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心情不好,覺得沮喪的時後,
我會先在心裡大罵髒話,
然後拿起手機看我自己的照片,
我是有點自戀,但不會是在沮喪,
或傷心時,這太變態了(笑)
那為什麼要看照片?!
因為我要看著自己很開心,
很白痴的樣子,看著出遊的照片,
看著隨手拍些小事物的照片,
然後邊看邊深呼吸告訴自己,
這個世界很美好,
還有很多事值得去探索,
可以ㄧ時沮喪,可以流幾滴淚,
但不能太久,生命很寶貴,
不知道會活多久,也許明天就不見了
要讓自己拋開那些低潮點,
不急著去解決暫時無法改變的現況,
不執著於找尋讓我感到無耐的原因,
越是心急就越解決不了ㄧ切。
沉澱,放下,轉念
都是我們要學習的東西,
但在情緒面臨崩潰點時,
這些平常知道的事,都已飛到外太空
誰還管你什麼轉念等這些屁話,
砸東西都來不及了,還放下(大笑)
那怎麼辦?有什麼方法?
我告訴你們,方法就是冷靜!!!!!!
對,強迫自己冷靜,情緒這種東西,
除了時間沉澱後,會降下來外,
靠的真的都是強迫自己去做到而已,
強迫自己冷靜,所有的事情,
只有在冷靜過後,
腦部才能開始正常的運轉,思考,
在你不冷靜的狀況下所說的東西,
都只是氣話,發洩,
並不會解決任何問題,或是帶來轉機
聰明的人會想辦法,
讓自己充好電後,ㄧㄧ解決撃破,
笨的人會ㄧ再的發洩,
在不該說話的時後逞強,事情更糟....
對,
今天心情很糟,很沮喪,
雖然冷靜處理,但心已傷,
不過沒關係,
明天太陽依舊會昇起,
這個世界依然會為我張開雙手,
而我依然會很厚臉皮的繼續自戀著
#樂觀讓我勇敢
#peggylin林姵希
飛到外太空要多久 在 遜媽咪交換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蔚昀的繪本專欄:「給大人與小孩的1001夜」
第二夜:媽媽是千面女郎
自從當了媽媽,我覺得自己化身為《玻璃假面》(在我那個年代叫《千面女郎》)裡的北島瑪雅,有許多張臉,經常扮演各種角色。一下子,我是和孩子一起玩耍、讓他們在我身上跳上跳下的大龍貓,一下子,我是保護他們不被老鷹吃掉的母雞。有時候,我成了安徒生童話裡那個冷酷的冰雪女王,或是拿著毒蘋果的巫婆。過沒多久,我又變成拯救他們的仙子、好心人,或是和他們一起探索奇妙世界的彼得潘……
川劇有「變臉」的絕招。演員轉個身,翻個觔斗,就換了一張臉。我也覺得我三不五時在變臉,本來我和孩子有說有笑,只不過提醒他一句:「去喝水。去穿件衣服。」孩子突然就不高興了,開始鬧情緒,我的情緒也被牽動,如果剛好壓力大,就會火山爆發。
可是,我不像孩子,生完氣就忘。我的情緒通常會持續很久,讓我在轉換到下一個角色時卡卡的。於是,我演的龍貓也是湯婆婆,我的彼得潘也是虎克船長。有時候我明明知道:「現在要像個負責成熟的大人,不能跟小孩子計較。」卻口出惡言,對孩子大吼大叫,像是個委屈的小孩。或者,其實應該是輕鬆開玩笑的時刻,我卻板起面孔對孩子說教,把氣氛弄僵。
可能因為常常暴走吧,我最喜歡的繪本之一就是《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尤塔‧鮑爾用可愛的線條和隱喻的手法,誠實地描繪出一個媽媽們的日常處境:吼完小孩後,小孩四分五裂,頭飛向外太空,身體飛到大海中,嘴巴跑到山頂……而企鵝媽媽則跟在小企鵝身後,把牠的身體一塊一塊撿回來、縫起來,雖然不能完好如初,至少沒有七零八落。
身為媽媽,我覺得這繪本超療癒的。光是讓媽媽知道「嘿,妳不孤單噢,還有許多企鵝像妳這樣。」就夠暖心了。但是,我兒子討厭這本書。我一廂情願地念給他聽,想藉此給他打預防針(你看不只你媽會暴走),他卻說:「這故事好可怕。」「裂了怎麼可能縫回來啊。」
雖然有點受打擊,但也必須承認,這就是孩子眼中的世界。對他來說,理想中的媽媽應該像宮西達也《最喜歡媽媽了!》裡面那個媽媽,雖然會對孩子大吼大叫不耐煩,最後還是會說:「對不起,謝謝你喜歡像我這樣的媽媽。」我兒子還蠻喜歡這本繪本的,然而在我看來,裡面充滿了小男孩各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如果媽媽能在我賴床時溫柔地說早安、如果媽媽在我玩得髒兮兮時能哈哈哈說「玩得很高興吧,真是太棒了」),而那不斷出現的「如果這樣子……我就更喜歡媽媽了」更是讓人一整個惱火啊。(媽媽這樣對小孩說,一定會被人罵:「怎麼可以,應該要給小孩無條件的愛呀!」)
話雖如此,但我在當媽媽之前,也是活在象牙塔中,不知人間疾苦,也常挑剔母愛的品質,覺得「我要少糖少冰,妳為何給我無糖去冰?」那時候,我覺得「做自己」是理所當然的,就像回到家就有飯吃,壓根沒想過菜也是要買的、飯也是要有人做的。我能夠「做自己」,其實是因為,媽媽放棄了一部分的自己。我沒看到媽媽的犧牲,反而覺得她都不陪我,一直在學校工作,不然就是去開同學會,有種被拋棄的寂寞。
可是,我童年的寂寞是真的,就像我成年後的疲累與無能為力也是真的。我不想當了媽媽後就用一句「養兒方知父母恩」否定童年的自己,也不想繼續抱著孩童的眼光審判成年的我「對啦大人都很自私」。那,怎麼辦呢?我想,同時看見、同理童年及成年的傷痛,是一條出路。
《有時母親,有時自己》(史帝芬.塞凡文,艾曼紐.伍達赫圖)就是一本這樣的書,繪者用月亮、暴風雨、母狼、長滿刺的花園、雌狐貍來表現母親可能帶給小孩的傷害以及她追求自我的欲望,但也用指北針和油燈暗示,母親即使離開小孩身邊,讓小孩感到恐懼焦慮,她依然不會忘記小孩,總是會找到回家的方向,給予小孩安定的力量。(不過,這搞不好也是母親的一廂情願?小孩真的會相信嗎?)
和企鵝媽媽的命運一樣,我兒子對《有時母親,有時自己》也興趣缺缺(但我超愛,如果是女兒不知是否會比較有感?)。但是,他還蠻喜歡另一本講母子關係的繪本《我媽媽變成了印第安人》(Ulf Stark文,Mati Lepp圖)。這本書的畫風輕鬆隨興,故事也平易近人。小男孩找不到別人跟他玩,爸爸、爺爺、奶奶都各有各的事做(挖石頭、玩填字遊戲、抽菸看海),於是,他把自己扮成印地安人,還把因家事而焦頭爛額的媽媽從廚房中解放出來,讓媽媽也變成了印地安人,母子兩人快快樂樂去無人的湖泊游泳、釣魚、烤魚。
我猜,兒子喜歡這個故事,是因為故事中的小男孩很有主見和行動力,可以給自己找樂子,同時也幫助媽媽。而我喜歡這個故事,因為它和我的生活很相似。許多時候,我沒辦法一個人出門,於是帶兒子們一起出去散步,在外面手忙腳亂,至少比悶在家裡手忙腳亂來得好。有時候,我可以和大兒子單獨出去,那時候我們的小旅行就真的很像一場冒險,我可以有一些自己的空間,好好陪伴大兒子,他也可以獨享媽媽的陪伴,不必一直擔心弟弟來搶。
演戲的時候,留白和停頓可以讓情緒不會太滿。在一齣戲與另一齣戲、一個角色和下一個角色之間,留白和休息則能讓演員充電。如果我的生活中有更多餘裕,那我一定更能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可以像《媽媽買綠豆》(曾陽晴文,萬華國圖)裡面的媽媽,邊做飯給孩子吃邊煮綠豆湯,甚至可以和他一起種綠豆。或者,當孩子說:「我找不到作業!我找不到衣服!」的時候,我可以像《媽媽變魔術》(童嘉文/圖)裡面的媽媽一樣念咒語:「你放在哪裡,就在那裡!」而不是馬上發火:「誰叫你不收啊!快去給我整理房間!」
如果,如果,我在各個角色之間能更自在地游走,更接受自己的每一個面相,不必隱藏某一張臉,或許我當起媽媽,就不會那麼累。如果我可以把自己的許多張臉攤開來、曬在陽光下,就像劉智娟《媽媽的畫像》中,櫃子上同時擺著媽媽和美英(其實都是同一人)的畫像,我也就更能接受孩子的許多張臉,不因爲他們變臉而驚慌地趕緊跟著變臉。
不過,北島瑪雅為了演《紅天女》,經歷了許多艱苦的試煉,才成為一個成熟的演員(而且連載超過四十年,她還沒演到紅天女!)。我想,我要成為一個成熟的母親,也還有許多路要走吧!
(本文原載於《人本教育札記》2018年5月號)
飛到外太空要多久 在 假如飛機能飛到太空會怎麼樣呢?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好的,各位空中旅行者們,我有個問題要問你!搭乘飛機時,你最喜歡的時刻是什麼?起飛,著陸?還是你的飛機爬上雲層上的那一刻?啊,風景真美對吧。 ... <看更多>