,台灣地區受到強烈鋒面影響,北部一帶出現雷暴,並且夾帶著11
級的暴風,當時一般民眾誤為颱風或龍捲風。事實上是冷鋒前緣極不穩定的暖濕氣流符
合上升所引起的的雷暴雲胞群,稱為「颮線」(squall line)。所幸,這個「西北醒ꄊv過境的時間較短,除了台北市不少建築鷹架被狂風吹倒外,並外造成嚴重傷亡,及損失。
「西北醒」是由漁民傳言,只西北方出現龐大雲屏,必夾帶狂風,警告船員應即時
「醒」來,立刻去避風,千萬不可猶豫,否則海浪馬上洶湧,便來不及逃命了。以前還
沒有近代氣象事業的時候,航海者無法獲知強風特報,因此颮線引起的可怕海灘不知多
少。於是,才由積年累月的痛苦犧牲寶貴經驗得來「西北醒」一詞,以防颮線引起海難。
有關台灣區颮線引起的天氣變化之最初記載可溯至清初。《稗海紀遊》(康熙36年
,郁永河撰)載有:
「西北方雲綺如曾巒複嶂重疊數十層各各矗起主大風雨山崩水溢之徵也」
通常台灣一帶的颮線多發生於春季。颮線所伴隨的的積雨雲常由西北方侵入台灣。
古時尚未有現代氣象名詞。當然「颮線」一詞亦不例外,無法在史籍裡查出,然而細心
熟讀此文之後,便可卻信其所描述之天氣現象為颮線。
天氣俚諺「西北醒」是在何時由何人所創造的呢?因為它是由先民口授流傳下來
,在史裡無從考查。由台灣先民之移民渡台過程來推察,可能是在嘉慶年初(西紀1800
年左右),閩粵先民開始遠涉海洋湧入台灣島時期。若是,「西北醒」一詞流傳至今約
二百年。
航海者離港出海後,面對的是一片空曠海洋,古人對於不測風雲的預測方法只能靠
觀天望氣,然後運用經驗與靈感。談不上使用收音機來獲知氣象報告。他們在一望無際
的海空間預測風浪的唯一依據是觀察雲狀。重修台灣線志裡有記載:「占風先看雲」。
天氣諺語「西北醒」便是最好的範例。
一百多年前,自先民創造了「西北醒」一詞以來,不知已挽回了多少航海的生靈
,正可是為功不可沒。近年來,隨著氣象事業和資訊科技的發展,航海者可以隨時隨地
輕易收到正確的天氣資訊報告,「西北醒」一詞便隨著現在科技枝潮流而逐漸被現代人
所淡忘即淘汰。目前除了與航海有關的極少數老人外。一般人已無機會與「西北醒」這
一詞接觸,但以氣象事業的發展而論,雖然天氣諺語「西北醒」一詞瀕臨失傳,乃是可
喜可嘉之現象也。
六、落山風
恆春半島位於台灣島的最南端。恆春古時稱琅喬,係原住民之地名。當十七世紀,
荷人佔據台灣時寫成Longkiau出現於「巴達維亞城日記」。
光緒元年(1875年),即牡丹社事件之次年,欽差大臣沈葆禎奏建縣治,同時改名為
恆春,顧名思義,恆常久也。蓋恆春的氣候是夏不酷暑,冬不奇寒,四季如春,因而得
名。
通常盛夏,台灣地區泰半為炎熱的天氣,至於嚴冬季,溫暖的黑潮(Kuro-shio
Current)由巴士海峽向北而來,恆春半島首當其衝,海面平均溫度不會低於24°C,導至
氣溫格外溫暖。
台灣通史(1920年,連戰撰)載恆春云:「其地為極南,四時皆春也。」若只以寒暑而
論,恆春半島四季如春,欽差大臣沈葆禎取齊名咸宜也。可是,住過恆春的人們皆對它
沒有多大好感。其中原因便是「落山風」引起的風沙與噪音兩大公害。
落山風的季節大約自11月至次年3月,共五個月。由於東北季風風層深厚,不受地形
阻擋,越過台灣山脈南端,沿著山坡下衝,在恆春半島造成強勁的下衝氣流,並且具有
輕度焚風現象,與繞過台灣島西部南下的氣流匯合後成為強烈且乾燥的氣流,當地居民
稱為「落山風」。
因恆春半島連日受落山風的影響水份蒸發急遽,常使附近溪流乾枯,農田龜裂,狂
風揚沙塵,高達百分之八、九十,患者之多高居全省之冠。
鳳山縣治載有:「十一、十二兩月朔風凜冽,無日不風。」又重修鳳山縣志載:「有
春冬頻旱。」由此兩史籍之記載,便可瞭解落山風的特色是連日的乾燥烈風,終日的狂
風怒吼,甚至飛砂走石,行人難以睜開眼睛,有時候甚至被風吹得無法前進,其風之猛
烈可想而知。
落山風一詞是由先民口耳流傳下來的,史籍無從查考。光復前,恆春半島的公路未
有柏油路面,且房屋沒有密封式鋁窗或鋁門設備,因而落山風一起,風聲聒噪,掃葉捲
屑,塵沙蔽天,導至空氣污染與噪音兩公害比今日更嚴重。
春天乃是人人所喜愛的季節,風和日麗,處處呈鳥語花香的美景。當年取「恆春」
兩字為地名的欽差大臣沈葆禎,想必只知道恆春半島的溫暖氣候的一面,卻不知討厭的
落山風的一面,否則身為欽差大臣之尊,必定不會取名不符其實的地名流於後世。
七、放雨白
<<海記遊記>>(康熙36年,郁永河撰)裡有載有以風向預測颱風的法則:「占颱風每見
風向,反常為戒。如夏月應南而反北,秋冬與春應北而反南,七月北風為主颱。」
閩南語「放雨白」即為預測颱風來臨的天氣俚語,若以上述郁文與「放雨白」相應
,更能切實有效地預知颱風的來襲。
「放」是動詞,「雨白」是閩南語特有的氣象名詞。<<淡水廳志>>(同治9年,陳培桂
撰)載有:
「凡白日當天,忽雨忽止,曰雨白﹔主颱即至。」
「雨白」是描寫颱風來襲前的間歇性降水。其最大的特色是在驟雨中,常有嬌豔的
陽光照射,其次是隨著颱風的接近,間歇性的驟雨會一陣比一陣強,而且會縮短停雨的
時間,最後變成連續性毫雨,而進入暴風圈內(閩南語稱「風雨篩」)。
在雷達氣象與氣象衛星觀測普遍的今日,不難體會到此種「雨白」是包圍颱風眼的
好幾層螺旋型雲帶所引起的驟雨。
通常,敘述雨的動詞是:下、落、降、飄等四個字,然而,「雨白」不用此四個字
,卻用「放」字,似異常軌,可能是閩南先民欲強調其特有的天氣現象,才以「放」一
字來創造天氣諺語「放雨白」。放即縱也,縱之使去曰放,發矢曰縱。當颱風的中心逐
漸接近台灣的時候,「雨白」會急遽地加強,雨滴亦會隨之增大,並且縮短間歇性驟雨
的停雨時間。
由附表可知,雨滴的直徑與降雨速度呈正比。從而當大雨滴如發矢般觸地時,聲音
必定響亮。由此,可推斷出創句者以此種降雨的現象比喻猶如發矢,才使用「放」字來
創造天氣諺語「放雨白」。
===================================================
| 雨滴直徑 | 落下速度 |
===================================================
| 0.2mm | 0.8m/s |
-------------------------------------------------
| 0.4mm | 1.6m/s |
-------------------------------------------------
| 0.6mm | 2.5m/s |
-------------------------------------------------
| 1.0mm | 4.0m/s |
-------------------------------------------------
| 2.0mm | 6.5m/s |
-------------------------------------------------
| 4.0mm | 8.8m/s |
-------------------------------------------------
| 6.0mm | 9.5m/s |
===================================================
--
台大氣象資訊傳播社,英文名稱為WCC--Weather Communication Club
主要的目的在利用現今網路資源,對國人傳播天氣知識與常識.
想多了解一些我們的資訊嗎?我們有專門的網站來為你提供資訊.
我們的網址是https://wcc.as.ntu.edu.tw 歡迎您的蒞臨指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twbbs.org)
◆ From: college03.as.nt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